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人黄山、宏村行

[游记]三人黄山、宏村行

2007-10-24cncn.com

三人黄山、宏村行

06年12月28日晚10点,我们一行三人(王兄、小余和我)登上了由上海发往屯溪的N518次列车。车厢里坐满了人,沸沸扬扬。过了宣城站,整节车厢里就变得空荡荡的了。我们躺在一长排的座位上大约睡了三小时,列车到达黄山站。

时正上午九点。因为原预订过云海楼的房间,出站后就看到有人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牌子来接客。于是乘中巴,直奔黄山脚下的汤口镇。

我们住的旅馆是云海楼,据网友推荐,那里口碑不错,标间仅收80元,虽然条件一般,但性价比颇高。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谢的中年人,态度友好,服务热情,还帮我们预定了山上的住宿和出租车。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因第一天不打算登山,吃过午饭后便包车游览宏村。宏村是有名的徽州古村落,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说起国画,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走近宏村,偌大一个南湖池塘环绕在村头的入口,池水清澈见底,斜阳映照之下,微波粼粼,与房屋和池旁树木的倒影融为一体,加上白砖黑瓦的古式建筑群作为背景,好一幅静谧祥和的风景图画。

南湖中间有一座石拱桥,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村落。蓝天、碧水、石桥、古屋、垂柳,还有几位游客,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画面,而小桥恰是画中的点睛之笔。

走进宏村,便踏入了古代徽州的民居。沿着小巷,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视野豁然开朗,前面就是宏村有名的半月塘,又称“月沼”,位于宏村中心,是牛形村落的“牛胃”。

月沼是宏村的标志性景观。一湾平静的湖水,湖中两岸房屋的倒影清晰可见,棱角分明。当地居民在半月塘边的青石板上搓洗衣服,满池碧波荡漾,仿佛把白墙黑瓦都浮了起来。伫立在池塘边,恍若置身于梦幻中的仙境。

沿着石阶逐一走访了街巷中的承志堂、敬修堂、敬德堂等徽州古民居,这些宅子的设计和装饰大都经过精雕细琢、飞金重彩,很多民居有近200年的历史。

宏村的特色工艺为竹木雕刻,许多小弄堂里都有当地居民的雕刻工艺品,做工十分精致,体现了深厚的民间艺术功底。

在一户人家里看到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竹简阳刻本,摸上去凹凸有致,与碑文临摹的原本十分相似,反复揣摩,爱不释手。以70元/卷的价格与王兄每人买下一卷。

另一户人家天井里养了红鲤鱼,煞是好看。鱼儿安详地聚集在天井的一个角落,悠然而惬意。

拐过村口老杨树,我们又回到了南湖边,如诗如画般的古村落在视野中渐渐远去,让人恋恋不舍。

从宏村回到汤口,约下午五点钟左右,天色已入黄昏。有人提议去吃火锅,于是四个人(在云海楼新结识了一位厦门的驴友小池)决定到天桥下晚餐。淡季的黄山游客不多,餐馆生意较冷淡,一位好客的中年妇女主动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并介绍到她的店里品尝野味。我们随之入座,点了份麂肉,里面加了些冻豆腐和萝卜条,味道确实不错,很快就被一扫而光。

晚饭后到小镇上散步,在超市买了些水果糕点和茶叶后,回旅馆休息。


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凌晨七点,伙计们准时起床。由于是第一次登黄山,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很想尽睹这座被徐霞客誉为“观止”的名山。

早饭后,谢老板为我们叫了辆出租车,直驶后山云谷寺。

天气格外晴朗,阳光透过车窗暖暖地洒在每个人身上,十分舒畅,也让人精神振奋。

八时一刻,汽车抵达云谷寺。见一路绵延向上的石级台阶,远处被丛林掩映,一望无际。大门附近,许多游客在那排队等候缆车。我们因很久没爬过山了,何况是驰名中外的黄山,断然不能放过这次难得的登山机会。大家都精神抖擞地上路了。

才走几十步,小腿就有点胀,平时缺少锻炼的我,开始感觉乏力,王兄似乎也颇费力气,只有小余,仍然若无其事地大步领先,让我们不由得心头吃紧。
爬了一刻钟左右,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只好停下来歇息,额头汗珠直冒,前面小余已不见踪影。不由想到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渐渐地前方陆续出现了许多身着青衣的挑夫,原来山上所需的生活物资,施工用的水泥材料等,都得这些人一担一担地挑上去,真是佩服他们的吃苦精神和顽强毅力,相形之下,令我汗颜。

好不容易爬到半山寺,已是汗流浃背,一看周围很多人坐在石凳上休息。我们也稍作休整,继续往前进发,这时大致能看清山峰的轮廓了。

十点半我们到达白鹅岭,是云谷索道的终点站,大批游客正从缆车里走出来。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爬山,可人家却只需8分钟就到了。

从白鹅岭出发,朝始信峰方向前进。一路较为平坦,但两侧尽是奇松怪石,黄山的十大名松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黄山松素以坚韧挺拔、傲然屹立的风格著称,所见松树多生长于土壤贫瘠的乱石之中,或悬崖峭壁之上,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正所谓“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蔚为大观。

于奇松怪石之间穿行,不经意间来到了观音峰。其在北海散花坞中,为36小峰之一,海拔1686米。山峰体形较小,状若神话传说中的观音大师,故名。

观音峰景区又有“小梦幻”之称。由于天气晴朗,我们没有看到云海,只见远方天际一抹亮白色的云层条带。

在观音峰我们遇上了不少中外游客,许多人站在婀娜多姿的奇峰异石之前,久久不愿离去,一旁的外国游客不停地惊叹“Wonderful!”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干脆一屁股坐在石阶上:“我不想回家了!”

游览观音峰之后,我们感觉这次黄山没有白跑,一想到后面将有更精彩的节目上演,越发激动不已。我从一处石阶上跳下来时由于用力过猛,突然出现小腿痉挛,站立不稳,差点摔倒,感谢两位兄弟帮我捶腿按摩,肌肉总算不闹腾了,于是又乖乖地上路。

下一站是北海的清凉台和狮子峰。从清凉台上极目远眺,对面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

狮子峰海拔1690米,因峰形似卧地雄狮,故得名。其周围群山秀丽多姿,狮首有丹霞峰,腰有清凉台,尾有曙光亭,狮子张口处有狮林精舍、狮子林等庙宇,近有宝塔、麒麋等奇松,薄团、凤凰等古柏,临近诸峰均交相错开,宛如一幕幕天然屏风,有层峦叠嶂之气势。

从清凉台下来,经北海前往丹霞峰,是看黄山晚霞的最佳景点。我们没有在那里等晚霞,仅到峰顶逛了一圈,便奔西海大峡谷。走到峡谷北入口时,见洞口铁将军守门,无计可循,只好悻悻而归,原路返回排云亭。

由排云亭南行一小段山路,抬头见一块高12米、宽约8米的巨石,一峰突兀,底下是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似天外飞来,让人惊叹。从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阶通路来到石下的平台,深感大自然的造化神工。站在飞来石附近凭栏瞭望,对面山头群峰迭起,尤以双剪峰、双笋峰引人注目。忽然想起唐代诗人程贺为君山写的一首诗:“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此本无。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此黄山之上的飞来石,又该是出自何方天外高人的手笔呢?

从飞来石往东,继续爬山路,便到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该峰海拔1860米,峰顶平坦高旷,是观日出的理想场所。

由于第一天行程非常紧凑,我们没有在光明顶多逗留,便去住宿地点安放行李。天海招待所是云海楼预定的住宿地,我们住的是6人间的高低铺,80元/人,房间略显拥挤,但供应暖气。对学生来说,算是比较经济实惠了。

同宿舍还有三位来自南京的小伙,也是第一次游黄山,大家一起聊了一阵天,便洗澡入睡。爬山实在太累了,很快酣然入梦。

醒来一看表,正好凌晨六点,大家立刻行动,准备去光明顶看日出。气象台提供的日出时间是早上7:03,于是我们都用房间里的军大衣把自己裹成大粽子,像个企鹅一样开始登光明顶。

6:50我慢吞吞地爬上光明顶,这时山头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四周一片混沌。寒风呼呼地抹过脸颊,刺骨疼痛,我连忙把头缩进军大衣里。

大家静静守候在光明顶上,很多人支起了三脚架,还有人举着长枪大炮,准备在黄山之颠隆重迎接2006年最后一天里曙光的到来。

7点钟,东方天际开始出现鱼肚白,远处峰峦之间夹着密布的云层,而且越积越重,似乎想要遮住游人的视线。约两三分钟,尚无动静,有人开始摇头,云层这么厚,恐怕很难看到日出了。

渐渐地,山峰附近的云层开始发亮,乌黑的云层刹那间被染成了灰白、橙、紫、金黄色彩,突然听到有人欢呼:出来了!蓦然间,云层中跳出一个细小的红点,很快化为一条金黄色的弧线,接着冉冉升起一个半圆盘,一轮红日吞云拨雾,将整个云层拉开一道殷红的水平线,颜色越来越鲜艳。

由于云层不断翻滚而出,刚刚露出头的那一弯红日很快又被遮盖了,如深闺中的少女,一见到陌生人便害羞地躲进屋里。几分钟后,云海茫茫之中已难觅其踪迹,只是天色已经大白,人们只好纷纷离去。

回到招待所时,已七点半钟。吃完早餐,直接赶往西海大峡谷南入口――步仙桥。

步仙桥是黄山景观中较为奇特的一座桥。两岸峭壁,一道石拱桥相钩连,望去如“H”形。从天海到步仙桥直至西海大峡谷这一段路,松涛阵阵,溪水潺潺,奇峰异石层出不穷,更有凌空栈道走行于悬崖绝壁之上,惊险之中更添几分新奇刺激。

到达步仙桥后,因时尚早,决定继续入谷觅仙踪。入谷之前,我们先在步仙桥合影。

“有二士游黄山,留连松石,日暮忘归。夜色苍茫,草深苔滑,乃共坐于悬崖之下,仰视峭壁,猿鸟路穷,中间片石斜欹,如云出岫。缺月微升,见有二人坐其上,知非仙即鬼,屏息静听……”这段话出自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短短六十八字,便将黄山“西海大峡谷”刻画得神出鬼没,不可捉摸。倘若于万籁俱寂的峡谷栈道之中,忽遇两人对弈,倒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大话西游》中关于“神仙”、“妖怪”的对白。西海给人的感觉恰是迂回曲折、变化无穷,悬崖刻削,深渊幽壑,云蒸雾绕,虚幻莫测。

西海大峡谷是黄山最美丽的风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修建出一条全长3.8公里的凌空栈道。行走其上,但见对面群峰屹立,郁郁青松点缀其间;仰视悬崖,山峰陡削笔立,高耸入云;俯瞰谷底,万丈沟壑,乱石嶙峋,深不可测。整个大峡谷中只有我们三人屏息穿行,宛若步入神秘缥缈之梦幻仙境。

沿栈道下到谷底之后,考虑北入口已经封闭,无法走通全程,只好原路返回,走近步仙桥时,回头再看峡谷之中绵延起伏的栈道,仍余悸未定。

从步仙桥一路折回海心亭,改道往鳌鱼峰方向前进。登鳌鱼峰顶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走鳌鱼洞,登山较为平缓;另一条是走一线天,险峻陡峭,石缝中仅容一人通行。相传欲升官发财可走鳌鱼洞,想交桃花运则走一线天,大家认为走第一条道比较有意思,一线天人太多了很拥挤,于是也不管什么桃花运了。

从鳌鱼洞出来,感觉景致一般,但又不想回头再走一线天,干脆留给下次吧。
从鳌鱼峰下来到莲花峰,需要再爬一段较陡的山路,上去全是很窄的石阶,称为“百步云梯”。远远望去,的确十分形象。

从“百步云梯”上去,就是通往莲花峰的山路了,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黄山最高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初绽莲花,被徐霞客誉为“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可惜这次恰逢景点轮休,我们无缘一见,甚为遗憾。

在莲花峰下休息片刻,步入玉屏楼。该楼地处天都峰与莲花峰之间,地理位置独特,周边景点众多。左有狮石,右有象石,两石如门卫;前有迎客松,后有送客松,迎来送往,姿态喜人。玉屏楼后是玉屏峰,摩崖巨石耸立,如一天然屏风,上面刻有不少题词,毛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娇”居然也被人搬了上来,网友戏称为“灌水帖”,呵呵。

玉屏楼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山迎客松了,这颗古松从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正挥展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人们。千百年来,它不知迎来了多少中外游客,成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化身。现在几乎所有到过黄山的游客都要在迎客松前摄影留念,引以为幸,因此旁边还专门设立了一块“照相请排队”的指示牌。迎客松作为黄山之象征、中华之瑰宝,当之无愧。

我们在迎客松前合影。这张照片应该作为黄山之行相册的封面了。

从迎客松旁下山,穿过小“一线天”的石缝,正对面就是天都峰了。可惜,我们看到的又是木栅栏,大家站在下面叹息良久,只好转身离去。

前山的路显然比后山陡峭,怪不得那么多挑夫都选择从云谷寺上山。前山几乎没什么景致,一路都在茂密的丛林之中走行,我的步伐开始变得轻快而灵活,几乎一口气从玉屏楼跑到了半山寺。路上遇到许多拄杖登山的游客,背了个大包袱,走两三步就停下来歇息,累得够呛。

约一个半小时我们就从玉屏楼走到了黄山前大门――慈光阁。慈光阁始建于明代,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现已改建为黄山博物馆,匾额为董必武所书。旁边石壁上还刻有许多名人题词。我们没进里面参观,在石碑前合影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乘车经汤口回屯溪,等待我们的将是屯溪老街上一顿丰盛的FB大餐了。


(宏村风光)


(层峦叠嶂)


(百步云梯)


(飞来石)


(西海栈道)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8048/16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