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只为在今天,纪念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游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只为在今天,纪念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2009-02-14cncn.com

好久好久没有提笔写字了。

受到放放的感染,终于坚持把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江南七日游之所闻落实为白纸黑字。未曾料到,文章还没写完,五一的长假居然已经被取消,我们的五一黄金周之旅居然成了绝唱。

就在这翻看照片、回首往昔的过程中,越来越喜欢上了旅游,准确地说,越来越爱上了自由行。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败家。周围的朋友们正在忙着工作、挣钱、养家,计划着买房、买车、娶媳妇、养孩子。。。我们小俩口却毫不犹豫的用辛苦攒下的钱换来区区几天的尽情放纵。

然而,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生活本身,不安分的心总是希望能跳出日常的圈圈框框,在更开阔的天空下享受生活,享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正是这种乐在其中的经历给予我们继续前行、面对一切的信心和力量。

爱她,就和她一起开始下一段奇妙之旅吧。

前言

虽然事先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我们的旅游计划还是被黄金周的汹涌人流冲击的七零八散。好在我俩的应变能力也是经过锻炼的,来回共七天的行程中还是努力完成了大部分的预期目标,涉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一位在第一个五一黄金周被困于泰山绵延数百米的排队人群中而无法脱身的外教曾经的感慨:

Never, ever, travel in the golden week.

收拾行装再出发

早在一个星期以前,所有前往南京、上海的列车均已没票。这下,可随了酷爱“享受度假”的放放的心意了。我们只有去附近的机票代售处询问是否有去上海的机票。幸运的是,当我们一开口,售票小姐就给出了建议:430日早上8东航有到上海3折机票,两人仅需700元。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我们欣喜不已,经过售票窗口前短暂又紧张的讨论,我们的结论是:就买这趟了,翘班。反正,正主任还在英国,山高皇帝远。副主任极好说话,到时求求情应该没问题。

结果临出发的29日居然收到了主任的email,说是30日到北京,立刻惊出一身冷汗。好在算来算去,他是不可能在30日当天回到单位的,于是决定按期出发。

30日早750,在淡淡的薄雾中,我们的航班起飞了。放放很紧张的跟我要了口香糖。我还是要了临窗的位置,不停的用照相机拍啊拍啊,整齐的农田,闪亮的小河,厚重的云海,还有,我们小区的远景---我是这样认为的。除了吃飞机上供应的早餐,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窗外,放放就很无聊的睡了过去。

十里洋场,匆匆一览

910分,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在接机的人群中,我找到了大学同学芳。一杯咖啡之后,她拿出了帮我们买的上海到南京的动车票,可惜的是,下午五点的票早就卖光了,能搞到手的只有一点多的。这就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完全失去了上海一日游的时间。虽然芳安慰我:外滩只有晚上才好看,白天没意思的,我还是有点小小的郁闷。

坐上公交车,3块钱,一个多小时,足够从上海再飞回济南了,我们晃晃荡荡的到达了终点上海火车站。沿街的风景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影响,只记得似乎有很多很洋气的店名。下了公交车,就发现身陷一片七、八十年代风格的楼群中,四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放放很紧张的拉住我的手,一直不停的提醒我注意车、注意人、注意自己的行李。。。我们漫无方向的四处转了好久,发现大概是南辕北辙了,于是又回身去找,这才看见了上海火车站。

除了在广场上多了一个地铁口,上海火车站与济南的并没有太大差别,气势上好像还略输一截。我们还是不死心,问了问地铁站里报刊摊的大姐,坐地铁去外滩要多久。答案是20多分钟。看看表,距离下午发车只有2个多小时了。探头看看,地铁里人潮汹涌,民工云集,我们彻底打消了“好歹看一眼”的念头。只是买了一份上海地图,拿着站在车站前照相留念,类似于“到此一游”的做法。

在火车站前步行商业街的过街天桥上四处望望,商店里四处转转之后,我们就去了动车组专用候车室。这是第一次见到了“和谐号”子弹头列车。上车后又是一通研究,等我们熟练的掌握了调整座椅的方法,才开始安静下来浏览窗外传说中的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金陵之初体验

感谢现代高科技,在一天之内,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座城市—南京。

身为四大火炉之首的南京此时以清爽的风来迎接我们。走在出站的地下通道就觉得阵阵凉风袭来,那感觉居然与青岛的海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让我们很是诧异。待到走上站外广场,我们的疑问顿时烟消云散。原来,南京火车站紧邻玄武湖而建,从通道走出,景色豁然开朗,凉意无限,湖面小船点点,喷泉舞动。我们两个不顾重重的行李、旅途的疲劳,立刻在湖边一通照。原本还想乘船横渡,看了看票价,决定放弃,还是乖乖的按照当地接待我们的梅姐姐的指示,坐车去了她给定下的太平门附近的东来阁大酒店。

酒店的位置很好,只需要沿着玄武湖绕半圈就到了,临街而立,交通方便。我们决定充分利用下午的最后一点时间先去南京最著名的景点——秦淮河、夫子庙一游。从宾馆楼下的报摊买了一份南京地图,回宾馆研究了一下公交车的路线,我们就开始了在这个陌生城市的旅行。

下了公交车,前面的两位美眉似乎也要去夫子庙一带,我俩就悄悄地跟在人家身后。可是这似乎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向导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在我们自己走了不多远,就发现了一段秦淮河(平江桥),再根据大多数人的行进方向,决定从一个牌坊开始,沿着河边的一段步行商业街(贡院街)向西走。幸运的是,这次我们找对了方向。只是一路走去,如今的秦淮河不再有文人墨客,巧笑兮盼,完全变成了外地游客寻不到古的寻古地,以及本地市民淘宝的商业街了。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风花雪月,花前月下。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还是很敬业的投入到旅游大军中。

贡院街很快就走到了头,我们也对这一风景区有了初步的印象,以人最多的文德桥为中心,桥头有家不知是不是正宗的咸亨酒店。桥东有双龙戏珠大照壁和魁光阁,桥西有小桥流水和商家招旗。桥北是著名的夫子庙大成殿以及“天下文枢”的牌坊,香烟弥漫,庙内还有花灯展,票价20。鉴于我们素来对烧香的庙不感兴趣,就只是在牌坊前留影,沾点文气吧。桥的南面就是著名的乌衣巷,刘禹锡那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唱千古,也引得无数游客穿行在这段白墙乌瓦的小巷子中。还有一两个收费的黑漆小门,我们并无心探寻。

秦淮河景区并不大,我们很快就转了几个来回。其一,找到了南京夫子庙的“正门”牌坊,照相照相。其二,找到了江南贡院的牌坊,向北一条街就通往著名的江南贡院了。街上断断续续的立着些铜像,无非就是当年通过科考出现的一些才子名人。街的尽头就是一座三层结构的方楼,明远楼,楼洞里有影壁,完全遮住了视线,上面明码标价:江南贡院门票15元。虽然方楼周围密密麻麻的商铺让我们对里面到底还能有多少遗迹怀有疑虑,可是久仰的大名还是让我们掏出了钱包。

一票在手,才能转过影壁,举目一望,大失所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小园,正面是至公堂,左右各有三排平房,分别标有优字号、登字号、仕子号,等等。每排又分为六七间隔间,宽不过四尺,仅有两条木板权当桌椅加睡床。有几间封上了玻璃门,内置怪模怪样的蜡像,看上去居然有些阴森。还有几间留给像我这样的游人在里面钻进钻出,嘻嘻哈哈的照相留影,全然不管依稀残存的几分庄严。这就是古代的高考场地了,当年那气势恢宏、占地三千余亩的江南贡院经过历史变迁、战乱纷扰之后只剩下眼前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复制品的小院,而它的昔日荣耀只能从贴在墙上的灰白色老照片上回忆了。

再次绕回来,在文源桥上照过像之后,我们开始考虑晚饭问题。都说秦淮河小吃聚集,可是转了这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感兴趣的,无非是些臭豆腐、芝麻糖之类,难得有几家似乎小有名气,食客众多,我们又偏偏不是那种排队等吃的美食家。咸亨酒家怕是会很贵,傣妹火锅似乎又与风雅无关,何况也没有了临河的座位。转来转去,就选定了一家美食城,虽然知道这种美食城常常是用来应付游客的,也只好将就了。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晃悠出来,天色尚早,传说中的秦淮夜色还要等些时辰。我们就从贡庙街的西头又沿着河走了一段,远远的看见了中华堡在黄昏中亮起了霓虹灯。那就是秦淮河的尽头了吧,从东向西不过23公里的一条浅河,游船的价格是白天60,晚上100。我和放放不禁庆幸,幸亏事先发现,否则坐上船后又要同游贡院一样的破财又破心情了。慢慢走回来,古色古香的酒肆中间不起眼的角落里居然就是李香君故居。很想走上那棕黑色窄窄的楼梯,拜访一下当年的秦淮八艳,罢了罢了,还是留给自己一点想象的空间吧。

回到文德桥,秦淮河在深蓝的天幕下慢慢现出灯红酒绿的风光,果然比白天多了几分韵味。河两侧霓虹闪烁,大照壁的金龙璀璨,亮红的灯笼一串串沿着河面铺展开去,在初夏的微风中摇曳生姿。金线勾勒的游船载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划过秦淮的夜色。。。

人似乎越发得多了起来,我们漫无目的的转了转商店,就离开这片让人又爱又恨的古迹,打道回府了。

背景小知识1,文德桥:

历文德桥史悠久,上溯六朝,时为浮航。公元1585年建成石墩木架桥,后改建为石墩水泥桥。文德桥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而命名。因该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夜,皓月当空时,可观桥左右两侧各有半边月的奇景而闻名天下,誉为“秦淮分月”。1998年,秦淮区人民政府翻建文德桥为花岗岩石桥。

背景小知识2,大照壁

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它以秦淮河为泮池,北岸整石雕琢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是历经兵炎官灾后夫子庙保存的最好的古代建筑文物。

扫墓,还是扫墓

51,黄金周正式开始。早上不到6点,我们已经开始议论今天的行程了。不是因为我们变成了早睡早起的好孩子,而是因为我们的宾馆楼下的交通真是太发达了。整整一夜,我不停的从睡梦中醒来,听着:太平门到了,请您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从后门下车。。。等到天空稍微透出点亮光,我忍不住干脆坐了起来,才发现放放也是一夜未眠。

八点左右,我们就已经到达了明孝陵,买了明孝陵——中山陵——鸡鸣寺的通票,150一人,三张票子就嗖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早起也是有好处的,绿树掩映的翁仲路上清风拂面,鸟鸣幽幽。除了几位晨练的老人,像我们这样的游客极为罕见,于是就得到了这个假期中屈指可数的任意拍照的机会。在孝陵博物馆的入口——文武方门,我们仔细研究了一块立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的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特别告示碑”,类似于如今的文物保护通告。走进方门,穿过一片绿草萋萋的残垣断壁,就是一段幽长的松柏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连说话都不由自主地变得轻声细语起来。走出树阴,眼前一下豁然开朗,二十多米宽的升仙桥、高耸突兀的方城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通过方城中一段幽长深邃的台阶,长的足以让人的心情彻底沉静下来,才能看到明代开国皇帝明成祖朱元璋和他的大脚马皇后的合葬墓。墓上绿荫葱葱,倒是个怀古的好地方。放放有点遗憾,原来他以为孝陵已经被发掘,是抱着一种寻宝的打算来的。想想也是,仅仅是看了看这座高大的封土堆就要付出70元的确有些过分了。无法,我们只是沿着曲折的石板路爬上了墓顶,树丛掩映下,也看不到什么特别的景色,便讪讪下来了。

走出孝陵博物馆,还有些梅园、紫霞湖之类的景点。我们随意闲逛,才发现原来我们早上来时走过的翁仲路只是孝陵前通道的一部分,在这之前还有12对石兽,除了常见的石马、麒麟、狮虎,还有西域各国进贡的大象、骆驼,充分说明了明代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国了。这两段路呈弧线,所以在早上躲过了我们的视线。这种设计在帝陵中是罕见的,原因就在于,南京紫金山的风水实在是太好,左青龙,右白虎,上有玄武,下有朱雀,古人怎么会放过这一绝佳的宝地呢。早在朱元璋之前,三国时代的一代英豪孙权就已经葬在此地了。待朱元璋要为自己修墓时,并没有强行拆除,而是命令墓道绕路而行,留下孙权为自己守墓。

一圈走下来,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按照原先的打算先回了宾馆,商量换房。不出所料,在黄金周里,宾馆并没有多余的房间供我们调换,就算我以退房相威胁,也没有逼出他们的另一间房,于是我们只好真的退房了。打电话给梅姐姐,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于是商定我们今天游完中山陵就搬家去南京师大的仙林校区,虽然远些,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退了房,暂时把行李寄存在前台,在宾馆的饭店里点了两个菜,有个鱼丸倒是清爽可口。饭后,在明媚的烈阳里,我们又一次踏进了紫金山景区。这次,根据早上的所见,我们先是从白马湖开始,沿着破旧却依然雄伟古城墙走了一段,接着就是紫金山人行栈道。中午的人明显的比早上多了很多,路边竹林中凉爽的晨风早就消失殆尽。我俩随着人流抽空照了几张照片,就坐上了去中山陵的公交车。一路上经过了四方城、美龄宫、海洋世界(居然建在这里?)等几个景点,我们只是任它们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中山陵中聚集了各地游客,据事后的新闻中说,当天的客流量竟高达十万人之多。好在我们没有跟团,在人群之中寻寻觅觅,希望着一大群人走过之后能为自己找个人少的空间照相留念。从最下面的博爱、天下为公、到上面的“民权、民生、民族”,一路沿着白墙蓝瓦的庄严建筑走上去,游山玩水的闲散心情也慢慢被感染的有点肃穆。看惯了红黄配的标准国家建筑,再看这些“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党遗迹总觉得很新鲜,仿佛刚刚意识到“中华民国”也曾是历史的一个深深脚印。

在最上层的建筑中,就安葬着“国父”孙文孙中山先生,需要排队进入,每次放入一队,限制时间。虽然放放对瞻仰陵墓不以为然,但是我本着千里迢迢来了就要看的精神加入了弯弯曲曲的长队。等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到我们了。先是在塑有中先生坐像的前堂等了片刻,然后就顺序进入了陵墓的后堂,一个圆柱形建筑,顶部是国民党党旗,中心下沉处安放着由德国人雕刻的中先生汉白玉石棺。我先是一惊,以为遗体就这样保存,等到随着人流转到石棺正面,才看到标示,原来先生还是已经入土为安了,石棺只是一个纪念。虽然之前看到了不许照相的警示,也有工作人员不停的大声制止拍照的游客,我还是在四起的闪光灯下也加入了,好像是那种偏偏不听老师教导的淘气学生一样。但是,事后还是有点后悔,总觉得打扰了先人。

愿中先生安息。

愿祖国早日统一。

愿放放能满足去台湾一游的心愿。

走下中山陵,我们完全没有利用通票再去鸡鸣寺一游的想法,而是找到了公交车打算去明故宫。有了昨天江南贡院的经验,我们对明故宫仅存一座经过复原的大殿也不再奇怪了,更何况明故宫并不收门票呢。细想也是,南京在历史上历经战火,清兵入关、太平天朝、南京屠杀,人尚不能自保,更何况这些古老建筑呢。

不得不佩服我们自己的游兴,接下来居然又坐车去了总统府,也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园子的前半部分是金碧辉煌的天王府,见证了洪秀全这位农民领袖的兴衰成败。后半部分是民国建筑,默默无语的显示着又一个朝代的故事。

在东、西两院随意地走了走,看了看行政院,研究了一下熙园中“远看双亭并列,近看却是单亭屹立”的鸳鸯亭,我们就回到了宾馆。

按梅姐姐的说法,在宾馆的门前就有直通南京师大仙林校区的公交车。然而此时正值下班高峰,又有许多学生似乎都要坐这趟车回大学城,在等了数辆公交车而没有挤上之后。或者说不愿意去挤之后,我们决定打车前往。司机听到我们的目的地,就说因为修路而要绕一段,我嘴上没说什么,可是却偷偷的发短信向梅姐姐求证,结果是当了一回小人。路上司机还停车去某个治安点打了个招呼,看来南京的社会秩序还是比较井然有序的。

驶出城区,穿过黑黢黢的城乡结合部,我们顺利到达了梅姐家。略作休整,吃过很晚的晚饭,我们终于可以舒服的躺在柔软的客房床上,没有了报站声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夜无语。

太湖美呀太湖美,最美不过太湖水

52,早上6点。

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可爱的床,蹑手蹑脚的出了门。昨天就已经跟梅姐说好,我们玩我们的,尽量不打扰她。好在公交车倒还方便,可以直达火车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自认为去的还很早,可是已经没有了去无锡或是苏州的票了。只好在别人的指点下,继续前行了有千余米,找到了南京长途汽车站。尽管汽车的用时更长,我们也没有了别的选择余地。买好了去无锡的车票,又在车站边的一个小餐馆里吃了顿早饭,我们就匆匆踏上了这段误打误撞的旅程。

到达无锡已近中午,我们被滚滚的人流夹携而出,还在讨论如何设计线路来游遍太湖、灵山大佛、三国城影视基地,很快就被给旅游车拉客的人盯上了。一般情况下,放放是不屑于搭腔的,不过那天倒是反常的开了尊口询问起来。我们很快就在那人营造的一种“快点快点来不及了”的气氛中被推上了旅游车,期间大概明白了根据时间考虑,我们的选择仅有太湖一个景点了。

旅游车的第一站就是一个珍珠商场,门前的大客车如滔滔江水川流不息。鉴于旅游车上的导游再三说明他只是吃人数的回扣,买不买东西完全与他无关,我们就只是走进商场拿了表明身份的贴纸,看了看如何采珠的演示,就非常明智的开始计划如何在这汹涌的人潮中尽快尽好的吃到午饭了。卖盒饭的柜台前排起的长队告诉我们想都不要想了,小卖部上空空的架子也仅给我们提供了两瓶饮料,最后还是放放急中生智,抢到了两小包薯片虾条之类的膨化食品和一盒无锡排骨。在草坪上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落脚之处,我们就开始忙不迭的用这些可怜的食物来果腹了。这次午餐的后遗症就是,我俩坚持认为某个品牌的无锡排骨很好吃,以至于带回很多给家里人尝鲜,还反复从济南的超市买来吃。旅游车再次启动之前,导游建议那些仍然饥肠辘辘的游客去买些速食品,举的例子就是“无锡排骨”,使得我们稍微有些得意:不是人人都像我俩这样聪明的。

接下来,导游收了我们每人百余元的门票钱之后(小道消息说他可以拿到15元的超低价门票),大客车终于沿着太湖岸边深入到了景区。路的一边是看上去有些浑浊的湖水,另一边是绿树成荫的小山丘,无锡本地的市民就地野餐、运动,看上去比我们这些风尘仆仆的游客惬意得多。

旅游车在“太湖绝佳处”的牌坊前放下了我们五六十人,导游以一种穿插迂回的急行军游击战的步伐带领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游览。先是远眺了“包孕吴越”的石刻,然后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仿佛依稀看到了“鼋头渚”的立碑。接下来就是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才有幸又绕回了“太湖绝佳处”,寻得罕见的缝隙照相。

跟团也有少许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躲过游船码头的长蛇阵而从为旅行社提供的专有码头登船。不过因为是特殊时期,这样的优待只有去往三山岛的单程才有,而返回时就要和散客一起排队了。在船上,我们很快发现了一点,太湖的水格外的绿,而且有一种粘稠的感觉。当时认为是太脏了,直到好久之后才从报纸上得知,这是水华爆发,沿太湖的几个城市的饮用水供应都因此出现了问题。

三山岛其实就是太湖中几个湖心岛的总称,大概原先并没有什么的特别景色,近来在旅游人潮高涨的催生下,较大的那个岛上兴建了许多人工景点,仿造了敦煌、龙门石窟等地的石刻艺术。导游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岛上的游览路线,就放任我们自由游览了,但是时间仅有区区一个小时。于是,我俩继承了他快马加鞭的光荣传统,很快将岛转了个遍,还抽出一定时间找点零食糊口。这次我俩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带任何食品储备,原以为那么大的城市、那么热的景点怎么会没有买吃的呢。结果,有是有,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吃,买的凉粉都是端着小碗边走边吃的。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坐上了古色古香的“神仙号”,踏上返程。回来的路上,旅游车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紫砂壶商场。这次我们没有经住诱惑,晚节不保,花费巨资买了一套造型别致的紫砂壶,外送一套小的绿色紫砂。回到长途车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们又马不停蹄的买到了最后一班回南京的车票,才放心的去吃麦当劳,饿呀。。。

在车上就不停的发短信告诉梅姐实在赶不上她的爱心晚饭了。不过当我们近十点才打车回到她家时,能够吃到温过的私家菜也聊以弥补这一天的辛劳。

又见陵园

53,舒舒服服的睡到自然醒,就挎着梅姐的胳膊去学生食堂吃了早饭。路上还经过校园里一片巨大的草地,据说这下面也是某位名人的安息之地,所以严禁开发,以免打扰前人清梦。

饭后,坐三块钱的校车直达南京师大的随园校区,在少见的南方树种中随便转了转,在梅姐姐的帮助下,留下我和放放为数不多的几张合影之后,我们一行三人又去了南京另一处著名的步行街:狮子桥。各色水果做成的糖葫芦串,奶茶,当地著名的傣妹火锅(风雅的秦淮河边也有)。。。我们今天总算可以大块朵颐了。

在回去的公交车上,我俩很快就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座位,在火车站下了车。因为,突然决定提前买好去苏州的动车票,以免无锡无票事件再次上演。虽然最终买到的是5号后天的票,不过一票在手,万事不愁啊。

人一高兴就容易忘形,我们不知从哪里看到,买雨花台的门票就送两张地铁票,居然又动了心。乘坐贯穿南北的地铁,我们很新奇的发现逐渐由地下升到地面。在蜘蛛般的大街小巷略行一段,就到了雨花台。雨花台的名称源自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苍天,落花如雨。园内的“江南第二泉”很有点意思,似乎很少见到这种甘居第二仍引以为豪的精神。当然,历经历史的沧桑,今天的雨花台是以一种更为悲壮的姿态广为人知的。

从雨花台南大门出来,我们凭借着惊人的城市辨向能力自己倒车回到梅姐姐家。其间,居然还找到并且资助了南京著名的连锁超市“好又多”以及久违的香港杂货连锁店“屈臣氏”,初步准备了给家人的礼物。

休息,休息一下吧

这几天下来我们实在是人困马乏。于是,54的任务就简单多了:休整兵马。当然,勤奋如我们,一定不会在家里虚度时光。早上,我们又乘坐校车出发了。

凭借1日在公交车上的惊鸿一瞥,我们顺利的找到了星巴克,这家让放放从香港回来就念念不忘的咖啡店。几十块钱一杯的咖啡放在香港是小事一桩,可是在南京这样的氛围里就显得有点曲高和寡了,整个店里人烟稀少。我们坐在二楼的窗前,悠闲的看着窗外人来人往,貌似很小资。不过,放放很快就发现我比窗外的行人更忙:几乎尝遍了店里提供的每一种香料,翻看了每一份杂志,还喝掉了不少牛奶以平衡花钱过多的心理。当然,我们在思想上也是有收获的,对这几天的行程作了一个小结:我们在南京的游览纯粹是以历史时间为顺序扫墓来着。

百十块钱买到的发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重新走到了世俗的阳光下,接下来就是继续为家人、为梅姐准备礼物。在总统府对面广场地下的家乐福超市中,我们大肆购买盐水鸭之类的南京特产,还很体贴的为自己准备了轻便但容量巨大的旅行包准备在回程时使用。当我们推着摞的冒尖的购物车结账时,素不相识的路人都很好奇的问“你们是来旅游的吧”。吃过有名的“大娘水饺”之后(忍不住偷偷佩服一下自己,对知名品牌的了解足以跨越地域和领域的界限),我们就如同乡下人进城一般,每人拖着几个大包坐上了回仙林校区的班车。

今天是难得的按时回到了梅姐家。晚饭过后,我们又在梅姐的导游下细览了南京师大仙林校区。最大的体会就是:大。通游一圈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校园内有山有湖,甚至还有穿山隧道。在生物系教学楼里,一进门就是一圈生物标本,最显眼的地方居然是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虽然明知道是假的,昏暗的天色中还是给人一种震慑感。

苏州,我来了

55,又一次早早的从梅姐家出发了,目的地就是以秀美园林著称的苏州。

苏州火车站前正在整修,到处是人潮攒动、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虽然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向我们招揽生意,我们还是抱定了决不招惹“趴活”司机的坚定信念,尽管这就意味着人生地不熟的我们需要走不少冤枉路。

放放拖着我的手一通奔波之后,我们终于坐上了开往拙政园的公交车。“狮子林步行街”的报站声似乎提醒了我们这是拙政园附近的一个地标,匆匆下了车以后才发现早了一站。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就这样沿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典型江南建筑一路走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开始自己的发现之旅。

苏州的大街小巷中散落着不少“次要”景点,我们很快就开始享受自己独有的乐趣了。比如说,街边有一座很小的寺,我却爱极了那重檐飞角的牌坊,爱极了它“知恩图报”的名字。再比如说,我们只在忠王府的门前探头探脑一番,却对那对影壁前造型别致的狮子大感兴趣。

慢慢的,我们周围的游客开始多了起来,预示着游览中的重中之重就要到了,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拙政园。就连买门票的地方都连带着庄重古朴起来,大大的一个牌匾,上书: “售票楼”

进了园子迎面便是一堵影壁,然而平凡无奇的白墙前点缀着的太湖石和松柏却使得它恰似一幅美丽的工笔画。转过影壁,努力忽略那些纷纷扰扰的人潮,我们仔细体会着苏州园林之代表作。

园中处处秀丽如画,一山一水,一石一草,都是布置的独具匠心,别出新意。至于那些珍宝奇石,书画匾额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

每一间楼阁,每一处庭院,甚至每个影壁都有着意境幽远、与周围景物相得益彰的名称。比如说,林荫掩映中有玲珑馆,远香堂,沭香馆;临水观景的有藕香榭,松风水阁,香洲;圆月门是“通幽”,巧夺天工的太湖石唤作“云坞”,就连白墙影壁上也沾了花草的光,名叫“海棠春坞”。 而我最喜欢的是“与谁同坐轩”,这名字中有一点期盼,有一点等待,也许还有一点淡淡的惆怅。

最特别的要数一处临水的阁子,正面是“卅六鸳鸯馆”,反面则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分别是男女主人接待男女宾客的地方,中间以雕窗相隔,很有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效果。正在欣赏时,放放突然大声招呼我“快看,还有鸭子呢”。一眼扫过去,我几乎要假装不认识他了。真是的,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就要懂得掩饰,水面上嬉戏追逐的明明是鸳鸯嘛。

从拙政园出来已是正午,我们踌躇了许久,终于决定放弃近在咫尺的狮子林,匆匆吃了点烤肉串填饱肚子,就直奔传说中的“吴下名园”——留园。

也许是因为名气略小,也许是因为已经是下午,留园中的游客较少。这就显得它更加幽静淡雅,清丽秀气。我们也可以沉静下浮躁的心情,更深入的去品味留园的细微之美。果然,园中移步换景。明明是座奇丽的假山,转过去居然面对一座硕大的厅堂,或是一湾明镜似的水面。明明是一扇窗,偏偏对着一堵墙,妙就妙在白墙前植着或是芭蕉,或是翠竹,或是弯弯曲曲的紫藤,如此一来反倒成了墙上浑然天成的一幅画。想来,古代那些居住在园子里的小姐少爷,才子佳人们,虽然足不出户,对着这美景饮酒做诗、泼墨作画,也可以打发些寂寞的时光了。

正闲逛着,突闻悠扬的箫声响起,更衬得园景幽深。寻声而去,见一位古装美人正在抚琴弄箫。原来,园中各处设有几处表演场地,在固定的时间会有些表演。我们就随意漫步在园中,欣赏美景的同时,听琴,听箫,听苏州评弹。

留园应该不是很大,我们却逛了很久,比着看谁发现的角度观景更美,更特别。偶尔,看见一对老夫妻闲坐在玲珑的小亭子里,丈夫看报,妻子织毛衣,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让我们很是羡慕。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8083/22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