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布达拉宫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游记]布达拉宫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 2009-09-21cncn.com |
下午的重头戏是布达拉宫。这个名字太熟悉而这个地方却又太陌生,所以一时间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这个宫殿太有名了,有名到在很多人心里可以拿它和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相提并论;有名到或许再多说一遍它的名字,就连没去过的你也觉得耳朵都听出了老茧。这样的盛名之下它还会是原来的它么?限制每天进入的人数,限制每小时游客的参观速度,禁止带任何利器火具上去,除了上飞机我还从没有遇到一个地方是需要严格安检后才能进入的地方,那么布达拉宫就是这样了。
站在拉萨城区里的任何一个屋顶望去,远处总会有它在那里。白墙红顶围绕着中间的红宫,这里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公元631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兴建,当时有999间,加上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火被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西藏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修建了“红宫”。从此它不断被扩建,到1936年十三世达拉喇嘛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今日的规模。1959年前这里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起居生活和从事政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
布达拉宫意为菩萨住的宫,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 、白宫、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的对比,艺术的渲染了佛法的神威。它地处海拔3700多米,以红山为基点,依山而建。其中红宫内供有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被视为宇宙中心和须弥佛土的象征。而目前对游客开放的地方,大约只占整个宫殿面积的50分之一。
前往布达拉宫的台阶很高,烈日下行走,真的是对体力和信心的考验。不过当你觉得很累走不动的时候,你也就到了。门票100元也是在上面才收的。这里的藏族检票员很剽悍也不那么随和友善,大概是看到每天无数的人来来去去,对布达拉宫很心疼的缘故吧。
来这里的游客的确太多了,踩在狭窄的木质楼梯上,我听到地板发出“吱吱”的声响,我也觉得心疼。它的历经沧桑是否经得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而带来的汹涌人流呢?成就一段历史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智慧和上千年的积淀,而这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显得异常脆弱。不用任何武器,只要永无止息的人潮就可以将其摧毁,真的希望,布达拉宫的命运不会如此。所以后来听到为了保护它以后某年某月将会谢绝参观的消息后,一边觉得幸运,一边也觉得如果真是这样,即便从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它,也甘心情愿。毕竟这样做也是一种善举,为了保存历史、维护信仰。
布达拉宫里的内容实在太多,游览的人群速度也很快(有管理人员维持秩序,不允许速度太慢),走过的地方很快就被记忆遗忘。印象最深的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灵塔通高
在所有的达赖喇嘛灵塔中唯独没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据说是因为他在流放时下落不明,未找到其肉身。但纠其根源或许和他在位时未守清规戒律有关吧,否则怎么连个纪念都没有呢。
在布达拉宫的两个多小时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无可奈何却也只能如此。离开那里,我们便赶紧联络明天去纳木错和珠峰的车子,国庆期间车费水涨船高,车辆也比较紧张。选了几个旅行社,旅店老板也热心的帮我们联系了一位藏族司机。大家都犹豫不决,最后在我和christine两个对车一窍不通的“车盲”拍板下,我们定了巴桑师傅的丰田越野车,后天出发去日喀则和珠峰。其实在车子开来我们两个不懂装懂的验车时,和巴桑师傅简单的几句交谈就立即让我决定选择坐他的车。他说他从没让他的客人失望过;他说他的车况好但价钱也比较贵让我们自己考虑;他说他不会写字,如果交了订金他就把今年的运营证给我作为交换。他带着藏族口音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就这么定了。匆匆和同伴交待好已联系的去纳木错的面包车后,我一个人先去玛吉阿米定位子,已是晚上五点多。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7729/1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