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一黄金周之白金版 |
[游记]十一黄金周之白金版 |
2008-02-03cncn.com |
十一黄金周之超白金版 ——西藏林芝之旅
前言
其实,这篇游记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和大家见面的,2007年已经过去了,农历猪年也将近尾声,忽然想起古训“今日事今日毕”,姑且放宽为“今年事今年毕“吧!在这里要感谢Vicky同学无私的帮助,终使这篇游记与大家见面了!
人物:庄、Kathy(庄’s wife)、大大与小小(双胞胎)、峥峥与Hallen(双胞胎’s wifes)、美女、杨MM(我啦) 时间:2007年10月1日~10月7日 出游地:拉萨、林芝
十月一日 初访拉萨
十月一日早,带着对西藏的无限神往和憧憬,以及道听途说的种种传闻与秘闻,我和我的大小行李兴高采烈的来到浦东机场与众等会合。保准是太兴奋了,美女居然忘记托运军刀,结果当然是被机场暂时保管了。一路兴奋不已,在成都转机后,我们真正向着西藏进发了。
飞翔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我在可爱的空姐建议下坐到了最前排的窗边,N多的高空俯瞰照和N多云海尽收入我的相机。
下午三点,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一出机舱,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什么叫高原反应。脚底软绵绵的,像踩在云团上一般。我看见一个丁点大的小乘客,面不改色,蹦蹦跳跳,一打听,3岁,不由肃然起敬。
经过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们此行的司机许师傅载着我们一行八人,沿着蓝色的拉萨河一路驶向市区。快六点了,拉萨的太阳还是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难怪被称为“日光之城”啊!为了尽快适应高原地区,抵达当日一般不建议游览,于是我们便驱车来到了药王山,看一眼余晖中的布达拉宫,顺便买点抗高原反应的药物。(高原安胶囊红景天口服液)
站在药王山上远眺,在蓝天和群山的映衬下,布达拉宫就这样默默地耸立在天与地间。除了偶尔飘过的云彩和逐渐拉长的影子,她就这样静静地展示着那无声、巍峨与雄壮的美景。这种美让我暂时忘记了高原反应的不适。我们谨记旅游指南上的注意事项,早早回宾馆休息。
PS:早晚温差很大,要随身携带件外套。此外,布达拉宫外有间“酸奶坊”,味道一级棒(5元/碗)
十月二日 大昭寺、布达拉宫、八廓街
在经历了昨晚的睡不安稳后(也是高原反应的一种),我们一早就浩浩荡荡的前往大昭寺参观。 八角街上的商铺陆续开张,耳边传来“沙沙”的声响,这是藏民们磕长头时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循声望去,只看见无数虔诚的藏民,不分男女老幼,下跪,五体投地,起身,再下跪…心无旁骛。虽然很早就知道了藏民的虔诚,但待我亲眼见到时,依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要磕多少个头才算功德圆满,但我知道,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信仰是支持他们生活的崇高力量。
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所以此处磕长头的人最多),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擎签仪式也是在此举行的。明暗不定的烛光,弥漫着的酥油味,加上年代久远的壁画,大昭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藏区的建筑大部分受到了印度、尼泊尔的影响。大昭寺却具有强烈的中唐时期的风格。金顶体现了藏民们对宗教的理解,同时也代表了藏民的手工艺水平。
在拉萨这座日光之城,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的纯净、热烈,且富有冲击力,建议赴藏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多备内存卡和电池。当地有一句箴言:电池(内存卡)用时方恨少啊。 在前往参观布达拉宫的路上有些小耽搁,进宫时我们拼命地跑,全然忘记了是在高原上,气喘如牛,布达拉宫怎么有那么多的台阶啊!导游为了能让我们进去,居然对门卫解释说我们中有个孕妇……
以下文字,请有意前往参观布达拉宫的朋友们注意了: 带好身份证; 勿携带小刀、打火机(布达拉宫安检堪比机场,甚至更严) 守时,一定要守时(门票上标明参观时间段,过时不候) 除了殿外,不能拍照 不能带墨镜,不管是近视还是远视,或者变色功能不是很灵的…统统不行。
切记切记…
布达拉宫是建筑在马日布山上的,因此显得格外有气势。布宫有红宫和白宫组成。我们小心翼翼的跟着导游走,轻轻地,走生怕惊扰了宫里的神灵(布宫是木结构,年代久远,所以每次参观都要限定时间和人次,我看见有个胖老外,步履蹒跚的上木楼梯,真为那楼梯和跟在他身后的人捏把汗呢)。
布宫的参观路线比较固定:白宫为政治宗教场所,有着最大的东大殿,措木钦厦;东西日光殿:达赖喇嘛日常起居的地方,是最高的宫殿,达赖在此俯看众生。在东西日光殿里,至今仍摆放着十四世达赖日常使用的物品。红宫: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共计有八座灵塔(超豪华、超值钱!据说西藏的四分之一的财富都聚在这里)。另外还有圣观音殿、法王洞、红宫二回廊,东、西有寂圆满大殿,时轮坛城殿……都有大量的古迹文物,值得一看。出了殿门,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参观,即号称海拔世界第一的,布达拉宫的厕所!
到了拉萨,总得逛一下街吧。富有民族特色的八廓街是首选。如果你有苏格拉底的口才和足够的银子,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的。在八廓街的茶楼里,我们还吃到了藏民们的主食——糍粑,就着甜茶、酥油茶,我们也体验了一回藏民们的生活。
十月三日 到林芝去!
顺着蓝色的拉萨河,穿过金黄色的达孜平原,我们向藏东南、海拔2900米的林芝出发了(拉萨3700米)。
车在松赞干布的出生地——甲玛——停留了一会儿,下车活动时,只见一群牦牛涉溪而行,接着悠然的享受起了SPA,引得我们阵阵大呼小叫。
车辆在川藏公路上奔驰,达孜平原上秋意盎然。公路两旁的高山则是色彩斑斓。拉萨河泛着金色的波光,我们静默不语,细细品味大自然为我们呈现的华丽的秋色。
天空愈加澄明,那种蓝色,真的是难以形容,直叫人看得满心欢喜。由于海拔高,云团似乎离我们很近,发挥你的想象,便能得到很多乐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经幡跃入眼帘,米拉山口到了。米拉山位于拉萨的墨竹的工卡县和林芝的工布江达县界上,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
出得车门,风声猎猎,头重脚轻,想高声说话也需要大口喘气。站在海拔5013.25米的山口,一览众山小啊。骄傲感油然而生(为了证明中国移动的无处不在,我在呼呼的风声中打了3个长途)。
在高原,还有一个奇景值得一看:日月同辉。中午十二点,太阳高高的悬在当空,同时,依然可看见月亮的影子。
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我们在山口只停留了一小会儿就继续上路了。
不知从何时起,蓝色的拉萨河远离了我们的视线,绿色的尼洋河伴随我们继续前进。快到工布江达县时,远远的,就看见一块巨石矗立在湍急的江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如今称之为“中流砥柱”。无数的漩涡显示着水流的深不可测,河水拍打在暗礁上,真的是“卷起千堆雪”啊!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尼洋河,透明的、浅青绿的河水,充满激情的,汹涌的向雅鲁藏布江流去。
在藏区,人们都说不到巴松错是小错,不到纳木错和羊卓雍错就是大错和错上加错了。为了不使自己犯一点错,我们的车在颠簸中穿过正在建设中的老虎嘴水电站,来到了巴松错(好的东西总是要留到最后的,纳木错呵羊卓雍错就留待日后去细细品味吧!)
巴松错,藏语意为“绿色的水”,位于果林卡以东的高山峡谷中,湖面海拔3700多米,周围群山环抱,湖水如碧。巴松错是红教著名的神湖,湖面有两座浮桥可达湖心岛。岛上有一宁玛派的寺庙。在这个小岛上,遍布格萨尔王的神迹,据说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碧蓝的湖水中心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哈达。
我们赶在了最好的季节游览巴松错,云淡风轻,满山遍野,层林尽染。湖水清澈见底,那种绿,就像是凝固了一般,浓得化不开。湖边时五彩的经幡以及大大小小的玛尼堆,远处的天边,漂浮着朵朵白云,雪山若隐若现,那种清新的美,好似水粉画一般!
十月四日 我看见了南迦巴瓦峰
早晨七点,这里的星星还在眨眼,我们一行八人已经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发了。透过车窗,隐约看到一大片河谷地带,地势平缓,林木葱茏,庄戏言“可以开发高尔夫球场了“。
穿过一大片泥地,在大峡谷的游客中心稍事准备后,登上了“雅江七号“游艇。船上的导游叫洪波,是个汉族男孩,一路上卖力的介绍沿途的风光,我们的船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南面是喜玛拉雅山满,北面为念青唐古拉山脉,途经西藏的原始宗教—— “苯教”所在的苯山,以及“佛掌沙丘”。喜玛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亘古绵长,只有当你亲眼看到了,才能真正明白大山在藏民心中的地位,才能深刻领会到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
船快驶到六字真言山附近时,小导游观察了一下山顶的云雾,认为我们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真容(此山峰终年笼罩在云雾中,轻易不现身)。我们将信将疑,对着山顶的积雪兀自念着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
船到派镇,要换车上山,我们匆匆观赏了一下远处的加拉白垒峰——传说中南迦巴瓦峰的弟弟,圆圆的山顶。我和大大、峥峥、美女一辆车,先于其他人上了观赏台,这里是直面南迦巴瓦峰的绝佳位置。
观赏台上,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大伙儿对着黑黑的山峰乱拍一气,胡乱猜测。到底哪座山峰才是世界排名15的南迦巴瓦峰(由于前十四座都是8000米以上的,所以这座是7000米中的最高峰)。同时,南迦巴瓦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雪山。渐渐的,众人失去耐心,陆续有人下山离去,小导游百口莫辩,无奈的看着天。我转到另一边,观赏这一段的峡谷风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由派乡的2910米到巴昔卡的155米,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科罗拉多峡谷,河床比降陡直降落近三千米,蕴含了整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的三分之二,单位面积内的水能蕴藏量为全世界之最,雅鲁藏布江在流经林芝地区的米林县的派乡后,受地质构陷线的控制,被迫改变方向,向东北流到东经95度左右与帕龙藏布江汇合,然后又以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为轴急转了一个近乎180度的急转弯,像一把巨斧将阻挡的东喜玛拉雅山脉劈开一道大口后直奔平坦广阔的印度平原,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形成世界地质构造上极为罕见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墨脱县聚集着珞巴族、门巴族,生产生活方式近乎原始,加上至今未通公路,这神奇的马蹄形大拐弯只能靠想象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怀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的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灵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居住在此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意。
无意中,惊觉太阳又重新出现,然后听到大大兴奋的声音“看到了,看到了”(他有着飞行员一般的眼睛,常另我们这群四只眼自叹弗如)我茫然的四下寻找。 突然,真的是突然,天开了,云雾也散开。大自然的变化比任何的蒙太奇手法都要令人震撼。这座7782米的山峰,刚才还悄悄地躲在群山背后,随着天幕徐徐拉开,南迦巴瓦峰——直刺蓝天的长矛(藏语)顶着千年不化的积雪,直直的扑入我们的眼帘。就像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中的南天门,一下子降在了我们的面前。这种感觉,就像假的一样!!!蓝色的,纯净无瑕的天空,环绕山间的云层,这一切充满了强烈的不真实感,这一霎那,真的有如入仙境的感觉!(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兴奋莫名,要知道,能看见他的真容,一年中也只有十来次啊!)
我们晕晕乎乎兴高采烈的下了观赏台,路过“情比石坚”——从巨石中长出的桃树,观赏了大度卡古堡遗址、魔心石以及雅鲁藏布江的第二大拐弯处,与另一辆车上的四人会合后,复又上车,继而上船。小导游已不复沮丧的神情,为又一次占卜成功而得意。回首南迦巴瓦峰,又一次被云团遮住,离我们越来越远……
太阳越升越高,我们又来到了早上曾看到的那片河谷地带,在太阳的照射下分外的迷人。原来这里是尼洋河谷,河水即将从这里注入雅鲁藏布江。这已是我们第二次直面尼洋河了。在这里,它已不复初次见面时的激情四溢,转而显出旖旎的风情。
蓝绿色的,泛着异常清亮的波光的河水,星罗棋布的绿洲,水中的牦牛,河岸上悠闲吃草的白马,时间在这里凝固,我看到了一首抒情的诗,缓缓的,静谧的感觉挥之不去……
下午,我们年去看了林芝的巨柏,相传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树形之巨大,国内无双,举世罕见。买了张巨柏的明信片,想敲个邮戳寄回上海,却不知如何下笔(自从上得高原,时刻处于缺氧,大脑明显迟钝)惭愧。
吃完晚饭,信步来到八一镇的文化广场,时值黄金周,盛装打扮的藏民们聚集在广场上跳锅庄舞(我发现少数民族真的比我们汉族能歌善舞,就连生产劳动中也不忘施展舞姿,参观大昭寺时就见一群女工,一边歌舞,一边修葺寺庙屋顶)有几位老伯的舞姿特别美,我们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热烈的气氛蔓延着,加入圈子的人们越来越多,大大小小、庄、美女也忍不住加入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亦乐乎!
十月五日 第五天,观日出,过通麦,奔波的一天
十月五日清晨,依旧是黑漆漆的天空,似乎还下着小雨,我们直奔色季拉山,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日出,由于感冒,我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了,可还是感到冷嗖嗖的。七点,我们到达了色季拉山口。色季拉山位于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4728米。 高处不胜寒!拿着相机的手已经冻僵,为了暖身,我走到山边的留言板前,看了好多人留下的文字,由于没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日出,很多人留下了遗憾,希望我们这次能如愿吧!
太阳迟迟不肯露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光线越来越充足,可南迦巴瓦峰还是若隐若现,司机许师傅认为没戏了,开始催促我们上路。
突然,刚才还是波诡云谲的天空,立刻充满了粉红色的霞光,瞬时又变成金色,太阳似乎是从山肩一下子跃到了天空。于是,南迦巴瓦峰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欢呼雀跃,这都难以表达我们的兴奋之情。昨天已经直面南迦巴瓦峰,今天又看到日出,Kathy戏称我们这个八人团为“不是人”团!我想留言,可大脑就像手中的被冻住的笔一样,挤不出任何赞美的语句,写了几句干巴巴的话,想到别人的遗憾,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翻过色季拉山便到了鲁朗林海。莽莽的林海,正值最美丽的季节。除了青 松不凋,其他的树也渐渐由绿变黄,再由黄转红,弥漫满山的红霞。站在3700米的林海栈道上,极目远眺,又是另一番感受。
我们在下山的途中还看到了树挂——只有在高海拔地区,空气质量及佳的情况下,才能从树上长出来,好似棉絮一般的东西。打开车窗,尽情深呼吸……
随着海拔的急速下降,80多公里的路程,海拔陡降至2000多米,我们却不适应起来。缺氧的症状开始出现,这也算是“后知后觉”吧。一阵忙乱,服用了高原反应药物后,人渐渐舒服了,转而看看车窗外,换了天地!
我们已近行驶在了草甸之上。草甸中,溪流蜿蜒,溪水潺潺,木篱笆,小木屋,牧民们的村落,偶尔还能看到藏包,和着两侧的山脉,远方的林海,这一切构成了美妙的田园风光,真正应和了“鲁朗”这个地名,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站在路边,看着牧民们耕地,听着“当啷当啷”的牛铃,感觉来到了电影“海蒂”中,阿尔卑斯山的脚下。(鲁朗亦被称为小瑞士)
我们向波密进发。车辆行驶在318国道上,两侧是险峻的山峰,低下是深不可测得帕龙藏布江。一路上,随处可见泥石流后塌方的痕迹。帕龙藏布江峡谷许多地段岩石直立陡峭,几成90度,而且这段小路一直沿着险峻的峡谷前进,峡谷里激流轰鸣,但景色真的不错,一路上还可见姿态各异的瀑布,走过川藏线南线的游客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段路的。
说真的,这一段路开的真是叫人提心吊胆,拐弯特别多,对面驶来的车辆也不少,一直走在我们前面的一辆大客车就这样撞到了一辆对面驶来的 “陆地巡洋舰”,真正的“前车之鉴”!到了通麦大桥,车辆要逐辆通行,我们便下得车来,闲庭信步,慢悠悠的踱过这座悬索桥。江水在脚底下哗哗地流,太阳暖暖的照在我们身上。(殊不知到了夜间,就成了天险了。)
由于经历了刚才那段路,接下来的路便成了此行的川藏公路上最安逸的一段。金色的落叶铺满了318国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路面,前方是一望无际的公路,车窗外,帕龙藏布江唱着欢快的歌与我们一同前进。小小说,这段路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多次,我们没有他这么诗意,忙着补充能量,因为许师傅决定途中不停歇直接开到波密。
波密藏语为“波窝”,意为“祖父”。这里多冰川,以卡钦冰川、则普冰川、若果冰川较为著名。就在我们住地附近,也有一座不知名的冰川,冰川顶上飘着罕见的旗云。当晚,我们早早休息,养精蓄锐,只为明天能够攀登米堆冰川。
十月六日 早游然乌湖,午攀米堆冰川,夜过通麦大桥
依然是蒙蒙亮的天,我们驱车前往位于八宿的然乌湖。然乌湖由两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是一个湖体狭长、串珠状分布的高山湖泊,海拔3850米,是藏东最大的湖泊。然乌湖南面是岗日嘎布山(6884米)北面是拉古冰川。
太阳还没出来,只看到灰蒙蒙的山和灰蒙蒙的水。然而太阳这个调色大师一出场,一切都变得不同。明镜般映衬着高山倒影的湖面,五彩斑斓的植被,河道中些许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来到湖畔的草甸上,牛羊成群,农人耕耘不辍,充满了田园的风情。
经过中午的补给,我们驱车驶向米堆冰川。经过一段石子路的颠簸,终于看到了排名第X的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4600米。出发前,个个摩拳擦掌,信心十足。等走了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开始缄默不语(开始大喘气了),紧紧的跟在向导身后,生怕在这云杉林里迷了路。植被逐渐减少,我们终于看到了米堆冰川的整体容貌,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的冰清玉洁。
在湖边塞了几块压缩饼干后,我们开始翻越一座座山坡。一路上我们不断地问向导大叔还要翻几座山坡,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一两座,可待我们满怀信心的站在坡顶时,却发现前方还有N个山头赫然在望。爬呀爬,(请原谅我只用这么简单的语句,当时真的只是双脚的惯性运动)。终于,我们的脚踩到了这千年不化的坚冰之上。那种欣喜和骄傲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仔细的观察冰面,隐隐可以看见透出来的绿色,路过冰川上的一个大裂隙,驻足倾听,似乎有轻微的水声在冰层下呜咽。由于体能有限,我没能深入冰川腹地,只在冰川脚下欣赏,文字无法描述,请看照片。
回程的路那个崎岖的没法说。就差是滚下山的,还好有绝美的风景,才不致使我感到痛苦。(回去要多加强锻炼,及攀爬技能的培训)。那云杉林简直就是俄罗斯学院派的绘画一般,具有极强烈的油画质感。只可惜我们几个已是残兵败将,无力再拿相机了。在一道溪水处,我们喝水,休息,就差唱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灈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灈吾足”。
临上车前,庄拿出大把的糖果分送给村里的小孩们,有个女孩很腼腆的站在一边等待,羞涩的眼神,直让人看的心疼。
许师傅不停的催促我们快走,因要赶在十点之前,通麦大桥封锁之前过桥。(亏得我们请了许师傅这个好司机,他有着鹰的眼睛,豹子的快捷反应,兼具象的沉稳,这一路走来,我们并不感到乘坐的是小客车。可见许师傅的驾车技术一流!)车辆在通麦那不足3米宽的稀松土路上颠簸,我们的心如同来时一样,又悬在了喉咙口,上了一道斜坡却不知道下坡是朝左还是转右,我们只想快速离开这里。
九点四十分,我们终于赶在锁桥之前到达通麦大桥!昨日悠闲过桥的心情已不复存在,因为现在伸手不见五指,我的头皮一阵阵的发麻。幸好Hallen把登山杖带上了。仅凭这这点微弱的照明,我们摸索着,一步一挪的走着,生怕脚卡在木板的间隙中。(此时深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伟大意义)。风,很温柔,帕龙藏布江的水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我的手心慢慢渗出密密的汗。提心吊胆中,我们终于到达了江的对岸!及至双脚踩在了坚实的土地上,才发现腿竟然有些发软(不知是车坐久了,还是真的下坏了)。抬头一看,银河!巨大的天幕就像是块黑丝绒,繁星点点,好比镶嵌在黑丝绒上的钻石,闪闪烁烁,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走这段夜路的最佳奖赏。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银河,浩渺如烟云,不知怎的,我的脑海里只是反复的出现“银汉迢迢暗渡”的句子。真的,银汉迢迢啊!
回到车上,我的目光再也离不开夜空,这神奇的,浩瀚的银河啊!(不知是否看得多了,产生错觉,我看见一颗流星坠落,一闪而过) 夜深沉!
再一次翻过色季拉山,逐渐地,我看到了路灯,八一镇离我们的住地越来越近了,此时已过12点。
十月七日 回程:林芝——成都——上海
十月七日天气清冷,一早起床,便发现嗓子彻底哑了。(昨天可能太过劳累,感冒症状似乎更严重了) 来到林芝机场,我们和许师傅话别,相约来年的珠峰之旅。 林芝机场是2006年5月正式启用的,海拔3000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坐落在高山峡谷之中,两侧海拔4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而飞机就要在其间穿行,加上难以捉摸的风切变,而且这里的风实在是太大了,山口的风速最高每秒钟可以达到21米,并且它的风向是直冲向飞机起降的航道,所以对飞机正常起降安全影响非常大,因而林芝机场成为了中国民航迄今为止起降难度最大的机场。(南迦巴瓦峰虽然因为它的美丽,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峰,但它藏语的含义就是插向蓝天的长矛,这把利剑也给林芝航线的飞机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滑行,加速,我们的飞机直上云霄(本来海拔就高)。南迦巴瓦峰!我们再一次从空中看到了他! 滂沱大雨中我们回到了上海!
。
尾声
七天的旅程告一段落,西藏的山和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我们拍摄了无数的照片,但依然无法还原我们当时看到的!
我用了很多的惊叹号,这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3584/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