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 一、西泽 天坑资料:发短信给师傅:我已落地,火车站见. 师傅回:好,牛下见. 我一愣.师傅的短信看起来总费力,我记得他写过:小王,我不会说话…… 他是不是打错了,是下午见的意思吧. 不多久便恍然,昆明火车站是有头金牛的雕塑. 于是我也发了一个牛下见给古古.让她也呆了半天. 悟空说:八戒,我们二年多没见了,一直想找机会出去走走,却碰不到一起…… 这才想起离上次怒江的偶遇已这么长时间了。 那段日子里,他俩是最好的伴。 我怀念至今。
古古说:不行不行,今天有领导来评估,早走不了,还要开例会。 悟空让我问古古有没空,他想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还神秘地不告诉是哪里,我说好不好玩,要野趣一点的啊, 他说去了就知道。 后来才说,西泽。 西泽:彝语“昔寨”,意为森林茂密低凹多水的地方。 我在网上找,那是在宣威以西30公里的一个乡,革命老区,离昆明三小时的火车。曲靖还要往下。 我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德钦,想走维西线。本来是想在昆明大家见个面,有时间就吃个饭,然后我就去坐班车。 现在看来去了西泽,回昆明赶车太不靠谱。不过和师傅悟空古古见面很难得,可惜土豆去了楚雄, 于是很大方的一挥手,不走维西了,从西泽回来就在昆呆一晚,第二天坐白天的车去中甸,再转德钦。 牛下,与师傅接头。又听到师傅久违了的浓重云南口音。 寄存了我的大包加编织袋行李。师傅很是感慨,你还是背着两年前的这个包。下飞机就下飞机了,还落地,哼哼。 我很想展示这二年身材锻炼的健壮成果,不由挺了挺背。 师傅说,怎么回事,你这个年纪了还在到处跑,就算离了也是正常。嘿嘿,到现在还不找,实在是……#·¥%·— 我无语,师傅居然跟我妈一样。 他临了还一个劲说,我可是当朋友才这么说的啊…… 古古微笑的站在不远处看着夕阳下师徒二人各自的表情。 老天帮忙,单位停电,她得以早早出门。 在我肚子的强烈要求下,师傅一边反复嘀咕着:火车站旁没有能吃的东西,一边还是被我俩拖去附近的建新园吃米线去了。 火车上,师傅向我们历数了他和悟空小时候淘气的事。直把古古和我听得一愣愣的。师傅的话就是多。 车很空,邻座的几个陌生男子也伸长了脖子边听边笑。 这只猴子将在曲靖上车和我们会合。他的形象渐渐又清晰起来。 我对师傅和悟空念书时跑去少林寺学武那段百听不厌。要知道那时候还不兴离家出走。师傅说,他俩到后来真是饿得大腿跟小腿一般细。 这俩皮大王打小就没安生过。扒着火车流浪四方,我想,天性如此。在他们的身体里早已刻下游走二字。 师傅趴在漆黑的车窗边探头一看,就能准确的说出现在车到了哪儿哪儿。我和古古很佩服他这一点,他说有段时间就在沿着铁路走来走去呢。 快到马龙。说到悟空上学时在这里,天天逃课去河里摸鱼,临考试时老师死活不相信他是班上的学生,从来就没见过。 我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牛肉,把满满一盒饭都扒拉完了,和着那大片大片的麻辣美味。我的肚子一小时前刚刚装下一满碗米线。 悟空穿着深蓝色牛仔工作服上了火车。他和师傅都是偷偷跑出来的,啥都没带。 他边看着我边说着八戒你可是瘦了,边递给我们一人一瓶营养快线,都把我们当小孩了。 曲靖的牛肉怎么这么好吃,干的,混着很棒的调料汁。 悟空坐在我的对面,我又闻到他身上那种熟悉的味道,想起他的蓝色毛衣。在怒江,很温暖我。 谈到五月时师傅和悟空去的独龙江,一路上的见闻种种。那次长途却结了不适合的伴,他俩差点把命都丢了。 我们聊着天到了宣威,已是子夜了。 悟空联系了车子,一路往西泽去。 路上一座座山连绵在远方,圆月很亮。谈笑间烟雾缭绕。师傅和悟空还是那样烟一支接一支。 乡间夜晚的空气清冷。 古古和我有些睡意。 站在黑黑安静的小镇上,终于敲开一家旅店的门。三楼的平台上,四人忽然发现底下有奔流的河水,声音很大。 夜里有些冷,喝茶抽烟又聊一通才睡去。 悟空说起他在偏远地方曾看到的一处貌似遗址,厚厚的青苔下似有石刻文字图案,我对此有莫大的兴趣。大家探讨半天。 天没亮时,街上便响起阵阵的大队人马跑步声。这里不兴早起。我昨晚叫着六点六点起,没有人理会我。 天是七点半亮的。 慢慢起来,喝水洗脸。 空气很凉,看到底下那条河泛黄,被石头掀起一阵阵浪花。冬季的水不算大。远处的山有雾气缭绕。 上课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的在街上走。 小店里吃米线,我和古古练习跑步,去桥边转一圈。那里的菜场热闹。还有让我这个城市人转不开眼的马车一晃而过。 转回来的时候互相逗趣,飞快的撒腿就跑,在这个小小的西泽感到快乐。 悟空跟人打听路,我们跟着他走。 路上经过菜地,师傅说这是啥菜,我看那叶片大:怕是莴笋吧…… 师傅乐:明明就是青菜嘛,老土。 师傅和悟空多年前来过此地,都是为了那个天坑。当地人称之为:“大窟坑”,说还要走好久呢。 师傅说悟空为了这个大窟坑还专门来了好多次,先是观察地形,然后就是下去。 我们终于找到了路,慢慢的向上踱着。 师傅不住的摇头,我和古古看啥都好奇:哎呀,这里有头牛,哎呀,这个老妈妈在打谷子,哎呀,这柿子树结得那么多果子,哎呀,哎呀…… 老土,老土。 穿过一条尘土飞扬的小道,一片载满高大杨树的小道,要上山了。 悟空往前一指,那里有个洞,去不去的? 我和古古都有莫大的兴趣,去,去去。 边唱歌边上山。自从结了高灵灵这个伴后,现在爬山我就爱唱歌。 悟空逗我和古古:你们要是到了半山腰还能边走边唱,就当真厉害啦。 切,我俩爬上去,照样大声嚎。四周很静,回音绕耳。 老天很帮忙,今天居然是阴的。 石头路穿过荆棘,今天的状态怎么那么好。 没带啥东西,头回出行那么轻松。所带的包包全由师傅和悟空抢了去,我和古古就在后头玩。 古古还是一路拍着花花草草。 师傅悟空和她都认得很多植物,我还是一概不知。 石洞口的颜色很好看,象土著的岩画。又象土林的色彩。褐土红色,夹杂着旧旧的黄。 洞里很大,从里面看外面,居然是心形的,很奇妙。象小身材大味道的好时巧克力的样子。 在洞口抽烟,我跑到洞里头,觉得那些从地上长起来的石笋如同佛像。 我想起在飞机上读到的一个故事。福建壶江的一个岛上,有个庙叫明心寺,建在山崖上,所有的房间是唯一的和尚一点点用手和工具挖出来的。 他原来并没有出家,从小死了娘,跟着做木匠的叔叔四处做工,在庙里做活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平静,喜欢那些诵经声和木鱼声。 后来他自己也开始做木匠,只要是庙里的活,钱少他也愿意干。 同普通人一样,也娶妻生子。有一日,他做了个梦。有只青蛙把他引到一个洞边,那洞很深,他进去后看到有座观音像,然后他听到有个声音说: “只要你愿意,能做得比我更好。” 梦醒后,他开始找当地老人打听山上有没有洞。有人告诉他某山上是有个白土洞,他便收拾了行李去找,老婆孩子把铺盖打在了山下。 果真给他找到了那个洞,他觉得和他的梦境非常象,但远比这个要大,要深。于是,他开始一点点向里挖,石头很硬,他就用凿子。 那时候正是佛教没落,和尚还俗的年景,由于没有人知道他是在挖一座庙,他得以安心的在山上。 日复一日,洞大得可以住下人了,他在里面偷偷挂了一张观音像,便带了妻儿搬来洞里。 妻子也信佛,说他这样自己念经算啥,不如找个庙去昄依了。 他觉得有理,自己念经并没有人教,全是以前在庙里做活时生生听会的,不知道对不对,也不知道意思。 他下山找到庙里仅留着的方丈,说要出家。方丈对他这个时候还想出家觉得既吃惊又很感动。便问他理由。 他说:我想了生死。 于是受了具足戒,起了法号。他又回到了洞里。 妻子没有想到他真的出家了,正好女儿出嫁,便跟去了福州。 他对家里人的理解很欣慰。慢慢的,他又凿出很多房间,有居士捐佛像和其他,这里真正象一个庙了。佛教协会起名:“明心寺”。 岛上有好多人偷渡去外国,留下的家人便来庙里为亲人祈福。他的儿子也去了外国。有时候,他也会在大殿为儿子念经。 有时候,妻子女儿会带了外孙回来看他,曾经的一家人会爬到山上去,看着大海。 他在山上自己凿出的庙宇住了三十几年,成了一个老人,渐渐力不从心。想爬高爬低修修补补都不行了。 岛上不断有云游的和尚来,但他们只是吃和玩,并不真心想留下来好好做和尚,他们对他一个人造出的庙很赞赏,但他们觉得和尚只要念好经就行了, 这些活计大可以请人来做。 他想收一个可靠的徒弟,可以继续修建明心寺的徒弟。 直到有一天的雨夜,深色皮肤的延忠敲开他的寺门。 听了他的故事,延忠流下了眼泪,说:师父,我们一起修明心寺。 他感到自己后继有人了,这个徒弟从不和居士聊天,也不看电视,每天只是念经或做活。 延忠的包袱里有几本经书,翻得很旧,边上还有用笔作的心得,他看了一下,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懂。 他感到很欣慰,终于可以安心了。 岛上的庙开始有人来参观,名气也大了。 延忠有天说,要去五台山参拜一下。 他一愣,但还是转身取来仅有的一千五百元,说:早点回来。 文章以台风前老和尚跑遍山崖上凿出的所有房间,关紧门窗。坐在大殿里眺望大海,盼望着徒弟回来而结束。 看到老和尚的那个梦,我有些唏嘘,如今,象这样执着为梦想而努力的人还真是不多了。 和师傅他们在洞口抽烟。那天在火车站,师傅说给我听个音乐,他翻出手机问我听得懂英语么。 那是冰河世纪的主题曲吧。师傅边听边说:你说说,这歌是不是说旅游的。 那音乐很引人入胜。我觉得确实象师傅所说的,在茫茫的雪地里,两个人在冰雪中踟躇。 我没有看过那个电影。记得是动画片。 现在,师傅又放起了这个音乐,我听到了些想念啊,回来啊,触摸之类的,说怕是爱情歌曲吧。 师傅略显失望,他听这曲子就想起了独龙江之旅。
玩闹一会儿折回来翻去天坑。 路上遇高高的稻草垛我和古古可乐坏了。拗造型,蹦来跳去的拍照玩。 我一跳,手机出来了,二跳,润唇膏出来了,再跳,电池也跑出来了…… 师傅和悟空便坐在高处,抽烟看我们疯。 红土地上开满了小花。 西泽当地人的背篓真好看,开口那么大。 晌午时分,在密林里穿过,我们终于翻到了天坑的一个口上。趴在那天然的阳台上往下瞧。还真深哪。 我总感觉有一阵阵的寒气往上冒。 师傅说小心点小心点都给我往后挪。 别过去别过去,掉下去就不好玩了。 悟空几年前曾用绳子下到洞底,据他讲洞极深。我就是趴在边上看看也觉得胆寒。 坑口很宽大。对面的石壁呈诸红色。夹着黑色的水流痕迹。 古古说能听到清晰的水声。中部的石缝中有一天然呈葫芦状的洞。 坑底树木茂密,不能见底。悟空说那里的树都很高大。我们说着会不会有动物之类。 在一边的坡上分吃悟空买好的干粮。 四人闲话。 说到方言。我说,上海人看到这么个坑会说:噢喲,嘎度一则洞诺……(呀,好大一个洞啊) 古古叽叽咕咕地笑。 上海话被他们称为:象苗语的话。 继而引发了关于东夷和南蛮的探讨。 古古提到我曾转发给她的一个好玩的东西---上海人心中的全国地图。 云南、贵州省这几块在上海人心中是好笑的未知元素、N次方。 我说我从杭州过来时坐的一辆公交Y5,是从 “未来世界”开往“火车东站”的。听上去很好玩。 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听他们在那边一通神聊。 我们绕着天坑顺时针转,悟空给我们看当年他下洞时拉绳子的地方,是个天然的石缝。 我们又趴在洞口往下望,是什么使这里有这么大一个坑呢?它的形成又需要多少的时间啊。 古古喊:洞主……洞主……,快出来……。声音脆生生的。 有回音。 我唤:白骨精,白骨精,唐僧来啦…… 师傅笑。 仿佛洞底腾起一阵黑烟。 我们转去探那个葫芦洞。想从它的背后绕过来。 爬上了山坡,秋天的颜色多么明显。松针黄黄绿绿的,叶子变红了。 古古明亮的衣服鲜艳。 “伴”这个词是我跟她学的。是路上的伙伴,好朋友的意思。 象今天这样大家走得随性,还真是不多。 特别是和象这样的伴一起。 常常在路上遇到一些伴,有些再没有联系,有些却一直惦记。 我们走错了路,从山崖边艰难切过,荆棘灌木老是拉住我衣服,拌住我的腿,急得我大叫:哎呀,哎呀,妖怪钩住我…… 师傅笑,你自己走到了套子里。 好不容易爬到洞口。这个洞多大啊,钟乳悬挂,石笋遍地,土红色的洞壁。 我们穿行在其间,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地心游记》。 由于另一头连着天坑,洞里并不昏暗,很快就能摸着石头爬到另一头。上到顶部。那洞口就是个天然的葫芦型。 望着外面的天坑,感觉到自然之奇妙。 我想象着悟空从天坑下去的情景,胆子真的大。要是我悬在半空中,会害怕的。 在洞外抽烟聊天,悟空和我去旁边的一个洞玩。 那个洞要先爬升一段,抓着光溜溜的象巧克力般的石头向上。如同攀岩。 悟空穿着皮鞋,说八戒我先上去,然后你慢慢上来。 上到顶部,洞口变窄,悟空趴在地下,说把头勾起来勾起来。我们便弯腰爬过那段。 洞里黑暗,悟空说我先去前面探探,你在这里等。 我闭上眼睛,想起了小时候的游戏。 师傅和悟空昨晚在房间里还取笑我这个习惯。 那时正好古古出去洗漱,他们问我,来,来,八戒,好好说说你这二年过得怎么样…… 其实对黑暗我还是有所畏惧。总感到洞里有眨着的眼睛在暗处。 想起师傅说如果到了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他就坐下来,坐个五分钟,基本就能熟悉周围了. 在地上借助微弱的光找石头玩。有片象瓦的石头我爱不释手。握在手里。 悟空打着手电转了一圈。再往里,洞豁然开朗。象个大厅,三四人高,再向上爬一段,便没有了出路。 洞里的钟乳悟空说不够白,他曾去过贵州的那些好地方,说那里的钟乳白得无暇。 我们又爬回来,下去的时候,悟空小心的托着我的鞋。 师傅看到我捡的石头很不以为然,咳,很平常么,到处都有啊。以后你捡的石头都免检啦…… 灌木里有种植物很香,我想起了那种柏树,扯了一些装在袋里。 我在洞边捡到一根貌似老鹰的羽毛。黑白夹色的,爱不释手,插在头上照相,瞧瞧象印第安人不? 古古看看:红腹锦鸡。 切。 师傅教导:以后我们出来,每人都要有一个拿手的,比如动物学啦,植物学啦,考古学啦。 这样碰到值钱的东西就不会错过了嘛…… 师傅总是希望我们能在哪个洞里挖到一块金刚石之类的…… 下山的路有些陡,我们滑行一段,我P降。 裤子上沾满红土。哼小调走上了田埂。 一束光线从天而降,收荞麦的老头慢慢悠悠。 悟空看我俩有意停留,便喊我们帮老头干干农活。他说,我俩就在前头等,你们干个一二个小时好了。 我和古古乐坏了,在地里又开始拗造型。
转瞬即逝的光线啊,犹如光阴。师傅和悟空坐在坡上远远望着我们抽烟。 下了山回到西泽。坐车慢慢离开这个小小的好地方。 悟空说这里其实可以玩上个三四天。 我知道他要说八戒你是要赶路的。我来前还老大不愿意,不知道西泽是个啥地方,是不是值得花去一天宝贵的时间。 他们三人都为我想,只是我每回来都匆匆的。昆明是个绕不开的地方,我也不想绕开。 在路上曾和古古念儿歌, 古古用的是云南话,猪八戒,云南话是:猪八改。
唐僧骑马东那个东,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清。 分不清,上了当,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 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古古这回得了个沙和尚的名号。师徒四人全啦。
在宣威匆匆吃顿饭。坐火车回昆明了。 曲靖与猴子分手。他们都鼓动我早一天回昆明。然后去曲靖好好吃一顿。 我心里飞快盘算着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假期,真是难办啊。 悟空用辣子鸡把我馋坏啦。 我毅然决定明天坐傍晚的车直达德钦,正好是勇双茨里开车。免去中甸晃悠的念头。 天坑资料:(来自网上)
西泽睦乐天坑(当地人称为“大窟坑”)在距乡政府东南约3公里的半山腰,有“云南第一坑”之称。坑口略呈椭圆形,短半轴约60米,长半轴约90米。坑口面积约1.2公顷,坑底约0.9公顷,平均深约百米,四壁均是陡直的悬崖峭壁,壁面色彩斑谰,犹如环形的巨幅油画。坑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鸟鸣声从林中隐隐传出,似有若无。从坑口探头俯视,如临万丈深渊,大有头晕目眩之感。天坑周围,灌木杂生,怪石错落,野花遍布,芳草如茵。数株久经沧桑的古松傲然屹立,上视苍穹,下卫坑穴。沿坑外石壁上一狭长的溶洞可达天坑内壁,俗称“窗凉洞”,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从洞内遥望天坑,别有一番风景。 西泽资料: 地形略似斜四边形,四周高,中部低,西泽槽子居中,有五条山梁四条河相间呈掌状分布,河流在中部交汇。山系属乌蒙山中列山系,河流属长江水系,气候属温带气候。境内地形地貌独特,洞奇坑险,潭幽瀑急,崖高谷深,水灵山秀。旅游资源丰富,又无工业污染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到了黄帝时代,中国的几大部族的大概情况是: 一, 西戎诸族,这个种族为黄种人,但怀疑有一些白种人的血统,*汉藏语系的某种语言。他们是游牧民族,善于骑马,主要分布在今中国西部的陕西、甘肃等地,有些顺黄河而下渗透到山西、河南、河北一带。他们多以兽类以及蛇或鳄鱼等为图腾,但是鲜有以鸟类为图腾者。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西部因此被称为西戎; 二, 东夷诸族,这个种族的肤色和语言已经无法确认,但是,可以推测他们也*汉藏语系的某种语言,我在后面会说明。他们是农耕和渔猎民族,善于射箭(从其夷字的构成『大弓』可以看出端倪),主要分布在今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有些溯黄河而上也渗透到河南、河北、山西一带。他们多以鸟类为图腾。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东部因此被称为东夷; 三, 南蛮诸族,怀疑可能由东夷的一支分化形成,还可能与百越、百濮人有些关联。这个种族为黄种人,*汉藏语系的某种语言。他们是农耕和牧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有些向北渗透到河南,向东渗透到安徽、江苏,向南渗透到岭南一带。他们也多以鸟类为图腾,有的部落以蛇或鳄鱼等爬行动物为图腾。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南部因此被称为南蛮; 四, 北狄诸族,这个种族为黄种人,但怀疑有一些白种人的血统,*阿尔泰语系的某种语言。他们是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北部的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以及这些地方更北的地区,有些向东渗透到东北一带。他们多以狼或鹰等猛兽猛禽作为图腾,由于主要分布在中原北部因此被称为北狄。 五, 百越诸族,这个种族为黄种人,可能是南蛮的一支分化而成,但怀疑有一些黑种人的血统,*汉藏语系的某种语言。他们是渔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东南部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他们多以蛇或鳄鱼等爬行动物为图腾。 六, 百濮诸族,怀疑可能由某些不能确定来源的民族与南蛮的一支融合形成。这个种族为黄种人,但怀疑有一些黑种人的血统,*南亚语系的某种语言。他们是渔猎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国西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这六个大部族与其他许多小部族,共同构成了上古中国的多民族状态,其中对上古中国史造成影响的主要是西戎、东夷、南蛮三族。  (象KISSES巧克力的洞)
 (路上)
 (看)
 (师徒/洞外/洞内)
 (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