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箭镇印象 |
[游记]箭镇印象 |
2008-02-08cncn.com |
箭镇印象 去过新西兰的都知道南岛的皇后镇是一个风景如画,动静皆宜的度假天堂,来到皇后镇的人很多也会到附近的淘金小镇——箭镇(Arrowtown)看一看。 箭镇距离皇后镇只有21公里,是奥塔哥(Otago)地区一个由淘金而发展起来的著名小镇。箭镇虽然不如一山之隔的皇后镇那样有名,却是一个历史独特,建筑古雅,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箭镇座落在箭河盆地,周围群山环绕,路旁古树参天,箭河(Arrow River)从峡谷淙淙流出,穿过镇边,给小镇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滋润了周边的秀丽风光。坐在小镇上的咖啡馆里,找一个临河的座位,叫上一杯咖啡,迎着箭河徐徐吹来的清风,望着绿色森林衬托着的远山雪顶,此时的感觉着实不错。 箭镇最主要街道是白金汉街(Buckingham Street),镇上几十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大都集中在这条街道上,漫步在白金汉街上,两旁尽是百年的欧式建筑,古老的英式电话亭,路边停着的老爷车,古老的煤气灯,19世纪的旅馆,时光好像重新回到100多年前。 建于1875年,前身是新西兰银行的湖区博物馆(Lakes District Museum)是来箭镇最应该去的地方。这里记录了早期毛利人在这一带寻找食物和新西兰绿玉的活动,详细展示了箭镇的淘金历史,以及中国矿工对箭镇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个博物馆还兼作箭镇的游客中心,游客们可以从这里预订旅游线路,获取旅行资讯,并可以购买旅游书籍、地图和当地工艺品。 博物馆对面,1863年就开始营业的箭镇邮局(Post and Telegraph)还在营业中,据说这是新西兰最老的邮局,这个邮局是湖区博物馆的一部分。湖区博物馆的建筑还包括箭镇一些保持着19世纪原貌的学校、印刷所,精品店,村舍,面包房以及肉店等。始于1876年的金矿监狱,也是湖区博物馆的一部分,游客可以通过博物馆拿到钥匙去参观。 建于1870年石屋(Stone Cottage),最早是金矿代理的房子,100多年里,先后来当过美容店,银行,律师行,现在是一间茶室。 马厩餐厅(Stables Restaurant)建于19世纪70年代,原来是为住旅馆客人存放马匹的地方。厚厚的墙,小小的窗户,是箭镇典型的建筑,现在改成了餐厅,在这里吃一餐,感觉会比较特别。 镇边上的矿工纪念碑(Miners Monument)是为了纪念1862年镇上发现金矿,在1962年建镇百年时建立的。 箭镇虽然不大,但也有三个教堂,其中一个叫圣约翰的基督教堂(St. John's Presbyterian Church),是19世纪主要由中国工人帮助修建的。 Saffron餐厅后面的桃乐丝布朗艺术电影院Dorothy Brown Boutique Cinema是箭镇的一个代 中场休息时间,可以到吧台点一杯Pinot Noir,或在放映厅旁的艺术廊里,回味观看电影时的震撼,也可走到阳台,欣赏眼前如明信片一般的箭镇风景。Philippa Archibald说,她想要营造的是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所以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中场休息时间,她的小泰利犬更是时常在戏院内奔跑,充当亲善大使。 箭镇虽然拥有古色古香的白金汉街,但箭镇最美的风景却不在小镇中心区。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前行,升到海拔2200米后是风景旖旎的高山湖区,参天古木横七竖八地挂满暗绿色的地衣,裸露的树根在脚下盘根错节,野营的草地空无一人,松雀在枝头跳跃,刺嘴莺在头顶盘旋,几声嘹亮的鸣叫吧森林衬托得更加幽静。远处,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牧场、激流飞落的河谷、银妆素裹的雪山,恍如中世纪的人间净土,这里才是箭镇的精华所在。这种天然独具的自然环境,吸引到指环王这样的大片来箭镇取景也就不足为怪了。每年的四月是新西兰的秋季,也是箭镇色彩最丰富的时候。踏入四月,围绕在箭河两旁的悬铃木和橡树,好像是被施了魔法,纷纷呈现出红黄缤纷的色彩。伴着潺潺作响的溪水,踏着一条条落叶铺垫的“金光大道”,不知不觉的,你就会走进了一幅油画当中,那种感觉棒极了。这个季节是欣赏山色的最佳时机。当地居民也在4月21~30日举办金秋节(Autumn Festival)庆祝活动,节日的活动有主街游行、露天市场、老爷车展览、魔术表演、音乐会、婚纱展及画展等60多项活动,各式各样的表演及展览将持续一整周的时间。 从箭镇到附近蹦极的发源地卡瓦罗桥(Kawarau Bridge),只要不到10分钟的车程。还可以在卡瓦罗河(Kawarau River)或沙特欧瓦河(Shotover River)上玩漂流和喷气船,这种由新西兰人威廉汉密尔顿发明的喷气船,以每小时80公里的高速带你在水面上穿梭于峭壁、树林和溪流之间,而突如其来的360度快速旋转,一定会让你痛快淋漓。 箭镇的历史不到150年,1862年,皇后镇创建人威廉瑞斯(William Rees)的手下在箭河边发现了金子,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历史进程。在众多的淘金者中,以来自加州的水手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为首的一群矿工最为著名,所以箭镇早期也叫做福克斯镇。短短几个星期里,以威廉福克斯为首的淘金小组,在箭镇峡谷就掏出了23磅黄金,当时这可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消息传出后短短几个星期,箭河一带就聚集了超过1500名淘金者,其后慢慢地增加到全盛时期的7000多人。当时整个奥塔哥地区的人口一共才有30000人左右。箭河也因沙金储藏量丰富而扬名海外。 最初淘金的人群都是游牧性质,矿工们都是住在帆布帐篷里,他们没有时间、财力、也没有信心建立永久的住所。没过多久,石头村舍、沙龙、旅店、商店、教堂、纷纷出现在箭河岸旁。箭镇就这样建立起来了。1867年,箭镇主要街道上也种上了从澳洲、欧洲和美洲运来的各种悬铃木和橡树。形成了现在林荫大道。 19世纪80年代以后,箭镇的矿产资源慢慢贫乏,开采方式也由沙里淘金演变为石英矿开采,采矿的工人逐渐的返回故乡,或者转移到其它的金矿。箭镇的人口也不断减少,到了1910年,绝大多数矿工的住所已经空空如也,箭镇的人口,从全盛时期的7000人减少到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不到200人。直到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旅游业的开展,箭镇的人口才开始恢复增长。电影指环王的拍摄,给箭镇带来了新的生机,大批的游客,纷纷而至,都想亲眼看看这块中世纪的净土。箭镇的人口也迅速的增长到现在的2200人左右。 箭镇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矿工的贡献,1865年,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Westland又发现了金矿,很多欧洲矿工离开了箭镇,转移到新的金矿,一时造成了箭镇及附近劳动力的短缺,当时奥塔哥地区政府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金矿税收,在矿主们的压力下,奥塔哥政府发出邀请,从澳洲维多利亚金矿场请来中国矿工。第一个中国矿工是在1866年到达箭镇的,在19世纪70年代很多中国矿工从澳洲,从中国广东来到了箭镇以及奥塔哥的其它地区,据说人数最多的时候,包括箭镇在内的奥塔哥地区来自中国的矿工达到了8000人以上。据统计当时来自中国矿工人数占了矿工总人数的40%。 中国矿工来到箭镇的时候,已经是当地发现金矿五年以后的事情了,当地的富有的矿产资源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性情温和的中国人从不与人相争,他们常常在别人看不上眼的或已经采过而放弃的地段开采。当时欧洲的矿工大都单枪匹马,盲目地乱挖乱采,而中国矿工却能够组织分工,由最富经验的人指挥筹划,实行团队作业。淘金需大量的水,中国矿工善于修水利,能把水引到不易到达的地点,所以能开采他人难以开采的地段。中国矿工的聪明和勤奋,使得他们总是在别人认为没有希望的地方得到可观的收获。 对于中国矿工的成功,来自欧洲,澳洲和美洲的矿主十分的嫉妒,他们惧怕来自中国矿工的竞争,由此对中国矿工产生了敌意。当时的欧美矿主有他们所在国家的政府的强大支持,有洋枪洋炮做后盾,他们不断促请新西兰政府立法限制中国矿工涌入。为了限制来自中国的移民,1881年,新西兰政府开始收取每个中国矿工10英镑的人头税,后来人头税不断上升,在1891年人头税涨到了每人100英镑,当时这笔钱等于现在的10000多新西兰元。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加拿大、澳洲都通过了类似的歧视法案,收取人头税,限制中国移民的增长。 当时新西兰政府通过的排华法案,还无理的规定华人只有男性才可以来到新西兰,不批准华裔女性移民,令华人社区中出现了大量被迫与妻儿分离的“已婚单身男性”。直到1873年第一个中国女性才来到箭镇,到了1896年,箭镇地区一共才有11个中国女性。而男性的工人则达到上千人。当年的中国矿工,为了有朝一日积攒下一些钱财,衣锦还乡,不但要应付恶劣的生活环境,忍受背井离乡舍妻离子的煎熬,还要受到嫉妒的欧洲人的挑衅和欺辱。运气好的,靠着异常艰苦的劳动,可以小发一笔,但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许多中国矿工还没等到发财就由于疲劳、饥饿和疾病等原因而客死异乡。 当年的中国矿工村距离镇中心的白金汉街不远,是箭镇里规模最大的矿工居住区。中国矿工村有自己的商店,村舍和聚会地点等,由于大多数矿工都没有家庭,矿工们靠宗族和籍贯的联系作为精神支持,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中国矿工村的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后大都被荒废,1983年在奥塔哥大学考古部门的指导下,新西兰环保署对中国矿工聚集地建筑按原貌进行了重建,再现了中国矿工在100多年前的生存状态。现在箭镇中国矿工村一共修复了21座历史建筑,包括商店,宿舍,甚至还有厕所,箭镇的中国矿工村是新西兰保存最完好的中国矿工遗址,早已成为了游览箭镇的一个不可错过的历史景点。 2002年中国农历春节之际,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曾对早期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在新西兰所遭受的法律歧视、尤其是不公正的人头税待遇,向新西兰华人公开道歉。2004年,新西兰政府决定设立一笔500万新西兰元的基金,以资助新西兰华人历史研究、保护华人文化和语言、提高公众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认识等工作。加拿大政府也于2006年向华人社区就上述做法公开道歉,这些道歉虽然不能弥补中国矿工当年遭受的损失,但起码算是正视历史,还了中国人一个清白。目前,没有道歉的还有美国和澳洲等国家,鉴于澳洲总理已经向原住民道歉,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我想,道歉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箭镇矿工纪念碑)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3716/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