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送你一支玫瑰----暖阳冬日下的婺源行记 2

[游记]送你一支玫瑰----暖阳冬日下的婺源行记 2

2007-12-14cncn.com

暖阳冬日下的婺源行走记录

不去婺源,只读这两句“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就足以让人想象良久。到了婺源,日日徜徉在山水梯田和粉墙黛瓦之间,体味着那份宁静和温暖,会发现这个简单的描写真是丝丝入扣,再贴切不过。

我的旅行从常规景点开始,早晨8点在婺源北站背着劲的丑包包坐长途车直奔李坑——那个离县城最近开发最早的景点。不幸的是我们那辆车子中途坏掉了,车上的人都安慰我说很快会好的,但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能够发动。车上的一个女孩儿打电话找人来接,我就直接蹭了她的车。车费也没有退的,那女孩儿说长途车经常坐就变成朋友了,所以不要退钱。我反正有车坐,也就送了个顺手人情。

此后的婺源一路都是与友善的人相处,一个人的行走快乐到了极致。

李坑,门票30,证件半价。进去之后便是小桥流水人家,景区之内的村庄非常安静和干净,这天又是浓雾的天气,9点多了还没有散去,便多了朦胧的气息。残荷与衰草都隐隐地透着水汽,多了些灵秀的感觉。村子自然是依水而建,我沿着河水缓缓上行,绕道村后,走过竹林,到小山包上去看村庄的全景。因为季节的缘故,游人很少,村子的美丽和安宁就体现出来了,唯一的败笔是街面上家家户户悬挂的红灯笼。似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遍大江南北之后,一夜之间,所有的古村镇都用这个装点门面了。谈不上难看,只是不真实。

之后去了传说中的晓起,晓起的村口很漂亮,有大樟树和小溪,感觉上很幽静。到晓起已经近午,阳光早已突破了浓雾,暖暖地照在身上,非常舒服。从下晓起穿过田野,与赶牛的、耕田的人擦肩而过,看着绿油油的飘散着农家肥和绿色芳香的菜田,是“悠然见南山”的感觉。上晓起一位看着很普通的老人向我津津乐道地介绍着村里的祠堂、大夫第以及这可能才是江泽民真正的故里等等情形,让我焕惑于古徽州读书气氛的源远流长。后来和很多当地人聊过天,发现他们谈吐文雅、熟知历史典故,而且每一个人都说在这里只要小孩子肯读书,家里是肯定要供的。看来“江南曲阜,山里书乡”的美誉不是白来的。
所以在婺源的旅行,人文要重于自然,特别是在冬季。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是对整个婺源地描述,更是对上晓起的。上晓起与下晓起相隔两三里地,便多了一份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自在。村内没有兴建的土木,人们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河边古樟树下的石桌石凳空放,竹排自横,桥栏上晒满了各家的棉被,祠堂外的空场是大片的山茶花籽,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想就地坐下躺下把自己晾晒在阳光里,时间就此凝固。

赣东北初冬的阳光温暖也灼人,正午的时候竟然感觉到热。而我这几天一直没有想过防晒的事情,以至于去趟西藏尼泊尔没有暴黑,江西短短5天回来成了黑炭。

晓起之后的计划是庆源——一个据说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那里没有通班车,只能等农用车。在大门口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来,摩托车主就来轮番游说。不过却不让人反感,似乎冬天活计不多,他们的心态也并不急着挣钱的样子。后来坐一个胖胖大哥的车子,35元到庆源。

途经著名的看油菜花的圣地——江岭风光以及所谓的高山平湖。后者就是一个水库但是水很干净,经过的时候发现湖边平出了很大的一块地,听说要修什么然后收门票了。江岭风光则是在山坡上向下俯视大片的层叠梯田,春天,这里每一条田埂上都是三脚架和照相机,金色的油菜花才是主角。听说,明年开始也要收门票了。想不明白啊,怎样才能圈住田野和公路收门票呢?不过中国人历来相信人定胜天,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特别是做这种事情。

找到古宅客栈,放好背包,午后三点,我登上了一个小小的山坡去看整个村落。侧逆光下的庆源村仍然在午睡,眼前唯一一棵殷红的枫树成了前景,远处的村庄与古屋被摄入镜头。田间坐下来,晒晒太阳,心静极了,人也静极了。

庆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有1300多年历史。村子处在峡谷之中,一条小河把住家东西分隔,又用石桥木桥连接。 “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园深处是吾家”。说的就是这里,被称为小桃源的地方。据说春日这里田间油菜花开、村里桃花开,粉色与金色交相辉映,加上徽派建筑的底色,甚是美丽。我后来去汪槎徒步,遇到了村里一位业余导游,如数家珍地跟我讲起了庆源的历史变革和风水传说,让我对这个隐居在山里的村落有了更深的感知。

转过村子之后回家去(短短两天,我把古宅当家了),阳光渐渐远去,感觉有些阴冷。诺大的古宅只有我一个客人,颇觉孤伶。为了照顾我一天没有正经吃饭的肠胃,点了两个菜犒劳自己。都说詹老板的手艺非凡,我却不是在这顿饭里面尝出来的。这顿饭我点了一个特色菜糊豆腐,却因为实在受不了大油(放了很多油渣)的味道而全部没吃,另一个是肉炒野木耳,味道还是蛮好的,就是葱姜蒜放得太多了,害得我一直在挑啊挑的。但是后来几顿我都是跟詹老板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吃饭,那饭菜的味道就非常可口了。

古宅客栈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詹淑涵,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姑娘。很可爱也很缠人,我在这里的两天,除了去徒步,她就一直粘着我不放。而且很爱问你爸爸在哪里多大了,你叔叔呢之类的问题,很有意思,有时候很让我好奇她为什么会反复问这样的问题。

第二天带着詹老板给画的图,去了汪槎,一个有着两颗夫妻树的村子,往返徒步20公里。路是古石板路,山野阖寂无人,暖阳秋树,接近村庄的前后总是有绿油油的油菜地和青菜田,感觉上既远离尘世又鸡犬相闻。偶尔会碰到一个农人,我向他们微笑时他们便会羞涩地回以微笑。

路上的风景并不是十分特别,但是非常舒服和宁静。忍不住坐在石板路上向下远眺、发呆。发现自己很奇怪,那么多人宣称适合发呆的地方我都没有感觉,却在婺源这个地方流连忘返。

偶尔会想念北京经常在一起走的朋友,会想把这么美好的地方带给他们看看,想着以后再来一次吧,等我们的腿都好了,从庆源走到婺源县城去。

回到庆源是下午两点,直接坐上饭桌吃牛肉萝卜汤,喂涵涵吃饭,去买饮料,吃甘蔗,上网。这天,詹阿姨知道我怕冷给我弄了个火盆凳子,所以我就非常舒服了。也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气候特点都有不同的生活习俗。这里的取暖设施是一个掏空的凳子,下面放一个炭火盆,人坐在上面,脚和屁股都是暖的,人也就暖了。炭火用沙土盖上,所以不会炙热烤人。真是科学阿。后来在石城,集体烤火的就是个大火盆,也是把炭埋在下面的,盆边安上木条,可以放脚。晚上睡觉以后,上面可以覆上大的藤筐,衣服什么的摊在上面就烤干了。我的裤子就是这样烤干的。

在庆源的这个下午和晚上自在得象在自己家里,帮忙招呼客人、收拾碗盘,听詹阿姨唠叨家事。早晨离开的时候,我已经管詹老板也叫叔叔了。他帮我联系了车子直接去石城,后来因为包那个车的人改变了计划,他知道了还专门发短信来道歉,倒是弄得我不好意思起来。

石城,最终还是自己去了。詹老板帮我联系的面包车是被几个广东老人包了的,说也去石城。但老人们又改变了主意,司机刘师傅送我到县城,觉得对我很抱歉,所以只收了很少的车费。婺源这地方去偏远一点的村子就没有公交车,都靠农用车。农用车多半上午10、11点发车,我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这个时间。长途车司机让我坐他们的车去灵岩洞,之后20元坐摩托车进去。

到了灵岩洞,才知道是卖票的小伙子家在这里,他自己送我进去。我心里犯嘀咕是不是贵了,那小伙子一个劲说没有问我多要钱,看我一个人不方便才送我的。在进石城的时候,还说我是他的亲戚,免去了门票。离开时,留了电话,说找不到车子他就来接我出去。这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人也让人觉得通透。

到了石城,直接住在了三个上饶人告诉我的小?家。这家饭菜果然好吃,我又是没有吃午饭过来的,所以五点钟就结束了晚餐。后来遇到七个安徽过来的人又跟他们蹭了一顿,还喝了一点白酒。蹭饭的日子似乎就这样开始了。本来以为一个人的旅行必然食宿极不规律,可以把扬州胖上的几斤肉减掉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劲的增加。

到石城的人比其他地方多很多,因为这里以秋色出名。深秋的清晨,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起,笼罩着白墙黑瓦,朦朦胧胧,如仙似梦,村边的几株古枫红艳如火,高高地飘移在云雾上空,整个村庄宛若仙境。所以来这里的人大多为真正的摄影者,象我这样连个架子也没带的人少之又少,我的D80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之中也显得分外渺小。

清晨6点钟爬到山坡上去,等待光线、等待红枫的颜色变得亮丽。无数人背着摄影包、扛着三角架在上下左右穿梭找寻着最佳的位置,这个小小的山头已经被踏出了各式各样的平台。我开始的时候根本不能拍,光线不够照片便会模糊。那个安徽的大哥一个劲教育我要有献身精神,强迫我趴在石头上固定相机,任我怎么解释我不是搞摄影的我只是来旅行的也不行。

当明亮渐渐爬过山峦,照到这个小小的盆地,晨雾和炊烟渐渐变得透明,光线穿过烟雾,幻化出浓淡不同的层次,笼着房屋、依着林木。光线渐渐高了,那几棵古枫的枝叶间便光芒四射起来,烟雾也开始升腾,开始四散游动,又成了新的景象。走下山坡,村头的林地里晨光穿透枝叶和雾霭,梦幻一般。几个端着相机的人要求我在林间的小路走过,笑着说请我吃早餐,尔后便在拍照的时候告诉我角度和光线的运用,我也变得更加有兴趣起来。

他们住的地方离我很近,那家5元一位的早餐很好吃,鸡蛋面和红薯粥,还有三样小菜。边吃边聊,才知道是玉山县的人接待北京的领导,又找了婺源懂得摄影的朋友陪同,下一站是长溪——一个本来在我的计划里又听很多人说不好而放弃的地方。想了想,时间上还来得及,又有当地人的介绍,于是老着脸皮决定蹭他们的车子一起去。

带着一丝丝期待,我们离开石城,途中去看了菊径村、长寿古里和严田古樟,在严田古樟下午餐,真是享受啊!下午四点到达长溪。长溪这个村子更偏僻于石城和庆源,通到村子里的路况也很不好,据说这还是已经修了的,以前更差。我们以20公里以下的时速颠簸在土石路面上,进入山的深处。司机小赵一路嘀咕说他的车子在哭。

走过一大段新铺的石子路之后进入老路,两边的树木灌木交错相搭,阴蔽着整个路面,一条溪水在左,岩壁在右,枝枝蔓蔓勾连攀依,一副原始山野的景象。当时,真是郁闷自己因为膝盖的伤痛不能徒步,否则一定是从石城走到这里的。

邻近村庄,远远地见一株高大的枫树伫立在村头,给我的是惊喜,至少长溪村已经打破了我可能很乏味的担心。大家开始边拍边走,从村庄的西头走到东头。村庄东侧是一个小山头,拾阶而上,便可俯视整个村庄,更可远眺落日。光线渐渐转化成暖色调,古朴的石阶路上铺满了枫叶,夕阳最后的温暖留连在上面,小路通向山坡的尽头。抬眼望去,“远上寒山石径斜”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了,也才明白为什么杜牧会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美。这一刻,觉得所有的颠簸、追赶光线的奔跑都值得了。

后来知道这条小路走下去,便是通向石城的古驿道。因为爱死了这条小路,又让我对于没能一步步走过来感到遗憾。也罢,留待下次吧。婺源,一个认为如果去过肯定不会再去的地方,现在竟然想再度重游了。

长溪村真正对外营业的客栈只有戴志诚一家,所以尽管我们提前预订了,还是没地方不能住在他家里了。我们五个人住在一位小学老师家里,因为地方不够,我又睡了女主人的床。这里住宿条件比较差,相对也比较乡村。不过并不推荐住这位老师家,因为收费比较高。

当夜,聊天、喝酒、吃烤红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那夜,月色明媚清凉,弯弯的河水闪着银光缓缓流淌,寂静的山村很早就睡了,只有我们这群外来的客人,喧嚣着几多灯火和对明日的想象。

这一晚,开始大量删除相机里面的照片。第一次,把随身带的卡照满。

庶日一早,仍是跑到山坡上去看晨雾,看红枫,看光影的变动。因为膝盖受伤,北京的朋友早就说了以后一起骑自行车、玩摄影。自行车什么感觉还不得而知,却发现摄影并不是想象中的轻松。起早贪晚不说,爬上爬下更是不可避免,而且经常因为追赶光线紧跑慢追,在山路上上上下下,加上摄影器材的负重,这种强度并不小于爬山。

我们是最后下山的几个人,同行的张老师非常执著,为了一个角度,从这个山头跑到另一个山头,露水湿滑,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在摔跤。去三清山的时候我还庆幸没有借登山杖的,这个清晨却很希望一根杖在手了。而我那条月牙白的长裤早已经泥泞不堪。

山下的村庄早已阳光浸染,清晨的寒意终于退去。长溪村就着河水的走势,形成一个舒缓的S形,村人耕种收割、河畔洗衣晒菜,形成了“五彩层峦夹岸青,山溪流水去无声”的宁静景象。孩童们在木桥上跑来走去,看着我们这些背着相机的就会凑过来,大方的便会摆上姿势,羞涩的则躲闪着又渴望着。

这天的早餐时间已经将近11点,我吃得比那几个大男人还多,彻底变成了大胃王。也许是潜意识知道很久也吃不到这种可口的家常饭菜了。对于南方的食物我似乎没什么抵抗力。

出山,分手。我去景德镇,当晚去南京。他们去江岭,继续摄影之旅。

一个人在公路边上等车,半条腿上都是黄土。这条公路很安静,很久不过一辆车子。坐在公路的里程石栏上,晒太阳,感念着这次一个人的意外旅行,望着怀里大束的玫瑰,微笑着,心情就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明媚而温暖。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1258/1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