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开平碉楼一日游 |
[游记]开平碉楼一日游 |
2009-04-13cncn.com |
广东省开平市,是世界瞩目的碉楼之乡。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凡是国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是我必到的。 目前开平市开发开放的碉楼群有: 赤坎古镇•影视城:门票:20元 立园;门票:60元 自力村碉楼群;门票:50元 马降龙碉楼群 ;门票:50元。 130元游四大景点,门票3天内有效。也可以两两搭配地买,90元。 它们各有特色。个人认为自力村碉楼群和马降龙碉楼群原始些。 锦江里的瑞石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外围没有管理也不收门票。但当我们要进楼参观时,斜刺里杀出一女人要收30元/位方可进楼。我们只好打消进楼参观的念头在外围看看留影就走了。 {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现存约1800多座,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上世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的多为混凝土碉楼,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已上摘自开平碉楼的官方网站:http://www.kptour.com/) } 看到一座座有百年历史的混凝土碉楼至今依然完好如故,对比当今我们许多投巨资建成的新建筑没几年就墙皮脱落,毛病百出,甚至于在5,12纹川地震中那么多死于豆腐渣工程的青少年学生,我心中顿生无限感慨。这一座座碉楼,由旧中国迈进新中国,从一个世纪跨过另一个世纪,它们见证了开平侨乡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他们静静的伫立着,像一座座沉重的纪念碑,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更要珍惜现在和未来。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3379/1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