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藏高原纪行

[游记]青藏高原纪行

2009-07-17cncn.com

发表于2006年09月03日

青藏高原纪行
青藏高原向来以它的神秘圣洁为人们景仰,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争相登临,正以自己的真切感受,努力地去揭开它那撩人的面纱,品读它那深沉的风韵。
我们一行五人,在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和军民共建单位上海市边防部队的领导前往西藏学习考察,因而也有幸踏上这神圣的征途。
一、在西宁
乘飞机抵达海拔高度2275米的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西宁,气候已觉格外得凉爽,无愧于夏都之称;中午在上海室外温度为37度,而在这里下午的室外温度仅为27度。这是沿青藏铁路进藏的必经之地,也是登临平均海拔高度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的生理适应之地。
歇息一宿,沐着晨曦,我们乘车沿国道穿行在高原绵亘逶迤的崇山峻岭中。
驶过两旁草被葱郁绿意盎然的山峦,攀越了一段长而陡的山路,我们登上了海拔高度3520米的日月山——真正从属于青藏高原的景观。这里,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与皇宫护送的卫队与她的亲人告别的地方。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宝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我们行走在这记载着汉藏从此结束干戈走向和平的唐蕃古道上,肃立在这烙印着文成公主为国家的统一昌盛舍弃宫廷优越生活走向荒原走向大漠的壮举的石碑旁,只觉得这历史离我们并不久远,文成公主依稀就在我们身旁。高原广袤,山脉绵绵,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的寺庙坐落在这高峻的山脊上虽然显得小点,可来此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在他们心中,公主的胸襟如此博大,公主的精神何等旷远!天接嶂崖,地凸峰峦,这唐蕃古道蜿蜒崎岖,直耸云天,可以想见当年公主跋涉时是多么地艰难。然而当你仰望古道旁矗立的文成公主的塑像时,你必然会不由地惊叹——那脸庞上的坚毅、从容乃至微笑,无不告诉你当时的公主是走得那么轻松,那么坦荡!
由日月山盘旋而下,车速加快,行进在一马平川;再看窗外,竟是金灿灿的一片油菜花!再眺远处,绿波荡漾,天光一色,这是闻名遐迩的青海湖!这青海湖位于海拔3260米的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有两个洞庭湖大。我们乘游艇经海军鱼雷发射实验基地而行,浪花随船舷溅起,在我们的身后留下了长长的白练。同行的边防部队政委置身于这样的境地,心情更加激动,放眼湖光山色,收眸基地壮景——因为这青藏高原也曾是他戎马生涯相伴的地方,他为保卫祖国边防在这高原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游艇风驰电掣,将我们直送湖中的一个小沙渚。徜徉在沙滩旁,回望来时的方向,山峦叠嶂,郁郁葱葱,菜花满野,金光灿灿;再看眼前的湖面,无边无垠,碧波生辉,蓝天相接,云霞增色。欣赏这样壮美的景色,领略如此博大的气势,你不能不为祖国江山的“多娇”而感到自豪!你不能不为守卫边防的政委和他的战士们而感到钦佩!
初上高原已觉呼吸的急促,200多公里的辗转更使身体显露出疲惫;可我们一行在政委的引导下,缓行慢步,起坐有节,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一路谈笑风生,感受青藏高原的风物人情;尤其是中午在景点吃饭时,几样藏族小菜让我们胃口大增,手撮糌粑团,嘴嚼松茸菇,煞是有滋有味!

 二、在西宁至拉萨的列车上
晚8点半,高原的太阳还没有下山,我们除办理了一般乘车手续外,还在候车室工作人员仔细地过问下填写了一张健康情况登记卡,然后登上了西宁至拉萨的旅游列车。这是目前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列车。全密封的车厢,每个乘客的床头或座位上都安设了一个氧气输送的装置,一旦乘客因缺氧感到不适,只要随手揿铃,乘务员或医务人员即刻便会替你接通氧气管。卫生间安设的是高压冲洗贮存蹲式便桶,没有任何污染;感应式水龙头,洁净的卫生手纸,应有尽有,让你觉得似乎仍在家中的温馨;这列车如同航班一样,决不允许超载一人,硬座车厢宽敞有序,硬卧车厢也有别于其它列车——竟也像软卧车厢,一间间的隔离有致,充分体现了“人本”意识。
夕阳西下,夜幕渐垂,还未等我们尽情地体味完这新型列车的各种优越状况,列车便穿行在塔里木盆地之中。舟车颠簸,鞍马未歇,此时我们也觉昏昏欲睡,随着车厢内静谧的氛围沉入了梦乡。
“格尔木到了!……!”播音员的声音虽然平缓从容,却是那样的紧凑有效,几乎所有的乘客都随着这报站的声音,拿着照相机围向了右侧的窗口。眺望远处,晨曦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尽管此时的地域毗邻塔里木盆地,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浩瀚的渺无人烟的大漠;然而,广袤无垠的天际,缕缕霞光簇拥着那灿烂的涌动的日晖,而整个苍穹在它的牵引下正渐渐地脱去青衣而换上蓝装,你能不为这景色赞美吗?这是高原大漠的日出,这是苍茫大地的苏醒,这是篷勃生命的召唤!
沐浴着高原霞光,列车飞奔前行。我们忽而左窗浏览,忽而右窗凭眺,一路风光美不胜收。途经可可西里大草原,不时地会有藏羚羊在你眼前出现,或一两只,在不远处昂首张望,或三四只,在铁路旁跳跃而去,它们那紧张的神情都表露出对眼前疾驶而过的庞然大物是那样的惊羡而又惧怕。看到高原上这可爱然而也是珍稀的伙伴,我们在想,随着进藏的列车越来越多,藏羚羊一定会渐渐熟悉这滚动的长龙,会亲近与它们共享高原风物的乘客;因为长龙是友好的,因为长龙承载着我们的人类是它们的亲密朋友。看,那野牦牛不是已经习惯了轰鸣的火车声响吗?不是已经把眼前的长龙当作朋友了吗?偶尔在窗前闪过的一两头野牦牛踱着方步,不紧不慢,全然不在意,竟是那样的雍容大度!
  列车时速渐慢,播音员告知:列车正在翻越唐古拉山脉,车厢内正在“强制”输氧,请乘客们坐卧休息,不要随意走动!此时车厢内的氧气管道正“咝——咝”地吐着气,电子显示牌也正逐渐显示海拔高度:3800米……4000米……4300米……,而周围不少乘客竟无视眼前美景,也“自觉”地就床而卧;而也在此时,手机声响,两位在另外车厢的年龄较大的同行者高原反映强烈,我们急忙前往探视,只见各自都躺在卧铺上,鼻孔插着氧气管,呼呼地喘着气。询问症状,都觉头疼目晕,浑身乏力,昏昏欲睡;果不然,当显示牌显示海拔高度5000米时,这两位同伴都已熟睡过去。还是政委这位老“高原”指挥得当,“没事!把他们的枕头垫高点!翻过唐古拉山脉,他们必定醒来!你们趁列车经行山口之际,赶紧抓拍几张蓝天雪峰的风景照!”
  越过唐古拉山脉,列车又飞奔前去,穿行在羌唐大草原上,进入了祥和而富有生气的藏牧民生活牧养区。原野澄碧,湖泊荡漾;青藏高原大小湖泊一百多,而羌唐草原则占据大半。极目瞩望,蓊郁的山麓连绵起伏,湛蓝的天空云霞起舞,高处的雪峰在这绿色长廊蓝衣霓裳的映衬下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银灿;凭窗近盼,青青的草原生机盎然,散养的牛羊满山满野,天穹下那鳞光闪闪涟漪点点的湖面在这绿色的元素搭配中又是如此的勃发,如此的盎然。车过那曲,路基与草原的隔离栅栏逐渐减少,只见平时放牧牛羊的悠闲散漫地躺在草地上的牧民,或骑马,或开着摩托来到路旁,以那淳朴憨实的微笑,以那友善热忱的挥手,欢迎我们列车的到来,欢迎来自内地来自东部带来新的文化生活的客人!
   三、在拉萨
  整整26个小时,列车沿青藏高原爬山绕岭,穿云破雾,将我们送上了海拔高度3650米的拉萨。车厢门才开启,只见迎面前来接站的已在西藏探亲一月有余的学校一位女老师和她的援藏丈夫;再往前走,又见验票处手持鲜花哈达夹道欢迎的西藏边防部队的领导和战士们。乘车前往驻地已是深夜,但窗外扑入眼帘的拉萨夜景却处处呈现出高原山城的迷人姿色,撩人心动,睡意早已悄然退去,而因缺氧尽显疲惫的两位长者此时也精神抖增。顺着这些“老西藏”“新西藏”的指点,新建的横跨拉萨河的宽阔雄伟的拉萨大桥,耸立在拉萨广场旁的塔楼和高原圣宝野牦牛的金身塑雕,无不尽收眼底;尤其是眺望那宏伟矗立的布达拉宫,真可谓金碧辉煌,天上宫阙,人间琼台啊!我们在想,圣地拉萨召唤着藏族无数的虔诚子民顶礼膜拜,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欣然前往瞻仰,或许正是这布达拉宫辐射出的神圣金辉的影响。
  正是前晚布达拉宫夜景的吸引,我们在西藏的第一天就直奔大昭寺——这里最高层的钟楼是瞻仰布达拉宫的最佳位置。当然这里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的寺庙。相传这里原是一个荒草丛生的沼泽,沼泽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卧堂”,文成公主观天相,认定卧堂湖乃罗刹女的心脏,此相极不利于藏王立业,于是建议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以镇之,这便是大昭寺的来历。如今寺内供奉的最珍贵的一尊佛像便是当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藏语为“觉康”,意为“释迦牟尼”之意。这尊佛像凝聚着历史,凝聚着藏汉交流的深情厚意,它与大昭寺门前最著名的“唐蕃会盟“一道成为汉藏友谊的历史见证。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却长盛不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其神、其圣已非一般。我们一行小心谨慎,侧身前行,好不容易才挤进了满地匍匐的祝福祈祷者堵塞的寺门。看到藏民对文成公主如此的景仰虔诚,不由地又想起了日月山所见情景,不由地再次激起对文成公主为国家和平统一,为民族团结发展所做贡献的敬佩之情。
  在钟楼上,抬眼望去,布达拉宫巍峨壮观的身姿一览无遗。它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结构严谨,下宽上窄,错落有致;宫墙由花岗岩砌成,镏金瓦盖顶,下端绝大部分是洁白的,在它的上端中间部分是由白宫环护着的红宫;它坐落的这座山峦叫红山,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它的背面更有高峻绵亘的山脉,在蓝天青山(除此时夏季外,其它季节这背景则是雪峰)的映衬下,更见其气势磅礴;在红白双色的交织中,更见其圣洁庄严。
  浏览一会,我们便由钟楼而下,离别大昭寺,赶往布达拉宫广场,等待这里的工作人员安排我们进宫殿参观。青藏铁路的开通带动了西藏的黄金热线游,而游客的增多不仅使拉萨等旅游胜地大小饭店旅馆爆满,也使各景点门票费节节攀升;象布达拉宫这样的圣地门票已是重金难求,而且入内者需经过象乘航班那样的严格审查。到了约定的时间,导游拿了我们的身份证于十天前我们传真过来的材料进行核实,然后经过电子仪器搜身,便开始了布达拉宫的徒步攀登。谓之“攀登”,其言实不为过。我们沿宫殿右侧的耳门而入,穿过拱形过道,那由硕大的大理石石板砌成的一级级的宽阔然而却是陡峭的“攀登”之道便展现在眼前。这是一条呈W型的几乎是90度角的登宫入殿之道,欲上白宫的入口处,必得沿石阶绕着半个城堡攀登五个长长的坡道。听导游讲,这布达拉宫高119米,相当于13层楼高。此时我们开始担心已有高原反应的两位同行者上不了这高高的宫殿,昨晚入住边防大厦我们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在拉萨上楼梯,上一楼相当于在上海登六楼,上二楼便如同在上海爬十二楼;而眼前又是拉萨的十三楼哇!然而,“不登布达拉宫就没来西藏”的警语给了两位长者无穷的力量;虽然气喘吁吁,一步一挪,抬腿十分艰难,但在我们的搀扶下最终还是登上了白宫的入口处,已经先时到达的同组游客看到我们这批年龄稍大的游伴没有掉队,都向我们投来钦佩和鼓励的眼神。其实,这攀登是一种战胜“自我”的意志磨砺,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试想想,当初国家的足球队为冲出亚洲增强队员的体能,将队伍拉上云南的海埂基地进行训练;可那里是2000多米,而此处却是近4000米呀!
  进了白宫,导游一边讲解,一边引领我们去瞻仰认识这庄严而神秘的大殿。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公元641 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连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然而世易时移,布达拉宫饱受雷、电、战火劫难,历尽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我们绕墙柱而行,缘木梯而上。这白宫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大殿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一层是达赖喇嘛冬宫——这里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显示出主人高贵的地位。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如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片片田陇阡陌,绿树村舍;侧身旁顾,又见那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
  来到红宫,文物景观更为神圣灿烂。它的主体建筑是各类佛堂和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最华丽,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镶珠嵌玉,据说共用黄金11万余两,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18677颗。当时,清康熙帝还特意从内地派了100余名汉、满、 蒙工匠进藏,参与了红宫乃至整个宫殿精雕细琢的工程。红宫中最大殿堂是西大殿, 殿内正中上方高悬乾隆所赐“涌莲初地”匾额,设有达赖喇嘛宝座。殿中还存有清康熙帝赠送的大型锦帐一对,是布达拉宫的珍宝之一。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经书架上,还置放着雍正皇帝赐与七世达赖喇嘛的北京版《丹珠尔》经书。红宫最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传说殿内的坛城是用20万余颗珍珠串缀而成的。红宫有别于白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和灵塔祀殿,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动中心。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
  由白宫到红宫,徜徉近两个小时,如果不是时间限制,我们决不肯依依作别。因为这里收藏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工艺品,堪称西藏历史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尤其是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壁画,它是布达拉宫和整个西藏历史的绝唱,它所记载的宗教故事、风俗民情、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既再现了一千多年来汉藏民族和睦相处文化融合的情景; 又见证了西藏亘古至今始终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永远不可分割的确凿历史。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2348/23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