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探访古徽州,重走箬岭道

[游记]探访古徽州,重走箬岭道

2008-06-16cncn.com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收着高昂门票的真假旅游景点已经不再是我们想去的地方,原始的、未被破坏也谈不上保护的、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却让我们魂牵梦绕,箬岭就是的。

箬岭古道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历史上中原地区徽安古道的一部分。徽安古道是连接着安庆府和徽州府的一条官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国道,由政府出钱修建和维护。始建于隋朝,至明清时达到鼎盛,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

终于等来了油菜花开的季节,约了两位驴友,背上包,去探访箬岭古道。

到歙县后,开始下雨,水气弥漫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田里,让那明黄的颜色不那么耀眼。映山红已经零星的开了,奔放的红色远远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生活的城市现在仅有的春意也就是那刚刚冒绿的小柳芽,怎能禁得住这花花绿绿的诱惑。

天快黑了,我们决定在歙县大排档吃晚饭,这里的徽州菜是最地道的。炒田螺、臭鳜鱼、毛豆腐、春笋炖猪脸,都不放过,硕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打在帐篷上,炒菜的炉火红红的照着我们,菜下油锅那滋啦的声音和那浓浓的香味,刺激着我们的食欲,一顿奢侈的晚餐,花掉了我们96块钱。饭后冒雨赶路到许村,准备明天从这包车到箬岭。

直到听见鸡叫,才知道安静的一夜已经过去。推开房门,清新湿润且伴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高高的马头墙,叽叽喳喳的鸟儿,大片的油菜花田,散养着的鸡,农田里已经开始耕作的村民,好一派南国的田园风光。昨晚到许村时已经很晚了,除了零星的雨点和零星的灯光,没看到什么风景,晨曦中许村的这个亮相,让我惊艳。小桥、流水、牌坊、角楼、古香古色的民居,让我想起小时候写作文时经常用的一个词风景如画,还有那依旧生意红火的铁匠铺、慢条斯理打理生意的理发摊、村里人相聚聊天晒太阳的廊桥上,都让我禁不住疑惑这里也是公元2008年吗?这恬静唯美的小乡村,昔日依托着箬岭古道也曾是车水马龙、市井繁华的徽州重镇,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时为徽州古村落之最。今天遗留下来的点点滴滴在无声的讲述着那很久很久以前开头的,却没有结尾的故事。

许村据箬岭10里地(当地人解释“10里地”是一个模糊概念,类似“一顿饭功夫”的说法),包了茶坦村长的车子,一辆运送茶叶和村民的面包车,常年往返于山上的茶坦村和许村之间,普通的车是走不了那狭窄、颠簸的山路的,如果司机不熟悉路况,遇到会车就很麻烦。我们坐在车里几乎要飞到窗外,大概晃了两顿饭的功夫,车子停在山下,摸摸身上的零件还都在,没有散架。
沿着山路上去,没多远就是那个叫茶坦的小村子。穿行在村中,房屋虽不气派,却也是典型的徽式建筑,这里的人还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家家户户门口堆着木柴,炊烟和饭香荡漾在拌着雾气的空气里,放学的孩子见到我们,很羞怯的赶紧离开。茶坦,顾名思义肯定与茶有关,正是采茶时节,到处可见采茶的背篓和茶叶加工工具,村子后面一片片的茶园望不到边,这里是以盛产高山云雾茶而闻名的,因为这里的气温低、湿度大、空气新、水源好,所以这里产的茶叶质量很上乘,能卖好价钱。
出了村子,是成片的竹林,箬岭就是因为箬竹长势茂盛而得名的。正是春笋冒尖的时候,一路上遇到不少挖笋的山里人。山间还长满各种各样的野菜和草药,尤其是蕨菜很多,我们边走边采,2小时后这些新鲜的野菜都进到了我们的肚子里。

虽是山路,却不太难走,毕竟也曾是官道嘛,落上水气的青石板路油光光的,像刚刚洗过,每块石头上面都有漂亮的花纹,像是故意设计上去的。走一段就会有歇脚处,用石头和稻草搭起的,为路人遮阳避雨。坐在里边磨得光溜溜的石条凳上,似乎还能感觉到古时徽州商人的余温。

沿途开满山花,随手编一个花环戴在头上,沾光山花的那份美丽。在一大片的空地上,山花会开的漫山遍野,五彩斑斓,气势也;在石缝里,山花也会开的昂首挺胸,艳丽非凡,个性也!

在一户农家吃了简单的午餐,蕨菜、咸肉拌面条,还有那杯至今让我回味的高山云雾春茶,我从未喝过那样甘甜的茶水,村民说只有山上的茶用山上的水来泡才会有此味道。
饭后继续前进,经过2个多小时的徒步,到达目的地——箬岭关城门。城门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门早已不在了,城墙依然还在。箬岭关城门是古歙县和太平县的交界处,穿过城门是太平县,古道一直延伸下去,直到黄山的谭家桥。城门的旁边是一座仅存残砖烂瓦的汪公庙,供奉着古徽州第一伟人的汪华,虽庙宇无存,但祭拜的人很多,香火旺盛。汪华(公元587——649年),被颂为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后逐渐被神化为徽州的地方神,处处建有汪公庙,有诗曰:油菜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社会会后汪公会,又备龙舟送大王。正好也是清明节了,我们和山里人一起祭拜了汪公,祈祷平安。


住在箬岭的人家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1055/2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