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拉萨河、尼洋河,从拉萨来到林芝;沿着拉月曲、帕隆藏布,从林芝来到波密;沿着雅鲁藏布,走进走出墨脱;沿着桑曲,走进走出察隅……一路上,似乎都以藏布(江)、河曲为伴。人离不开水,此话是绝对真理。这不,我们又沿着帕隆藏布回林芝了。 今天一大早离开察隅赶回林芝八一镇,全程500多公里。中午在八宿县然乌镇吃完饭,墨脱县公安局长哲保与我们话别,他要走昌都地区的八宿、左贡、芒康和云南省的德钦,绕个大圈回故乡察瓦龙;我们则前往波密松宗参观格尼小康示范村。虽然走的都是川藏公路(318国道),却“背道而驰”。在墨脱路共过一次患难的朋友要分手,真有点依依不舍,大家约定来日再相聚、彼此心牵挂。从格尼村出来,我们没在波密县城停留,继续赶路,下午4时左右到达波密县通麦镇歇歇脚,好让司机休息休息。 通麦很小,只有10余幢房子散落在公路两旁,周围高山环绕,镇子脚下就是汹涌的帕隆藏布。我被一块“十英雄纪念碑”指示牌所吸引,与李庆雄、李丹爬上小山岗,瞻仰英雄形象。 记得来的时候,拉姆告诉我,原有的通麦镇、通麦水泥大桥,连同江边的十英雄纪念碑,全被几年前发生的那次易贡河洪水冲得一干二净。我们现在看到的镇子、大桥、纪念碑,都是后来重建的。 重建的,会建得更好,因为可以加进许多新的理念和内容。我想。 纪念碑用花岗岩雕成,座落五级台阶上,肃穆而庄严。10个英勇的解放军官兵,在乱石堆中推拉着一辆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形象刚劲,神情凝重悲壮。车厢顶部,矗立着碑体,上刻“无限忠于毛主席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17个大字。汽车右侧,有如下碑文: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汽 车第十七团三营十一连、十二连车队运送战备物资 进藏,行至318国道帕龙山塌方险区时,烟雾沉沉, 石块纷飞,前进受阻。为按时完成运输任务,该营 副政治教导员李显文等十位同志,以山崩地裂无所 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深入险区排石探 路。此时罕见的山崩发生了,帕龙山从700米高处 铺天盖地坍塌下来。正在排石探路的李显文等十同 志不幸光荣牺牲。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央 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李显文等十位烈士“无限忠于 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他们是 汽车第十七团三营副政治教导员李显文,十一连连 长杨星春,十二连副连长陈洪光,十一连副政治指 导员程德凤,十二连副政治指导员谭仁贵、排长曲 月伦,十一连班长李荣昌、副班长杨庆忠、战士李 兴富、陈昌元。 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永垂不朽! 我不禁肃然起敬,40年前那场帕龙山体滑坡造成的灾难,似乎又在碑文的字里行间闪现。年轻的青藏高原,竟然用它不可预测的地质灾害,一次就吞噬了10位年轻的解放军官兵!为了谁?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把忠骨埋在喜马拉雅山。英雄不死,精神永存。几十年来,川藏公路修了断、断了修,多少英雄豪杰,多少官兵百姓用汗水、鲜血和生命,维系着这条钢铁运输线,与青藏、滇藏、新藏公路一起,成为西藏与内地相通的动脉。十英雄与青山绿树同在,虽成雕像,却仍然栩栩如生。 人可以在一辈子漫长时光里,或享受生活的美好,或感叹岁月的蹉跎;或悠闲度日,或奔波劳碌,但也可以在一瞬间成为永恒。当生命在一瞬间终结时,他会给后人留下什么形象?也许他来不及准备甚至来不及想,平日里的作为就是最后、最直接的表达。 十英雄纪念碑,也即十英雄最后留给人世的形象。在高原阳光的映照下,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亮丽,仿佛还“以山崩地裂无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继续为战友为车队排石探路,继续与从天而降的山泥巨石搏斗,直到永远、永远…… 我们庄重地面向十英雄纪念碑敬礼、鞠躬,并在碑前留影。 我们带着对十英雄的缅怀和崇敬,走在曲折的川藏公路上,不会有畏惧感。 十英雄的忠魂,守护着每一个景仰他们的人。 共60篇内容,不可能一口气发完,更多篇章请到博客http://www.tiansang.net/blog/user1/5697/index.html上看,书名为《心中有路——向着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