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行(4)之五台山(中) |
[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行(4)之五台山(中) |
2008-03-31cncn.com |
古刹探幽: 看到上述种种,这里还能找到清幽的佛家静修之地吗?事实上是有的。那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皇家寺院——南山寺。只是由于现代旅游的步伐加快,为了一天内能同时游览多个寺院,游客的匆匆步伐不愿再踏访伫立于寺院林立之外,山路陡峭的南山寺,南山寺也渐渐的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到了如今南山寺已经像被尘封一般,很少被人提起。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才较好的保持了它的本色。成了五台山上难觅的一方净土。 南山寺不在显通寺、塔院寺一线,避开游人如织的寺院,我们从台怀中心区沿公路南下至杨柏峪村,来到游客罕至的南山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这才是佛家清修之地。 我们上南山寺,脚上着实花了些功夫。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上山的道路陡峭难行,石板铺就的崎岖山路呈“之”字型向上延伸。也许是少有游人到此,山路上的石阶布满了青苔,山间林木苍翠,偶尔有几只顽皮的小鸟在你的眼前表演他们的独立跳跃技巧。它们并不怕你,和你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似乎在考查你的“居心”。山间空气格外清新,深深的吸上一口,呼出心肺中的浊气,松木的清香已将我们的心肺洗涤一清,有种说不出的舒畅。有几个朋友选择骑马前行,但是我还是喜欢自己一步步走上去,哪怕是气喘吁吁。大家一路走走歇歇,走了约半个小时,还是没有见到寺院的踪影。如果不是有导游引导,不会有人知道在这深山的深处还隐藏着这样一座曾经声名显赫的寺院。 和显通寺等寺院相比,这里少了一份喧哗多了一份静谧。寺院门口并没有见有什么值班“武僧”把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房,估计是守门用,但是没有见有人。寺院的门不高,呈半敞开状,在外面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当你推开寺门,你会立即被它的气势所震撼。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有“真如自在”四个字的巨型石刻。高耸于寺前牌坊上。细看落款竟然是慈禧老佛爷。这几个字可是有来头的,据说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听说他道行高深,可以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闭关修行七七四十九天,慈禧太后不信,便真的试了他一次,发现果真如此,慈禧太后惊遇神人,逐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早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刻上的题字的由来。 寺院最下面有一堵大影壁,长十七点三米,高约八米,石彻底座,砖砌壁身,顶部壁檐有砖雕,壁面嵌有汉白玉石,上刻题词和对联。 左边的石刻对联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 右边的石刻对联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 中间圆形的石面上也刻有同样内容的字迹。从影壁旁才是真正进入寺院,要进入寺院的殿堂首先登一百零八级石台阶。登上就不要往后看,寓意将世俗的一切都抛在身后。台阶尽头的高台上,立有二座高大的石牌楼,。牌楼下有三个门洞,上分三层楼头,一层比一层内缩,居中的楼头最高,两侧配以对称的分层次的四个楼头。中门洞额的石面上题有: “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乎”字样。两个边门的外侧和内侧,都刻有楹联。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石刻题词和对联。 寺院中没有遇见什么僧人,也没有什么“护寺僧”盯着我们。我们在寺院里随意的游览,也因为这里特有的静谧,大家在游览中也自觉的将自己的脚步和说话的声音放轻、放低。还没有到做晚功课的时间,僧人们都到哪里去了?我们却意外的在后院内发现几个僧人,或站或踱步,自顾自看书,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读书的兴致。这种情景在如今的寺院里已不多见 天色不早,也该到告别的时候了。我们在寺院门口见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看到大家要离去,他双手合十与我们道别。有几位男同胞提出能否和他留影,他欣然同意。也许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留影。留影后,大家和他道别,他依然微笑双手合十与我们道别。重新关闭了那扇与世俗隔绝的山门。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6553/1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