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桃花开了 |
[游记]我的桃花开了 |
2009-03-17cncn.com |
闽南随笔:山里的桃花开了
【引子】
云娘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要我千万不可加入商桑的益棠桃花社,即便是她师尊洋先生当家也不可靠,除非,除非她是社长。
云娘还告诫过大家,除了写游记和喝“地瓜烧”外,若有什么要紧之事千万别找我,否则是会贻误战机的。
其实那都是“地瓜烧”惹的祸!最近酒倒是戒了不少,也懂得在和人应酬的时候,不那么真刀真枪啦(兑点水,是云娘苦口婆心的不二秘诀。云娘呀云娘,我好的可就这口!)。但是,清醒中却还记挂着“竹外桃花三两枝”什么的。
这不!在冬日和煦的一个周末,和我家“领导”散步,竟走到了十公里远的桃花山,潜意识里依然忘不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诱引。
一
有人疑惑了,这冬令时节的,应该是踏雪寻梅才对,哪来的桃花呀?
我这不是梦想嘛?
可也真奇了怪了,山上居然开出了一朵朵的“桃之夭夭”。
——附注披露(呵呵,上市公司都兴这个):图片在河南聚会期间,经携程资深的“采花山贼”、著名的园丁诗人、理想小镇的“规划办主任”简古古老师亲鉴,冬天里的桃红确凿无误滴。
有了这“尚方宝剑”罩着,应该没人再敢质疑那是什么“移花接木”了吧。
那么,那么桃花山该不会是你杜撰的吧?!
——要说这桃花山呀,还,还真不是“桃林满山冈”而得名的。最先“杜撰”的是《泉州府志》,(据记载)由于山土之色艳如桃花,就被叫做桃花山的。近年来这默默无闻的大、小桃花山又升格为——泉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了“应景”才在园区遍插桃木的。
而为什么寒冬里桃树会开花,我既不敢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那貌似武则天的“牡丹献瑞”。也不好越俎代庖地来指点迷津,科普展示。
只能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叹为观止的奇遇,
——谁说我是“董狐之笔”来着。
为了这个,咱总不至于东施效颦地来个“周老虎”式的“桃花门”吧!
二
过了个年,一阵春风浩荡,大地瞬间姹紫嫣红了起来。
报刊媒体也开始在喧染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挖掘出了桃花岭、桃花坞、桃花岛、桃仙溪和桃花湖的诸多世外“逃”源。
这些个藏在永春、德化、安溪、南安山沟沟里头的“远水”,确实掀起了一股子踏青春游的浪潮。多少也给陷入“金融危机”风波的世界,促进了自己锦薄的“内需”。
——“北大醉侠”可说啦,“内需”、“内需”,越促越“内虚”。
三
曾经和我家“领导”有约——待到春暖花开,再去这片面向大海的桃花山,回味一番“人面不知何处去”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风风雨雨。
川梭而过的时光年轮呦,从不会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眨眼间,记得那是陪她第一次去看海,当年的荒山野岭、陡峭山坡,历历在目啊。如今全改变了模样,嘘唏之余,仿佛转换成了眼前扎堆的准新人们的身影,在湖光山色中忙碌着拍摄,刻录下他们往后分享甜蜜记忆,或苦涩回味的青春年华。
四
桃花山, 海拔仅有125米。 屹立于州城的东海之滨。 南北走向的的山脉,由双阳的双乳峰蜿蜒而来,经清源山至大坪山呈带状分布。桃花山的余脉往东南方向逐渐地沉降,最终没于泉州湾那“涨潮声中万国船”的刺桐古港——后渚港。 令桃花山留名史册的,则是一段跟民族英雄郑成功扎营于此的记载有关。 明永历元年(暨清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大业,在以金门、厦门两岛为据点,策划着夺取漳州和泉州,来控制整个闽南地区,建立起牢固的“革命”根据地。 一番运筹帷幄后决定在七月二十二日,与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亲率兵将,由后渚港靠岸,屯兵于泉州城东南的桃花山麓,分兵围攻州府城关。前后围困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在清廷援军的夹击下功败垂成,经由晋江安平,退守金、厦之间。 如今在桃花山西侧的大坪山顶,耸立着一尊郑成功高骑大马的纪念铜像,还建有一座郑成功文化纪念馆,与大小桃花山连成了一片。也让光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山,多了一丝儿兵戈铁马的历史烟云。 五 城市之肺的森林公园。 沿着疏港路东行,联接着大坪山和武当山的山岭,已被“碾”成了今日的康庄大道。但是一路的名胜古刹则连绵不断,大坪山麓的有海印寺、东海观音庙、娲皇宫,武当山上的有真武庙。佛道两教倒也泾渭分明,连地界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武当山?在泉州? 说起泉州的中原情愫,始于晋末的“衣冠南渡”。由此之后北方遗迹俯拾皆是——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洛水晋江,少林武当,五台山,乐山昭惠庙。连中原几乎绝迹的女娲娘娘的娲皇宫,摩尼教唯一存世的草庵摩尼光佛,都在泉州香火依旧。就算不怎么稀奇的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四大金刚”的三贤、四贤(两位到中国传教的弟子),死后就葬在泉州东门外的鹿园山上,史称“灵山圣墓”。那里还存有“郑和下西洋”时的祭祀碑文。 桃花山则纯粹是山林之地,翠湖碧绿,树木葱茏。山顶的未名亭掩荫在榕树之间,古意盎然。山脚西侧的滨海湿地,白鹭纷飞,觅食憩息。
六 公园门外, 桃源山庄的广告,自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以来多了不少。 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盼来了“桃李满园”的收成。 翠湖水畔, 桃红柳绿的,依然是拍婚纱照的热土。 我家“领导”眼尖,“发现了新大陆”。 桃林里隐现着些许“巧夺天工”的色彩——原来躲在花丛中的是内急了的“白娘子”。都怪那神神叨叨的“有关部门”的不食人间烟火,或许有人会辩解,他们规划考虑的正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性”关怀。 山顶的亭子, 我名曰:未名,一则是应景新起的,二来还真没取名字。 沿着桃红香艳的石级,走着走着,还真脸红啦。 一些折把桃枝走在前头的,沿路洒落的粉红花瓣, 老让我想起电影中的香汤花色…… 拐个弯,是一片松林子。反正我是分不清松柏或是油松、南洋松什么的,倒是让我想到儿时捡“松果”的往事。 松果(籽)闽南人叫“柴雷”,也有唤“树蕾”,可以用来烧火的。老人常讲的“无话讲柴雷”,是说与其在那闲掰,还不如去捡些松果来实惠。
七 耳边飘来一阵一阵的梵音, 我奇怪地望着“领导”,上次并没有看见过有寺庙、道观的呀! 这天籁之声是山顶传来的。 未名亭, 楼上,围成一圈的是附近大学春游踏青的学生。 唱的原来是《我爱上帝》。 山巅远眺, 东海之滨,形如帆船的是海峡体育中心;晋江之上,飞虹架壑的是晋江跨江大桥;山麓西坡,“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是桃花源山庄的迎宾馆。 俯瞰山林, 郁郁葱葱,鸟语花香。 桃花树下,我浮想联翩~~~ 桃木剑,道人仙家降妖伏魔的法宝; 桃符,祛邪镇宅的春联鼻祖; 仙桃,世人垂涎三千尺的“长生不老”药; 桃花运,男人们梦寐以求的春呓。 桃花扇,李香君……
一片飞落脸上的俏丽桃瓣,芬芳而又柔嫩地滑过。 ——桃花依旧笑春风。 【尾声】
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
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万紫千红的桃花山。
艳丽之后,必然是落英缤纷的“一地鸡毛”。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葬花”,说白了就是对“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怅然和无助。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的则是对“春华秋实”的从容和淡定。
戊子暮冬初上桃花山 己丑孟春稿于闽北,三月改自寸本堂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0802/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