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丹棱大雅堂 |
[游记]四川丹棱大雅堂 |
2009-04-26cncn.com |
俗语“不登大雅之堂”流传已久,而语中的“大雅之堂”并不是虚拟的,而确有其物,且就在四川的丹棱县。 宋代黄庭坚认为,唐代诗圣杜甫在巴蜀写的诗,具有《诗经》“大雅”篇“宏远雅正”的传统特点。因此,公元1094年黄贬谪黔州(今彭水县)时,“尽书子美两川、夔峡诗,以遗丹棱名士杨素刻之于石,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四川)之耳”。据《杨素与大雅堂》记载:“(杨素)共刻石碑300余方”, “作高屋广楹庇藏此石”。大雅堂经过6年修建,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九月在丹棱全部竣工,杨素请名于黄庭坚,黄为之题曰:“大雅堂”,并作《大堂记》。据《丹棱县志》记载:“大雅堂,在城南三里许。”明弘治十年(公元497年)巡按御史荣华曾修建祠宇,并立杜甫、黄庭坚二尊石像,刻碑纪念。 据当地茶林村村长罗德兴说:“这是当年通往夹江县的要道,原名杨湾半边街。北宋大雅堂有一里多的围墙。北宋的大雅堂有7个大殿,宋式斗拱建筑,堂殿红墙碧瓦、流金溢彩。可惜在明末兵燹被毁”。 俗语“不登大雅之堂”流传已久,而语中的“大雅之堂”并不是虚拟的,而确有其物,且就在四川的丹棱县。 宋代黄庭坚认为,唐代诗圣杜甫在巴蜀写的诗,具有《诗经》“大雅”篇“宏远雅正”的传统特点。因此,公元1094年黄贬谪黔州(今彭水县)时,“尽书子美两川、夔峡诗,以遗丹棱名士杨素刻之于石,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四川)之耳”。据《杨素与大雅堂》记载:“(杨素)共刻石碑300余方”, “作高屋广楹庇藏此石”。大雅堂经过6年修建,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九月在丹棱全部竣工,杨素请名于黄庭坚,黄为之题曰:“大雅堂”,并作《大堂记》。据《丹棱县志》记载:“大雅堂,在城南三里许。”明弘治十年(公元497年)巡按御史荣华曾修建祠宇,并立杜甫、黄庭坚二尊石像,刻碑纪念。 据当地茶林村村长罗德兴说:“这是当年通往夹江县的要道,原名杨湾半边街。北宋大雅堂有一里多的围墙。北宋的大雅堂有7个大殿,宋式斗拱建筑,堂殿红墙碧瓦、流金溢彩。可惜在明末兵燹被毁”。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4928/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