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放飞心情西北行——文化明珠敦煌

[游记]放飞心情西北行——文化明珠敦煌

2007-10-16cncn.com

放飞心情西北行

——文化明珠敦煌

坐在从乌鲁木齐到敦煌的火车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和吐鲁番火焰山的晚霞,我的思绪早就飞到了东方佛教艺术宝库——敦煌。

不知在什么时候起,敦煌的名字就已响遍全国,闻名世界了。古人认为:敦者大,煌者盛,大且盛故曰敦煌。看来她的闻名不是在当今,而是在古代。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出现,商贾云集,万国咸仰的丝路重镇——敦煌就已名扬天下驰名亚欧了。

敦煌是佛的世界,书的海洋,艺术的宝库,科学的田地,诗歌的源泉。这次我和女儿的西行计划主要就是源于观看了《大敦煌》这部电视剧,我们被敦煌的璀璨历史和艺术文化魅力深深吸引住了。我默默地打开手中的敦煌介绍:赴敦煌,须经河西走廊,古道悠长,满目沧桑,到处是刀痕箭斑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的城廓佛迹,记载了古代的繁荣昌盛,诉说了战争和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唯有莫高窟千佛洞将历史的章章页页用佛用书做了见证。怪不得我们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满目的荒凉呢!戈壁、沙漠、绿洲、美丽的雕像和古老的传说,一个人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敦煌。

列车准点抵达敦煌车站。说起来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敦煌站是今年初才建成通车的,人们以前要到敦煌来,还要坐火车先到柳园,然后再坐汽车到敦煌。在出站口,一位当地旅行社的小姐热情地在火车站迎接我们,并带我们立即奔赴我们在敦煌游览的第一个景点——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路的鸣沙山南侧,高1600米的山崖上。最早的洞窟相传为乐尊和尚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凿,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洞窟,其中最为精美的要算它的壁画彩绘,从前秦至隋唐各个时期均有雕塑彩绘制作,堪称中华艺术瑰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元禄发现了藏经洞中封存了近6万件历史文物,包括各种文字编写的佛经、史籍、书信、文学作品、社会资料,是研究公元4世纪至公元11世纪中国历史的宝库。可惜清末民初政府腐败,大量的文物资料被外国人掠去,我国现存藏经洞文物不足发现时的三分之一。现存492个洞窟,内有彩塑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内有唐代34米高的石胎泥塑大佛一尊,与另一座26米高的大佛并称为南北大佛。

我们跟随莫高窟专职的导游罗小姐,参观了10个洞窟,分别游览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各个时期修建的形式各异的洞窟,有的屋顶呈天井式结构,有的则呈人字梁结构;有的佛像被安放在凹进去的壁洞内,有的则为中心塔形四面坐佛。洞窟有大有小,有的残破不堪,但大多都有后来的休整。洞壁上满是色彩绚丽的佛像,而且经常是“千佛一面”。虽然只有四种颜色,但搭配合理,色彩斑斓。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并不是有一千尊佛像,而“千”在佛教里指多的意思。有的壁画还尚未完成,则精确地记录了壁画制作的过程。我们顺着罗导的手电光柱看到,有的飞天线条粗犷,显然是早期印度教派的风格;有的则体态优美,飘飘欲仙,那就是唐朝壁画的颠峰之作。洞内的壁画和雕塑有的班驳陆离、残缺不全,有的还明艳如初、保存完好,大多则留下岁月的风化和人为破坏的痕迹,尤其是历届游人的破坏和盗画的痕迹令人发指。

走进一个寒冷的洞窟内,迎面是座凹进去的壁洞,共有五尊塑像和满墙的壁画。正中端坐的释迦摩尼佛神态自若,而且长着胡子。他的两个弟子、听经菩萨和供养菩萨表情不一,大弟子迦叶是位苦行僧,一脸的苦相;小弟子据说是佛祖的表弟,他的形态懒散,慈眉善目……虽然彩绘的颜色有些残缺,但披在佛祖身上和莲花座上的袈裟表现出丝绸质地的轻、薄、透,雕刻得是那么的完美,简直美妙绝伦。在这个洞窟左边的壁画上留下一块黑色的印记,导游说那是没被粘走的壁画。在很多洞窟内精美的壁画已被外国列强用特殊的胶布粘走,留下难看的黑色印记镶嵌在整幅的大型壁画当中,给我们展示着一个不完整的佛教故事。传神的供养菩萨只剩下孤单的一位跪拜在佛祖面前,另一位更加美妙绝伦的雕塑现已陈列于某大国的国家博物馆里。在洞窟的门壁上还有张大千先生亲自编写并书写的洞窟编号,标志着多少爱国志士为保护敦煌的文化艺术付出了多少汗水的心血。

著名的藏经洞(今编号第17号窟)只是一个很小的耳洞,很难想象在这里曾经整齐地码放了近6万件历史文物。而如今已是四壁皆空,洞内迎面端坐着建洞高僧的塑像。最神奇的是,在他身后的墙壁上,画着两棵不同的树,树上分别挂着书包和净瓶,左边树枝上挂着个比较现代的挎包,在几千年前,人们就使用的东西,因为实用到现在人们还在继续沿用着。在树的两旁彩绘着一男一女两位侍者的全身像,他们手持主人的随身用品,神情安详,体态丰满,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艺术作品,看来在唐朝还是以丰腴为美的。洞窟内的光线极其昏暗,我们是借助手电光及到莫高窟文物博物馆里见到等比例的复原图才真正看清楚的。

在博物馆里,小姐精彩的讲解使我们对莫高窟的佛教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到敦煌的历史是那么的悠久,行走于丝绸之路的商贾、僧人,或因平安归来中饱钱囊,或因功德圆满取经传诵,各式各样的供养人捐资修建洞窟以谢佛祖的庇护之德。岁月的沧桑历练和外国人的疯狂掠夺,给璀璨的敦煌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莫高窟集深、玄、秘、神、美、谜于一体,融建筑、壁画、雕塑艺术为一炉。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在这块国之沃土,佛的圣地上,最东边是昌马下窟石窟——东千佛洞,西边是当河悬崖——西千佛洞,中间是渝林窟万佛峡和莫高窟千佛洞,一字排开,座落有序,真谓遍地是佛,满山是经。我们今日有幸游览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宝库,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中午我们回敦煌市区草草吃过午饭,小憩片刻,又踏上了去鸣沙山、月牙泉的旅途。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真是又绝、又奇、又壮观、又宏伟。沙峰似斧劈刀削,沙线棱角分明,沙山环抱腹地之中,一池月牙形泉水竟千年不枯万年不竭,沙不入侵。大风起处,沙声轰鸣,沙流从山下向山上流动。泉水碧波荡漾,泉边芦花飘香,红柳依依,可谓中华之最,世界之最。

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换上了防晒的衣裳,穿上防沙的鞋套,骑上了骆驼,向鸣沙山进发。绵延40公里的鸣沙山黄沙灿灿,一队队的骆驼载着兴高采烈的的游客行走于沙山之巅。那景色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手中的相机也忙碌起来。我随着骆驼悠闲的步伐在驼峰上颠簸着,缓缓地向鸣沙山顶攀登。

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人马践坠,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角鼓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当抵达一峰谷的平地时,牵驼人指指山顶说:“看!那就是峰顶。你们可以爬到那里照相,并从那里滑沙下来,我在这里等你们。”啊!那么高的山巅,怎么爬上去呀?我细辨路径,发现在陡斜的沙地上,有一排木制的楼梯直达顶峰,于是我们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沙风渐大,轰鸣声不绝于耳,脚下的细沙也发出异样的声响。当我终于坐在沙山之巅喘息之际,“妈妈,快看!敦煌多美呀!”女儿的一声呼唤,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美丽的敦煌城全貌。在山顶我们俩坐上滑板一步步地滑向坡底,享受着滑沙的快乐。

当我们再次骑上骆驼,准备向月牙泉行进的时候,我们已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因心中怀揣着对月牙泉的渴望,连忙补充了几口水,时值下午六点钟,我们还是头顶烈日,继续前进。

被沙山三面环抱的月牙泉,因沙不填水,水不干而被称为神水。当我们走过一个高坡,沙漠绿洲突现眼前,美丽而神秘的月牙泉就像蒙上了一层轻柔的面纱,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面积13.5亩,平均水深3.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萃一方,故称“月泉晓澈”。啊!美丽的月牙泉,我们试图在沙地上奔跑着投向你的怀抱,可实际上却很难做到。为了防晒我们的“全副武装”常引起路人的“称赞”,可我们自己却挥汗如雨,艰难地走在一步一个深深脚印的沙地上,好像总也不能抵达我们的目标。当我们精疲力尽地坐在沙堆上时,只好放弃走近月牙泉,只远远地跟月牙泉的全景合个影,在光与影的映照下我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微笑。

回到宾馆我们痛快地将浑身的暑气赶走,还从口袋里、衣服上抖下许多沙子来。看看表已经8点钟了,怪不得肚子已经唱空城计了,可耀眼的阳光仍在向我们微笑。我们来到著名的沙洲夜市,在目不暇接中选择了一家餐馆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兰州的特色沙锅,很小巧的。我们拍了拍滚圆的肚子,看来需要遛一遛仿古商业一条街了,以便消化。

在街上有许多家现场制作雕刻作品的小摊,以沙漠驼队、飞天造型为主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也不乏精品,而且价格低廉。在街旁的店铺里,悬挂着更多的雕刻和绘画精品,真是艺术的殿堂,令我赞叹不已。

经过一夜的休整,我们又精神百倍地出发了。今天我们要去著名的世界级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并沿途游览几个景点。

我们乘一辆崭新的红色桑塔纳轿车疾驶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像个红色的甲壳虫拖着滚滚的尘埃奔跑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停下了,原来有个收费站,也是玉门关景点的售票处,我们下车交费、拍照,又上车开了一段路后才到玉门关景区门口。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西汉时为都尉治所,属敦煌郡管辖,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关隘。城堡残存面积633平方米,残高10米。在关城以北,修筑有规模巨大的长城、烽燧、仓城等。两千多年来,在中西文化贸易、交流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我们走进玉门关内,只看到满地的荒草,残垣断壁间被雨水冲刷得所剩无几的栈道已经不能发挥登上城楼的作用,几千年的风霜雪月已将昔日威武雄壮的关隘风蚀得面目全非。我们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到在关前有一条路的痕迹,才得知那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想当年这里曾是多么热闹的繁华之地,有多少商贾驼队在这里补充粮草、倒换关文,准备向西域进发;又有多少天竺(印度)、波斯(伊朗)、大秦(土耳其)以及印度的僧侣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这儿,为了不同的目标行走于大漠戈壁之中……

将近中午十分,我们终于抵达我们的目的地——雅丹。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在敦煌市西北180公里处,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发育最成熟、形象最好、最具代表性的雅丹地貌群落。是敦煌的又一自然地理奇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两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地壳的造山运动,抬起了喜马拉雅山,也将这里变成了沙漠戈壁。河床不断升高,并被切割成小块,由风蚀及水流的冲刷形成了形似孔雀、狮子、天坛、舰队出海、狮身人面等形状各异的大漠地理自然景观,其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而这些珍贵的“雕塑”将被底部的飞沙走石磨损成摇摆石,呈头大脚小的柱形结构,最终则会倒塌,回归大地,变为尘土。

我们乘着区间车,游历于风景奇特的雅丹地貌之间,金狮迎客威武逼真,狮身人面轮廓分明,北京的天坛孤零零地站在天边,真不知是幻觉还是现实。在航舰出海的景点前,我们清楚地看到一艘艘的“军舰”整齐地排列在沙漠当中,在旗舰的指挥下他们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我们下车走在雕塑群中,沙砾沉积岩上被风雕砌的痕迹随处可见。风很大,只听得恶风嚎叫,飞沙走石,直吹得你睁不开眼,真好似听到了魔鬼的咆哮声,怪不得当地的人们把这里叫“魔鬼城”呢!我一边照相一边向孔雀雕塑进发,待行至跟前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日晷仪形状的雕塑,导游指了指问道:“你们看那像什么?”女儿抢先答道:“像个蛋。”大家哄笑起来。导游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对!那是个孔雀蛋。”我们在黑色的沙石路上留下了一行脚印,一起去探询孔雀蛋的秘密……

为赶时间,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雅丹魔鬼城,驱车前往下一站——阳关。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阳关脚下的一个小村落,这里因种植了众多的葡萄而得名——葡萄沟。我们来到葡萄园里的农家小院,茂密的葡萄架下,悬挂着碧绿晶莹的还未成熟的葡萄,我们一边乘着阴凉欣赏着葡萄园的美景,一边品尝着南湖红鳟鱼的美味,真有飘飘欲仙,恍若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抬头间看到土坡上有几间奇怪的像蜂窝似的房子,主人告诉我们那是晾晒葡萄干的地方。我们的导游还补充说:“靠近房子边缘能被阳光晒到的葡萄会变成红褐色的葡萄干,而没被阳光晒到的葡萄则会变成绿色的葡萄干……”噢!这就是市面上绿色的葡萄干要比红色的葡萄干贵的原因吧!

吃罢饭,我们来到阳关博物馆前,望望还在远处高坡上的阳关遗址我们望而却步了,只在门前照了几张相就离开了。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建于西汉武帝时期,是丝路南道的重要关隘,中西交通的重要门户。阳关文物旅游景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有阳关遗址(古董滩)、烽燧、丝路南道、汉龙勒城(唐寿昌城)、汉屋洼池、汉塞墙、古墓葬、古窑等历史遗址,充分展示了丝绸之路文化、汉两关长城军事文化和古边塞地区民族文化。景区及周边自然景观独特,是沙漠绿洲地貌的典型区域之一。

我们受《大敦煌》的吸引,来到敦煌古城参观。这里再现了唐宋西北重镇敦煌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城内完整的建筑、精美家具用具、多样的古代服装,使我们如同置身于古代,感受唐宋边关的风采。自电影《敦煌》之后,已有45部影视剧目在敦煌古城拍摄。我们在龙门客栈前留影,在将军府门前牵马坠凳,在西域风情的茶馆里小坐歇息,亲身体验着旅游的快乐。2005年,敦煌古城成功地被脍炙人口的历史巨片《大敦煌》选为主要场景地。大宋敦煌城的雄姿再次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大敦煌》的诸多剧照、服装、道具令我们一饱眼福。

离开敦煌古城,我们又来到敦煌石窟群之一的西千佛洞。它位于敦煌市城西南月35公里的断崖上,前临党河。因其位与莫高窟及古敦煌城西而得名。窟区东起南湖店,西至党河水库,全长2.5公里。共有19个洞窟,分别开凿于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和元。现存彩塑34身,壁画800余平方米。窟形、彩塑、壁画的题材和特点,与莫高窟同期的洞窟基本相同。我们跟随导游游览了6个洞窟,在这里能够和我们景慕已久的壁画近距离“接触”。在黑暗的洞窟里侧,壁画的色彩比我们在莫高窟看到的还要浓重、绚丽。飞天的形态各异,更好似他们就要飞临人间。有趣的是,飞天并不都是女性的专利,还有男飞天。据导游讲,飞天应该是一对对出现的,而且在西夏时期的壁画中多表现为一男一女。窟内的洞顶有许多都是用现代的水泥进行补救的,因几千年来党河水的侵蚀,这里的洞窟损坏严重,有的洞窟还能看到剥落的壁画边缘残留着前朝壁画的痕迹。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对洞窟进行了加固和修缮。

由于我们要坐当晚的火车去兰州,所以当我们就抓紧时间赶到敦煌,到达市区的时候,我看看时间还早,就要求导游把我们拉到白马塔参观。

白马塔是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葬马处。传说他有一匹神马,跟随他多年,这次驮着他准备到东方来传教,当来到敦煌时,他的马病了,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的白马口吐人言,说它将要升天,请他不要挽留。高僧紧紧抓住白马的尾巴不肯松手,后来他从梦中惊醒,发现白马已经死去。鸠摩罗什非常悲伤,就在此地建造了一座白塔,用以纪念他的神马。

美丽的传说还在耳边萦绕,而我们已登上东去的列车,奔赴新的旅程。在敦煌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的传说与神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戈壁腹地的三危山下的壮美绿洲——敦煌,今日更神奇、更宏伟、更引人入胜。敦煌是梦诞生的地方,不管你是虔诚而来拜佛求经,还是幕名而来观赏游览,是考古追踪,还是名胜探险,她都会热情地对您敞开胸怀,让你尽情满意,惊叹追昔,一饱眼福,流连往返。

2006.7.19.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7508/1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