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游记

[游记]北游记

2009-11-26cncn.com

时间:2009年9月18日——22日

行程:山海关、北戴河、北京五日游

前言

才把“西游记”给整出来没几天,不曾想最近又北上溜达了一圈,按“规矩”得弄个“北游记”出来,拖了好几天,一个字都没写,说真的,不大愿意去写。

我不知道,“北”是不是通假“悲”?大伙儿得问,让你出去玩,悲从何来?那你就听我慢慢道来(当然我会尽我所能,把它写得好玩一点,“把快乐散向人间”一向是我涂鸦的原则)。

选择

组织外出旅游(咱们叫考察),海南、北京二选一,问我上哪?北京!都很诧异:“连北京都没去过吗?”

“不可以吗?”

长那么大,真的没去过北京。我是这么想的:干咱这活,总有机会去北京的,公办啊、开会啦,所以我一点都不着急,咱就在那等着。你看,等来了不是?再说,海南早已去过,什么大东海、亚龙湾,都差不多,上岛还一人一岛服,特傻!

就这样决定了,满以为自己特聪明,做了一个无比英明的决择,谁知……

一波三折

等了好久,海南的人都回来了,才算拿到了行程,一看,差点没背过气去,五天的行程,一天住火车上(那也就算了),三天住北戴河,最后一天,下午从北戴河到北京机场,飞上海。这也算去北京?

我强压着火找了组织,组织人家很客气:

“不是让你去了回北京机场吗?”

“是,是,是”,临走我拖了句:“打听一下,能不能不去?”

“怎么不早说,晚了!机票都订好,要不这机票钱你自己出?”

“那就算了,我服从组织安排。”

也不知是我的反映起了点作用,还是组织上也觉得过意不去,最后拿到手的行程里,还是安排了一天半的北京游程,包括故宫和颐和园。

行了,有这俩地方,我觉得也值了。

第一天

下午酒

我们乘坐的是从上海开往大连的特快,第二天一早在山海关下。

火车16:00准时从新客站出发,刚开没两分钟,屁股都没坐热,觉得实在闲得发慌,“把酒菜拿出来吧!”我提议。

“四点半都不到,这么早就吃晚饭啦?”

“反正早晚都要吃,早点就早点呗!”

结果这一顿称午饭是晚了点,称晚餐早是早了点的“老酒”,看来叫作“下午酒”比较合适。

铁军他们就着超市买来的熟菜,干下去二瓶白的,吃吃停停(就像那火车)、喝喝吹吹,断断续续直喝到熄灯(十点),黑骨隆东的车厢里,铁军他们还在喝着啤酒,实在也没事可干。

铁军!你喝的不是酒,是寂寞!

第二天

四条包子

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虽然我经常写错),真的是四条包子。

早上八点多到了山海关站(差点在秦皇岛就下了,原来山海关有独立的一站),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肚了(谁让咱没事,整什么下午酒了),导游接了我们,直接拉去饭店,得把早饭给解决了,所以我们就来到了这“四条包子”铺。

为啥叫“四条包子”您知道吗?并非是人家的包子长得像油条,而是因为以前“山海关”关内老城的大街是以“条”来命名的,什么一条大街、三条大街啦,在四条大街上(四马路?)有个包子店,生意特好,后来索性把品牌给定为“四条包子”。

那包子个不大,30个一斤,一斤21块钱。也真是饿了,就着小米粥,四、五个包子下去,肚子总算舒坦了,得了,咱这就出关去吧!

山海关

知道为什么叫“山海关”吗?(我发觉我现在特别爱提问,这样不是显得咱特有水平嘛),告诉你,因为它北倚燕(Yān,第一声,可别读错了)山,南连渤海,所以叫山海关(就这么简单)。

那再问最早是由谁负责建造的吗?(又来了不是),不买关子了,是我非常崇拜的明朝一位大将——中山王徐达所创建,它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想我今年刚去了一次最西面的嘉峪关,现在又来到了最东面,真是是从头跑到尾啊(其实哪是头,哪是尾,我也搞不大清)。

我真是很佩服徐大将军,看人家选的那地,这边是山,那边是海,中间给造座长城——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啊!不仅如此,这“山海关”关内是华北平原,关外是东北平原(《闯关东》看过没,闯的就是这“山海关”,我没看过,也没作考证,听来的,您也就这么一听)。

山海关不仅地理位置独特,故事也特多。最著名的要数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就这山海关),盛极一时的大明帝国就此消亡,问老吴“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的女人陈圆圆被李闯夺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唉,这“天下第一汉奸”为了“天下第一美女”把“天下第一关”给献了。

这山海关还有一段屈辱史,《塘沽协定》日军将此划作伪满洲国的“国境线”,昨天就是9月18日,在此让我们高呼一声“勿忘国耻”!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东门箭楼上有块匾(您猜的不错,是“天下第一关”这五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萧显所书,关于萧大师当时写这五个字,有好多故事,我觉得多为后人所杜撰,不讲也罢。

进到箭楼里,导游会指着地图给你讲山海关整个防御体系(什么四门八城之类的),在赞叹祖先的非凡智慧之余,我在想,这么“固若金汤”的城池到最后还不是没保住大明的江山嘛,可见真正的“王道”并非在物,而在于人。

三类长城

漫步城楼之上,我们可以有幸一睹“三类长城”,这“山海关”属于平原长城;北望,可以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这“角山长城”属山地长城(北京八达岭也是的);南眺,全世界唯一的一座海滨长城——“老龙头”隐约可见(别隐约了,马上我们就要去)。

老龙头

老龙头离此4公里距离,刚才介绍过了,它是建在海(渤海)上的,“入海石城”犹如龙的头(长城就像龙的身体)探入大海之中,弄涛舞浪,我心里很是纳闷,怎么这么多年的风浪拍击,它就是屹立不倒呢?这其中有很多建筑学范畴的东西,我知道你也听不懂,所以就不说了。

山海关是徐达造的,那老龙头又是谁干的呢?戚继光!抗倭名将,您总听说过吧?倭寇自海上来,所以我们的继光同志(可不是黄继光哦)就把长城建在了海边,够绝的!对付小日本,就得绝一点,落水狗不仅要打,最好把它做成狗肉煲给吃了!

哑巴卖刀

跟团出来,带你去购物那是难免的(咱又不是纯玩团),至于能买不能买,我在以前的游记中曾说过多次了,这里就不再罗嗦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一下挫作“港澳游”),有个诀窍:把购物点权当一个景点,看看玩玩,有尝的你就尝一点、有喝的你就喝一口……这次是卖刀的,那你就……你不会那么傻吧?

导游在进去前,求我们帮个忙,看着那刀锋利,就跟着起下哄,叫一声“好刀”!把我们当托了。

好咧!您放心。我们当中有心急的主,还没等人家把刀给拿出来呢,大喝一声“好刀!”到底是你卖,还是人家卖?

对了,忘了说了,那刀是餐具刀,介绍说是用军工剩余料做的(什么废弃的核潜艇啦,报废的坦克啦,总之全是好钢),邦邦邦,直往钢管上砍呀,下面“好刀”声一浪盖过一浪,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哦,想起来了,以前街头上“哑巴卖刀”就这德行,水浒中人家杨志卖的刀那可真是宝刀,哑巴卖的刀能是好刀吗?

您还别说,真有信的,咱们铁军同志一下子买了二套(100块钱一套),后来有确切的“小道”跟我说,这刀就是打上海来的,成本价50不到。哦?我没敢跟铁军说,怕他操起两把菜刀跟他们闹革命去。

浮生半日闲

折腾了大半天,到吃饭时已是下午1点半了,再加上刚才扯着嗓子使劲个喊,那4、5个包子早就消化得没影了。又饿又累,那顿午饭,吃得那个欢啊。

导游征询我们意见:“下午没活动了,要不把明天的游船提到今天?”

整车的人就2个人举手同意。

“那下午大家就在宾馆里休息休息吧!”导游见此情景就把我们直接拉到了住宿宾馆,这宾馆就在“鸽子窝公园”对面,很偏也很静,一路上过来,就没瞧见有好玩的地,所以整个下午就倒在床上,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看了行程,其实二天北戴河的行程一天尽可以玩掉的,偏偏安排了二天,那咱也没办法,就当出来休养生息了。

好刀

爬起来吃晚饭,我跟我们带队领导说,来北戴河不吃点海鲜,不就亏了吗?带队领导听了,觉得在理,去跟导游说,你知道导游说什么了吗?

“好啊!外面的海鲜不干净,吃了容易拉肚子,想吃的话,就在住的宾馆里吃吧!我们晚上的团餐也在这里吃。”

这话,听听蛮有道理的,领导带队出来,最怕出的就是出什么问题了。我想既然你领导同意了,再说也没用了,就这么着吧,我让大梁和铁军去挑海鲜,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贵啊,咱吃不起啊!”

我想想也是,咱什么立升,跑宾馆里吃海鲜?这次又没有额外的加餐费,“那就随便点二个吧。”

结果,加了三个最不值钱的,毛蚶、鲜淡菜之类的,结账要了我们600多,平均一个100,好刀啊!宰人没商量。

开饭前,铁军拿了一瓶“泸洲老窖”过来问我:

“喝这个,怎么样?”

“多钱?”

“160,这里最便宜的白酒。”

“拿走,拿走,咱明天外面吃去。”

这顿晚餐吃得心里老大个不爽。

没曾想,这还算可以的了,第二天的早餐(还是在这宾馆里用),那是“怎生一个惨字了得”,稀饭加馒头。

“有面吗?”

“没有!”

“有牛奶吗?”

“没有。”

“把你们经理叫出来!”

“没有”

?看小沈阳看的吧?

第三天

大雨

昨天睡了一下午,加上晚上又很早钻了被窝(实在没地方玩),一大早就醒了,洗了把澡,想出去跑个步的(这习惯好),还没出门呢,就听见哗哗的雨声,下雨了!

要说我这个人还真的是挺霉的,每次出去,如果带伞的话,总是艳阳高照,哼哧哼哧带进带出;万一哪天没带,保准下雨,百试百爽。

鸽子窝

今天去鸽子窝公园,下这么大的雨,要不咱就不去了?不就一公园吗?

有人跑过来劝我:“来也来了,就去吧!”

听人劝,吃饱饭。

其实这句话,不一定对啦!回过头来想想,真是后悔!冒着个雨,还特冷(我把毛衣都给穿起来了),什么都没瞧见,围着一大石头,看了一圈,胡乱拍了些照,那导游说这块石头就是曹丞相《观沧海》中“东临碣石”的那块,是吗?原本只知道碣石在河北,原来就是这块啊!

雨还在下,有完没完啊?我已是半身湿透(离半身不遂也差不多了),怎么会只湿半身呢?我不是没带伞嘛,咱又没钱买伞,就借机找涛涛同志谈心(边走边谈)蹭了一把,结果是我湿左边,他湿右边,完了我很严厉地批评了他:

“下次带把大的出来!海南去过没?就海滩上的那种!”

瞧他快哭出来了的样子。

接下来,原本还要去个什么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的,下这么大的雨,没一个愿意去的了,当初跑来劝我的那主,我看溜得比我还快,早早回宾馆去了。

湿答答回到宾馆,离午饭还早,看了会儿“地主”,就去跟我带队领导商量:

“这里的饭没法吃,咱换个地方行不?我看昨天中午那地方还不错,要不还上那?”

领导沉思片刻(可能他也吃得不爽):

“好吧,我去跟导游说。”

中午我们果然换了地方,虽然不是昨天中午那个饭店,但总比在这宾馆吃的好。

公主号游轮

吃罢午饭,雨也收住了,但天一下子变得很冷。下午坐游轮出海,导游提醒:“海上风大,大伙多穿点。”我这次是吸取上次去青海冻得够戗的教训,多带了件毛衣,这次算带着了!赶紧把毛衣套上,这回行了吧?

我们坐的叫“公主号”豪华游轮,设施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吧?一看,三层大轮船!不对,怎么这船四面通风啊?

上船后,还没开呢,被这海风一吹,那个冷啊!有没有租棉衣的?

再看铁军,抢了个风吹不到的角落正在那“弹琵琶”呢!怪不得上船时瞧这老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呢,原来是抢占有利地形啊!再看那老几位,正认真埋头做着广播体操呢,平时没见有这么自觉嘛。

如此冷的天、如此大的风,还看啥海景,找个地方也避避吧。涛涛跑过来说要找我谈心,是不是在打我身上这件毛衣的主意?

一个多小时的游程,那真叫受罪,大伙心里直盼望快点到岸。突然想到,那二个赞成昨天坐游船的还是真英明,看来真理有时真的是站在少数人这边的。

好珠

这不还有一个购物点么,那快去快去!离这倒霉的海边越远越好。这不倒霉催的,放着好好的海景不看,乞盼着去购物点(那边没风)。

是买海水珍珠的,哥几个延续着买刀时的惯性,珠一上来,“好珠”、“好珠”不停介地叫好,把人家小姐叫得一楞一楞的,心想没花钱雇托啊?

珠好不好,咱也不懂,但同时介绍的那“深海鱼油”真的是好,用热水一化,竟把泡沫饭盒融穿了个洞,说是强力融解你血中多余的脂肪。好家伙!这要吃下去,血脂还没除呢,非胃穿孔不可。

海鲜

昨天没吃好,心里还惦记着这个茬呢。正考虑晚上去哪里吃海鲜呢,铁军(怎么又是他?在本篇中出镜率相当的高哦)跑来说:

“我们宾馆隔壁就有一家吃海鲜的,东西新鲜,又便宜。”

“你咋知道的?”我不相信,怕他又上了谁的当。

“小乐昨晚去吃过了,50块吃了二海螃蟹。”

“哦?你去把小乐给我找来,我问问”,我对小乐还是蛮信任的,人家跑的地方多,快40了都没结婚,尽在外跑了,去过的地方比我还多,前几年去了回西藏,虽然上了高原后一直吊盐水,回来后直跟我说好,劝我也去一次(这不是害我嘛,瞧我这身子骨)。

小乐跑过来,信誓旦旦对我说:“相信我,没错的”(这又不是洗发水)

那我就信他一回,在征得带队领导首肯后,我又征询了一下大家的意见:

“晚上我们出去吃海鲜,自愿的,有谁不想去的可以提出来哦。”毕竟这是自费活动,咱不能强迫人家。

大伙一致叫好,这就得了。让导游把车放一大卖场停一下,得去买点白的。

回宾馆后,我还是不放心,让铁军去打个前战(组织者不好当啊,万一有谁吃出了问题,或者是不好,倒霉的还不是我这个组织者),过不多会儿,铁军电话来了:“不错,定了一间包房,你过来挑海鲜吧。”

其实我对海鲜这东西真的一窍不通,“你看着办吧,活的就行。”

“我也不在行。”

哦!吃,你行,一挑东西你就不在行了。最后,还是我拖着小乐一齐把海鲜给点了。

你问我那天吃了点啥,我告诉你,现在我也想不起来了(其实我和铁军一样,一窍不通,光会吃),反正一人一海螃蟹,最后把买来的三瓶白的都干了,大伙吃的都很满意,一结账,还真不贵,尽性而散。

第四天

戒严

早上继续在宾馆里吃那馒头加稀饭,大伙也没太在意,因为今天就要坐车去我们伟大的首都了。首都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崇敬,谁还会为那俩冷馒头而不开心呢,放以前,那叫进京觐见。

车在要上京沈高速时被拦了下来,我们也知道,快国庆了嘛,进京的车辆,逢车必查、逢人必查,查就查呗!咱配合不就得了。车停了很长时间就是不开,警察倒是没上车来查,就是我们的司机和导游上上下下好几回,一会儿要了几张身份证,一会儿要了全团名单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放行。

“是不是不让去北京了?咱可是来旅游的,可不是来搞破坏的。”有几个人开始焦躁起来,我也开始不安起来,是不是我们的旅行社搞不定,看来要在这北戴河待到走了。

所幸我的这一丝不安随着车子的发动上了高速而烟消云散。到了北京,下高速时我们又被查了一次,这还有完没完啊?透过车窗玻璃,看见检查站里的那些警察叔叔物业都攥着冲锋枪呢,搞的全城戒严似的。

天安门

到了北京,换了一个当地导游,我一听那口音,不象北京人嘛,一问原来是河北的,我很喜欢听北京人说话的,特别是那个能侃的劲。

先拉去吃午饭,饭菜质量嘛,咱就不去说了,大家能理解,北京的物价不比上海的低,再说咱们这团也不知被转了几次手,层层剥皮,20块的标准,能吃到10就算万幸的了。

还没到天安门广场呢,就瞧见一城楼,那是前门楼子,就是咱上海著名卷烟“大前门”的前门,小时捡香烟牌子玩,就这个好找,满大街都是,所以我早认识这个“前门”了。

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那地方有多大?我没去量过,你猜这广场能同时站多少人?10万?太小看人家了吧,100万。不信啊?当年毛主席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着100万红卫兵大招手的,你信了吧。

站在广场上,面对天安门,啊!

我没打算作诗,也没想朗诵。我只不过把几个只在电视里经常见到的建筑,它们的方位算搞清楚了:

前面就是挂着主席像的“天安门”,左手边是“人民大会堂”,右手边是“国家博物馆”,我后面就是毛主席纪念堂,广场正中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借着这些景,拍了几张“到此一游”。这广场真是大,兜一圈费了老大劲,走累了,想席地而坐(我就这毛病,走哪坐哪),突然一想不对,这地方不能坐!人家便衣会把我当成什么功来着的,惊出一身冷汗,亏我反应快啊。

故宫

好了,前面说了这么多废话,总算来到了此行最主要的景点——故宫。

我写游记和人家的不大一样,我喜欢写些个人的感受啦、一些趣事等,不大爱写景点,因为写这个太累,又不能瞎写一气(要对得起看的人),再说写出来,受本人水平的限制,不一定大伙愿意看。这样吧,来个民主表决,如果大多数不愿看的话,我就正好不写了。

在没表决之前,我还是随便写写,您就将就着看吧。

故宫的国际地位,那是别去说它了,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建造者么,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朱大帝造了他侄儿的反,并把首都从南京给迁到了北京,虽然朱棣打小就在北京住,但做了皇帝后,怎么还能在老地方住,就此派人在北京城的正当间修建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宫大院,一直延用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溥仪,明清二代共24位皇帝在此住居住、生活、办公。

午门

常听人说“推出午门斩首”,我们穿过天安门城楼,终于来到了这“午门”,斩首是不用了,交钱那是逃不了滴,因为故宫的门票,就从这午门算起。

故宫有4个门,东边的叫东华门,西边的,对!叫西华门,北边的,错!人家不叫北华门,叫神武门,南门是正门,就这个午门。

午门可不是菜市口,不是杀人的地方,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当宣读圣旨、颁发年历书时,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的广场上听旨,长见识了吧?

午门又叫五凤楼,从前面看,它有三个门洞,可穿过这门,打后面看,它却有五个门洞(还有俩是暗门),设计巧妙啊,但派什么用,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这当中的一个门,有些人可以随便进出,有些人只可进不可出,有些人却只可以出不可以进。想知道吗?

听我道来:随便进出的,那当然天子独一号了;只进不出的,是皇后,大婚时可以从中间这门进来,想出去?哼哼,当然,不是不可以出去,那请您走边门;只出不进的,是参加完殿试后,中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允许你从正门出去。

布局

进了午门,算真正来到了故宫,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所建造,分“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而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而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贯穿了整座北京市。

绿化太差

打午门进来,一直到乾清门,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外朝”院内一棵树都没有,听介绍,这并非是皇帝老儿没“绿化环保意识”,其中故事多多,有“防刺客说”,说是防止刺客藏身于树林丛中;有“五行说”,说是三大殿为中央戊己土,而木克土,不能种树;我更相信的是“气场说”,当人去朝见天子,经过漫长御道,会逐渐感受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时精神压力达到了顶点,想不附身下拜都不行,如果遍种花草树木,树林中再来一、二只小鸟啾啾,这算怎么回事?威严全扫地了。

十八层地狱

说到防刺客,这三大殿院子的地面可费老功夫了,地底下铺了横竖交错的十五层砖,再加上三重台基,整一个“十八层”,就算你土行孙来,要从这“十八层地狱”下打通关上来,没十天半个月怕竣不了工,可见当时的工作作风比我们现在要扎实许多,把问题考虑到了极致、把工作做到了至臻。

龙头

刚说完“老龙头”,怎么现在又出来个龙头?我这里介绍的龙头,是水龙头,因为故宫的建筑设计,不仅宏伟,而且精巧,至于精巧到什么程度,我不多说(怕你们听不懂,嘿嘿),就拿这小小的龙头举个例。

刚才说了三大殿是建在汉白玉三重基台上的,基台边有透雕栏板和望柱,在望柱下有一个个伸出的龙头,这些是装饰品,也用作排水,每到雨季,台面上的雨水通过小孔,从龙口流出,成为蔚为壮观的千龙喷水情景,现在是瞧不大见了,年代久了,孔都堵住了,但这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仍使人叹为观止。

故宫里的建筑、文物、故事有很多,我一时讲不过来,也讲不精彩,索性就此打住,你如果意犹未尽,那你自己去一趟吧,奥巴马也去了,你还不去?

One night in Beijing

从故宫出来,去住宿的宾馆,在三环边上,应该不错吧?可开着开着,越发觉得不对劲,怎么开到“贫民窟”来了?说贫民窟,可能首都人民会不开心,咱堂堂北京怎么会有贫民窟?那就算“城中村”吧!还一个劲地给自己希望,只是路过而已!

不对,车停了下来,到地了!不会吧?!真住这里?闹中取静,在这种看似“鱼龙混杂”所在,有一方乐土?说不定,周边环境差,里面不差呢!还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进了房间后,一看这住宿条件,就见一人在狠抽自己嘴巴子:“醒醒!这是在做梦,这不是真的!”

这床,你可得轻坐轻躺,不信你瞧:有一家伙长叹一声,倒向床上,砰的一下,人被直直地弹向半空,翻开床垫,好家伙!只见一个个弹簧向上支楞着,人家这可是弹簧床。我上趟洗手间,抽水马桶抽不了水,打开盖子一看,水箱没水,想抽水啊,得往里灌水,这叫灌水马桶,高级!打电话叫服务员来看看(幸好还有电话),拨半天,没声音,原来连电话都是坏的。我的那个老天!

小乐当时就毛了,“不住了!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瞧这话说的),想想也是,当初住香港,房间虽小了点,设施还可以;当初住农家乐,设施虽旧了点,还能凑合着用;当初……,算了,读书时5块钱一晚的招待所咱不也住过嘛!可这是在我们伟大的首都啊!可这是在2009年啊!可这是单位出来考察啊!想不通,越想越来气!

鸡公煲

原本打算晚上去长安街逛逛,吃吃东来顺,被这一搞,啥心情都没了,还东来顺呢,直来气!正忙着往水箱里灌水呢,铁军跑来说,别弄了,去吃个晚饭去。

“寻好地了吗?”

“就附近吧!”

“附近有什么?”

“随便吃点啥,就得了。”

好吧!气管气,肚子总得填饱。跟着他们后面瞎找,最后找到一家看上去还算干净的店,叫什么早忘了,反正吃的类似“鸡公煲”的东西,涮着羊肉,嘴里骂骂咧咧,别人一看以为十几个民工在聚餐呢(这里打个招呼,丝毫没有瞧不起咱民工的意思)。

吃饱喝足,回去睡觉,总得洗洗睡吧,一放那热水,对!还是小沈阳那句——没有。

上卫军那屋吹会儿牛,顺便上了个洗手间,一开龙头,这有热水,这比发现新大陆还要惊喜,说了声:

“卫军,不跟你瞎扯了,我先在你这里洗把澡吧!”

总算是得偿所愿,洗洗回自己屋睡去了,回过头来,第二天卫军跟我说,他俩没洗,因为我洗完后,下水道就堵了,没法洗了,连上个厕所,也是趟着水进去的。

“哈哈,对不起了!我不是有意的。”

人家卫军同志就是好!一句怨言都没有,就是那眼神可以杀死人。“要不让你咬一口?昨晚我刚洗过。”

……

第五天

首堵

快点离开这“伤心”之地吧,出门却遇上了堵车(怎么这么倒霉),在上海也经常堵车(特别是最近),可这么个堵法,还真没遇见过,并排走着一辆满满当当的公交车,在一公里距离内,我可以把车上的人全记住,不是我记忆力超群,而是停的时间也太长了。

导游说,这是正常情况。啊!那首都不就成了“首堵”了嘛。我在想,上海人有钱了,就抓紧时间买房,现在房有了,才想起买车了;而北京人不一样,有钱了先买车,所以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五环、六环地造,照样堵你没商量。

我也很是担心,上海现在每个月8千8千地发车牌,肯定也会有这么一天,造车总比修路要快得多得多,再说你要修路,总得有地方可以让你无休止地去修吧!

颐和园

今天上午去颐和园,为了尽快完成我这篇“北游记”(拖了快二个月,还没写完),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了,我也就蜻蜓点水式地兜了一圈,记得东西也不是很多,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去的话,我一定补上这一篇,算我先欠着大伙的。

鸟巢和水立方

颐和园出来,吃罢午饭,下午去鸟巢和水立方,这地方现在也算一个景点了,我也无语了,胡乱拍点照,算来过了。

大食代

在鸟巢和水立方满打满算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我们是晚上八点的飞机,离起飞还有五个多小时,再上哪玩已提不起兴趣来,找个地方歇会儿吧。结果哥几个找了个类似于上海“大食代”地方排排坐了下来,也不知道谁又想起喝“下午酒”这茬,从超市捧来四、五瓶二两半装的“二锅头”,就着一大包花生,吆五吓六地吃了开来,霍!你们倒是有始有终嘛。

我回头一瞧,铁军他们正抿着“红星”,喝着羊杂汤,怎么看怎么像一群刚干完一天活、借酒解乏、无忧无虑的民工们。

后记

写了整整二个多月,终于完稿,最近特忙,都快年底了,还这么忙,想想就悲,要不是我意志力还算比较顽强,不然这篇“北游记”肯定成了“烂尾楼”。

前几天,铁军跟我说,晚上看电视,看到一“麻风病医院”的广告,就在我们北京住的那个地方旁边,问我有没有印象?

……

完稿于09年11月26日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31611/56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