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之八——王家大院、资寿寺 |
[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之八——王家大院、资寿寺 |
2008-08-30cncn.com |
我是在22日中午到达介休的。我准备在介休和灵石附近玩两天。主要是灵石的王家大院和资寿寺,介休的绵山和张壁古堡。介休离灵石很近,为了住宿的方便(我不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在介休住了两天。 我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里,对面就是一个公交停车场,午餐后我在那里坐11路车,花4元钱,直接来到了灵石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之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称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静升王家源出太原,先祖以佃耕为主,兼营豆腐小业。明代起开始经商,到清康熙初年已成为巨商富户,乾隆年间王家人口已达千余,位列高官者不乏其人。在仕宦儒商的辉煌顶点,王氏家族不惜工本建造自己豪华的生活家园,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谱写出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鸿篇巨制。 王家大院耗费了半个世纪(1762年至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83间。其建筑特点是: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就势,层楼叠院;院自有别,功能齐全;雕刻精湛,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南北情调兼融,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被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三雕”艺术宝库。王家大院建筑群,渗透着浓郁的儒家思想,其东方文化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其石雕、木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廊心、柱础石、墙基石、匾额、帘架、门罩、屋顶等,雕刻题材丰富多采,技法精致多样。内容包含:岁寒三友、四季花卉、莲生贵子、二十四孝、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流云、一路连科、佛家八宝、民业四业、才子四亚等题材,令人目不暇接。在王家大院,建筑已成为工艺美术的载体,石雕、木雕、砖雕技艺精湛;书法、绘画、诗文融于建筑。这些工艺美术与书法匾额、楹联处处显示着王氏家族耕读之家的风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堪称中华一绝。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六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民居艺术珍品,已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建筑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工艺美术学等方面的专家关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王家大院这颗灿烂的明珠,更加瞩目于天下,留辉煌于后世。 王家大院可分成两个部分:高家崖和红门堡。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总的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继承了我国前堂后寝的格局。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 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造成了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8米,内高4米,厚2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7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我在里面转了几个小时,基本上把那些最主要的景点都欣赏了。 出了王家大院,我非常想去附近的资寿寺,但是王家大院门口的车实在是太黑了,2-3公里的路居然开价20元钱!这时我发现那里有到灵石的1路公交车,我问司机是否路过资寿寺,他说路过那里,但是下车后要走10分钟。于是我便上了他的车,那位司机很老实,我下车后走了6-7分钟就到了。 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处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中。灵石县地处晋中汾河峡谷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隋朝时一尊陨石从天而降,所以得名灵石。灵石县静升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首。资寿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都座落在静升古镇上。资寿寺始建于唐咸通11年,也就是公元870年。这座千年古刹以“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而得名,意为祈求佛祖保佑百姓健康长寿。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和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保持了明代重修时的风格。整个寺庙依偎在山的怀抱中,红墙碧瓦、古朴雄伟,透出一种卓尔不群的傲然气象。 穿过依次而建的三座山门,就进入了寺院的主体建筑区。天王殿匾额上的“山林野趣”四个大字,遒劲洒脱,是明清之际山西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真迹。资寿寺后院荟萃了全寺的精华,包括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大士殿、地藏王殿等多座大殿。建筑布局井然有序、造型气宇轩昂。而资寿寺之所以成为国宝,就在于它有两大艺术珍品:其一是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明代彩塑,其二则是风格独特的明代壁画。 1993年12月25日,对于资寿寺来说,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日子。这天夜里,资寿寺三大士殿的十六尊罗汉和两尊童子(简称十八罗汉)的头像全部被盗。虽然不久参与偷盗的犯罪分子落网了,但十八罗汉的头像却被辗转走私到海外,从此音信全无。整个寺庙笼罩在一种凄凉、肃杀的气氛中。 1996年,距离资寿寺十八罗汉头像被盗已经三年了,头像回归故里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然而就在这一年,爱好文物收藏的台湾富商陈永泰先生在海外花巨资购得这批头像,当他得知这些头像来自灵石资寿寺。陈先生不忍彩塑罗汉身首异处,决定将这批头像捐归故里。1999年3月29 日,这十八罗汉头像取道香港、上海等地,辗转回到故乡资寿寺。这一天距离头像被盗已有五年之久。 罗汉头像回归故里以后,经苏溪村的农民艺术家、美术家郭成保等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民间工艺手段,修旧如旧,对罗汉头像进行修复,到1999年的8月18日,全部修复完毕,人们看了以后,普遍反映天衣无缝,陈永泰夫妇回来看了以后,也十分满意,认为是功德圆满。 原来郭成保等民间艺人在修复的过程中,根据十八罗汉的眼神来确定头像的方位,终于使十八罗汉身首合一,给人以天衣无缝的感觉。这十八尊彩塑罗汉,造型不同、神态各异,不仅从色彩上、形体上给人以美感,而且人物个性鲜明,神态逼真传神。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在塑造形象时,不受传统程式的约束,将生活真实融入艺术创作,塑造出了极富生命本色的佛教人物形象,罗汉们或长或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喜或忧,都在无声的表达着一种人性化的喜、怒、哀、乐。凝视这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罗汉,仿佛能感触到它们的体温,聆听到他们诵经论道的声音。而他们的脸型相貌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地方特征,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看出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当地百姓为原型。所以当我在欣赏这些国宝时,要不是事现知道这件事,真的看不出是重新安装上去的。 资寿寺之所以能够名扬海内外,除了“罗汉头像事件”外,还因为它有着风格独特的明代壁画。资寿寺大雄宝殿和药师殿、二郎神都保存着相当规模的明代壁画。其中大雄宝殿西墙壁上的“帝后礼佛图”,描绘了唐太宗偕太后共同礼拜佛祖的场景,构图豪放,线条流畅。画面中佛祖高高在上,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在左下方是前来礼拜的皇帝、皇后还有护法神关公,这种将民间崇拜的关公融入佛天之中的画面十分罕见。整个壁画着色浓厚、工笔重彩、严谨庄重。尤其是线描精细流畅,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大有永乐宫壁画“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壁画的精细之处用立粉贴金装饰,形成了很强的质感,凹凸起伏的立体效果让人感受到一种飘逸灵动之美,这种工艺在我国壁画史上也屈指可数。 资寿寺,这座历经风雨的千年古刹荟萃了众多的艺术珍品,负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依旧安详的矗立在晋中大地上,成为山西这座“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资寿寺出来,仍然坐1路车回王家大院,遗憾的是王家大院回介休的公路堵车了,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一辆回介休的11路车,这时,小面的开始发财了,车票价格翻了一倍多。我不愿再等了,也只好花10元钱,和12个人一起挤进一辆小面的,绕路回到了介休。然后早早的休息,准备明天去绵山……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6208/6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