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之六——太原(下篇) |
[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之六——太原(下篇) |
2008-08-30cncn.com |
7月20日早上,我从五台山坐大巴下山,中午12点到达太原汽车东站。打的到火车站,寄存好行李,吃了午餐,马上在火车站广场的西面坐308路公交车去晋祠。 公交车站站停,开得很慢,1小时才到。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中,晋水的源头。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 公交车的停车场设在晋祠公园旁边,那里有许多拉客的人,甚至还有牵着马在拉客的,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什么“到晋祠还有几公里路”等等。你只要穿过公园,就能顺利到达晋祠的大门口,耗时十几分钟。 晋祠很大,景观布局可分为三个线条: 中线(最重要的精华部份):入晋祠大门,自水镜台起,过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一直到圣母殿,这里是晋祠的主体; 北线:从文昌宫起,经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词、朝阳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到吕祖阁,这组建筑群起伏有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线:从瀛胜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楼,至公输子祠。 晋祠内殿保存之完善,堪称一绝。一是古代建筑之风貌保存完好,二是历朝匾额保管至今,未擅作任何主张进行裱装更新,三是未加入任何明显的现代或不和谐痕迹。晋祠内有三宝,分别是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献殿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 创建,经明万历22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鱼沼飞梁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被公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立交桥,古代三晋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世人惊叹不已! 穿过献殿,经过鱼沼飞梁,就是圣母殿。它是整个晋祠的建筑中枢,创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风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宋仕女像(晋祠三绝之一)是圣母殿中泥塑仕女像,均是按照真人比例塑造而成,各个栩栩如生,以其中左边一个头戴红花的仕女像最绝,传说那个宫女很为圣母所宠爱,圣母总是夸她,每次一夸她,她就笑,可一想自己在深宫中,一生没有幸福和依靠,就想哭.所以这个泥塑从一边看是笑脸,从另一边看又是悲情,但从正面看又很自然,一张脸,塑出了她一生的悲欢的命运。 晋祠内还有三绝,三绝是周柏、宋仕女和难老泉。 周柏老当益壮,堪称一绝。老是指其年岁悠久。壮是指其精神矍铄。站立其身旁,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汪洋之中,和古树一起,穿越千年的变迁,霎时感受到喜怒哀乐之无足道,感受到姓氏演替之无足道,感受到人生之微渺,感受到时空之浩淼。据说周柏最初是龙凤两棵柏树,共同屹立于圣母殿两侧,但后来凤柏被人砍去,龙柏因思念妻子,向凤柏的方向倒去,眼看就要压倒圣母殿时,旁边又长出的一棵柏树竟将龙柏托住,如同母亲故去,儿子撑住了这个家,撑住了悲伤过度的父亲。 宋仕女就是刚才所述的圣母殿中的宋仕女泥塑像。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活水”,从亭子下面的井中汩汩的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是去《诗经》中“用锡难老”为名,称“难老泉”。据说难老泉水温度常年恒温,寒冬不冰,水底有翠色的水草生长,四季一色。亭子上面有“用锡难老”,用和锡都是通假字,用通永,锡通赐就是说永赐难老的意思。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 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只可惜,现在的难老泉水竟然是用水泵辅助,应该说只剩下砖砌的泉水台了。 游完晋祠,返回火车站,打的到建南汽车站,坐17点的大巴,向下一站——平遥前进。 同时,太原之旅经过两个半天的时间【前一个半天是在7月16日,详见“我说山西好风光之二——太原(上篇)”】,终于划上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号!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6205/5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