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中有路——向着墨脱》(四十九)僜人阿洛松

[游记]《心中有路——向着墨脱》(四十九)僜人阿洛松

2008-08-01cncn.com

僜人,是我国56个民族以外的一个部落,历史上从印度移民到我国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的上、下察隅,现有1300多人。目前,国务院仍未确认其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我是到了察隅,才比较详细地了解这个部落的。过去只听说,僜人的生活很原始,住在树上,靠狩猎为生,脑海里便常常闪现出他们腰围兽皮、在山林里奔走如飞追捕猎物的情景。
其实这只是无知和误解,也许他们的祖先曾经如此生活过,汉人的祖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现代的僜人活得挺不错,与内地农村相差无几,甚至比一些山区还好。那是因为有党和政府的特殊政策,有一个素质高的部落带头人阿洛松。
阿洛松是下察隅镇巴琼僜人村的村委会主任,今年(2006年)58岁。他父亲和祖父都是部落世袭的头人,分别娶有14个和21个妻子;他在下察隅出生,是父亲70多个孩子中的一个。子承父业,长大后的阿洛松也曾娶了7个妻子,但他毕竟成长和生活在现代社会,容易接受新的观念,2001年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主动地只留下一个妻子,其余6个都解除了婚姻关系并且安置好生活。
“娶一个妻子要85000元,现在6个都解放了。如果我不入党,也会赶上父亲和爷爷的。”十分健谈、又能讲一口流利汉语的阿洛松,在他家宽敞的客厅里对我说。“过去7个老婆,住房象火车厢一样排列,晚上上哪个老婆的房间,就在门口挂上我的佩刀。”
不得了,7个妻子7间房,排列起来已够壮观。倘若是阿洛松的祖父,21个妻子的房得排多长啊!好在阿洛松已是党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再追求这种头人沿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合拍,才能融入现代文明,也才能为现代人所尊崇。阿洛松这一步走得很好。
我与同去僜人村的广东省武警边防歌舞队歌唱演员李丹打趣:“丹丹别回广东了,干脆留下做阿洛松的第8个妻子吧。”
李丹笑弯了腰,阿洛松更加开心:“欢迎欢迎,但不能做妻子,做干女儿可以!”
李丹当即表示同意,还叫了一声干爹。阿洛松的妻子小亲羊也很喜欢李丹,拿出一件本部落妇女穿的衣服,执意要送给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干女儿。事先没有准备礼物的李丹,只好用随身携带的小工艺品作回赠。想不到一句玩笑话,竟促成了一桩民族和谐团结的好事,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僜人阿洛松对汉人的真情实感。
一边同阿洛松热情交谈,我一边细细打量着他的家。僜人一般住用木头建的吊脚楼,阿洛松的家也一样,只不过比别人的要大得多。客厅里摆着一排藏式木柜,装饰、雕工都很精致;地板铺了毛毯,还有一套挺豪华的西式沙发。木墙正中,恭恭敬敬地挂着毛主席像。“没有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僜人哪有今天的好生活。”阿洛松深情地说。他这一句话是真挚的,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年纪的人,都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懂得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转变来之不易,对党对毛主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激和敬仰。
客厅旁是明亮整洁的厨房,摆放着铜水缸、铜锅、铜勺等器具,颇有民族特色。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5排共32个牛头,和一排共18块牛的下颚骨,咋看上去有点阴森狰狞,仔细想想,便明白这是头人家里财富的象征。僜人的财富除了粮食,就是牲畜,拥有多少牛羊,也就拥有多高的地位。而且牛可以用作物品交换,比如娶一个妻子得花15头牛。家里墙上的牛头越多,就越显富且贵。毫无疑问,村委主任阿洛松是僜人村中最富有、也最具号召力的头人。
我和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李庆雄坐在阿洛松家的沙发上,听他介绍僜人村近几年来发展的情况。话题说开,阿洛松十分兴奋:
“我2001年当村委主任,那时村里穷得一分钱都没有。我对县里领导说,当主任可以,但我要求国家不再给我们送粮食,要靠自己勤劳致富。”以前国家每年都无偿给僜人村调拨粮食,久而久之,群众就有了依赖,不劳而获,游手好闲,反而带来许多矛盾,打架闹事不断,村子天天被公安局包围。“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情况了。村民家家不缺粮食,住上新房子,年人平收入1000多元,上山挖药收入二三万元。”
僜人村地处边境,远离内地,国家改革开放的实惠不容易体现在这里,党的富民政策只能靠基层带头人的奉献和工作落实到位。为了让同胞们过上好日子,阿洛松可真是花了心机。“我把自己家粮仓中的4600斤粮食拿出来给村民吃,又拿出4万多元给他们发展生产。村里要修路,有些村民反对,说那地里有鬼,挖开了会跑出来伤人。我带头在自己的地里开了一条北京路,路旁的地给村民建房子。群众信任我,开路建房整治村容村貌就容易了。”边远乡村,群众觉悟低,要消除迷信和疑惑,必须靠村干部舍弃个人利益,带头移风易俗。村干部做出了样子,老百姓就有样学样,办成了事回过头来想想,才明白共产党对他们的好处。阿洛松也因此而先后被县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委主任。
李庆雄书记是广东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已多次带领援藏干部到僜人村调研,支持阿洛松做好工作。这次来,看到村里又有新变化,他很高兴,称赞阿洛松有干劲有能力,是个优秀村干部。阿洛松也不客套,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晃着脑袋说,“我今年58岁了,现在什么也不愁。大女儿嫁到上察隅,三女儿在地区文工团当演员,小的孩子读五年级、三年级,还有一个男孩在你们广东中山西藏班读书。”
看着这位事迹可敬、形象可爱的僜人老头,我也挺开心。其实一见阿洛松,我便觉得他的形象有特色:脑袋刮得光亮,上身穿白衬衣、下着西裤皮鞋,右肩还斜挎着一把长长的刀;说起话来有点大大咧咧,但粗犷中不失机智精明。随着对他的了解逐步深入,愈加感觉到他本质的纯朴和外表的潇洒。阿洛松是见过大世面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他就随同西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出外考察,并且因为带刀问题,一下成了“全国唯一经特批可以带刀坐飞机”的人。僜人刀不离身,这是传统风俗习惯,到哪里都一样;阿洛松那把印度亲戚送的佩刀,比一般刀要长,更是头人身份的象征。在西藏的山山水水行走时,刀的功能在于防身和狩猎,但如果要带刀坐飞机,就难为航空公司了。那次阿洛松在成都,坚持要按照民族习惯,挎着佩刀上飞机,“不然我就回家!” 僜人的习惯要尊重,民航的法规也要遵循,机场有关部门只好上报北京,最终获得批准。为此,考察团在成都多呆了一整天,阿洛松也出了名。自从当上村委主任,他带领村民改旧换新,使僜人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还开辟僜人民俗村旅游点,他和僜人村在外界就更有名气了。
我对少数民族同胞向来有着特殊感情,与僜人阿洛松尤其投缘。在村委办公室,我们共进午餐,吃他特意准备的手抓鸡腿饭,喝僜人自己酿造的黄酒(阿洛松说是僜人饮料),相谈甚欢。我想我也该留下点礼物,可惜两手空空,兜里的钱也已尽数给了墨脱的兄弟姐妹和贫困学生。摸摸脑袋,忽然想起身上还穿着行走墨脱天路的迷彩服,不禁喜出望外:“阿洛松兄弟,我这次没带礼物来,您不嫌弃的话,就把迷彩服送给您作纪念好吗?”
“行,谢谢您!”阿洛松高兴地穿上迷彩服、戴上迷彩帽,却不扣扣子,还斜挎着他那把佩刀,叉着腰,拉上妻子小亲羊一起,在葡萄廊同我合影。照相机摄下了他的“酷”相,也摄下了小亲羊温柔的微笑。
临别,我告诉阿洛松,我会再来僜人村看望他。
“我相信您会再来的!”阿洛松说。

共60篇内容,不可能一口气发完,更多篇章请到博客http://www.tiansang.net/blog/user1/5697/index.html上看,书名为《心中有路——向着墨脱》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4014/1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