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随团记:武夷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
[游记]随团记:武夷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
2009-10-22cncn.com |
随团记:武夷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子曰:温故而知新,…… ——苏子云:旧书不厌百回读,…… ——歌曲唱道: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随思杂想】 1.公费旅游,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给人的感觉总得遮遮掩掩,甚至是一个可以跟腐败沾边的令人“深恶痛绝”的话题。而公款吃喝,依旧在堂而皇之地彼此交际应酬着。虽说都促进着经济指数的不断攀升,但在消费报账上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羞羞答答地“顾左右而言他”,一个则理直气壮地连明白写着“小姐”费的也照报无误。 看着人家玩也“阿公”,喝也“阿公”,难免会有嫉恶如仇的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嘛(开始沾染了官腔)!但是,矫枉过正地“一棍子打死”,或“两个凡是”(凡是肥头大耳的便是贪官,凡是西服革履的就是公款旅游),都是片面的。例如“部分土豆进城”诟笑“山水不系舟”先生一样(山水先生,携程游记作者,视文章如子女。但是防不胜防的“拐卖事件”时有发生)。 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最近看了台湾教授胡仁强开讲的《说易》,才晓得这个词汇的阴阳变化),譬如我们的公费旅游就不怕人诟病,还可以是堂堂正正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工会组织的呗!讲到这儿,不得不提到咱们的“娘家人”——工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这是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务虚职能的工作者(以前只有工人,概括不全面的)俱乐部。远的不说,就讲我们曾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制度下那会儿,那些个连自己都代表不了的工会代表,谁敢向老板吱声来提这个,要那个的?其实只要有提案,人家还是会回应的。譬如第十三个月工资,例如公积金,比如“带薪年假”(八天有薪假期),在那个还没有此等概念或观念的“改革开放”初期,咱们不都占尽了先机? 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工会有些人居然以“生吃都不够,哪来的多余去晒干”(闽南方言译文)为由,拒绝、阻挠了资方“包藏祸心”的公积金(私募性质)实施。在还不知公积金为何物的当下,我不敢讲自己有多“先知先觉”,只是出于迫切改变窘迫的居住环境,才成为了“第一个敢吃螃蟹者”的。后来国家颁布了公积金管理办法后,外方也就把高达百分二十八的比例,降低到最低标准的百分十二,基数也不是按实际工资了。原先参加的部分可以以购房名义全额提取。短短数年,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第一套两居室的“商品房”(一比对,科级待遇呀)。您说我是应该感激党呢?还是要感谢上帝? 2.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 一点都没错!区区十六年咱们又回归了社会主义阵营,“主人翁”的优越感尤其突显了出来。但是!在高唱着“社会主义好”中,还以为花“阿公”的钱是理所当然的,您就大错特错啦。深入“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已是“换了人间”,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国企也已大显身手了。原先跃跃欲试、踌躇满志的工会委员们,在“买断工龄”、“优化组合”措施下又都哑雀无声了。倒是“首长”盛明,体恤民情,在一年一度的丰收在望之际,总会组织一起聚个餐呀或旅旅游啥的。这可是多花一分钱都关乎自个业绩的事,当然不“感恩戴德”的大有人在。虽说被“老外奴役”的时日也不短,但“国营”、“全民”底子的骨气,与生 俱来。感什么恩呀,还不是一样的剥削阶级~~~ 说来也巧,在“还乡团”还没来得及感受“组织温暖”的当头,就遇上了“金融风暴”。不过“酒精”考验的我们订单依旧“雪花飘飘兆丰年”、“岿然不动稳如山”,以往依凭“台海局势”起伏的“魔咒”也不灵了。“龙颜大悦”的“首长”,把我召去商讨“公费旅游”大计。您说,人品怎样?想什么来什么嘛。手心冒汗归冒汗,场面话咱也得走一走的。然而,“民主集中”的结果却选了武夷山,“首长”初定的“腹稿”里,曾有我“暗恋”的“东山再起”之岛。 难得的一次公费旅游,我还得像上回集团的泰宁大金湖一样故地重游。所不同的,武夷山是一处让人读了千遍也不觉得厌倦的山水画廊。 有人会说,邂逅浪漫爱情的地方,难免乐此不疲。 呵呵,武夷山确实和我的爱情有关,但纯属起因而已。在那个苦闷、渺茫的年月是扯不上浪漫的。然而,要是没有了武夷之行,滚滚红尘中就可能多了个苦行僧。后来有人也就把颇具慧根的我戏称为“金脚趾”,所到之处如同春笋般纷纷地成为了“世界遗产地”。 真的,假的?最近的新证:福建土楼,以及即将的中国丹霞——大金湖。 闽南不是有一句话叫做:除了死以外,什么都要趁早吗?反正在我游走武夷山那会儿,坐竹筏不但可以随心所欲地逆水行舟(导游词曰:做上流人),或一泻千里地顺流而下(导游词又曰:成下流人),而且工钱仅区区四元七角,住店也不贵五元足矣。当然啦,那会儿的物价水平都一样,就连现在高达百元的故宫门票,不也才三元吗? 3.这次的旅行, 定在六十华诞的国庆“黄金周”末,可见“首长”的用心良苦——不扎堆!既照顾了喜欢国庆阅兵节目的(如我家“大领导”,一反常态地看了六遍,还歌功颂德似的念叨着:我们真是生逢其时呀),又兼顾了中秋佳节团圆的传统习俗。“反季节”的好处就不必我多说了,但持不同政见者却称:这叫用心险恶。 ——此话怎讲? ——这不明摆着吗?怕影响到正常工作日的“剩余价值”呗,比“老外”还鬼呐! 感恩,其实是一种心境,还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但是要让大家都有共识,不被说成“工贼”,也难逃“拍马”之嫌。换个立场,也蛮有道理的。难怪朱子会盛赞咱们泉州——满街都是圣人,此地古称佛国! 甭管是啥人了,我总觉得作为同舟共济的同事,便是“修得同船渡”的有缘人。当然,有时候“独乐乐”自有个人悠悠的天地。有时候“众乐乐”也有浩浩荡荡的乐趣。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说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集体生活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功课,即便“千里走单骑”的“独行侠”也难免会遇上志同道合的。只要是与人打交道的事,肯定会碰上意见相左的人,这会儿,有交际、妥协、协调能力的人,刚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在此对那些一路上为集体活动鞍前马后的同事们道声衷心的感谢!)。这也正是领导们发现行政、营销储备人才的最佳时机。爱唱“对台戏”的我(也有一种说法叫“打碎鼓”,“碎鼓”者斗嘴也),总是高举着毛泽东思想——与天斗,奇乐无穷;与地斗,奇乐无穷;与人斗,奇乐无穷也!
【碧水丹山】 4.都说,心比天高。 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说到底还不是“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翻版。回过头看,却比老祖宗少了些“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精巧和智慧。即便斗得其乐无穷的“文攻武斗”,不也变得“祸害无穷”的窝里斗?! 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水依旧是那条水,这才叫自然。所谓“道法自然”,说白了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常说的“山不转水转”,“留得青山在,不怕有柴烧”、“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就是最好的人生阐释。 武夷山的山,九曲溪的水,也许是“淡泊名利”,或许是“空谷幽兰”,更多的我想应该是有着“源头活水”,才能依然这样的“清如许”。山川山川,水注定是要成就山的钟灵毓秀的。老话其实都在讲,有山必有水。若不是为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若不是为了“逢山辟路,遇水搭桥”故,青山绿水都将永远是那道最美的风景。 这不!武夷山一出名,飞机场、火车站、迎宾大道、宾馆酒店都相继地修在了景区周围。如果不是为了“世界遗产”考察团的现场审核,那么碧水丹山间,不但玉女峰前的玉女大酒店不会被强制拆除,而且不知还要冒出多少的别墅和山庄来。现在所谓的景区内,不还有着渊源背景的“漏网之鱼”吗——位于幔亭峰下的武夷山庄(这块招牌可是由书画大家刘海粟题款的)。 5.武夷山的导游词,把碧水丹山的“精华”概括得是十分的简炼——不坐竹排等于白来,没上天游虚此一游。 坐竹筏子畅游的是“盘旋”于武夷山三十六峰的九曲溪,随着竹排的漂浮沉降,不禁使人错以为跌入眼帘的景致,居然活灵活现地全动了起来。镜清说,好像跟火车停下来交汇面对呼啸而过的列车一样,瞧着不也让人觉得是在动吗?同事镜清这名字叫得多好呀——明镜似的,昨晚大家一阵“风卷残云”过后都安静地躺着,此君才悄悄地摸出了一瓶地瓜烧来,看来起先的“啤酒会”没过足瘾吧。然而却看他只呡了一小口,便销声匿迹了。害得我的酒虫在黑灯瞎火中直抓狂。 玩过水后,再来登天游峰,这又是游武夷山的一个标志和象征。其实在我看来,大王峰、虎啸岩和“一帘幽梦”的水帘洞也一样不能少。如果一天内这样地“连轴转”,正应了导游那句话: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不上不下脑膜炎,回到酒店准得软绵绵——我至今不能明白的是,“不上不下”怎就“脑膜炎”了呢? 我们一下火车,一脸疲惫的何导“三下五除二”便把同样哈欠连天的大家拉下水啦,连个过门都没有。据说这个“有史以来”最长的“黄金周”,他已经带过三四个团了。因为客人太多,导游紧缺都“外借”了不少。 上水的码头,在过去是文人墨客从下流逆水而上,游览九曲溪的终点。这恰好符合古人们“人往高处走”的天道。早年游历武夷时,我是从六曲的桃源洞出来,逆水行舟地直上九曲,再回头顺流而下地漂到了二曲的玉女峰,才系舟上岸的。 九曲码头所在的星村镇,原先只是一个村庄。我游玩的那会儿还很荒凉,以至于错过末班车后,只好沿着通往邵武的县道,摸黑地步行了近四十公里(中间遇到好心的拖拉机师傅,搭了一程到黎源),才在江坊路口附近的周家农场“打尖”。如今整个镇子都外移出了景区,过境的车辆也全绕道而行。封闭的景区环保车子(听说投了一个亿打造的)像九寨沟一样,独领风骚了。这也是目前游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门票费用居高不下的缘故之一。 不过,也有人琢磨出逃车票的招来,此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也。法子嘛,我听来的——只买门票,不要搭售的车票,进入景点后尽管在站牌前大摇大摆地上车下车。在游览景区中,我留意了一下,貌似很靠谱。 除了一票制的门票和车费外,“等于白来”的竹排费用还得往外掏银两。这还不算完,“黑白通吃”的艘公艘婆,不但有红利可分(当地户口的),工资可拿,而且还向游客索要“导游费”。原本客人主动给的小费都嗅之以鼻,非得按人头收取了“介绍费”,才一路“触景生情”地讲起了腥味浓浓的“传奇段子”。否则一路狂奔而下,连起码的照相都以安全为由予以制止。我们给了钱的,路过双乳峰、和尚背尼姑、磨盘石、玉女峰,就可以听到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解析——诸如什么女人的骄傲,男人的爱好!叉叉深深,害人至深;某某浅浅,害人一点点。最后连汉堡堡、奥特曼、金刚“一个都不少”,不得不佩服人家超酷超炫的想象力。 实际上,游山玩水靠的就是想象力。虽说咱们没有抽象派们眼中的有如桂林漓江的“九马画山”什么的,但是瞧出个青蛙,石磨,猿人啥的并不在话下。当然啦,还有一种玩法,便是酣睡或滥醉如泥。不护短地说,一年夏天和“大小领导”游九曲溪。小的忙着喂鱼戏水,大的则一路上“寻梦周公”。还好意思讲,这是她第一次游武夷山。不庸讳言,此情此景也确实——宜游,宜醉,宜睡~~~ 6. 上天游峰,有种说法——不亚于爬长城的“好汉坡”。 五年前的“五一”节,我带“老领导”来武夷山。因人满为患没买到竹排票,看着老妈那渴望与不甘的眼神,狠下心来我找上了从来不屑的“黄牛”。眼看着都快大功告成了,最终还是被忠于职守的便衣“抓了个现形”。竹筏子是没法坐成,钱人家给退了,只做“内部整治和处理”——就是说嘛,没“内鬼”哪来的“外贼”?话又说回来,没咱这“助纣为虐”的市场,又怎会有铤而走险的呢? 既然“白来”了(以后每每坐着竹筏,我都要想起这一幕。看到“山水不系舟”君在黄果树瀑布下的唏嘘,我是能够感同身受的)总得不虚此行吧。也就带着“老领导”跟随着人潮亦步亦趋地涌上了天游峰。当年的“好汉母亲”,前些天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在北京爬长城,结果没当上好汉。 好汉,更多时候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最清楚。有的时候是可以坚持的,正如歌词所唱的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时候也可以放弃,该放手时就放手,正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会儿,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不上不下”啦——露怯。而现实中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的。 爬天游,需在景区口换乘环保车。不知何时,昔日冷清的地方树立着一块江泽民的字碑。由此走进新设的检票口,就是宛如小火车状的电瓶车搭载处。我们这两日游的团队,用镜清的话讲,叫做像上下班一样,一天重复两次打卡。 不过,每日重复的路上景致多多,风光无限。路经的大王峰、铁板峰和玉女峰,依旧在重复着透过镜台峰和二曲溪水,绕开铁板峰的阻隔,诉说、演绎着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爱情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连经过云窝景区的“叔圭精舍”不也沾上了狐狸洞的“风骚”?难怪何导那不标准的国语——云窝,让镜青的闽南腔一重复就变味了——淫窝。 走在云窝,昔日古人们吟咏的氤氲仙气不见了,倒是脚下的溪水还在潺潺流动。叔圭精舍的石坊门、匾额依旧笑看着人来人往的云卷云舒,当年(北宋)隐者江贽(字叔圭)的“蛛丝马迹”被嵌刻在东侧的巨大岩石上——云窝居径,叔圭隐居之处……,巨石上的狐狸洞也是此地空余狐狸洞了。不过仙浴潭的狐仙踪影,还是吸引着撞大运的人群。倒是山崖下的那片茶园,少人去光顾。茶洞的石碑却被渲染得人人必去一摸的。何导的说辞(拆字把戏)——摸一摸,可以长寿的。您认真瞧一瞧,不就二十和八十八组成的吗?这么相加不就活到了一百零八了嘛。其实还可以这样讲,坚持喝茶的人,保准您从二十八变回永远的一十八。这种游戏古人玩得更绝,据说苏东坡差人头戴草帽,脚穿木屐去向苏小妹讨一样东西。谜底便是茶也。 站在江叔圭隐居的山洞,我不由得想起了咱们泉州南门的李贽(明朝思想家),此贽非彼贽,所以说人真的应该生逢其时的。如果李贽出现在北宋,那么我们读到的就不止是《焚书》和《续焚书》了(关于李贽,我在《闽南随笔:弯街僻巷》中有过介绍)。 由此仰望,丹霞崖壁的栈道上人如蝼蚁蠕动。俯首下探,泛着淡蓝清澈的溪水中绕舟如同浮萍片片。远足至此,开始渐入佳境。游九曲时,朱熹就在崖壁上告诫道: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然而一千多级的栈道,确实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如今都修建得稳如泰山的台阶,少了些许的惊心动魄。松乐、镜清、鹏举(瞧瞧,咱们队伍中人光听名字就多有气势)一马当先,如履平地。女生中如淑兰、燕红和吓静都是“新生代”,巾帼不过须眉。小芳、冬龙呢?哦,差点忘记介绍了,这里的小芳可是“纯爷们”。冬龙还处在“瘦身运动”初级阶段,属于我的后军行列。您瞧连“插班”女生小沈(人称小沈阳)、亚云也是身手敏捷,身轻如燕。中军在“首长”的率领下,也是个个英雄好汉,宝刀不减当年。而我殿后“收容”的后军,用老谢太太的话讲叫——残兵败将。实际上此话谬也,不都上来了吗?除了小谢的髋骨有点损伤外,何败之有? 待三军会师“云游霄汉”,于山巅临风处,个个酣畅淋漓。极目所至,山峦叠嶂,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刚才攀登过程都老实遵循着“走路不观景,看景不走路”的原则,无法真正地心旷神怡),这就是爬山的魅力所在。 而惊呼不断的是,或用望远镜瞧见了闻名遐迩的武夷悬棺,或面对崇山峻岭发自内心的呐喊,或发现新大陆似的,找到了传说中的“宋美龄舞厅”——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为了迎接蒋介石视察,特意从天游峰后山开辟了一条平缓的山道,并立了一块石坊门,刻着“中正公园”(解放后被磨掉,我上山那年旧牌坊上字迹依稀可见)。又把天游观改做了行营,最终蒋中正没来成的主要原因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 咱们下山走的正是蒋先生没有成行的那条山道,岩壁上众多的摩崖石刻,以“第一山”的字体最为硕大无比。令人啧啧称奇则是那一幅,题款为:军管区政治部廿九年春,并描上罕见的青蓝色的石刻“汉奸汪精卫”!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让我从小就喜欢上这个名字,尽管老汪或许想学一学精卫,没料到反而“画虎类犬”地糟蹋了——有些时候,心里想做的和实际在做的,往往天差地别~~~ 【地灵人杰】 7.一线天和水帘洞, 是游了山玩过水后的“得陇望蜀”。如果还想“蛇吞象”的话,可以觊觎青龙大峡谷,和溯源九曲溪至自然保护区什么的。 一线天属于虎啸岩的八景之一,而水帘洞则与大红袍、鹰嘴岩和天车架连在了一起的景区。其实以前就卖单道门票,可以绕一圈的。现在分处在各自不同的点,同样的要在站牌下换车。问题是“虎啸岩没虎,水帘洞无水”,有人觉得与其跑那么多的山路去看什么都没有的风景,还不如换成去青龙大峡谷这般飞瀑如龙似絮的自然景观。 这却是必须要走的行程,尽管在团餐上咱们可以追加比如禁止捕捉的“红眼睛”(九曲溪鱼),或“天上飞的,地里爬”的。但是行程表上的项目,何导只能根据客流人潮前后调整,“大政方针”则有如宪法一般神圣不可侵犯。 我觉得水帘洞壁上的三贤堂,一线天的蝙蝠洞(又称风洞,朱熹洞),虎啸岩的半入云道观,天成禅院遗址,以及羽化登仙的定命桥,还是可以去走上一走的——私语道,一线天的虎啸岩是我当年的“漏网之鱼”,有如泰宁大金湖的上青溪和寨下山谷一样。 水帘洞,那年还山泉充沛。远观如飞泉瀑布一般,近看则像“一帘幽梦”。不过那会的三贤祠荒废得不见踪影,更不用说有直面攀登的石阶。如今却一应俱全了,连带鸽子照相的摊点都生意兴隆啦。只可惜水帘变成了依稀可辨的水滴了,游人们也只好“舍本求末”地“放鸽子”,这可是女生们最爱了,代价是女孩们粉嫩的手臂上“伤痕累累”;或男左女右地绕着尚未干涸的水池走圈圈,相传一圈财运,两圈官运,三圈桃花运,走的人可多啦;还可以“攀岩”直上,去参观摩崖题刻和修旧如旧的三贤祠。三贤祠顾名思义(虽有三为复数之说)供奉的自然是三位古代的先贤——刘子翚(hui),朱熹和刘浦。祠堂为二进三开的无瓦木屋,巧妙地利用岩石角度构造而成,即使飞瀑如注也“浇灌”不到屋顶房前。我们又得钦佩古人们“顺应自然”,有如天成的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艺。 三贤祠,原先是刘氏族人纪念齐国公刘子翚的屏山先生祠,有关屏山、籍溪、白山先生(朱熹早年的三位启蒙老师,也是其父朱松托孤的好友),我已在《八闽履迹:寻访“半亩方塘”》详细述及。而刘浦则是和朱熹同拜屏山先生为师的同窗学友,终身不仕,以屏山先生祠堂为“据点”开坛讲学,终老于斯。后人将他和朱熹增祀于此,始称三贤祠。这一理学圣地,也曾数次被僧道所占损毁。 站在悬崖峭壁边仰望,朱熹为其恩师题匾的“百世如见”,已重光溢彩了。然而他的理学观——存天理,灭人欲。却依然被世人们所诟病,无知的背后总是“人云亦云”。什么叫天理,什么是人欲?不是有句话叫做“没有欲望社会便无法进步,而过度的欲望就会变成魔鬼”吗?不是老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吗?诸如“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太多的“人祸天灾”不都是人类的欲望所造成的恶果吗? ——认真地想一想,还真的是“百世如见”呀! 从武夷宫一直逛到武夷精舍,乃至五夫故里的紫阳楼,重建的都是光有其表的富丽堂皇,没有灵魂的宫庙,意义又何在呢?即使身着旗袍,在古香古色的茶馆,一五一十地演绎着古籍上的茶艺,难道就叫做茶道了吗?没有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气质,又怎能再现神韵呢?“文化遗产”的基因缺失了,一切也就似是而非了。 正如柳永纪念馆一样,除了炫耀,又有谁理解这位“白衣卿相”心中的苦闷和无奈。浪迹青楼的表象,不正是对“且去写词”的抗争吗?落了个客死异乡,最终又得由歌妓们凑钱为其安葬的结局,不又是对情义二字的嘲讽吗? 一曲《雨霖铃》传唱的也许正是风流才子柳永的心声,也许没有也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茶颜观色】 8.大红袍, 仿佛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已然成为武夷山岩茶的代表品牌,大有盖过闽南安溪的铁观音之势。所不同者,铁观音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老路子,最后还是被“好事者”的乾隆皇帝“慧眼识英雄”,赐了个响当当的“铁观音”茗品。而大红袍,虽然也有着些许传奇色彩,但是给人觉得还是傍了武夷山这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大款”更多些。 后来随着《乔家大院》的热播又挖掘出了下梅“万里茶路”起点之说,茶香、茶乡反倒成了主旋律,景区内的第一泡馆——御茶园,天游峰下的茶洞,九龙窠的大红袍祖树,晚甘侯的摩崖题刻,无不在诉说着武夷山茶文化的渊源和博大。就算凡夫俗子的居家过日子,哪少得了“油盐酱醋茶”呢? 最近在闽南也热炒起了武夷岩茶新品:金峻眉,据说极品的高达数万元一斤呐。泡过一泡(也不知是真金的还是镀银),味香如桂圆,不是很对我的胃口。当然了这桂圆之香绝不是人工调制的,也不是有如咱们永春佛手茶嫁接柑树的神奇。大家都知道,一般制茶的青材都是由“两叶一芯及茶梗”炮炒出来的。细瞧茶叶后觉得可能是光有茶芯的缘故吧。要我说,还是晚甘侯(这是武夷岩茶中和水仙、肉桂齐名的又一种老品,土名叫:管家婆)的“先苦后甜”甚合吾意。 ——管家婆、晚甘侯不但普通话读起来很是押韵,而且用当地方言叫起来几乎是没有区别的。 既然是随团旅游的,又是闽南团。上了武夷山,不用说,品茶是水到渠成的事。说到喝茶,自从春节在闽北书林楼与泥鳅师傅的茶照,让洞察秋毫的“商益堂主”点破后,每每饮茶,我再也不敢露出“酒国英雄”的本色,优雅地学起了兰花指。这回又让武夷茶馆的小妹拿来说事了。 古香古色的茶楼,琴音绕梁,一律身着枣红色旗袍的女孩,热情洋溢地把我们一行人领进了乌龙阁。“随手泡”升腾起的氤氲,让人仿佛进入了一种如梦如幻的仙境。连一贯大大咧咧的人,也不禁屏住了气息。耳边飘来了仿如《赤壁》小乔煮茶的悦耳之音,眼前分明展示着的是优雅的茶艺,除了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听说过外,诸如: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名,再斟流霞,领悟岩韵,尽杯谢茶等十八道茶艺,还是第一回如此赏心悦目地过了一遍。 要是这样子的美事,一直下去该有多抒情呀!可惜得很,小妹们都没被这娴雅的氛围熏陶得忘了本分。极具煽情的气氛过后,接下来就不用我多费口舌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本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原本都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心太软”者,往往是要血本无归的。 故而,面对着磨刀霍霍的温柔之刃,我只好睁一只眼,闭三只眼。本来就是“周瑜打黄盖”,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也犯不着去拆台什么的。难而靓丽大气的“梅莓”,却找上了门来——大谈了兰花指的功效(让我想起了《决裂》中的“马尾巴的功能”),说譬如这位“衰锅”的指法就很标准。可是指尖所向其实是代表着您暗恋或喜欢的人哦。 ——对曰:哈~哈,不好意思,我对着可是你耶! 哄堂大笑~~~ 后来统计,二十多人的团队居然没人在此成交哪怕是一罐的茶叶。行程结束前的一刻,导游带大家到了他的一位朋友家喝茶送行。在村姑貌似质朴、平和的言谈氛围里,竟然都“晚节不保”地满载而归——红菰、大红袍、金峻眉,一样都没有少。 另一种可能,或许是昨晚的博饼(红包兑现),大家都有所斩获的结果吧。 ——火车站候车厅,有醒悟者向我讨教。 ——推己及人曰:巧言令色者,鲜仁矣!
【曲终人尽】 9.歌曲《读你》, 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 告别武夷山,在老歌的飘荡中,我想起了罗叶红的新作《湘行散记》:曾经的美是曾经的,再次走进时,又是一番风景,用更开阔的胸怀去接纳,不流连于记忆,更不必固守于遐想中的印记,走去,又会是一片广阔的天,蓝蓝的,高高的……
2009年10月6~9日组团玩乐武夷山
2009年10月22日定稿于寸本堂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9725/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