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午潮,舞秋潮:杭州午潮山初探记 |
[游记]午潮,舞秋潮:杭州午潮山初探记 |
2007-12-04cncn.com |
午潮山攻略是今年五月份找到的,本来和普兰计划本月中旬去的,正好我1号那个周末有时间,就提前出发了。 火车票原是20点50分的,18点半接到普兰电话说她今儿下班早,可以把票改签成20点的那班。于是我直奔南站,因不晓得改签处在哪,瞎转半天,最后在东北入口的售票处(3号柱)成功改签。 在火车上听普兰梅里转山的演说,10多天没条件洗澡,睡在村民家的屋顶上数星星,在荒无人烟的黑夜里赶路,脚伤...轻描淡写的娓娓道来,可当时艰苦卓绝的艰苦环境是不言而喻的。 抵达杭州后,想故伎重施,把回程票改签成稍晚一点的,但没有成功。跳上K228路车,去浙大附近的候鸟旅舍投宿。 没想到床位已经满了,经过普兰好说歹说,老板临时腾出一个地方给我们住。墙上有个留言板,密密麻麻写着前辈驴友的悄悄话,居然有“XXX最爱冬冬...”,心酸哪。临睡前也写上几句话,希望明天的探路一帆风顺。 早上6点闹醒,把老板叫起来退房。老板很厚道,居然没检查房间内是否完好无损,就把押金还给我们。门没锁,若早知如此,我们应该吃完早饭再叫他起来。 插图1:
进了浙大,清晨的校园很宁静,看不到几个人。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山顶上传来登山客的呼喊声。如果每个清晨,都能爬上山顶看一场日出,那该多好。 今年把老和山爬了若干次,感觉一次比一次轻松。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连爬佘山都会气喘吁吁甚至想放弃。岁岁年年人不同呵,转眼间又到了年底,明年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树叶由绿变黄,凋落在地上。到了明年春天,还会抽出新芽,可是人呢。 站在山顶,静观连绵不绝的山峦在远处吞云吐雾,更高更远的山峰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古时候没有山径,人们相信山里住着神仙和妖怪,只不过“云深不知处”而已。后来人们开山辟野,山,成了旅行者的最爱,如果旅途中没有爬山,那还算得上是旅行吗。现代人又不一样了,去大都市,去海边,甚至去血拼,都可以称得上旅行。 朝阳洒在树叶上,树叶本就是金黄的,此时更显得金光灿灿。“满城尽带黄金甲”,当千年之前的黄巢写下这句诗的时候,不知是何感想。英雄逝去,只留下不朽的诗篇。 沿着山脊往古荡方向走,经过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墓。枯黄的蔓草示意着生命的衰竭,青色的石砖将灵魂紧紧封闭。来来往往的登山客们浑不害怕,专心走着自己的道路。 插图2
下山了,乘坐346路车,向闲林埠进发,然后倒车去午潮山麓的里山村。坐在车里,透过玻璃看路边的风景,觉得这里的山势虽不高,但是很陡,还看到一处山顶断崖,呈半椭圆形,我猜是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吧。 下了车,向村民询问山径,其中有一位中年男子一直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们,希望我们问他。最终在他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了午潮山下。 只见三座山峰突兀于群山之上,尤似三位正在打坐的老僧,称它们为“三老峰”吧。中间的那座山峰顶上建有一座亭子,便是杭州第二高峰午潮山了。 我们绕过门牌为大毛坞36号的房屋开始进山,透过树林看到隐约有一条黄色土路,寻觅过去,爬上茶园,看到左侧山谷中的水塘,和攻略所描述的一致。初战告捷,很是兴奋。对面绿油油的山峦非常雄壮,很像北方的山脉,怎么会被造物主放在了南方。 隐约听到山里传来阵阵山歌,世俗之外的歌。我想,如今即便是田园生活,恐怕也不是无忧无虑的。普兰说,我们唱歌吧。但又想不出唱哪一首,便用手机放音乐,没想到她也很喜欢听许巍的歌。 《曾经的你》,《蓝莲花》...我也忍不住跟着唱起来。可走着走着,发现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往上攀登,而是水平的走,经常有带刺的树枝挡道。右侧不知何时起出现了绵长的断崖。 赶紧把音乐关掉,看到前面的小路,深深地向下插入茂林丛中,不知通向哪里。我们意识到行进路线出现问题,不能再往下走了,当即决定改道,强行向山上攀登。 这是我所经历最为艰苦的一次爬山。山坡上长满了灌木丛,令我们举步维艰,荆棘刺在腿上好疼。每跨出一步之前,我都要用手拨开或折断挡在面前的树枝。很多时候根本无路可走,我想,在古代没有山径的时候,山民药农也是这样披荆斩棘地攀山吧。今天的人们能在山径上悠闲散步,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遇到一个大斜坡,我非但爬不上去,而且站着不动也会不由自主地往下陷,土质太松软了。我努力了好几次,山坡上的枯叶在我身体挪动的过程中掉了下去,露出厚厚的黑色的土。 正在我搔头弄耳无计可施之时,还是普兰技高一筹,使出一招“鹞子翻身”,右腿往上一跨,半个人上去了。胜利在望,我用一招“众星捧月”,将这个猪往上一托,居然爬上去了。然后她用登山杖把废物牵了上来,折腾半天终于攻克了这道难关。 继续向上攀升,山脊线越来越低,天空越来越明朗。 当我们走出灌木丛,发现自己已身处在山径上,和刚才的小路一脉相承。奇怪的是,我们刚才并没有看到岔路,怎么会走错呢。回忆那段荆棘之路,大呼过瘾,其实我还想再走一遍。普兰说怒江的路就是这样的。 来到一个视野宽阔处,望着脚下的山村,茶园,水塘。远处的山脊上呈现黄色的带状,令人联想起北方残破不堪的长城。峰回路转,一抬头刚才在山下看到的亭子赫然就在眼前,忙向身后的普兰报喜,欢呼雀跃“我们到顶拉” 在亭子里研究下一步怎么走,东侧和南侧分别有一条石阶路和羊肠小道,我们决定走小道。暗笑我们就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人,否则也不会来这么偏僻的地方探路。自从上了午潮山,就没第三个登山客或山民和我们擦肩而过。 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野猪也没见到一头,可能它们的户口都迁到西湖边了。普兰从不把野猪放在心上,毕竟再大的磨难也经历过了,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她。 在山脊上行走,遇到岔路一般选择较宽的一条,连续翻过几个山头,看不到村舍和人烟。不过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就像许巍的歌里唱的那样“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想起那些去神农架探险的人,一连几天在野外生存,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山上的树叶有的泛红,有的金黄,有的还保持着盛夏的墨绿,各有各的风采。只是,冬天的雪,在杭州是很难再见了。西湖边的“断桥残雪”,即使我和它近在咫尺,也难见它最动人的一面。 小路伸向一片竹林,我们看到了插在地上的“三界碑”,居然是国务院97年立的。界碑上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西湖(东北),余杭(西北)和富阳(南)。 我想,每一个路经此地的登山客都会好奇地将它打量一番吧。有些人来过一次以后,不会再来。而有的人还会再回来,像看到老朋友一样,用日益苍老的手,抚摸着这块小小的碑。 岔路好多,我们看到地上倒着一块木牌,上写“此地区危险,请绕道而行”云云。走过去一看,原来在炸山开路。路上一个工人也没有,周末休息的缘故吧。我们沿路走了一会,又跳上了山脊。 插图4 走到最后,终于没路可走了。前方树林的茂盛程度,连野猪都钻不进去。普兰看到岩石上有几根树枝,似乎是前辈放在这里指示下山的路。下山的路很陡,有一段路被野草遮得严严实实,走在其中连自己的脚都看不见了。地上长满了苔藓,我们没走几步就得滑一跤,还好我们皮厚,摔得也不疼。 终于走进了东坞村,初次探路行也就结束了,觉得自己颇有爬山老人张友春先生的风范。普兰买了新鲜的蔬菜水果,豆腐皮当然也不能错过,买了点回家。途经受降镇,我们猜测当年鬼子的投降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吧。问了三轮车司机,果不其然。只是不知道那间屋子,那几张桌椅至今存否。 晚上吃九百碗面,又在西湖边逛到K7路车站。第一次看到夜色中的西湖,又遇到大风,湖水一改白日里的温柔,显出桀骜不驯的一面。还是有不少人在湖边散步,还有阿姨冒着寒风兜售商品。告别杭州了,明年再见!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0723/2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