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普洱茶有些神话似的被进京的马帮的带上了市场的高快的列车,这是沉寂了的茶马古道的复苏,还是普洱茶在唤醒自己蕴藏了几百年的力量。普洱专网今天来解说普洱茶的经典:下关普洱茶----沱茶。 沱茶多产自中国云南偏远的高山区,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这些高达30米的茶树常年生长在极寒冷的气候中。千年来,茶叶都是经过特别的过程才得以制出如此高品质又纯净的沱茶。大理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不仅区位优势明显,更有独特的气候条件, 下关位于终年积雪的苍山之麓,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这里常年清风吹拂,泉水甘洌,有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是加工精制茶叶的理想环境,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因而形成茶叶的天然集散地,素有沱茶之乡的美称。民国初期,下关开始成为滇茶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享誉中外的下关沱茶就产于大理市下关。 追溯沱茶的起源,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圃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西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①鲜叶采摘时间(雨前);⑦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③形状(团茶);④制作时的散茶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⑤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沱茶普洱为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四川省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下关沱茶原料选用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等30多个县出产的名茶为原料,其初制工艺经过人工揉制、机器压紧数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爽回甘。常饮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在国外,人称“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在中国,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 下关沱茶是当前市场上流通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沱茶产品,大部分沱茶都是紧压成型后出售的,所以又称为紧压茶。沱茶的直径约十公分,从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下挖。 下关沱茶,分甲级沱茶、乙级沱茶、丙级沱茶、普洱沱茶。外销又分为7663、7653与7581等三种茶品。1989年后,先后开发出旅游微型沱茶、迷你沱茶、下关茉莉花沱茶(有绿沱茶、红沱茶、普洱茶三种茶类)。历史上还加工过苍洱沱茶、大理沱茶、大泉沱茶和五○三沱茶等十五个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