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散心去婺源 |
[游记]散心去婺源 |
2007-12-14cncn.com |
11月中旬,为了一个关于秋天的美丽的道听途说,和我的几天假期,我去了婺源。 长溪村是我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隐于山中,有2条路与外界连通,一条是公路,路程较短但正在修路,尘土飞扬,另一条是山路,约7.5公里,路人说是条古驿道,草木茂密,很荒凉的,但相比之下,我还是选了后者。几次走错岔口后,终于走上铺着青石板的石阶,路边的野草早被戴向阳修整过,没有了那种穿越丛林的感觉,一个人走着,倍感轻松惬意。 越往高处走,看到的红叶树越多,慢慢地,漫山星点散布着大小形态各异的红叶树。翻过最高的一个山头,便是一路向下。这时,路边开始不时地出现一些参天古枫,我知道应该离长溪不远了。此时越往下走,火红的古枫越多,渐渐地,我看到了隐于群山环抱中的长溪村,不久后也终于赶上了两个醉于红枫而走走停停的摄友,但他们实在太“陶醉”了,我等不了,还是走自己的路吧。 下午约15:15时,我终于走到了长溪村,整村的徽筑民居,白墙黛瓦,山环水绕,好自然恬静的地方。向村民问路,容易地找到了村民戴向阳的家,此时已有几个摄友在此落脚了,这里是的恒定价格20元/床,15元/餐,老式民宅,很奢侈的空间,听他说这时最多时一晚接待了108人,我将信将疑。 放下背包后到村里走了走,开始还捡了根竹子作打狗棒,后来发现这里的狗不凶。村里的人很少,大概是年轻的都到外面去了吧,村里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房子,很多房子日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 太阳睡去了,我也回到戴家,这时陆续来了几个游客,其中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班人围坐一起吃饭,仿佛一下回到了大锅饭年代,无论你是什么人,都得吃一样的,睡一样的,就在这样的气氛下,大家有说有笑的,因为大家都怀着同一的目的——旅游。一群人里,其他都很分明地要么是摄友要么是驴友,而我,在摄友眼里我是头驴,而在驴友面前我是个色鬼,我对他们来说是个局外人,但我喜欢这样的角色,我对他们谈论的都很感兴趣,因为我在旅游。这里的夜间很冷,盖上戴家自产的棉被,很暧。 早上6:30时了床,天开始放亮,广州的几头母驴还在吹着呼噜,我跟着摄友们出发上山了。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早上的天空云遮雾掩的,出不了一丝通透的光线,红叶的色彩亮不起来,满山头的摄友们无不失望而归。 回到戴家吃早餐,几名摄友判断未来两天的天气也不会有好转的了,干脆把石城的行程都取消了,广州的几头母驴在扫村回来后,也因要中途有事而决定不去石城了。这样,原来随兴组建起的徒步团就自动解散了,最终还是我自己一个人去走完这段的旅程。11时,告别了戴家一屋的主客,独自踏上走往石城的青石板路。
从长溪到石城,当地人说有约10公里路程,平路多,还是比较好走的,然而,对于这条寂静而陌生的路,一路来还是免不了许多的犹豫、折返和再前进,当然,一路上还有许多的让我止步恋赏的景色。在最后的一个小时的路程时,我终于遇上了对头过来的旅人,再走过2公里的长上坡,约15时终于来到了石城村。 石城村原名程村,在开发旅游时改了名,村子很小,不一会便村头村尾逛了个遍。向一家理发店问村里住宿情况,店主说他家也有,10元/床,10元/餐,住的是他的外出读书的小孩的房间,很大的房间,盖的是另备的大棉被。这天晚上,是一个同样的温暖的觉。
6点起了床,昨晚已给店主结了帐,所以静静地出了门,来到村边公路时,唯一一班到县城的农夫车班车已经满座,走不了了,便又跟着早起的摄友到山头上去等那美丽瞬间的到来。7点多,从镇里出发赶来的摄友陆续占满了整个山头,然而,今天的情况与昨天一样,大家纷纷收起脚架失望地下撤扫村去了。我在公路边拦了个摩托车下山去,10元。这里的摩托车很好拦的,只要他是下山的,但如果找人专门拉下山那就贵得多了。 沿盘山路一直向下,路边山坡的红叶规模显然要比村里的大很多,给一路走上山的旅客们很大的期望。摩托车很快把我送到了山下的菊径村,也是一个很有徽筑特色的村庄,扫村出来后山上的摄友陆续来到,大部队来到时我是该撤了,可在这里搭便车却没那么容易了,没有过路车,只有发动自己的11路了。 走在大路上时,我又遇上个同样拦不上车的同路人,开始看上去象个村镇干部,西裤皮鞋公文包,后来聊上才知道他是县里一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陪朋友到石城来玩,因其它事要离队先走。我一个人走了两天,这次有人陪着走也好,好象有人说过,自助游的人就是“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的。在与这位陌生的朋友闲聊中,他极力介绍我到思溪去玩一下,反正就在回县城的沿路上,不误时间,还告诉了我逃票的方法,我算了下时间,临时决定去思溪。 在古坦坐上了回县城的班车,7元思口下,找了个摩托车2元坐到延村售票口前的一个弯道处下车(不能过弯道,否则暴露,36的门票),公路左边一条低于路面的小路,是本地村民出入的小路,人少通过没人管,人多了也很容易被截查。 下了小路,穿过一片农田,先到了延村,这里的房屋明显要比之前所见的村屋要大而且讲究许多,但村里开放参观的民宅不多(听说有的村民有许多祖辈传下来的古董类宝物,不愿开放让人参观),很快便穿村而过,再穿过一大片农田,来到了思溪。听说这里是出富商的地方,可“富不过三代”,当年的富商如今家势依然的不知还有几人,不过当年他们发家后所建造的家园如今确是留给了他们的后人一笔可观的财富了。 思溪的房屋又比延村的要精致许多,规模也大,这里的人气明显比延村旺很多,除了游客外,还有很多作画的学生,自然地,他们也就不情愿地成为了别人镜头里的风景了。
原计划游览1小时的,但其精致的建筑实在让人不禁多细看几眼,最后还是转了2个小时才出得村口,见载我进村的那摩托师傅在,便又坐他的车返回思口,这次要4元了。下得车来刚好遇上一回县城的的士,5元便车回到了北站,公交到长途站,赶得上最后一班到上饶的车,一切都十分顺利,又经过十多小时硬座席的煎熬后,16日13:30时,平安回到广州,结束了我的这次秋日婺源之旅。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1238/1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