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将军一战魂飞扬——记孟良崮 |
[游记]将军一战魂飞扬——记孟良崮 |
| 2009-10-11cncn.com |
从蒙山出来,进了垛庄镇,在一个十字路口右转便上了205国道,行5公里远左转便到了孟良崮纪念馆。 纪念馆是一个很开阔的场所,中轴线是:正门、陈毅与粟裕的巨大雕像、长长的台阶、分置两边的馆舍、烈士陵园、一个塔楼。塔楼高约40米,登顶需踏216级台阶。 孟良崮景区分纪念馆和战役遗址两处,出了纪念馆要走5公里路才能到遗址。遗址有一处武器展览场,摆放的只是两架运五、一架歼六、两枚红二甲导弹,一辆破T-34坦克,还有一门122榴弹和一门85加农。再上山需坐电瓶车,大约有3公里的路程。山上便是孟良崮的600高地、大崮等地,是当年结束战役的地方,有堑壕、张灵甫指挥所、电台、张灵甫死亡之地,还在最高峰上建了一个巨大的纪念碑。
1946年,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被国军重兵挤出苏北、安徽,迫使其退至山东。华东野战军艰难转战,颇为低落,陈毅曾致电粟裕:“……总之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贻误全局;五内俱焚,力图挽救,当尊重兄等建议。” 1947年初,蒋介石改变决策,决定重点出击,集中兵力清除陕北、山东共军。在山东,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向东挤压,要把陈毅赶到海里去。彼时山东共军约27.5万人,主要集中在沂蒙地区。沂蒙往东,俱是丘陵、平地,无险可守,所以在沂蒙地区的战斗意义便格外重大。孟良崮战役之前,毛泽东的一篇电文分析了战局之后,悠悠然地对陈粟说:这个仗怎么打,你们自己决定,不便契肘。 蒋介石对山东作战的方针是: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但5月11日,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这一突出,将张灵甫置于了死地,也给陈、粟抓住了机会。粟裕说,擒贼先擒王,打他狗娘养的74师!陈毅说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粟裕立刻调动数万部队,分割穿插,围住了张灵甫的整74师。张灵甫孤立无援,左突右挡,最后,不得已退入了孟良崮,从此万劫不复。 张灵甫如何会退到孟良崮?有人猜测说,他是期望由他引来共军,再由国军大包围聚而歼之。当时确有此局,蒋介石闻讯曾说:一惊一喜,惊的是灵甫危矣,喜的是灵甫牵制住了共军主力,国军可大包围,聚而歼之。还有人猜测说,张灵甫是一念之差。 张灵甫,黄埔四期。时年44岁,已获中将,踌躇满志,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深为老蒋器重。张灵甫的最 共军作战勇猛,且互相协同。有一位打援的师长,战事惨烈,他除了身边的警卫员,已无兵可用。恰好一个1000人的友军从附近经过,他紧急求援,那支部队二话没说,就冲上山头,打退了敌人。而张灵甫在最危急的时刻,尽管蒋校长严令督进,却没人真心去救援他,协同他的李天霞,上报说是出动了一个旅去救援,但实际只派出了一个团(还有说只是一个连)。黄伯韬够意思,全力抢进,但黄伯韬迟了一步未能占领黄崖山,因而被阻在了距孟良崮只有6公里的地方,望洋兴叹。这就是红日里的那一段山头争夺战。 战争常常是命悬一线。共军包围了张灵甫,国军几十万大军又包围了共军,对谁都是个危局。如果共军不能迅速拿下张灵甫,内外开花,共军危矣。如果拿下张灵甫,则动摇了国军全线,张灵甫是国军的模范军人,张灵甫被歼,全线自然瓦解。5月15日夜,共军有人主张“撤出战斗,迅速转移”,以免“陷入不测”。粟裕坚持不改初衷,严令攻击。 仅三天,5月16日17时,整74师被全歼,张灵甫及蔡仁杰、卢醒等身亡。共军迅速清理战场,轻巧地跳出了包围圈。国共战争局面也由此改观。 毛泽东曾对粟裕说:中国没有想到此一结局的,一个是我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张灵甫战死在孟良崮上的一个山洞里。有人说他是自裁,有人说他是被打死,还有人说他是被俘后被人打死。有人说将军一战魂飞扬,也有人说将军名成万骨枯。 此一役,共军亡2000,伤9000。而国军战死7000,损失共3.2万人。 张灵甫呈蒋介石的最后一电称:职师与数倍之劲敌血战三昼夜,官兵伤亡殆尽,援军不至,无力再战,为不辱党国使命,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决心,发电后,职等集体自杀,以报校长知遇之恩。 此前,5月6日,张灵甫给曾给蒋介石电文称:“惟进剿以来,职每感作战成效,难满人意。目睹岁月蹉跎,坐视奸匪长大,不能积极予以彻底性打击。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能进退飘忽,来去自如,我则一进一退,俱多牵制。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之不能统一耳。窃以若不急谋改善,将不足以言剿匪也。职秉性直憨,故敢以肤浅之愚,披沥上陈,伏乞俯赐训示。” 张灵甫给妻子的绝命书中称:“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米粮俱无,我与仁杰,决以最后之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末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将军一战魂飞扬。孟良崮山势陡险,巨石扼道,战事应是十分惨烈。山上无水,张灵甫部队的马可沁机枪无法发挥作用。孟良崮山石松软,共军已有炮群,炮火猛烈,弹片与石片杀伤力极大。张灵甫的指挥部里,除了一些作战指挥的物品外,还摆了一架洋式留声机,还摆了校长一大幅照片,足见这位将军的傲慢。张灵甫一条腿有疾,1939年与日本人作战受伤,在香港治疗。本可以治好,但不久国军发布一条禁令,禁止国军将领在海外治疗战伤,张灵甫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毅然回国,从此便落下残疾,右腿不能曲弯,人称“跛腿将军”。 上个世纪70年代,周恩来曾设法将张灵甫的最后一任妻子王玉玲从国外请回来,设宴款待。席间,周恩来感慨地说,张灵甫是黄埔的学生,自己是 很多年来,许多人都想为张灵甫翻案,说他是壮烈捐躯。翻案的理由就是张灵甫是抗战名将。张将军确实是抗战名将,战功累累,身上弹片无数。但作为军人,如何死法又有什么重要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
张灵甫是陕西长安人,自幼聪慧好学,历史、书画、国事,无所不好。曾入北京大学,后毅然从军。黄埔四期及陆军大学将官班,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素养。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众多文章。将军私人品行良好,严于律己,常用津贴解决同事家中的困难,改善部队伙食。爱家乡,尊敬父老。每次回家都是三十里下马,不穿戎装;必向乡亲们问寒问暖问收成。方圆几十里的父老都将自家子弟送到他的部队以报效国家。将军身高一米八六,英俊潇洒,相貌堂堂。所以,我们只把他当作一个中国的职业军人,不计政治。 将军一战魂飞扬。如今,孟良崮和平、宁静,硝烟早已散去。当年,共军因为战事紧急,把张灵甫匆匆地埋在沂水县野猪旺村后的山岗上,还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张灵甫之墓。 孟良崮一战,使孟良崮如今成为旅游胜地。粟裕将军故后便葬在这里,可见此一役对他之重要。昔日对决的将军,一个由无衔之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荣归沂蒙;一个灰飞烟灭,成为飘荡在沂蒙上空的孤魂。
忘了讲张灵甫之死,他和他的副师长、参谋长不愿自杀,是命他的副官用汤姆枪扫射而死。还命副官自杀,副官扫射之后,却丢下抢自顾逃命去了。张死时,手下还有一万多人,也许他是怜惜部属的生命,以死来让部属放下武器(他活着便不能这样做)。许多被俘的部属路过他的尸体,都向他鞠躬,痛哭流涕。还是挺感人的啊。 小贴士: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战役遗址的门票各70,其他无需另外买票。在战役遗址上山的电瓶车来回20元。下山有滑道和滑索,票价不详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8772/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