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逛山记:将爱情进行到底! |
[游记]逛山记:将爱情进行到底! |
2009-05-22cncn.com |
逛山记:将爱情进行到底! 关键词: “四度赤水” 小戴云山(1713米) 大小险(1347米)
古曰:杜鹃花下眠,做驴也风流。 对于花花草草我是蛮喜欢的,譬如兰草的清幽淡雅,菊花的“归去来兮”,腊梅的“暗香浮动”,牡丹的“丰乳肥臀”,水仙的“水性杨花”(凌波仙子是也)…… “拈花惹草” 原本就是男人的天性,连“四大皆空”的觉悟者也有“拈花一笑”之说。区别在于“有贼心”是否有“贼胆”。说来还是身体力行的“采花贼”懂得多,够专业。虽说自己的童年也是在乡村野过的,奇怪得很!可以吃的果子倒很门清。如同作为海脚人,对于鱼只知道大小之分,对于鸟只懂会飞的都叫鸟一样。杜鹃,明白那是望帝化作的一只又名子规的鸟。至于“啼血”变成的花长得啥样?只有书本上抽象的红艳二字。也曾听过一首革命歌曲唱到的映山红,在南安逢华天柱山上赏樱花时曾一睹芳颜。直到现在才晓得,那就是杜鹃花的别名。 汗颜呀!~~~ 俗话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从有了“二度赤水”的“肌肤之亲”后,日子就在“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中溜来滑去的。抓住个春天尾巴的“劳动节”,我又一次“私奔”到了赤水,来到了奇花异草海洋的小戴云山。七里洋间,峡谷“两岸”缀满了红的,白的,紫的,争芳夺艳的杜鹃花。 春之末,该是野百合的舞台了。有部影片就叫做——《野百合也有春天》! 三度赤水(2009年5月1日)·猎猎山风小戴云 天下无山高戴云,低吟犹恐九天闻。炳宵此去不盈尺,尘世看来总绝群。 ——明·田一俊的《钟台集》 赤水戴云村, 古道口的护境殿外,方才熄了油门。冷却水都快控制不了滚烫颠狂的发动机啦,车身包裹着的塑料外壳,已经有了焦味和冒青烟了。一看里程表,一百五十公里了都。从早上八点半出发,到山脚下的护境殿,足足开了五个多小时。当然于路上,再次经过了南安九都的五台山资胜院,永春东关的东关桥,德化三班的大兴堡、双桂桥,浔中蒲坂的登龙桥时,又担搁了片刻。 决定五一“自驾游”,既是出于意犹不尽的爱恋之情,又是躲避客运中心站人流爆满的无奈之举。“都是节日惹的祸”,瞧这往日里“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山脚下,今儿连个停车的空隙都没有,只好把机车牵到相距两公里的戴云寺。这回我倒放心啦,不怕结不到登顶的伴了,人群中几乎都是德化城关来的。 比起山左的矿泉水厂那条登山路线,这古道可热闹啦。就算平日里戴云村民也多是走这条古石道进山去“淘宝”的,所谓“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是也。
13:45开始沿着原始的石阶“攻击“前进,一路上那凹凸不平的石块仿佛都在诉说着各自“苍海桑田”的历史。转过一道山坳,篱笆编就的围子算是山门了。路经先前留过“暗记”的地方,我不禁扑哧地笑了,耳边却传来一阵娇喘的女声:请问一下,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啊? ——快了!抬头一看是两位“我见犹怜”的女生。转过这山沟马上就到了,我到顶估计也快到了吧!(故作渴望状) ——哪里呀,到了七里洋还要翻过四个山头哪。早知道我就不来了,整个人都快崩溃啦。 正说着,身边窜过了一对汗流满面、劲头十足的小孩,大人则气喘吁吁地落在后面直呼,慢一点!注意脚下,小心摔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孩子正是有了这股子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气,才会有什么都好玩的劲头。再瞧瞧那些在父母一路呵护过来,少了些磕磕碰碰的孩子,除了养成骄横的脾气,死读书的书呆子外,就再也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当然不包括“电玩”)。这可能就是歌曲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或许老天看我那次在爬主峰时经历了烟雨朦胧,这回果真给了个烈日炎炎的“彩虹”,幸亏我多背了五瓶水,还带了许多水果。比“二度赤水”的行头重了许多。但相对那些个上山“刨食”的山民们而言,则是“小巫见大巫”了。犹如,犹如大戴云和小戴云。其实远不止如此,比起我们这些“探怪猎奇”的特意锻炼的人来说,山民们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就好比那则渔夫在晒太阳,跟念了博士,拼搏出事业,住进了别墅,在冬天的午后,才很有情调地在晒太阳的故事,一样一样的。 我的《读书笔记》里曾摘录了这么一段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的,但是我们都可以将最小的事情做到最好!比如享受当下的生活。 走着喘着,想着又走着,“走神”一词也许和“推敲”一样是这么来的。“你又来爬山了!”——猜猜我遇着谁啦?陈同发陈村长呀,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人生何处不相逢”啊。他这是和村民们一早进山去七里洋挖“笋尖”,“笋尖”据说是德化一带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现在采下来的正嫩着,去皮剥壳便可炒着吃,也可腌作“笋干”。扛着一麻袋的他,热情地邀我晚上去他家喝地瓜烧。真好! 与村长话别后,继续上行不远就见着了七里洋。一位“满载而归”的山民,挑着捆扎整齐的“猎物”下山而来(见图,那就是所谓的“笋尖”)。我饶有兴趣地前去搭讪,他用手上的一根竹竿,在“扁担”上找个支撑点停了下来。我试着挑了一下,足有百斤重啊。走不到两三百米便“败下阵”来。依样画葫芦地用竹竿(笨拙)停下,可别小看这劳动人民的智慧。据史料记载:位于泰宁大金湖的甘露岩,那号称“泰宁的悬空寺”就是京师请来的能工巧匠,在受到当地山民的启示下,在悬崖边利用这个原理用一根大柱子支撑着一座品字型的寺院。如今可是泰宁大金湖的一大景观亮点。 在征得他的同意下,我拍了这张照片。他告诉我,由此往前三公里多,全是如此平坦的“峡谷草原”(本来就叫七里洋嘛),一路姹紫嫣红的。村民们的牛羊,也常跑到这里“野游度假”。他的这担“笋尖”是在一处叫杨梅林的地方“淘”来的,据说现在连县城的人也加入了采摘队伍。所以说“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也得赶早才有“虫”吃。这个劳动节的劳动成果可是他从早晨五点钟进山,就五个馒头和一身的汗水换回的。最后老人还告诉我,往前直走到底是上涌镇的后宅村,有叉路去雷峰镇的双芹村,去大小险的路他也不清楚,只是听说过。向左走的山峰是去高山湿地的莲花池,向右去的山头是前往小戴云的峰顶,脚程快的约一个多小时。心算一下,能在天黑前下山,问题不大。就是千万别迷路,可是光看见下山的人,一起上来的都扎堆在七里洋的花海中,或静静地欣赏着山光花色;或在溪涧间嬉戏,叫嚷着让下游的喝洗脚水;或像蜜蜂一般地“采花”劳作,我问了一位正在小松树上摘折“松芯”的人,他告诉我这“松芯”呀泡高粱酒喝可疏筋活络,兼治风湿病、关节炎哪。 ——又长见识啦。 这会儿,山谷间不断传来了一阵阵的回声,估计是登顶的人在欢呼,在呐喊。咱下定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待勘定了有朝一日来露营的地形水源后,便朝着小戴云的顶峰发起了“总攻”。上小戴云其实是没有路的,沿着前人踩踏的足迹,亦步亦趋,越往上走,一切仿佛又回归到寂静的“人烟罕至”的境地。时不时有零星下来的人,看到步履维艰,呼哧呼哧的我,他们好像统一了口径似的——加油!快到了。 在曾经泥石流冲涮过的山谷,没了隐约可见的小道,茂密的松树林又遮掩了辨认前去的视线。迷茫中,前头一队家族踏青的人马呼拉拉而来。把陷入困境的我指引出了方向,女主人还不忘为我鼓劲,说他们也曾经在此处进退维谷的,还带了三个小孩啦,不也坚持过来了吗?倒是男主人“残忍”地说,可要有思想准备哦,后面还要爬上三个山头呢。 走出松树林,山势更加地陡峭,视野却豁然开朗,连绵起伏的山峰,像极了在飞机上俯瞰桂林一堆堆的牛粪状的山丘样子。翻过一个山头,同样的问题又来了,该何去何从呢?察看地形后,认准一条“世上从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自然地呈现了”的痕迹,继续开拔。此时一个犹如天籁的歌声从山头那边传了过来,听那歌词是缠绵的爱情歌曲。紧赶过去,终于在一个山峰上,遇着了来自德化一家瓷器厂的老颜一家子,唱歌的是他在泉州师院的女儿。看到我时,他们的眼神变得别样的亲切,异口同声地直呼,毛主席?! 原来是我汗衫胸中的毛泽东像,据说老毛现在都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啦,有他老人家护着,不但能逢凶化吉,镇妖祛邪,而且可以升官发财,被尊为文财神(他老人家要是地下有灵,不吹胡子瞪眼的才怪)。老颜的厂子就是专门制作毛泽东瓷像的,听说比作观音菩萨的还生意兴隆啦。 难怪,我这一路上顺利的!都是托老毛的福啦。这样子说来,未能免俗的我就更加崇拜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了。因为毛泽东大家投缘,就一起结伴。有了伴的路,真的就没有那么难走了。 越往上爬,有的时候真要四肢并用,山头也比前面的很不一样了,挺松脆的,碎石沙土漫布,好像是沙化似的,渐渐地就寸草不生了。如遇雷雨天气,可以想像该是多么惊心动魄呦。从这山头已经可以望到小戴云的山巅了,“1713”米的入云处小如蝼蚁的人还真不少。下了一道坡,又跨过了一条沟,再向上爬五百米便是山顶了。胜利在望,曙光在前头,同志们,跟我冲啊…… 峰之巅,猎猎山风吹走了心中的躁热,吹凉了身上的汗水。一根不知是哪位“先进”的棍子插在了峰上,顶上的坪,有一半是郁郁葱葱的花花草草,另一半却是荒芜杂乱的砂粒碎石。由此远望,崇山峻岭蜿蜒起伏,无穷无尽。仰看天空万里云碧,俯视山下,惟有戴云山寺历历在目。“山登绝顶人为峰”的胸中豪迈,乘着风势,长啸般的呐喊响彻山峦,“荡气回肠”。 呐喊!有时候是一种发泄,有时候是一种感伤,有时候是一种幸福,有时候是一种心声,有时候也是一种爱情。 四度赤水(2009年5月X日)·幽幽山谷大小险 有一种胜利叫亲近,有一种失败叫征服! ——语丝 “四度赤水”去追寻大小险,是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贯品质,也可以说是特专一的执著和顽固。知根知底的人说了,“鱼,汝所欲也。熊掌亦汝所欲耳”。瞧瞧才刚撂下单车,又迷上了逛山。不会是“三分钟的热度”吧?我未敢不屑地回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而是谦卑地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知道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里深藏有大险小险之“闺秀”,起先是“摆渡”到福州远足登山俱乐部的帖子。而让我产生“一睹芳容”欲念的则是旅游局长颜年安大人的一篇“托”文《探幽大小险》,读后竟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了“大乔、小乔”或什么“大S、小S”来而“心猿意马”。 逛过九仙山,咱知道那是戴云山西侧山脉的一处人文和自然景观较浓的开发景区,而大小险,则是戴云山东脉的自然奇观密布的侧峰(海拔1347米),这里集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九寨之秀”的民间口碑。开始我也曾不以为然,正如质疑永春牛姆林景区号称“泉州的西双版纳”一样。 文中提到“从山脚到顶峰,落差五百多米,直线距离不过三公里,一条逶迤曲折的山径,是隆起来的山脊,最宽处不过一米……惊险处,都要手脚并用。盘旋而上的峰脊上,两边都是深渊……,山巅有座供奉着五谷神的白仙亭……” 为着这“径险”胜西岳,“树幽”奇黄山,“水清”如九寨之三美的大小险,我再一次来到了德化。这回的路线没有事先策划,因为与保护区的言午有约,况且有“局座”大人的文章垫肚。原本是想趁热打铁地定在五月九日出发的,因接到通知去将乐天阶山(玉华洞,被徐霞客称之为“眩巧争奇,遍布幽奥”的中国四大古洞)和泰宁大金湖过“组织生活”而再三延期。 民谚云:一回生,二回熟,三拥四抱五什么的。来戴云山已经是第四回了都,自然轻车熟路多了,经验也老到了不少。到了县城后直接前往约会地点——拨云山庄(言午这些天刚好在大小险公干哪),而不再循规蹈矩地先去赤水了。 ——有人不免有了疑问,你不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拨云山庄、大小险山可都在雷峰镇的双芹村呀。 ——看出来啦,是的!为了“应景”我特意从双芹的大小险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戴云村的七里洋。幽静葱茏的山间小道,古意盎然呀。可惜已到了夏季虫蛇活跃的“春天”,只好匆匆而过,不敢久留。 实地“考察”下来,对于“三美口碑”我还是觉得有言过其实之嫌。本身俺们的大小险“村姑”是无法和“大家闺秀”们相提并论的,出自豪门望族的“大小乔”固然声名远扬,却不如咱们的一个“野”字。华山之险?为安全故,“擦耳崖”都可以双人并行了。苍龙岭的“韩退之投书处”不也有天梯铁索了吗?即使黄山鲫鱼背之如临深渊,现在还不是铁链围得万无一失了; 说到树幽松奇,黄山一绝的“梦笔生花”都是“造假”的赝品了,怎能与我们“纯天然无污染”的“树冠如青云出岫,清翠欲滴;树限盘根错节,吸根沿皱裂巢纹的岩石沟洞紧贴密抱,蜿蜒曲折,支撑着整个枝干;树干突兀而起,伟岸雄峻,浑然苍劲,有力拨河的动感。特别是生长在危崖峭壁上的那组松树,苍劲古朴,盘根曲干,技叶舒展,有的宛如天骄游龙,虬龙入海;有的宛如凤舞展翅,飘飘欲飞。大小松树,吸吮天地之精华,呈苍石傲然独立之势”; 而九寨水秀之美则不然,人家那才叫大气磅礴。咱们呀只能谦虚地说是小家碧玉——“那连绵的瀑布群,飞溅的白沫,似万千银龙凌空起舞,形成壮观的飞瀑。尤其是那七十多米高的瀑布,飞沫起虹,银壶泻玉,抛珠乱溅,扬花点点,无数霞雾点缀其间,轰然之声飘荡在山谷间;当它们安宁的时候,是那么轻缓、温柔,那悦耳的叮咚之声,似对对情人,细语绵缠;当它们汇集成潭的时候,是那么的幽静、深沉,似千年古镜,在等待着来探险寻幽的人们喜照红颜”。 …… 涉小险,跃大险,白仙亭(一说是白云亭)处静静地听着从双芹峡谷传来的飞瀑咆哮,真的是神游天外。凌虚界里,不由得想起了戴云山人的《梦游戴云山》:久闻戴云天下奇,高入云霄九条溪。我今一梦至大界,震天动地湍流急…… 后语 “长征”德化以来,经过“四度赤水”,“飞渡七彩桥”,“爬雪山”(戴云山又名迎雪山),“过草地”(莲花池,也叫高山湿地;其实大格草坡,更应该称之为高山草原,像极了我去过的新疆那拉提),直到大小险后,便“三‘线’(戴云山的三条线路)过后尽开颜”。纯净自然的戴云群峰,最终让我明白了孤寂幽静背后的深沉和淡定。 一天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忽然被一句台词“雷”到了——不是寂寞才想你,而是想你才寂寞!
恭录:戴云山人的《梦游戴云山》
久闻戴云天下奇,高入云霄九条溪。 我今一梦至大界,震天动地湍流急。 正思无计可渡溪,忽闻传音有敲棋。 回首但见二仙翁,悠悠棋枰伴松子。 仙翁冉冉似自语,实乃喂我不可汲: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白云绕山幽。 无人知它高几何,但见九溪日夜向东流。 不可渡,君且休,纵生双羽亦悠悠。 曾闻七彩桥,人曰清圣君。 只通清者过,不为浊人临。 上古有一人,名曰古心魂。 曾从此桥渡,不现到如今。 莫强难,君且闲。一盘棋语一盘天。 当得时空倒转水倒悬,方得清君现。 笑痴人,无梯奈何欲登天。 忽一声霹雳,四维垂暮,只觉地转天旋。 而尔立定,现一洞天。 强光奔涌,不可开眼。 待我眼开,洞天不见,惟有溪流亦湍。 但见七彩圣君跨其上,探首双翁讶然。 吾从清桥过,飘飘似等仙。 二翁尾身后,忽又一声霹: 回首清君不见,二翁望眼坐溪边。 我自登云去,万转到腰间。 壁从人面起,崖自脚跟缘。 不敢抬头望,摇摇欲倾前。 回首亦不堪,凌空欲晕眩。 忽有一清风,送将白云一朵到身前。 上雾驾云去,瞬息到山巅。 回首向来处,不见耸壁岩。 惟有白云千万丈,万丈白云与天连。 昔人云: 戴云山与白云奇,透顶方知世界低。
2009年春、夏数游德化戴云山 同年5月稿于寸本堂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7842/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