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喜马拉雅南北行10----珠峰,我终于来了 |
[游记]喜马拉雅南北行10----珠峰,我终于来了 |
| 2008-01-30cncn.com |
路线:定日(4300)---珠峰大本营(5200)---老定日---聂拉木---樟木(2300) 夜宿晓行在定日 这里跟然乌镇一样,电是旅馆自己发的,出于经济的考虑,只有晚上几个小时发电。早晨六点半,闹铃响了。屋里屋外一片漆黑,头灯、电筒、手机能发光的都打开,光影倏忽往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加高原反应的原因,为减少体力消耗,大家很少讲话,只听得见穿衣收袋的窸窸窣窣声,好像要执行什么作战任务似的。抓绒衫、羽绒衣、冲锋衣裤、帽子手套一个也不能少,出来之前采购的所有装备,不都是为了今天的到来吗?大家都觉得头有点胀疼,除了多维片、红景天之外,每人又服了“散利痛”,这个对高原反应的头疼很有效(强力推荐哦!),保险起见,我又再来了两粒救心丸,从内到外都装备好以后,出发下楼! 为了解决早饭,来到昨夜约好的小饭馆。年轻的老板娘很漂亮,是山东菏泽人,丈夫在这里当了10年兵,退伍后没走,把她接来开店,看着他们10个月大的婴儿,我们担心这 通向珠峰之路 原来打算早早起来,去加错拉山口远观珠峰等系列高峰的日出,但离开定日时已天光大亮,日照金山是看不到了。车子离开定日后,就全是砂石路面,一个小时后到了加错拉山口。越过眼前黄褐色的像沙盘似的山脉,极目远去,喜马拉雅山脉从东到西蜿蜒展开着它在世界上最雄壮的体魄。喜马拉雅群峰,不,是世界顶级峰群,都是些大名鼎鼎又不太好记名字,马卡鲁峰(8470),洛子峰( 山下是九十九道的弯路,左转右弯地还没完全下到山底时,丽大叫:“旗云!旗云!快下车”,抬头望去,刚才还万里无云的珠峰顶上,挑出一抹细细长长的纱巾似的云彩,久闻大名的旗云,美丽的旗云,看上去飘逸安详,实际上是珠峰顶狂风吹起的积雪,登山者若遇上旗云唯有撤退。 接近珠峰时,遇到标着“中国登山协会”的车,司机停下来操着一口京腔跟扎西打招呼,别忘了,我们的扎西可是西藏体育局登山处推荐来的,他经常被登山处雇佣,因此认识很多圈里人,北京人说他要去接国家奥组委某个主席,2008年奥运会的火炬接力计划有登珠峰的内容,近期这里都在为这事忙碌着,我们也跟着沾光。一般游客到绒布寺后,就要乘藏民的小马车进大本营,而我们跟在“中国登山协会”的车后面堂面皇之地长驱直入,省却了小马车 珠峰---喜马拉雅之巅 30多年前的1975年,电台还是主流媒体之一,从广播里听到中国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之后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我知道了西藏---雪山---珠峰-- 珠峰1号大本营,昔日是登山运动员出发的第一个给养站,现在成了不是旅游景点的旅游景点。除了兵站和大本营办事处是水泥建筑外,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帐篷。碧空如洗的天空之下,珠峰那高大伟岸的身躯耸立在眼前,阳光雪光刺得人不能久久地凝视她,没有人大喊大叫,事实上任何呼喊跳跃都是渺小的,人们倘佯在珠峰的怀抱里,感受着她宽广的胸怀,雪线下的山体是灰色的山岩,路的尽头是高高的冰碛垅,翻过去就是登山的路了,那里有中国第一美的冰川----绒布冰川,也叫冰塔林(我们曾计划的去处,因需露营一晚且海拔 时值正午,没有传说中那么冷和那么大的风,大本营海拔 我把旅游者分为沐浴型和桑拿型。有人认为自助游就是桑拿型,那不一定,真的!从春节起,我就开始计划,找游伴,订行程,机票签证,订车,购装备,查资料,全线之重就是珠峰大本营,它好像已从一个旅游景点变成我生命中的节点。万水千山,我寻她而来,上帝眷顾我,给我一览无遗而真切的珠峰,我却这样忽忽离她而去,真遗憾!尽管心中想着还会再来的,但理智告诉我自己,还有多大可能呢? 穿越喜马拉雅之裂缝 回到绒布寺,扎西跟另外两辆去阿里的车结伴,抄近路往老定日走,两个小时的路,尽显了丰田越野的性能,越山坡、涉浅河、走沼泽、过石滩,好像在拍广告片。我看那句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可以改成“无路就找丰田车”我们一边痛恨日本鬼子,一边不得不佩服小日本的产品。 翻过最后一座 那个争议不断的牟其中曾经想过要打通喜马拉雅的山口,葛优的经典台词“如果沿着喜马拉雅山打开一条通路,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到这一边来,那中国的青藏高原该会变成多少鱼米之乡啊!”事实上,从聂拉木县到边境口岸樟木的这条峡谷,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条裂缝。先前的荒山、乱石、草甸渐渐变成了苍翠的山林。山高谷深,鱼米之乡是不可能了,但越来越茂密的山间树木,被笼罩在雾气之中。只要是山壁间有缝隙,便会有细流瀑布直刷而下。318国道是在山崖上开出的栈道,靠悬崖一侧连护栏也没有,路窄坡陡弯急,还有雪崩坍塌下来的冰雪,险峻程度不亚于川藏线的通麦天险。如果说我们曾想参加从拉萨到樟木的汽车集结赛,那么这段路是最险的。那个扎西老练地经常转弯不减速,让我们感觉命悬一线。 转过了数不清的山弯,又是夜10点半的时候,走到了峡谷的尽头。中尼边境小城樟木终于到了。樟木像挂在山崖上一样,所有的建筑都沿盘山公路而建,小城上方的积水一直流向下方打湿路面。这里充满了异国情调,街上各种肤色的老外,餐厅、旅馆、浴室都是英文标识,热带水果随处可见。这里已经是喜马拉雅山的南麓了,实在无法想象它是西藏的一个小镇。 在靠近边防检查站的地方,选了一家藏式风格大堂的旅馆住下,与扎西结算车费,租车价:3元/公里,空驶同价;七天来,我们起早贪黑跑了近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3399/1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