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共和国票证时期的粮票

[游记]共和国票证时期的粮票

2009-08-14cncn.com

共和国票证时期的粮票

无意之中,前天在收拾箱柜时,发现箱底有一叠我国实行票证时期的粮票,有全国通用的,也有北京的,还有重庆的,有细粮,也有粗粮,还有面粉粮票。看着这些粮票,勾起了一些零星散乱的回忆,仿佛光阴退回去了二十年。那个时候,旅游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没有现在这样轻松,因为那时的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票证的,我已经记不清楚或准确了。那时候,没有旅游之类的事儿。就是因公出差,自个儿也别忘记带上粮票,不然,你是没有地方吃饭的,准挨饿。就是有单位接待,你也要掏粮票。因为单位食堂也得掏粮票或粮本才能买到米和面粉。米是凭粮票购买,而且还要分为粗粮和细粮,粗粮是按百分比配发,印象中好象是百分之二十的粗粮。粗粮还要分杂粮和面粉。那时候,布也是凭布票购买,一个人一年的布票是不能做一身衣服的,家里人口多的,集中起来做一两个人的衣服。那新衣服不是每人每年都有。我依稀记得,那时候有句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个三年也就是九年了。现如今,谁的衣服穿上了九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票证真的很多,除了粮票和布票,还有肉票、油票、糖票、烟票、酒票……,那个岁月,好象没有不凭票的东西。参加工作了,算单身汉,每月食堂就发四张肉票,也就是一个月可以在食堂吃四份肉,每份的肉也是定量的,大概也就是二两肉。八十年代,我曾有篇散文发表在《重庆晚报》上,标题是《我的乡下叔》,讲的是“文革”结束前一年,乡下叔来城里吃了我一月的肉票,可还没有解谗,躺在床上舔着干嘴儿,冒出一句经典:“我要是当了皇帝,一定要把回锅肉吃个够”。随着改革开放,转眼之间,各种票证消失了。记忆中,票证的消失也逐步的,粮票好象是消失的最晚的票证。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如今,谁家里还定量供米供油供肉。谁出门旅游还带一堆儿粮票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乡下叔要是还在,他今天想的也绝对不是回锅肉了。今年是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里,我们经过了多少风雨,遇到了多少困难,受到了多少挫折,但我们毕竟走过来了,相信今后的日子会更加美好。但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此文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征文,请朋友们点击粮票处投我一票)

(更多图片:老杨闲游天地间 http://blog.sina.com.cn/yjryjr11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4e5e00100em6k.html


(粮票)


(粮票)


(粮票)


(粮票)


(粮票)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4626/68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