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透明的丽江

[游记]透明的丽江

2008-02-09cncn.com


透明的丽江

Loading ...
本文链接:http://www.yoyv.com/Blog/log/j1007_7826_/

--------------------------------------------------------------------------------

标签/Tag: U<a href=http://www.ynlycct.com>云南旅游</a>,<a href=http://www.ynlycct.com>昆明旅游</a>,<a href=http://www.ynlycct.com>旅游游记</a>,<a href=http://www.ynlycct.com>云南旅游网</a>,<a href=http://www.ynlycct.com>丽江旅游</a>游记<a href=http://www.ynlycct.com>丽江旅游攻略 <a href=http://www.ynlycct.com>丽江旅游线路</a>,<a href=http://www.ynlycct.com>云南旅行社云南丽江</a><a href=http://www.ynlycct.com>丽江旅游</a>景点
蓝天高远,白云悠悠,丽日中天。
  旅游车像一头高原小鹿,向着丽江奔驰。
  此次丽江之行,完全是一位朋友的鼓动。这位朋友探望我时,大侃特侃他丽江之行的感受。说昆明实在太美了,但丽江更美。去昆明一定

要去丽江,不去丽江等于没去云南。将是一大憾事。那别具风格的古城,那玉龙雪山的壮美,那独特的民族风情,真是让人陶醉。朋友的一番

诱导,更增加了我的冲动。我一定要亲眼目睹一下神话般的丽江。
  导游小姐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楚楚动人,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她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大家介绍着丽江的情况:“丽江,是纳西族、汉族、

白族、彝族、苗族、僳僳族等十多个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有纳西族创造的、人类至今存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为载体的东巴文化。有将道教法

事音乐、儒教音乐、甚至是唐、宋、元朝的辞、曲、牌音乐奇迹般地融汇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特的纳西民间音乐……。”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车前,恨不得一步踏进丽江。
  “丽江到了!”导游小姐高兴地告诉大家。
  我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哇!”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向着车门涌去。
  我冲下汽车,清新的风习习吹来,空气凉爽宜人。蔚蓝的天空明净如洗,澄明的光线洒向高原。脚下的大草甸开满了各色的无名野花,伴

着微风送来阵阵沁人心肺花草的芬芳。放眼望去,那洁白妖媚的玉龙雪山使我顿时惊呆了。她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十三座雪峰组成的玉龙雪

山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宛若一条银色的玉龙腾空飞舞,巍峨雄壮。玉龙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巅泛出道道银辉,像是一位披着洁白婚纱、

光彩照人的新娘,靓丽无比的绝代佳人!刹那间,我被这里的情景强烈地吸引着,令人难以自持。
  为了近览玉龙雪山的风姿玉体,我们要乘缆车到离雪山不远的云杉坪.
  导游小姐亲切地讲:“上山一定要穿棉大衣,这里的天气一时一变。别看现在晴空万里,说不准到山上就会下起雨来,而且山上的气温很低

、很冷!”
  导游小姐的话使我半信半疑,这样晴朗的天气,到哪里去寻雨呢?为了防止万一,我还是租了一件羽绒大衣。
  来到云杉坪顶,宛若登上人间仙境。白云层层,缠绕在群山峡谷之中。如轻纱飘渺,如波涛起伏,把整个原始森林遮蔽得若隐若现,瞬时

间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往下看,脚下潺潺的白水河,银光闪亮,白雪缥缈,托起树林山峦,犹如航海于海上的一艘大船。向四周望去,

云杉坪恰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子托起圣洁的玉龙雪山。登坪远眺,可以仔细观摩审视那雪山的冰肌玉骨,尽享其美妙绝伦。
  一会儿,天气说变就变,真应了导游小姐的话。
  刚才还碧空万里,群峰如洗,银光闪烁。顷刻,下起了沥沥细雨,那亮晶晶的雨丝,如金线银纱,织出另一番景色,银峰玉巅乍隐乍现,

娇柔羞涩,隐藏在一片神秘飘渺中,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态。使我沉醉在这朦胧的柔情蜜意中。
  不一会儿,雨停了下来,天空又变的晴空如洗。玉龙雪山也随着阴晴的不断变化而显示出千种风情,万般姿态。
  啊!玉龙雪山的秀丽,把游人的情感融在了一起。同是天下旅游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的不认识的,南腔的北调的,似乎都成了多年

之交的老熟人,亲切地交谈着自己的感受。为了留下着动人的时刻,把美好的瞬间美妙的感受变成永恒,把玉龙雪山带到天南地北,长城内外

,游客们兴致勃勃地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在拍照,我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大好的机会拍照留念。你看,镜头中的他和她笑的是那样的真,那

样的美,那样的甜,把从心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留在了玉龙雪山。
  当晚,我们住在了丽江。
  第二天,我们直奔丽江城北面的黑龙潭。
  黑龙潭泉涌如珠,清澈见底,故有“玉泉”之美称。她是丽江古城河流的源头,一切灵气都是从这里溢出来,滋润着丽江大地,养育着丽

江儿女。潭中的汉白玉宝带桥,横卧在碧波绿水之上,将潭一分为二。池边,垂扬如盖,绿柳成丝,奇花争艳,曲径通幽,古刹寺庙藏于林中

,玉龙雪山的十三座冰峰,倒映湖中,楼阁相映,妙趣天成,好一座瑶池晶宫,仙山琼阁。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自然便成了历代文

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去处。不是吗?泉边的得月楼,就有大书法家、大诗人郭沫若留下的楹联墨宝:“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黑玉为体,苍玉为神。”名人名句,名书名画,为丽江抹了一笔浓重的奇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黑龙潭泉水,分中、东、西三路,汩汩地流入丽江城内,我情不自禁地举步,沿水走入城区,那古城的原始丰韵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
  在丽江城头,两架水车悠悠地转动着,那吱呀呀的絮语,仿佛在讲述着丽江那古老、动人、神秘的完事往事……
  那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居民住宅皆白墙黛瓦,木架轻厦,居民大多是三坊一照壁,也有四合院。四周小巷排列有序,独具匠心。民宅单

独成院,花香鸟语,环境幽雅,庄重古朴。路面铺得全是五花彩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多种色彩,煞是好看。街道两旁,茶肆饭搂毗邻

节起,古玩店铺、特产门市,更增添了丽江浓郁的古香古色。
  更令人心动的是那街那水。
  丽江古城,大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与水渠相伴,渠水与石径相依。门前小桥流水,屋后溪流环绕。跨河建筑,引水入院。垂柳飘拂,

满城生绿。真乃“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扬吐新翠。”啊,丽江!您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你既是一轴古香古色的山城水墨画,也是一首

柔情蜜意的水乡抒情诗。
  不知不觉,我来到古城中央最有名的四方街。四方街,“形同官印,权镇四方”。这里是古城最繁华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一个呈方形的露

天集市广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游人以购买纪念品和当地小商贩讨价还价,热闹非凡。我置身于街心,突然发现,原来整个古城是以此为

中心向外围发散,形成了四周各种店铺环绕。逐层辐射外延的格局。古城以三条河流为魂魄、四条街道为骨架,别具一格,人间少有。正如纳

西人“先有四方街,而后有古城”之说。导游小姐介绍说:“古城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宋末元初,到明朝已初具规模。她曾经是西南丝绸之

路和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相传丽江土司御赐姓‘木’,如铸城则为‘困’,因此不建城垣。”啊,丽江!您是高原的江南,东

方的饿威尼斯,联合国把您列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授之有因,当之无愧!
  忽然,一阵悠扬的纳西古乐从一间古味的楼阁里飘了出来,我循着声音走了进去。只见一队老者怀抱古乐器,正在悠闲地弹奏着曲子。旁

边坐的人对我说,这是在演奏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有“三古”,一是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者大多是老人。那娓娓动听的乐曲似

高山流水,让行云遏止。我听着听着,仿佛走进了久远,走进了旷古。依稀看见那婀娜的舞姿,飘动的长袖。我渐渐理解了古乐的深邃,有唐

宋古韵,似江南丝竹,近乎天籁,纯朴自然,渐近渐远,似有似无,娓娓婉娩,飘飘缈缈……余音绕梁,数日不绝于耳。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

哪能有几回闻。老人们那种认真、那种投入、那种安然泰之的神态,让我肃然起敬。从他们的神态里,我仿佛读懂了纳西古乐,她不仅表现了

纳西文化的古老和文明,而且更表现了纳西族的博大与精深。
  这时,我猛然想到,临来时朋友对我说的一番话。真要了解古城读懂古城,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去品味。我不由自主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

进了一间小茶楼,茶主人的好客更让我感受到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我坐在茶楼外的椅子上,仔细地品尝着浓茶的清淡香溢,欣赏着古城的古

朴风韵。美丽的丽江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让人流连忘返。那洁白的云朵,那湛蓝的天空,那亮晶晶的细雨,那清澈的溪水,那缭绕的音乐,

那沁人肺腑的茶香,那冰肌玉洁的雪山,那少数民族的饿纯真……
  此时,天空又下起了细雨,我想剪条晶莹的雨丝,串起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神秘的传说, 一座座透明的山峰,一条条清澈的小溪

,一支支美妙的乐曲……。丽江,我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您,赞美您?我实感词汇之贫乏,语言之拙笨,想来想去还是用透明吧!因为,丽江一

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透明,都像是玻璃做的。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3752/1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