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汀的江水 |
[游记]长汀的江水 |
2008-10-20cncn.com |
提起长汀,大概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新西兰籍人路易·艾黎在1938年所说的“长汀和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山城”,其次就应该是长汀的豆腐干了。 长汀古称汀州,是客家人的首府,其境内穿城而过的汀江被客家人尊为“客家母亲河”。长汀亦是全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中英苏区的“红色小上海。”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正式成立。在此之前,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军区相继在长汀设立和成立。还有省团委、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等均设立于长汀。在当时,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长汀。长汀成为福建红色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由原汀州府改成的长汀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的代表客家文化的物品,以及客家人的发展史和迁徙的足迹,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客家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博物馆还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旧址,里面保留了瞿秋白被刑拘时住过的小院,现在瞿秋白的墓就在长汀一中旁边。 站在长汀不算干净的水泥街道上,看着街道两边崭新的楼房,商店传出的嘈杂低俗的刺耳的流行音乐声,这一切都让人无法与“最美的古城联系在一起”。至于“革命”的痕迹就更是只能去博物馆搜寻了。 在出租车里,跟司机打听什么地方最能体现长汀的美或者古老,司机一开口就是满腹牢骚,说本来是有很多老建筑的,但都被政府拆除重建新的楼房了,问起为什么要拆除?司机一口肯定地说“政绩工程啊”。想起厦门的政府部门出巨资转移鼓浪屿老房子的产权以便对其进行维护的做法,我们对司机所说的理由将信将疑。 放下行李后,我们慢慢地在街头踟蹰,循着香味走进一条小弄,路边一个当地的家妇正在用山区特有的木薯粉烙木薯饼,香味就是从她那飘出来的。于是站住不走了,拉过凳子,坐在火炉旁边跟老板娘聊天边等着她的饼,旁边已经好几个人在等着。一个7岁左右的小女孩拿着满满一饭盒刚出炉的饼老道地添加着各种各样的调料,酒、辣椒、醋和酱油一样不少,很认真的加着,然后一个人坐下来旁若无人的吃着,看得出是个有一定吃龄的小老顾客了。轮到我们要的饼烙好的时候,走过来一个拉着板车的小吃摊,又赶紧冲了过去,是一种用豆腐加淀粉蒸成的叫豆腐糕的小吃,要了一大块才2元钱,拌了点豆芽和调料在里面。两种小吃都是长汀比较传统的吃食,在第一时间都被我们尝到了。木薯饼因缺乏韧性口感一般,倒是豆腐糕的味道不错,不知是不是跟用汀江水做成的有关。两个人五块钱解决了一顿晚餐,即实惠又饱口福。 沿着路边慢慢地走到了一个只剩一个模型般的城门下,上面写着三元阁。跟路边的人打听才知道这就是保留下来的老城门之一。大部分的城墙都已坍塌,只残留了连着城门的一小片,现在这里是小吃商业一条街。 顺着鹅卵石铺就的古街往里面走,看见几栋未被拆除的老房子,黄土夯实的墙体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未改其鲜艳的颜色,倒是屋子里面从天花板到地面清一色黑得发亮、明显荒芜的庭院、均匀而强韧的蜘蛛网和呛人的霉味都诉说了其存在的年代已是久远。大概已不怎么住人了吧,这会不会就是被拆除的原因呢? 汀江是在第二天的黄昏时无意中走到的,穿过文庙旁边一条长长的小路,走到路的尽头,有一个短短的台阶,拾阶而上,一条江面很宽但水流已不再滔滔的河流横亘在眼前,这就是是闻名的汀江了。我们站的位置就是长汀的著名景点之一“龙潭”,挨着的就是古城。由龙潭的名字可以想见其最初的气势,应是和汀江一样的雄壮和磅礴吧,可惜都已成为历史了。靠在青石打磨成的栏杆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对岸有几个家妇在岸边洗衣服,不知不觉竞又呆了。据说路易·艾黎就是在一次夕阳西下时站在汀江边并被她的景色所惑,才不由地称她是“最美的山城之一”的。 那个时候的汀江该是落日熔金、寒鸦声声、孤鸿点点、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微风徐徐、树影婆娑;此起彼伏的捣衣声伴着断断续续的家常;而小城应该是庭院深深、小巷幽幽、城墙斑驳、民风古朴的吧。 临走时本是有点遗憾的,因为没有看到路易·艾黎眼中的长汀,但在一家庵庙中看到的一副对联却弥补了我的遗憾“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当时一看虽然意思模糊却莫名地喜欢,有朗朗晴空下一切俱澄澈的快意。世间一切本是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一念之间全在个人的悟性,所以真与幻有与无也就不再那么重要,无需那么执着了。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553/3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