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踏着文成公主的足迹---千里走玉树(六) |
[游记]踏着文成公主的足迹---千里走玉树(六) |
2007-11-11cncn.com |
2007.10.5 行程:西宁--循化--同仁 今天的行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从西宁出发,经平安、过化隆,翻越青沙山、过化隆我们进入了积石峡。积石峡是接下来的行程中最为危险的一段路,世上本无路,只不过是后人在石壁上凿出的路。头顶是随时会滚落下来的岩石,坡陡弯急,视线不良,峡谷最窄处狐狸可以一跃而过故又名狐跳峡。提着十二分的小心驶出峡谷,心里暗暗松口气。不过我们高兴的有点早了,跟在后面的一部车左等右等迟迟不来,对讲机呼叫无应答,手机拨号无法接通,我的心又悬起来--这里出事的车太多了。就在我准备要原路返回要寻找的关头他们的车姗姗来迟,虚惊一场,原来他们在积石峡拍照。说实话,峡谷中有一处丹霞地貌很是漂亮,我由于安全的缘故从未在此处拍照过。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我们今天要去拜见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大师好歹会佑护我们的。大师的故乡在循化县温度乡,一进三院的院子,右边的院子为迎接大师回故里而建,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大师的居室简陋而神秘。左边的跨院为大师出生的地方,破旧的房子中一根柱子,上面裹满洁白的哈达,大师的母亲就是在这根柱子下面生下了一个不凡的生命,这里原来是羊圈,现在是伙房。旧社会的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生育被看成是一件污秽的事情,我以为为避污秽藏族妇女必须到羊圈生育,后来经喇嘛讲解才知道藏族妇女到羊圈生育是为了祈求孩子健康长寿。 从大师家里出来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藏族小孩由于对汽车好奇,拿什么东西在我爱车身上弄了几道划痕,我心痛的要命却也无法! 下一个目标是同仁,同仁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五屯艺术,是藏族佛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五屯地区民间艺人在长达五、六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在同仁县的隆务河两岸,座落着五屯、年都乎、尕赛日、郭玛日、脱加等五个自然村,这里聚居着大批从事美术活动的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以绘画、雕塑为业。由于艺人在五屯最为集中,故以五屯为名,把它称为“五屯艺术”。 其实,它是包括了上述五个自然村在内的五屯地区“藏族画家之乡”的共同艺术活动的。又因同仁一带在藏语中称“热贡”,故又把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统称为“热贡艺术”。五屯艺术的产生,与宗教的盛行是密不可分的。 五屯艺术的品类有彩绘(壁画、唐卡--布制卷轴画)、雕塑(木雕、砖雕、泥塑、油塑)、木刻、堆绣(绸缎剪堆画)和建筑彩绘等,其中以绘画、雕塑、建筑彩绘图案为最佳。内容大多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神话传说,近年来也有不少反映世俗风情的作品问世,使这门古老艺术更贴近生活,作品造型完美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简练流畅,富于质感,画风华丽,笔法细腻,用色鲜艳,使作品富于装饰性,在使用金粉的技巧方面尤有独到之处,使其在同类艺术品中别具一格。 十八世纪初叶,热贡艺术进入鼎盛的中期阶段。在一个多世纪中,涌现出很多有造诣的画师,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上庄杜台的壁画《马头明王》、五屯下庄桑结本的壁画《南海观音菩萨》、尕赛日觉巴台绘制的唐卡《十一面观音》、年都乎博拉金巴绘制的唐卡《吉祥天母》,以及五屯下庄先巴在塔尔寺大经堂前廊画的壁画《三十五般若》、《绿度母》等。这些作品技巧纯熟、精到,画风趋向华丽、工细,但能作到艳而不俗,繁而不乱;造型准确生动,把人物(佛、菩萨)刻划的形神兼备。可以看出这时期的很多画师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热贡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十九世纪初叶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期。这时期的作品笔法细腻,绚丽多彩,并大量用金,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和金碧辉煌的效果。虽然一般地说艺人的功夫不如以往,作品也常流于程式化;但在画风上却独具一格,别开生面。而且这时也不乏在艺术上有追求的优秀匠师。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五屯下庄已故名画师尕藏、夏吾、卡先加等在该村寺院画的壁画《四大天王》等,这几幅画十分精细、鲜艳,气氛热烈,充满装饰情趣,为其他藏区壁画中所少见。年都乎已故名画师云旦、切旦长期在塔尔寺、拉卜椤寺作画,他们除绘制了不少壁画外,并制作了大量《佛本生故事》、《曼荼罗》唐卡及六世至九世班禅唐卡,由九世班禅献送给扎什伦布寺,受到西藏僧俗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随师受聘赴敦煌协助张大千临摹壁画的五屯当今著名画师夏吾才郎,技艺纯熟、精湛,他的作品精巧细腻,富于华美的风采。被国家授予“工艺大师”的称号。年都乎当今著名画师更藏,对藏族的历史、文化和历代名家的绘画论著有广博的研究,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去。他的作品别具一格,充满活力。 执贡艺术现存的早期绘画作品,有年都乎寺小经堂的8幅壁画。这些壁画的主像为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怖畏金刚、具誓金刚等;围绕主像的组画为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另外,还有魏塘华旦在该寺绘制的巨幅壁画《十六罗汉本传》。这些作品画风古朴典雅,设色沉着厚重,线描功夫精深,笔墨洒脱,造型生动传神,富于内涵,不愧为一代宗师呕心沥血之作。这些早期画师的辛勤创造,为热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屯艺人在长期外出作画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西藏绘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它兄弟民族,兄弟国家的艺术,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开阔了视野,经过总结、提炼,逐步创造出了富有青海地区藏族民间特色的五屯艺术,成为佛教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流派,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一颗瑰丽的明珠。(以上部分文字引自旅游通用网,作者不详)。 我们逛过了五屯寺院,据说五屯寺的千手观音是为唯一一个确有千只手的塑像,可惜我们无缘得见,拿钥匙的喇嘛去蕯务寺听活佛讲经去了。我们去喇嘛家里买唐卡,唐卡的价格不菲。唐卡有印制品和手工绘制之分,印制品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但太容易掉色,手工制品价格就很高。挑选唐卡一方面看画工,好的唐卡整体协调美观,局部细腻逼真,如画像的眉毛、胡须都根根清晰可见,所以选购是应该拿放大镜精挑细选。另一方面是颜料之别,矿物原料的唐卡保存年代久远,具有收藏价值。另外买唐卡也的讲究侃价,有些朋友认为事关神像不便过于斤斤计较,其实现在的喇嘛艺人也太有商业气息了。当然你有钱就另当别论,支持一下西部的经济吧!在另一个喇嘛家里我们还看到一个美女妹妹尼姑,台湾的。我的大脑了不知为什么出现了间谍这个词,呵呵,我的爱国意识还是蛮好的,要不然在这样一个遁出红尘的地方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搞笑的念头,回去我就写入党申请书! 隆务寺,藏语称“隆务大尔法轮洲”,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镇西山脚下,地处隆务河中游河畔。 该寺早期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拒传说,早在元大德五年(1310年),此处已建有小寺一座。但真正形成寺院规模是在明初,创建者是三旦仁钦。三旦仁钦自幻出家,曾拜夏琼寺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为师学经,后 在当地萨吉达百户支持下,正式建成隆务寺。其中罗哲僧格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深受明宣德帝尊崇,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一度扩建了隆务寺。此后该家族又有五人得到国师封号。明万历年间该寺改宗格鲁派,并建成大经堂。明天启五年(1625年),明帝题赐“西域胜境”匾额,悬于经堂门首。明崇祯三年(1630年),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1607-1677年)主持隆务寺,创建该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的(1767年),清朝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辈转世,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清雍十二年(1734年)该寺创建密宗学院,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立时轮学院,从而发展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僧人最多时达2300人,曾下辖数十座属寺。 该寺活佛系统是,寺主夏日仓共传八世,第七世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1978年)曾任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此外著名的尚有曲哇仓、阿绕仓、堪钦仓、隆务仓、卡苏乎仓、昂索荀已仓、喜仓、色仓、智噶曰仓、晋美仓、德钦仓、中佑仓等三十余系活佛。该寺历代高僧辈出,著述颇多,其中《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所著《天牍柱式》、堪钦仓所著《辩论初阶》等最有影响、流传甚广。隆务寺所设经院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 1958年前,隆务寺全寺建筑占地380亩,寺僧1712人(活佛43人),有大小殿堂31座。“文革”期间,寺院建筑大部分被拆毁。1980年该寺批准开放,经历年重修,渐复昔日风采。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修习殿、夏日仓殿、观音殿、天女殿、文殊殿、七世夏日仓灵塔及密宗院、时轮院等二十余座,塔八座。全寺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藻饰华丽宏伟。大经堂位居全寺中央,体量雄阔,内供释迦牟尼佛等数十尊佛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其中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底座周长26米,通体镀金,七宝装饰,尤见精奇。寺中现存明朝御赐释迦牟尼金像等珍贵文物;古碑两块,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寺藏佛经上万部,其中以德格版《甘珠尔》、《丹珠尔》尤属难得。 今天的隆务寺因为活佛讲经汇集了四邻八乡的群众,两名活佛坐在法座上庄严神圣,教徒顶礼膜拜,不过我无法聆听活佛的点化。不是我与佛无缘,而是他们的藏语我一句不懂,呜呼!讲经结束以后万民争着让活佛摸顶,我们的少数同志竟然趁乱摸鱼,或趴在活佛的宝座拍照,或“假装”帮喇嘛抬东西混进大殿参观。我进入大殿刚想仔细看看,喇嘛高呼查票、查票,我只好灰溜溜出来。可爱的RMB万岁!我们胡乱的游走在寺院的大街小巷,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可爱的阿牛跟一只可爱的藏狗人看狗、狗看人相看两不厌! 手臂已经酸痛了,头脑也不灵光了,隆务寺今晚就参观到这里,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9220/1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