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沧桑和严谨的结合---晋祠

[游记]沧桑和严谨的结合---晋祠

2008-05-30cncn.com

沧桑和严谨的结合---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中,晋水的源头。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游完之后,我才感受到这里和其他园林不一样的沧桑、尊贵,还有三晋大地严谨、朴实的民风。

晋祠内有三宝,三宝是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晋祠内殿保存之完善,堪称一绝。完善,一则是古代建筑之风貌保存完好,二则是历朝匾额保管至今,未擅作主张裱装更新,三则是未加入任何明显的现代或不和谐痕迹,建筑结构、蟠龙雕塑、高悬匾额、矗立古碑,构成圣母殿外围整体的沧桑、怀旧但尊贵、显赫的历史风貌。  

献殿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 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鱼沼飞梁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梁思成看过后认为这是现存最古老的立交桥,古代三晋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人惊叹不已。

穿过献殿就是圣母殿,是整个晋祠的建筑中枢。圣母殿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创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风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宋仕女像(晋祠三绝之一)是圣母殿中泥塑仕女像,均是按照真人比例塑造而成,各个栩栩如生,以其中左边一个头戴红花的仕女像最绝,传说那个宫女很为圣母所宠爱,圣母总是夸她,每次一夸她,她就笑,可一想自己在深宫中,一生没有幸福和依靠,就想哭.所以这个泥塑从一边看是笑脸,从另一边看又是悲情,但从正面看又很自然,一张脸,塑出了她一生的悲欢的命运。

晋祠内还有三绝,三绝是周柏、宋仕女和难老泉。柏之老当益壮,堪称一绝。老,指其年岁悠久。壮,指其精神矍铄。站立其身旁,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汪洋之中,和古树一起,穿越千年的变迁,霎时感受到喜怒哀乐之无足道,感受到姓氏演替之无足道,感受到人生之微渺,感受到时空之浩淼。据说周柏最初是龙凤两棵柏树,共同屹立于圣母殿两侧,但后来凤柏被人砍去,龙柏因思念妻子,向凤柏的方向倒去,眼看就要压倒圣母殿时,旁边又长出的一棵柏树竟将龙柏托住,如同母亲故去,儿子撑住了这个家,撑住了悲伤过度的父亲。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活水”,从亭子下面的井中汩汩的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是去《诗经》中“用锡难老”为名,称“难老泉”。据说难老泉水温度常年恒温,寒冬不冰,水底有翠色的水草生长,四季一色。亭子上面有“用锡难老”,用和锡都是通假字,用通永,锡通赐就是说永赐难老的意思。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 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只可惜,现在的难老泉水竟然是用水泵辅助,应该说只剩下砖砌的泉水台了。

日斜西山,晋祠中游人稀少,我们在献殿附近听到了风铃还有钟声,这些声音在空旷的晋祠中显得如此清晰、沉重,仿佛天籁之音,就这样伴随着风铃声我们走向了晋祠的大门...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0108/1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