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染婺源(一) |
[游记]春染婺源(一) |
| 2009-03-24cncn.com |
春染婺源(一)(照片不能多传,喜欢游记的朋友可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dragonmam去。) “阳春三月下扬州”,三月中旬和四月也是去江西婺源的最佳时节。好在那?窃慢慢道来: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又被旅游界称为人生必去的地方之一,网络上有关此地介绍美誉如潮,许多照片美的挠人心弦。心仪已久,却总在梦中徐游。 今年第一次有了清明节放假,且为连续三天,于是心弦再拨。早早相约亲朋好友,在网预定住宿,谁料清明三天已然人满为患。好在今年还有个第一次可以带薪休假,于是,大伙告了假,三月中旬周四便出发了。 上海到江西婺源走杭徽高速比走杭金衢高速近 迎面是江湾景点,因其票价最高,传人造新景又多,口碑不佳,一掠而过。沿公路左转便到晓起景点,我们时间有限,路书目标直指油菜花最佳景点江岭和尚未开发的庆源古村落。 ——小桥流水的庆源—— 公路在江岭到了头,去庆源路,一边是崎岖山路,一边是危崖峭壁,十分惊险;路面坑坑洼洼,开在上面如急涛摇舢舨,翻腾六肺,颠倒五脏,非常吓人;黄泥碎石高低不平的路石,时不时擦车底盘,甚是恐怖。正后悔不该上来,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 庆源秘藏深山中 旧屋马头墙, 新篁油菜花。 麻石铺古场, 深藏徽文化。 庆源,村庄很小,深藏山岙,三面环山,峡谷深幽,幽竹掩映,阻外溢中,一路通尘,游者不多,不售游资,勿谓村小,民风不古。 ——庆源徽式小楼—— “到我家坐坐吧。” 肌肠漉漉在村头停车。路首第一家农舍“小桃源”村妇恭迎。 “住宿吃饭经济实惠的,包吃包住一天30元!” 一路风尘仆仆,6小时车程累的够戗,再说中饭还没吃。大伙在“小桃源”充满徽派气息的堂屋里坐下,七手八脚地从背包里拿出速泡面。“不好意思!我们还要去几个地方,不在此住宿……”后面“想要些开水泡面”的话,到了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古藤缠绕的马头墙—— “不要紧,能到我们小村来都是客人。”着蓝布裤,红夹袄,头扎印花布小巧的妇主,已经眼中有活地递来了热水瓶,“你们冲面条,我再去烧点水。” ——柴火为薪堆墙下—— 不住宿,不吃饭,不拒客,不恼恕,真是没想到!可能由交通不便,山外恶俗未染原始山村的缘故? 不过凡事都是柄两面剑,交通不便也使庆源开发资金局限,不大的村落,转一圈半个多小时足矣。很多古老民居却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不过徽派特征明显。 ——虽破败,微派之心不败—— 由此想起,这里浓郁的“返皖”情节:婺源在春秋时是“吴楚分源”之界。唐开元年间为婺源县,属徽州。直到1934年,蒋介石为了剿匪,将婺源划江西省管辖。此举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发起轰轰烈烈的“回皖运动”,胡适等人也参与其中,最终因民意强烈而获成功,婺源于1947年8月回归安徽。 ——浓郁的微州风格农家—— 1949年, “二野”解放婺源,将它再次划给江西,延续至今。 虽处江西,不属安徽。但婺源无论是人文风貌,还是建筑风格,浓郁的徽州色彩一目了然。尤其是一说到朱文公——朱熹,这里是这位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的故乡,婺源文化自然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怪在婺源人的心头,充斥着难以割舍的徽州情节。 爬上村后小山,踞高俯瞰山村,只见两山挟持,山高气清,峡深谷幽,整个村庄呈鱼型,两头小中间大;青瓦灰檐,古木参天,一溪贯穿,人家升炊烟,周遭青茶香,脚下油菜黄,却是个非常隐蔽的去处。 ——古樟平桥小溪浣纱—— 一打听,此村建于唐开元年,因地处万山之巅,与外隔绝,是良好的躲避战乱之地。村口古亭有诗为证:“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 哈!老村的入口处 “小桃源”居然是庆源的另一个别名,美哉!美哉! 不过,此世外桃源尚未被世俗玷污,晚去了,只怕难见原始美丽啦。 走马观花般欣赏完如此隐藏深山的古村,又沿着那条可怕的山路回归。来时已经注意到在隔涧对岸有一条小路,于是车到岔路,便下车打听,方知此小路原是江岭去庆源的土路。 路虽窄却不会受颠簸,大伙执意要弃大道走小路。却被告知留下买路钱,到还不黑心,香烟二,挥挥手放行。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1402/1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