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西旅游日记(2)— 三清山、婺源 |
[游记]江西旅游日记(2)— 三清山、婺源 |
2010-01-26ctrip.com |
2009春节江西旅游日记(2)— 三清山、婺源 D3 1.28(初三)鹰潭-玉山-三清山 7:20起床,天阴沉沉的就像刚亮。预报三清山今天有雨,我们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似的 —— 今天我们要爬山啊!吃过宾馆的免费早餐,退房前往火车站。9:23的N522准时发车,到玉山共2小时的车程。车上座位合适,三人靠打扑克消磨时间。中途有一站贵溪,当地有特产“灯芯糕”,古时曾是贡品。乘务员适时推销(2元/盒),其味道、口感极佳,果然与众不同,算是个小小的意外收获。 11:30到达终点站玉山 —— 这是去三清山的中转站,一座不大的县城。没在城区停留,打了辆三轮摩的(10元,春节涨价,按5元/人收费)直接来到长途客运站,在此转车去三清山。站内乱轰轰的,既不安检也不售票。在站外吃了碗米粉(3元/份),又在超市买了些零食准备带上山。 12:20的班车(16元/人),坐了一多半人,但作为游客只有我们三个。售票大姐只收了儿子半票,当地人真是纯朴善良。出市区不久便进入山区,车子在无尽的山中穿行,不时有村民上上下下,于14:00到达三清山南山索道。三清山去年刚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一时成为旅游热点,全山主要包括西海岸、阳光海岸、三清福地、南清园、万寿园等几个景区,有两条索道为游客提供出入途径,即南部的南山索道(单程40分钟)和东部的金沙索道(单程10几分钟)。 天上果然飘起小雨,山脚下空荡荡的,除了几个支起帐篷的小吃摊外,这个时间已没有什么游人上山了。买好了索道票(单程55元)和门票(130元/人),作为登山前的“热身”,先在小摊上扫荡一番,煮笋干、香菇串、油豆腐……,正宗的山货,鲜美无比 —— 又一个小小的意外收获。 爬了很长的石阶才到索道站。上缆车前,我们先在出站出口从下山的游客手中花2元“回收”了两支木制的简易登山手仗(商店里卖2-10元不等),从没做过这种买卖,觉得很好玩。先后问了10来个游客,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有的还立即躲得远远的,可能都以为是遇到了推销员或骗子之类。卖给我们手仗的两个游客也不例外,但回过神来之后马上成交。 已是下午14:30,上行的缆车很空。沿途雾蒙蒙的,山道上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艰难与我们同向前行。缆车行程需要40分钟,他们步行又不知需要多长时间,其体力和毅力令人佩服。山上雨更密,大批等候下山的游客已在缆车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则每人一个背包,开始“负重”登山。途经万寿园景区,15:25到达今天的目的地 —— 日上山庄。 “日上山庄”,到过三清山的游客多半都知道这个名字,而对于我们来说,它却是一个令人气愤的符号:行前大约二十天左右,我们通过电话向山庄订房,对方称春节期间房价上调至430元(标间,平日小于300元/天)。这个可以理解,又按要求汇款200元定金到对方账户,并发了确认传真。可是到前台登记时,对方竟称财务部没收到汇款。出示汇款凭证也没用,当面打农行热线确认也不行,总之财务没见到钱,这边就不能给房间,行为甚是无赖,真有辱“日上山庄”这富有诗意的名字!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财务再查查看。20多分钟之后,财务打电话过来,说之前没留神看错了,那200元汇款确实早已进账,这样总算安排了房间。其实当天房间多得是,房价可能还也比预定的低。我们完全当了回冤大头,除凭空增加汇款风险外,没有任何意义。 宾馆建得倒是很有些山庄特色,如果是其它季节,感觉一定不错。不过雨中的冬天就不行了,室内温度比冰点高不了多少,如冰窖一般,床上的两张电热毯是唯一热源。休息一会儿,看雨不怎么下了,抓紧时间出来转转。四周被雾气笼罩,但能见度稍好,可以看到远处的索道。然而好景不长,没一会儿又开始下雨,只好回房间猫着。背上来的鸭脖等零食被一扫而光,对着只有两个台的电视一直耗到天黑。原计划下午转万寿园,可惜大好时光就这样浪费了。 在晚餐的问题上我们又犯了个错误,本来吃了一堆食物,一点儿都不饿,但仍然惯性地到山庄的餐厅吃饭。山上的饭菜自然不便宜,素菜30元往上,荤菜不低于50元。点了酸辣土豆片、三清扣肉、榨菜鸡蛋汤,共110元。菜还说得过,肉没熟透根本没法吃,感觉有些上当。 查了下明天的天气,还有雨!唉,只能盼着天气预报不准,至少不要下雾啊!打电话联系明天下午去婺源的包车,网上推荐的毛司机开价300元,又联系程书标,240元(网上推荐的是220元),这地方流行春节涨价。 D4 1.29(初四)游三清山,三清山-婺源 清晨起来,冷得牙齿打颤。透过窗子向外望去,昨晚的担忧还是成为了现实:细雨不停的下,山中白雾茫茫,几十米外都看不清楚。心情非常糟糕,回想近几年走过的各个名山,非雨即雾:泰山下雨、峨眉山下雾、张家界两天都在下雨、华山下雨、黄山下雾……天呢!想起赵本山那句“名言”:“其实我不是火命,我是水货!” 一下子被这句话气乐了,心情好了许多,随遇而安吧!餐厅有早餐供应,馒头、鸡蛋、榨菜、稀饭,自然是山上的价格,平均10元/人,但爬山需要能量。背上背包,穿上雨衣,8:50启程。从西海岸出发,走了1公里左右登上高空栈道。栈道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贯通了西海岸-三清福地-阳光海岸-南清园等几个景区,可谓横空出世,惊险而壮观。山路漫漫,但我们体力充足,遗憾的是雾气迷漫,景色无从谈起。 (三清山 高空栈道) 10:40到达西海岸终点,经涵星池进入上清福地景区。此地能见度稍好,中心地段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天然广场,地面上的太极八卦标志烘托出道家氛围,不远处薄雾笼罩下的上清宫飘出缕缕青烟,略显几分神秘。殿内比较冷清,游人寥寥。穿过上清宫,经过龙虎殿,进入阳光海岸景区栈道。 阳光海岸和西海岸分处玉京峰东西,相比之下,雾虽浓,但山的界限更为分明。经过渡仙桥-乾坤台-步云桥,12:50到达玉皇顶。渡仙桥是一座用钢索凌空扯起的吊桥,人在桥上晃晃悠悠,难以立稳;而乾坤台是一个探出悬崖3、4米的玻璃钢平台,站在台上,脚下发软,幸好崖下雾海茫茫,晴天想必更为刺激。 玉皇顶是一个三岔路口,往东连接阳光海岸,往北进入南清园景区,往南则是日上山庄方向,因此是游人集散之地,几家小卖部里聚集了众多午餐的人。我们原计划由此往南,然后逆时针游南清园,但雨雾中无景可看,遂决定直接北上。10多分钟后,抬眼望去,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赫然入目。只见一块巍巍耸立的长条形巨峰,外形酷似一条山中浮出的准备攻击猎物的巨蟒。此景实在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然有雾气遮挡,但轮廓仍然清晰。距巨蟒几百米外是三清山的另一个标志 —— 司春女神,我们则没那么幸运,浓雾之后只隐约可辩其淡淡的轮廓,用相机拍照竟也无法自动对焦。 (三清山 巨蟒出山) 又走了半小时的山路,到达金沙索道(即东部索道,单程50元/人)。索道口有当地人像我们一样在回收手杖,儿子财迷,执意不卖,两只手杖就这样被带下了山,几天后在庐山派上了用场,最后竟带回了北京。 14:00下山,细雨更密,检查了一下,虽有雨衣护身,但上衣、裤子和背包都湿了大半。临下山上时,昨天联系好的程司机打来电话,告知已将我们这笔生意转给了另一个人。接我们的车子从停车场开过来 —— 一辆柳州五菱面包,是从婺源送客到山清山的回程车。240元,司机显然赚了,因为即便是空车也要返回婺源。看来网上的推荐也不那么可靠,网友为你建立口碑,你却自毁信誉!不过非常时候也无法过于计较。坐到车里,暖风扑面而来,长长舒了口气。连续5个多小时的山路行军,疲劳、寒冷、雨淋,现在终于划上了句号。 车子在清静的公路上疾驰,一路顺风,15:15点到达婺源。直接来到文博跃上的茶博府公馆(四星,携程预定)办理入住。宾馆规模很大,是一片徽派风格的建筑群,条件很不错,房内还配备了电脑,不足之处是距市区稍远,约1公里的距离。 空调开到26度,洗洗晾晾,收拾停当,美美入睡,一直到天黑。“舒服”这个词,此时体会大为深刻。儿子自从进了房间就一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这家伙精神头儿实在不小。拉着LP外出晚餐,可宾馆周围除了一个小超市外,什么都没有。雨已经停了,地面湿滑,漆黑没有路灯。忽听身后一声爆响,一辆黑色桑塔那转弯时不慎撞在了一个水泥电线杆的斜拉钢索上,爆胎了!估计司机没少喝。 根本打不到车,好在步行到市区也不是太远。过了个红绿灯来到天佑路上,终于有了路灯照明。街上依然冷清,左近的店铺都是关着门的,天佑东路两侧灯火通明的排档帐篷在感观上增添了一些的人气,这里似乎是晚餐的唯一选择。随便找了一家夫妻店就座,正要点菜忽然进来一群广东人,看样子也是游客,大呼小叫嚷嚷着拼桌,折腾半天又嫌菜价太贵,嘟嘟囔囔起身走了。红鲤鱼是婺源特产,别处都是用来观赏的,这里却是餐桌上的佳肴。点了红烧鲤鱼、萝卜干肥肠、炒米果,都是本地菜,共69元。劳累一天,中午也没吃饭,再加上雨天的阴冷,此时热汤热饭,入口皆是美味。 打包给儿子带些饭菜,又在对面超市买了些婺源特产茶饼(7元/盒)、零食、饮料等,打车回宾馆。 D5 1.30(初五)游清华彩虹桥、理坑、思溪、延村 婺源景点众多,但主题基本都在油菜花上。现在还不是油菜花开的时节,而各村景色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只留给婺源一天的时间。在宾馆吃过早餐,打车(5元)来到文公北路的客运站。初五已进入农民工返城高峰,站内挤满了人。发往清华的班车流水发车,票价从6元涨到8元。 8:30从县城(紫阳镇)出发,车内基本满员,游客又只是我们3人。售票大姐很热心,不断为我们介绍参观线路。经过思口,9:00点到达清华镇。在镇中心下车,穿过一个自由市场,沿河岸前行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彩虹桥景区。自08年3月开始,婺源大部分景点,包括彩虹桥在内实行了联票,即便你只想看一个景点,也要买最低110元的联票。这实在不合理,这不,一群天津的自驾游客人正在与售票员争执呢。其实我们也是受害者,只不过不想为这点小事坏了兴致。 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桥全长140米,是一座由六亭五廊构成的长廊式人行桥。关于“彩虹”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取自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二是该桥是由僧人化缘建成,历时近十年,在完工时,雨过天睛,西边挂了道亮丽的彩虹,当地人认为这是绝好的兆头,因此命名彩虹桥。桥墩为筏形,这显然是为了缓解水的冲击力,与我们去年春节在泉州看到的同样建于南宋的洛阳桥墩如出一辙,看来这种设计当时已然流行开来。 (彩虹桥) 古老的廊桥原本是通往饶州府的古驿道上的一座桥梁,而现在被辟为景区。周边收拾得干净整齐妥当,倒也赏心悦目。登上河对岸的小山,可一览廊桥全景。今天天空一扫多日的阴霾,太阳不时露出笑脸。阳光下河面波光粼粼,凌驾两岸的古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0:10离开景区,回到镇中心下车的地方,琢磨着到镇口找车去理坑。“去大理坑吗?每人15(其实平日车费是10元/人),上车就走了。”一辆小面包车滑过来,司机问道。原来是辆揽活的黑车,不过好像这里也没有正规的出租。在婺源,除了理坑村外,还有一个李坑村,当地人称前者为大理坑,后者为小李坑以示区别。我们坐上车,刚好满员,除两个当地人外,还有一对南京来的中年夫妇游客。去理坑的路并不好走,窄窄的山道甚至有点险,有的地段会车时甚至还须一方停车让行。大约30分钟后到达村口,口袋里只有30元零钱都给了司机。司机倒也厚道,没有计较,小孩的车费算是免了。 婺源联票共包含10个景点,唯独理坑不在其中(门票20元),但理坑是网上的热点,又是申遗候选景点,自有其魅力所在。理坑建村于北宋末年,几百年间,村中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历史成就只是一方面,村中景色更为诱人。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两岸是古朴的徽派民居,看上去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村子规模庞大,古宅密布,胡同更如迷宫一般,人在其中,仿佛回到古代。许多家庭都开办了饭馆、客栈,在理坑住上一晚,想必也是不错的体验。 (理坑) 12:00回到村口,已有大批游人正在此等车回清华。不知班车什么时候到,看这阵势,估计来一辆也是杯水车薪。先下手为强,我们开始自己找车。一辆小面包从村里开出来,我们拼命招手示意搭车。司机小伙儿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车停下来,车内已坐了几个人,到清华问我们要10元/人。立即上车,三口人一起挤到最后一排。这时其他游客也明白过来,顿时又有7、8个人拥着想要上车。再硬挤进2人后,便实在塞不下了。等开出村我们才知道,车上的三大三小是本村一起到清华访友的亲戚,本来没打算赚这外快,但见我们“愿望强烈”,也就顺水推舟了。用这50块钱,到县城喝顿小酒儿是不成问题的。 限乘6人的车坐了11个人,心里还是有点嘀咕,好在路程并不很长。到清华镇口下车,刚好一辆回婺源的中巴从旁经过,到思口4元/人。说来也巧,正是来时乘座的那辆车,售票大姐看到我们也会心地笑了。今天从早上一出门就很顺,从头到尾一路顺到底! 思口镇就在婺源到清华的公路上,镇中一条丁字小路通往延村和思溪村,两地距此还有2公里左右的距离。路口几辆大摩托正在等活儿,谈了下价钱,一位师傅7元(春节又涨价,平日4、5元就够了)愿把我们一家三口送过去。一辆摩托坐4人,能行吗?不试不知道,还真没问题。几分钟后经过检票处,也未见有人查票,抬眼望去,延村已在眼前,而思溪距此不过三四百米。 延村建于北宋年间,至今约900余年。这里是江南徽商的发祥地,因此有“徽商第一村”,的美称(婺源古时属徽州管辖)。延村本名延川,明代有“金”姓迁入,后改村名为延村。这金姓可是大有来头,据族谱所载,他们原是北方匈奴的后裔,在汉朝归顺后被赐姓“金”;在明末清初,金姓徽商差不多垄断了中国的茶叶和木业生意。现在的延村基本上仍保留着明清的风貌,而且全是金姓家族所建。 延村非常安静,感觉像在沉睡一般。最奇怪的是几乎看不到几个村民,包括“余庆堂”、“聪听堂”、“明训书院”等几处甚是气派的徽商古宅在内,很多宅子都在“唱空城计” —— 大门敞开,随便参观而不见一人。在一户人家的院墙上,看到一张村民对当地景区管理部门的控拆信,内容大致是管理部门如何黑暗,发展旅游给村子带来了多大损失云云……,村里这么冷清,与此是否有关不得而知。 村东口有两家家庭饭馆,其中一家像是在大摆婚宴,十几个村民坐成几桌吃得正欢,因此这里显得比较热闹。看表已经14:00点,也该吃午饭了。另一家总共只三、四张桌子,已然客满,我们只好在客厅以沙发当座、茶几当饭桌勉强就餐。点了清蒸红鲤鱼、炒土鸡蛋、烧豆腐,才50元,倒也实惠。但家庭经营,上菜又慢又乱(串桌),且手艺粗糙,真可惜了原料。不过肚子饿着,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 思溪就在前边,隔着稻田可看到那边的粉墙黛瓦。刚走出一百多米,一个老保安从后面匆匆追过来。来人面色不善,眼神里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怎么回事?原来之前和他在过检票口碰过面,他以为我们是逃票进来的,说不定已苦寻多时了!光查票也就算了,言语还很不客气,几乎已认定我们就是“逃票贼”。我们怕什么,又不欠他的,出示了联票,顺便训斥了几句,搞得对方自讨没趣,灰溜溜地离开了。 (延村 和 思溪村) 与延村形成鲜明对比,思溪完全可以用“红火”来形容。村头的小河上是一座古老的廊桥,这是建于明代的通济桥,除了规模小些,堪与清华彩虹桥媲美。桥头挂满各种小商品的小摊,更显得这里充满生活气息。村内游人如织,不时有旅游团从身旁经过。思溪村建于南宋,和延村是姊妹村,同为江南徽商的发祥之地。当时徽商经营的木材,尤其是楠木,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的颐和园、山东曲阜的孔庙,其栋梁之材大多出自思溪木商之手。 村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如“花颐轩”中道光皇帝亲赐的匾额“七叶衍祥”、“承志堂”的“百寿花厅”(门枋上刻有一百个不同形态的“寿”字)、聊斋屋“敬序堂”等等。敬序堂是一座雍正年间的老宅,也是电视剧《聊斋》的外景地。堂内有一扇木门,轻轻一推,会发出长长的“嘎吱”声,夜深人静听到这声音,当真让会令人毛骨悚然。闲逛期间,恰逢村中一户人家娶亲,几个壮汉挑着用红布包蒙的编筐从身边经过,筐内放满鞭炮,不一会儿,鞭炮齐鸣,更增加了喜庆气氛。 16:20点出了思溪,在村口打摩的(10元),又是一车4人,回思口镇等车回清华。等车空当儿,儿子不失时机地跑到路对面的超市里买了个玩具。不大会坐上回清华的班车(5元/人),就这样顺顺当当完成了今天的行程。 晚上打算去市中心星江路的商业步行街逛逛,刚好在宾馆外打到了一辆摩的。一车4人,司机直“夸”我们厉害,因为从来没这么干过。其实我们也是现趸现卖,况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没什么好说的。步行街去年才建成,仿古的街道灯火通明,不过春节期间多数店铺都在歇业,这时间路上也没剩几个人了。拍了几张夜景,在街口买了些茶饼之类的特产,遛达回天佑路口,在路边小摊胡吃一番炸串、馄饨之类的小吃,填饱肚子回宾馆休息。 整理于 2009-8-7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59-r1271684-journals.html3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