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48期秋月堂茶会

[游记]第48期秋月堂茶会

2008-06-27    sina.com.cn

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晚八点,在《普洱》杂志、《中国茶品牌》杂志全国首家读者俱乐部、丽江秋月堂茶文化交流中心举行第48期秋月堂茶会,本期茶会将品鉴临沧茶区多家茶厂生产的普洱茶。茶品由丽江多家茶庄及多位茶友提供,将进行临沧普洱大比拼,优胜者将获得由秋月堂奖励的《茶博览》杂志一套。

这是秋月堂举行的第四次“斗茶”活动,为本期活动提供茶品的茶友是李健华、崔国本、符号、潘宏义、大卫。在此,向他们“重在参与”的行为表示感谢!

“斗茶”活动采用了双盲形式进行品茗,品茗者不知茶品来源、不知茶品提供者,完全通过品茗者自我体验,对茶品进行评比。本期活动通过“秋月堂品鉴表”打分表无记名投票产生了“最受欢迎茶品”,茶品提供者也就是本期“斗茶”活动的优胜者。

丽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我们的家园》节目组现场录制节目,将于2008年3月25日晚八点首播。

相关链接:

第1期秋月堂品茗会-斗茶

第18期秋月堂品茗会-丽江茶庄斗茶活动之一

第19期秋月堂品茗会-丽江茶庄斗茶活动之二

现场一

现场二

现场三

茶汤与茶底

大卫(左一)成为本期“斗茶”活动的优胜者,获得由秋月堂奖励的2007年度《茶博览》杂志一套。

本期“最受欢迎茶品”-2007年度勐库晒青茶(散茶)茶底

临沧茶·中国茶·世界茶

临沧,是祖国西南的“滇西绿珠”。临沧被澜沧江和怒江揽在怀中,气候温暖而湿润,山地多而平坝少。但无论坝区、山区,这里自古就是原始森林和飞禽走兽的栖息地,也是地球上诸多稀有植物的繁殖、衍生地。在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木,人称茶树。

在今临沧市之临翔、耿马、永德、双江、云县、凤庆诸地,至今尚生长着古茶树及其群落。

自古以来,临沧的土著人就有饮茶的风习。对于这一习俗,《徐霞客游记》里对古顺宁(今凤庆)茶、云州(今云县)茶有记述:时徐霞客在顺宁十景之一的龙泉寺食宿二日,此间该寺主持曾以“凤山雀舌”(茶名)冲泡待之;又从顺宁到云州,先后经过圣教寺、大武庙,品尝了云州的各种名茶;后又在凤庆马庄村(高枧槽),受到一位梅姓老者以“百抖”程序煎烤出当地的“太华茶”招待,徐霞客品后十分高兴,认为是珍品,在自己的游记中写下了“宿高枧槽梅姓老人家,梅姓老人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佳句。

市委对临沧战略定位为: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基地,昆明通往仰光的陆上捷径”。将“世界著名的
‘滇红之乡’”的定位排在临沧“五个定位”之首,足见茶文化在临沧文化中的地位显著。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的定位令临沧人精神振奋。因为临沧茶自古就是中国茶的重要部分,临沧茶文化自古就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这在《徐霞客游记》等典籍中已见显示。

关于临沧茶,本土老作家杨珹先生在二十世纪十年代发表于《边疆文学》的报告文学一一《“世界第一流大茶园”纵横》一文里作过深度报道。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中英两国关于1997年归还香港的协议签定后,接受中国国家主邀请,在其丈夫菲利普亲王和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杰弗列·豪等高级官员和王室成员的陪同下,前来我国云南访问。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在女王下榻的宾馆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和省长代表云南人民向女王赠送
“滇红”功夫茶和云子。

这“滇红”的原产地便是顺宁(即今临沧市的凤庆)。
“滇红”在更早时候就被卡特琳娜皇后带到了英国。此后,饮茶风习风靡了英国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并逐步播及整个亚欧大陆。“滇红”功夫茶因其以优质的大叶原种原料及其精湛的加工技艺而获倍加赞誉。其飘洋过海,运到伦敦白金汉宫时,就令当时的女王爱不释手,视其为珍品。

如今,“滇红”的故乡一临沧市凤庆出产的特级功夫红茶,在品质上早已较以前更为优良,佐以精致美观的现代茶具,真是色、香、味、形、器五美俱全,为世间稀有。

不仅凤庆,临祥区、云县、耿马县、永德等县也是临沧的产茶大县。

从全市的规模来看,截至2004年,茶叶面积现已累计达75.3万亩,建成高优生态茶园22万亩,其中,建成并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75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12万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认证0.7万亩,绿色食品A级认证0.75万亩。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8亿元。年产量达到40多万吨,位居全省第一。新建的CTC红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000吨。澜沧江集团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投资1.8亿元,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兴建了年生产10万吨的生态茶罐装生产线。

临沧不仅是世界著名的
“滇红之乡”,还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以“滇红”功夫茶、红碎茶、普洱茶、绿茶为主的系列产品享誉海内外,多次荣获国内名优茶金奖、优秀奖,国际博览会荣誉奖。

美饮嗜好和特色文化本身就是世界语言,而一区域想要走向世界首先就得依靠世界语言。临沧的茶文化和高级茶产品是世界语言,它与临沧的其他区域民族文化元素一起,必将成为沟通临沧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工具。伟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笔者加上一句,越是地域的,也越是世界的。临沧茶饮,必将越来越“香飘万里”、享誉中外。

临沧茶是临沧本土茶,临沧茶是中国茶,临沧茶是世界茶。

说古论今临沧茶

一度曾为云南省出口创汇名牌的“滇红”茶,为临沧创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辉煌。随着普洱茶的兴起,“滇红”一天天的式微,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这段历史。但作为云南的第一大产茶区,茶产业一直是临沧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是关乎临沧160万茶农脱贫致富举足轻重的产业,是临沧的富民工程。作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重振茶业雄风,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

至少在3200年前,临沧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种茶、制茶和饮茶
临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被科考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在凤庆县,有一棵树围5.8米、高10.2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了。而这个时期,在我省的许多地方,基本上还是处于原始状态,还是蛮荒之地。再说近一点,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初六,徐霞客到达凤庆,就喝了凤庆的太华茶,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在他的游记中作了记录:“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由此可见明代凤庆的茶文化已有了相当基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习俗在临沧可谓源远流长。1938年,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派冯绍裘先生到云南茶区试制红茶,发现凤庆大叶茶制成的红茶最好,于是创办了“滇红”品牌。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红茶是云南的出口产品,临沧被列为我国红茶生产基地。国家规定临沧生产红茶,下关生产沱茶,勐海生产普洱茶。只是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后,凤庆茶厂才“偷偷摸摸”地生产少量普洱茶。1999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但红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国际市场发生变化,销量下滑,国内市场普洱茶兴起,因此仅靠主打红茶的临沧,茶叶品牌的名气确实不大,于是临沧茶被渐渐湮没了。
临沧的优势最主要的是生态环境。首先是临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临沧的海拔较高,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上天赋予了临沧特殊的条件。再就是由于近代以来临沧相对比较落后,没有大的工业污染。相对贫穷的茶农买不起农药化肥,茶叶中又意外地少了各种残留物。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技提升品质、文化创造价值、品牌开拓市场”的三大战略定位,使临沧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科技创新上看,以澜沧江啤酒集团生绿茶为代表的高科技茶叶饮品的投产,使临沧茶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步入了全国的领先水平,以龙润、戎氏等为代表的普洱茶标准化生产有了很大的突破。临沧茶在量和质上实现了飞跃。

从文化上看,我们挖掘临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通过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使临沧茶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在一两年前,很多人还不知道临沧出好茶。一次我陪同一位领导到戎氏茶厂参观,他才知道临沧还出好的普洱茶。这说明当时临沧的茶叶确实没有什么名气,临沧出好茶还不被外面的人认识。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变。这是“文化创造价值”战略取得实效的充分体现。

从品牌上看,澜沧江、勐库戎氏、龙润、六大茶山、临锐祥等龙头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这些品牌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地扩大,品牌开拓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在短短的时间内,“三大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临沧出产的茶是全国最好的茶之一。

在临沧,企业、茶农的思想观念已经实现了重大转变,我们的茶叶企业对振兴临沧茶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了很大的增强,茶农种茶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临沧茶叶产业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讲优势。临沧茶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最”。第一是种植面积最大,到目前为止有90万亩,发展的目标是120万亩。第二是产量最高,今年3万多吨,发展目标是5万吨。第三是茶叶品质最优。还有第四个“最”,就是茶文化的底蕴最深厚,没有哪个地方能与之相比。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临沧茶文化的优势,现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当然,我们并非到处莺歌燕舞,问题还是不少。这些问题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小生产与大产业的矛盾。一方面我们是小规模生产,小农式生产,家庭作坊式生产;另外一方面茶叶已经形成一个大产业,要求规模化的生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我到印度、斯里兰卡考察,他们的茶叶基地全部是企业化、农场化经营管理,一个老板拥有几千亩、几万亩茶园,农户受雇于企业,老板和茶农是合同关系。而我们临沧茶叶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庭院式经济”,老百姓家家户户种茶,一家一户揉揉卖卖,在生产和销售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小作坊的局面。小企业与大市场的矛盾。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量少,临沧大的企业如滇红、澜沧江、戎氏,每个厂也就几千吨的规模。我们还有50左右的毛茶加工不了,只能把原料卖到市外、省外去。这就是小企业与大市场的矛盾。

大面积与低效益的矛盾。我们号称面积最大,但我们的效益仍然较低,全市茶叶平均亩产仅32公斤。在我省的主要产茶市、州中,我市面积居首,占全省面积的近30%。但茶叶产业状况却很不理想,产值只占全省产值的15%,平均每亩产值156元,大大低于全省380元的水平。

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较低知名度的矛盾。我们深厚的茶文化没有发掘出来,我们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茶礼、茶俗、茶市,人们饮茶、说茶、研究茶的氛围不浓,甚至不如其他州市,更不如广东沿海。我们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整理。

按照临沧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面积120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0亿元,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茶叶发展的综合目标,就是要把临沧茶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这不是天方夜谭,“滇红”茶曾经世界闻名。尽管“滇红”茶在国内市场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它仍然是公认的世界知名品牌。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我们要让人们知道临沧茶,就象知道印度的大吉岭茶、阿萨姆茶,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茶一样。

坚持机制的创新,使临沧茶产业的发展能够走上一条符合产业发展特点、又符合临沧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
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企业与茶农的利益关系、经营关系等等结合起来,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产业的矛盾。目前,澜沧江集团、戎氏、滇红集团、临锐祥等,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我们应进一步推广、完善。

加强茶叶专业协会建设。协会是企业和农户、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上下下之间一种比较有效的协作方式。目前,我市已经建立有茶叶协会,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探索一种更加有利于茶叶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协会组织形式,使这个协会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cc08301008t1g.html3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