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三朝古都西安(1)倾听方言 |
[游记]十三朝古都西安(1)倾听方言 |
2008-06-27 sina.com.cn |
余秋雨在回答关于《文化苦旅》不写西安原因时,曾说道:“西安不是一个随便就可以写的城市。”十三朝古都,历史名城,便有人称随手抓一把黄土,都会感觉到历史的凝重。这就是我梦游天涯的起点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最古老都市的原因。于是到兵马佣一号坑的时候,真就象个老人般,抓了把黄土留做纪念。 古城墙内的繁华: 刚一下飞机就感受到这里旅游城市的特质,一口秦腔的本地人全民导游的意识非常高,只要发问,几乎人人信口便能说出几千年前地下深埋的历史。 厚重的城墙紧紧包裹着城内诱人的繁华,住在市中心最热闹的钟鼓楼广场,每当夜晚华灯初放,我就从酒店出来,逆着人流站在钟楼脚下,仍然感受到铅华落尽后的沧桑。 钟楼是我们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与鼓楼遥相呼应。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原来的城墙是全土制的,清朝的时候外加砖石于此。本地有种说法,出了这13.7公里城墙便叫出城了。花15元可以从南门爬上墙去眺望西安市貌.明城墙是朱升对朱元璋很有见地的意见之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精髓体现。 回民风情街:刚到西安的当天下午,一直下着大雨,气温也陡然降到12C。国庆时新买的牛仔裤大了整整两个码,松的拖在了地上。原来瘦了很大一圈,是个好事情呀,于是更加明白了即使是吃也必须是在当下,更何况这里小吃遍地,更加不容错过。 烩@#*&^!??看着吓人不敢吃。虽然不是回回~但大清真寺是不能错过的,由于回民们怕绕了神明的清净,把1000年前的古寺重重包围起来,仅留出一条很不起眼且无标识的羊肠小路,供心诚之人前往。心诚则灵,第二次去时又转了几圈,直到累的不行了才跌撞着找到地方。 大清真寺内外两侧共分四院,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寺院之一,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井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当日恰巧是穆斯林的双节,许多外国游客接踵踏来,但化觉巷清真寺内不见焚香祈愿,故此依旧清幽僻静. 赶上5点钟祭祀礼拜,上百回回居士瞬间钻进修堂,诵读古兰经。“老虎...咕咚..铛" 倾听方言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陕西的风俗也非常的独特,经过汇集称之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dc5bd0100061h.html3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