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雨游碉楼——记游开平

[游记]风雨游碉楼——记游开平

2008-10-22cncn.com

国庆七天长假,以为终于可以实施计划很久的长途旅行,中秋从湖南回来就开始兴奋的准备,结果最后却发现想买到一张长途硬卧票居然比男足赢一场球都难,枉费我有那么多长途旅行的备选计划。于是拼凑了几个已经计划多时,但是一直没有实施的短途路程,勉强松松垮垮的填满了这个长假。开平碉楼就是其中之一。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他们把建房、买田、娶亲看作在外拼搏的最高人生目标,不断将自己积蓄的血汗钱寄回开平,从而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经济基础。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的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D1(2008/10/03):本想赶上早上8点的汽车,结果只差了大概5分钟。不过福田汽车站到开平的车很多,所以顺利的坐上了下一班,8点50开出。车上人很少,昨天去香港的疲倦还没有完全消散,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直到开平,历时3小时。

到了开平,联系了一下L君,得知其要下午3点左右才能赶到,于是先去了威尔逊酒店订房。这家酒店是在携程上发现的,评价普遍不错,距离汽车站也很近。标间258,含双早,房间很大,设施也比较新。

下午3点左右,L君来电说已到,俺再次前往汽车站集合。

这时,天上的云已经很厚了。

我们原计划利用两天把开平世遗项目中的几个地方都逛一下,外加赤坎古镇。查了一些资料再结合一些网友的游记,得出了以下的行程计划:

锦江里瑞石楼->马降龙碉楼群->赤坎古镇->自力村碉楼群->三门里迎龙楼

这个行程是沿着325国道,由远及近,覆盖所有的世遗项目,并且不走回头路,而且从义祠出发的13路公交几乎能够全部覆盖到。

由于L君来得比原计划晚,所以当天我们想把前两个地方解决掉。

13路公交车站就在车站里面,车很多。

我们的第一站锦江里比较远,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5元)。由于车大多数时间都行驶在国道上,所以并没有站牌,也不报站,只是根据乘客的需要停停走走。上车时要和司机打好招呼,告知到目的地时招呼一下,两天来遇到的13路司机都很热情。

公交停到村口,那里有个指示牌,沿着柏油路走进去,不远右面就有一个上坡,上去后沿着堤坝一直走,先过一座大桥,再过一座小桥就可以到村子里了。

锦江里有三座碉楼,分别为瑞石楼、锦江楼,升峰楼。其中瑞石楼由于恢宏悦目,外饰异常精美,被称为 “开平第一楼”。看看下面这些描述它外观的文字,你大概就可以想到它究竟有多美了。

“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总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祠堂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

楼的顶部有三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庭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

这三座碉楼远观还可见其风采,走到村子里,却变得若隐若现。细细观察我们发现原来由于他们与前面的建筑太过紧密,由于角度原因都被遮挡住了。

我们绕到瑞石楼下,向上望去,顿时被它的恢宏与美丽所震慑。外饰的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主人当时建造时的用心之处,决不在细节上偷工减料。使得该楼远观固然大气美丽,近处细细观看也处处经得起推敲,处处货真价实。

它的美丽与出众让我不免为它旁边的升峰楼所惋惜。平心而论,升峰楼在开平众碉楼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一座,可是偏偏的建在了瑞石楼旁边。与之相比,它便像小姐身边的丫鬟,虽然也楚楚动人,可被外人提及的永远是光彩照人的小姐。

不过,对于锦江里来说,能拥有开平最美丽的两座碉楼,真是他们的幸福。

就当我们在楼下绕来绕去,想把眼前这美丽更深刻的印在脑海当中的时候,雨,如期而至。

我们顺势进到瑞石楼中(10元),这个楼不像开平的大多数碉楼都是由铁将军把门,而是有后人再此。那是一个老婆婆,据她自我介绍是楼主的第四代传人,现在她们家的大多数亲戚都在国外。在她的介绍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当时建楼的时候花了三万港币,当时在香港能买一条街。

我们逐层的观看,内饰与外饰一样精美。上到楼顶,视野极其开阔,周围景色一览无遗。尤其是村后,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泛着雾气,极其诗意。

由于我们在村前没有拍到角度很好的全景的照片,所以决定趁着天还亮,就想到后面的稻田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角度。

村子里没有去稻田的路,要到村口的那个半月形的水塘旁。那里有个厕所,边上的小路就通往稻田。

这时雨已经不下了,不过稻田上的水气还没有散去,叶子上也挂满了水珠,煞是好看。

我们踩着软软的田埂绕到瑞石楼的后面,结果发现这一边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楼的下半部分统统被竹子遮住。

后来我们在马降龙看到的有些庐更甚,完全被竹子包裹住,在外面只能隐隐看到。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

从文化上,竹子在风水中历来代表节节高升之意;另外,自古竹子就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人所称道,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品格的符号。

从环境上来讲,能使自己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自成一统,保持隐私,但又不完全与世隔绝,与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出门三转两转,毫不费力就会重新融入社会。真是即得桃源之境又不失其方便。

我们在这儿又呆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渐晚。

由于在此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我们决定直接返程,剩下的就交给明天。

回程还是出村在国道边等的13路公交,一切都很顺利。

不过天还是很阴。回来听天气预报说明天是大到暴雨,我悬着的心这才落下来,天气预报一向都不准的,是吧?

D2(2008/10/04):早上在宾馆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早餐,然后退房,继续按照昨日的线路出发。

大概40分钟,车到马降龙碉楼群的路口。一路上忽晴忽雨,让我的心情时紧时松。325国道沿途的风景不错,时而就能看到孤零零站在稻田中的碉楼。

马降龙碉楼群隶属于开平百合镇,由黄氏家族的永安、南安和关氏家族的庆临、河东、龙江五个自然村组成。它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包好的有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他们就是我们此行的目标。

从路口到村子有一段距离,大概要走20分钟左右,要过横跨潭江百合大桥。桥上风景不错,远处的山间飘着白雾,活像一条腰带。就当我们站在桥中间远望的时候,天忽降大雨,我们急忙的跑向村口了凉亭。对面就是极其简单的售票处,给的票也只是一纸发票,感觉很不正规。

我们按照计划买得是马降龙、自力村的套票(90元),如果分开买是50元。套票有很多种,是马降龙、自力村、赤坎影视城、立园的各种组合。

老天像怀春的少女让我们琢磨不透,没多一会儿雨就停了,而后使小性子一般,居然在满天乌云中露出了太阳。

马降龙有点儿大,岔路也多,稍有不慎就会走回头路,所以在售票处拿一张导游图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按照导游图走,每个楼都看看,即使如我们般走马观花大概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村子的环境好的一塌糊涂,里面净是林荫小道,在其中穿行感觉非常惬意。而那些碉楼与庐则和你捉迷藏般躲在阴翳之中,有时候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却不得相见,非得走到面前,才能见到庐山真面目。其中的代表就是莞庐与耀庐,简直就是被竹林紧紧包裹。

但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庐本身与碉楼的功能就不同,防御功能很弱,主要是作为别墅,所以本身并不高,很容易被树林遮住。再有作为能建起如此规模的庐的主人一定是个富人,而人越有钱越喜欢与其他人划开界限,以显示区别,所以他们很注重自己的隐私。用这种方式,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也有了一丝野趣。

我们按照导游图一路逛下来,里面的建筑虽没有瑞石楼般气派,但是无论室内室外细处都尽显精美。

这其中的骏庐与林庐是开放的,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上了骏庐,站在天台上,基本上能够鸟瞰整个马降龙,很明显整个村子都是被树林所包围,偶尔露出头的几座碉楼,默默地注视着远方,像是整个村子的保护神,威风依然。

转了一圈后,我们原路返回,走到庆临南楼时又忽降大雨。在里面避雨时,遇到了一群结队而行的驴友,L君与之有说有笑,我则完全不得要领,因为用的是粤语。

老天好像不忍我们被困于此,于是只消一会儿雨势就变小了。我们也大致摸到了规律,没等雨停就冒着蒙蒙水丝再次上路。

走到路口再次搭乘13路,前往赤坎(2元)。

赤坎是有350多年历时的古镇,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华侨出资兴建。

古镇南邻潭江,分上埠与下埠。古镇除了教堂、钟楼、戏院、祠堂等公用建筑之外,为了适应岭南多余的天气,使行人上街不受日晒雨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鳞次栉比的建起了这种骑楼式的铺面,行程了典型的骑楼街道。而这种街道最典型的就是潭江边的那条街,所以我们下车后就直奔那里。

这时候,虽然天上乌云滚滚,但是却有一束阳关打在骑楼上,形成的光影效果煞是好看。只是江里面的水够浑,完全没有倒影。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这里停留不久。如果再有机会到此游玩,我一定会把落脚点安排到这里。

走出古镇,我们包了两辆摩托车前往自力村(15元/辆)。路上有一个邮局,正好寄出了那些我在马降龙买得明信片。

从此前往自力村大概6、7公里,没有公交,所以我们才被迫选择的摩托车,一路上我一直叮嘱司机不要着急,慢点开。

老天又在和我们开玩笑,车刚行到一半就大雨倾盆,我们被迫到路边的屋檐下避雨。与前几次丝毫不差,没一会儿雨就戛然而止。

再次上路,由于雨水冲洗,路边的稻田分外的绿,配之远处错落有致的碉楼,活脱脱一副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公里,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犁头咀首先立村。该村民居格局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村落布局为零星状。

自力村与马降龙相比面积要小的多,逛起来比较方便。另外与马降龙不同的是,这里很多碉楼就建稻田当中,而不像马降龙居住的地方与耕作的地方泾渭分明。

该村现存碉楼和庐十五座,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兰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

我们一个个的逛下去,天还是忽晴忽雨。晴的时候,我们就漫步在田间,看着一座座碉楼的简介,细数他们沧桑;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嗖的躲进楼中,时而凭栏远眺,时而倾听雨打窗棂。

这里的环境和马降龙相比,对于居住于此的人可能要稍显逊色,可是对于游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视野开阔的看到这些碉楼全景更令人兴奋的了。所以说马降龙可能更适合闲逛,而这里可能更适合拍摄与留影。

处在美景当中的人们总是以为时间被眼前的美丽所凝固,可是令人沮丧的是,没有什么能挽留这无情的东西。天尽黄昏,我们包车返回(40元)。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在方氏灯楼那里略作片刻停留。

回城后,我们先在KFC迅速而又简单的解决了一顿晚餐,当然也弥补了午餐的缺失。然后取出在酒店寄存的背包后,直奔汽车站,时间刚刚好。

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我们登上回程的汽车,L君回顺德,俺回深圳。

一路无话,也无雨。

后记:利用一天多一点儿的时间,走马观花的完成了计划的五分之四。虽然一直游在风雨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行程,并且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也许这是老天给我们的小小惊喜。

开平的碉楼星罗棋布,我们这次逛的只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那些。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来,我会闲云野鹤般逛逛那些不为人知的村庄,看看那些渐渐被时间所掩埋的碉楼。


2008.10.09~2008.10.18

more pictures in my blog:http://blade-zheng.blogcn.com/index.shtml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776/40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