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建,好美!(一)豆巷、火山公园、土楼 |
[游记]福建,好美!(一)豆巷、火山公园、土楼 |
2010-02-05ctrip.com |
我身体里有一半的血来自福建。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出了福建专辑,才发现,这些年到处走来走去,竟未曾想过去福建!于是,就有了这次旅行。 福建海岸直线距离500多公里,但海岸线曲折率在中国居第一,曲折的海岸线竟达3700多公里。2009年末,我们乘当地客运车,西南到漳州的漳浦,东北到宁德的霞浦,直线式大约经过3/4的福建沿海城镇,在途中经过以及所停留之处,感受福建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千年来,中原汉人出于种种原因,拖家带口或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在福建重起炉灶、再建家园;自古有人说闽道难,难于蜀道,千年来,福建与中原大陆相对隔绝,同省范围因大山、大海阻隔,各成一统,方言无数,神灵无数,族群林林总总,生活方式可以完全不同。 族群集体从中原大逃亡、大迁徙,各自依/居山望海、相互隔绝、与世几近隔绝地世代繁衍,福建的地理和文化,呈现出汉民族、汉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特点,我以为,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研究,可能会在福建的某些地方找到宋时文化、明时文化、清时文化,文化包括文字、方言、建筑、生活器具、生活方式和敬拜的神灵等,福建应该是个了解中华文化的活教材! 在月港豆巷,我上了一堂门饰的课! 月港位于漳州海澄县。摘《中国国家地理》: “月港的出现,同时也和明代海禁政策紧密相关”。“考查历史,不难发现,月港是个政策型的港口,它的崛起和繁荣,纯属阴差阳错”。“明政府为了管理月港,在月港设立了海澄县---这个县名,寄托了明政府的幻想:海疆澄清”。“这种半开放政策,给偏僻落后、原本只是芦荻丛中一二聚落的月港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变。短时间里,月港就因‘居民数万家,方务之珍,家储户藏...’从而被称为小苏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烟草就是通过月港传入中国的。当年月港的商人们在遥远的吕宋学会了种植烟草,并带回来在月港附近的石码种植。如同烟草一样,随着远航的商船来到中国,并从月港登陆的农作物还有甘薯”。 “月港的繁荣持续了上百年,郑成功...清廷为扼制郑氏...海澄沿海30里划为弃土...繁华的月港从此一蹶不振”。 “穿过豆巷,便来到月港码头...”。“豆巷是当年从海澄镇通往月港码头的一条百余米的小街,当年进出月港的货物,统统由这条不起眼的小街上船下船。街上的石板路和两边的民居仍然保留着旧时的模样---当地人说,明朝时就是这个样子了”。 明朝的民居究竟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前往豆巷。从厦门码头摆渡到漳州港,乘开往石码的客运车,在海澄月港下车,找到豆巷,并计划在豆巷吃晚餐。 一走进豆巷,吃晚餐的念头就打消了。里面的房屋显得很旧很旧,不见商店,我的半个老家莆田市涵江镇,那可是恨不得每家都开店铺,而豆巷,几乎没有店铺,是很安静、很居家的一个地方。 豆巷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也是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这里居民家的门饰!大门上端有神灵图像或八卦,通常还有从右念到左的四个字“姜尚在此”。网上查询后知道,这可能是关于封神榜的传说,姜太公封神的故事,“姜尚在此”大约意思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 大门二侧对联,有些是纸质的,也有些是直接用墙砖贴好的。大门外,很多家大约60度角倾斜着竹排屏风,屏风上大多有个八卦图。 我们发现的不是一条百余米的小街,而是一个豆巷村。豆巷村不大,四处走走,会不断地看到这类的门饰,视觉上带来的惊奇和受到的震撼,让我边走边检讨,回去以后,应该换下家中的铁门,那个铁门太不讲究了!大门都如此讲究,我们的祖先确实很讲究!难怪日本人崇拜我们的祖先却瞧不起现在的我们,我们的确遗失了太多传统精华。 不大的豆巷村,地上时有黄色纸钱,记得小时候在塞北小城,出殡的队伍边走边撒纸钱,白色的刻着图案的纸钱,这里看到的是黄色的,一面纯黄色,另一面底色为黄印有锡色方形,走在撒着纸钱的路上,情不自禁地小心落脚,尽量避免踩到纸钱,同时嘀咕着,可能哪家在办丧事吧... 在不见店铺的小小豆巷村里随便走走,就看到5座神庙;神庙造型精致,特别是屋顶,中间下凹,两头尖尖张扬上翘,典型的闽南风格,屋顶上有一组组色彩鲜艳的神灵雕塑;神庙旁还有敬神的榜单;一看便知,这里人拜祭的神灵不少,因此神庙不少;这里人经常祭拜神灵,因此神庙常新。 在不见店铺的小小豆巷村里,我们竟然看到一家专门制作纸钱的作坊,看来豆巷村对纸钱的需求不小。我们在路上看到的纸钱,是那天为祭奠一位神灵而撒的,这里的纸钱还可以用来祭神。 联想那些个神庙、纸钱作坊、家家几近相似的门饰,这一切也许都是相关的。因为对神灵的敬畏,有了神庙,有了对纸钱规模性需求,有了纸钱作坊,也有了这些门饰。也许这些门饰能帮主人迎来聚福辟邪、避送诸位神灵。 有所敬畏,便有所讲究,大约讲究的原动力就在于此。我家铁门,咋办? (豆巷-1) (豆巷-2)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生命、禅、意境… 《中国国家地理》里的一张照片:南碇岛那无数根五角黑石柱突立在海面之上,让我很受震撼,要亲眼看到这些柱子!去南碇岛,须在漳州滨海火山地址公园码头乘船,开船视登船人数(约10人/船)和海上风浪而定,我们特地选择周末去,寄希望于游客多,开船的概率大一些。 从厦门码头摆渡到漳州港,乘开往白塘的客运车前往火山公园。买8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公园,发现游客极少,码头上根本不见人影,听说这一天海上风浪大,加之旅游淡季,游客太少,开船几乎不可能。我们很失望!甚至有点后悔花钱买门票进来。偶遇的厦门游客说,火山公园也值得看呢。 半信半疑中,来到海边,一片片黑黑的什么东西布满海滩,可能是防汛用的沙袋?沙袋怎么全是黑色的?再走近,不是沙袋,是火山石,距今2000多万年以前,这里火山喷发,留下了这些似“烧焦”的黑石,遍布海滩。 “脚踏实地”地踩在火山黑石上,完全不同于曾在泰国、三亚等海滩的感觉,这里,很原始!在布满黑石的海滩上,我们显得格外渺小,有种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感觉;我们的脚步、我们的身影、我们的声音,一切的一切...这里,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简单、干净、很单纯的存在,在宇宙中,在浩瀚的宇宙中;这里,让我们似乎摸得到,2000多万年前的地球,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在那个时候... 海蛎及其他贝壳类海生物,密密麻麻地布满黑石,或在夹缝中挤出生命的青绿色,或在黑石上满满地留下生命离去后的白色空壳,或在黑石凹坑的海水中匍匐、游弋... 在千万年前生成的火山黑石中,与火山黑石中的贝壳类海生物,如此近距离,如此大规模,沐浴在同一片空气中,一起聆听海浪,一起吹着海风...没错,从细处分,我们,和他们完全不同;没错,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与他们其实同类,同是地球生命,同样伟大!同样卑微! 在几乎无人的海边,千万年的火山黑石,含着水,含着生命,含着兴许是从亿万年前进化而来的生命,含着活生生的生命。在几乎无人的海边,千万年的火山黑石,含着水,含着生命,含着时光就这样,相续相继;含着生命就这样,相续相继;如同我们的呼吸就这样,相续相继;美就这样,在相续相继的过程中。 我们在海边听浪、看浪、追浪、拍摄浪花。拍摄浪花,过程最美,那种观察、等待、捕捉的过程,浪花一次次重复地拍打海滩,时间一秒秒悄悄地流过,不经意间,看似单调的过程,让人充实,包括肺部充满新鲜空气的充实。也许,这就是一种禅的意境! 走过火山黑石海滩,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黄色的沙子,黄沙上零落着一块块火山黑石。难忘小京安二郎拍摄的一部影片景象:二位老人,在京都的一个地方,望着眼前白色碎砂石,和白色砂石上静默的黑石,谈论着长大的女儿、逝去的时光... 曾经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日本京都的那个地方,同样望着白色碎砂石,和白色砂石上静默的黑石,触摸着、感受着时光。眼前的黄沙黑石,让我喜出望外,憧憬的景象,扑面而来!感谢神恩! 黄沙黑石海滩,让人感觉到的是,静默、清净...除了风,除了海水,除了空气,仿佛再无其它。黑石在黄沙上呈现着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组合,黄沙上海水流过的痕迹、几个脚印,仿佛一切都不存在,又仿佛一切都在其中。 于是,那黄沙黑石就成了我的电脑桌面,每天就面对着:仿佛一切都不存在,又仿佛一切都在其中。静默,清净,听见海浪的声音,迎来海风,在海水的一次次冲刷中,静默,清净... 于是,那黄沙黑石就成了我家装饰品,一个木制圆盘,铺着黄沙,随意地放着几块黑石,每天就展示着:仿佛一切都不存在,又仿佛一切都在其中。静默,清净,听见海浪的声音,迎来海风,在海水的一次次冲刷中,静默,清净... 这也许就是一种禅的意境! (滨海火山公园-1) (滨海火山公园-2) 由土楼联想到:侵占、攻守、逃亡、隐居、族群 到福建旅游?去土楼!土楼,在某种意义上,是福建旅游的第一名片。我们在携程上购买了土楼一日游产品,南靖土楼A+B线游,价格340元/人。携程其实是包给厦门当地旅行社的,上车后了解到,如果直接在厦门旅行社购买价格要便宜一些。A+B线游包括南靖“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东歪西斜”裕昌楼、沼泽地上的和贵楼以及近代土楼怀远楼,去往怀远楼途中,可以经过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原景地。 当天从厦门乘旅游大巴出发,进入漳州地界,不见大海,进入山区,车沿着山路,开过一个个村庄,开过一幢幢土楼,还开过一个地方,标着“吕秀莲祖居地”。 (摘网上内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块弹丸之地曾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人的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的卫星在这里发现了1500多座巨大的蘑菇状建筑。冷战时期过度敏感的神经让罗纳德·里根有充分的理由把这些深藏在福建省西南山区的异形建筑与中国神秘的核力量划上等号。但他派出的两名调查员带回的报告却着实让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又过了把轻喜剧的瘾:那些神奇的建筑当然不会是什么核设施,它不过是中国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远在第一枚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之前,它就在这片不为世人所知的山坳里屹立了数个世纪。 “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因其主要的五幢土楼排列造型而得名,从山的高处远远眺望,的确对视觉有冲击。但走进里面,感觉混乱,每幢土楼里的一层中央,都摆着摊位。 在田螺坑村的一个摊位买过烤红薯,报价4元/斤,问过1元/粒,我要买一粒,那人先拿出最小的,再拿出布满疤痕的,翻来覆去四趟,我说不要了,那人迅速从炉子里拿出一根长长大大匀匀的,我交钱离开,懵我?我妈就是做小生意长大的福建人!想懵我!。 如果按照4元/斤买,不晓得水分有多少。早先听过,家中长辈从北方到福建走亲戚,在街边买了一条鱼,到家后才发现鱼肚子里全是泥巴。嘿嘿,经验经验哪。如果对秤没有信心,问价时先问一斤的价格,然后问一个的价格,按照个数买,前提是对于一斤有几个大体有数。另一个经验是,买一瓶500毫升的饮用水,让摊贩先秤一下这瓶水,准没错! “东歪西斜”裕昌楼,值得到里面看。裕昌楼,拆字即知含义:衣谷日日!(摘自网上内容:)“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其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歪西斜。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房门框规正居中,梁柱相互牵引,整体合力并没有受到破坏,反而稳固如山,而一层的几十间灶台,多年的炊烟早已将木柱炭化,水火不侵,七百年来有惊无险,风雨不动!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样让人遗憾的是,裕昌楼里面一层,摆着很多摊位。 与A线全部的游览内容“四菜一汤”和“东歪西斜”相比,B线的和贵楼显得清静很多,加之和贵楼的奇异特点,更让我们感觉多花些时间、多花些钱在B线产品,很值! 和贵楼最大的特点:建在沼泽地上,地基用数千根在水中万年不巧的松木垫衬,在大门入内的天井下,使劲跳跃,可以看到地面起伏。建筑墙体下厚上薄,底楼和顶楼墙体相差一半,以减轻地基负担。内有阴阳二井,阳井日常饮用,井中养金鱼,防范有人下毒;阴井混浊不堪,据说天气不同,井水颜色和混浊程度不一样,二井相距约十米。闽南有个说法:厝包楼,子孙贤;楼包厝,子孙富;厝就是平房;和贵楼的另一大特点是:厝包楼,楼包厝;子孙既贤又富啊! 土楼一日游最后一组景点是《云水谣》拍摄原景地,及其附近的怀远楼。闽台影视基地——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土楼风景旅游区内。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村”,因电影《云水谣》而更名。历史的渊源、风水、人来人往,一切的一切,因为区区一部电影、因为要开发旅游,就随意、人为“拐弯”! 云水谣古镇适合不紧不慢地逗留,坐着和当地人聊聊天,走走,拍拍照,吃两块红薯、芋艿... 怀远楼是我们参观的最“年轻”的土楼,距今刚超过100年,由一位在缅甸做生意发财的商人建造。怀远楼内人们的生活秩序及其生活条件,看上去远比我们在之前土楼看到的要好。 听说在未通公路时,从土楼走出大山,需要一天一夜,土楼几乎与世隔绝。还听说在过去,土楼人嫁闺女,陪嫁包括一根刚砍下来长长的的竹子,竹子上挑着一块肉。竹子代表吉祥的祝愿,竹叶用来做扫帚,那块肉是为对付山里的野兽,娶亲的轿子在山里可能会遇到野兽。土楼人的富裕程度、生存状态,可见一斑。 花一天的时间在漳州南靖的山里,来来去去,感受土楼文化,感受古汉文化,感受山民生活。土楼,让我联想起这些词语:侵占、防御、攻守、逃亡、隐居、族群、山民、自给自足、小富则安。土楼见证了汉人“扩张”的历史,无奈离家出走、无处安身抢占弱者土地的历史,族群聚居、合力对外、与世隔绝、世代繁衍并保留千古以来祖先传统的历史,“不知有汉何况魏晋”,土楼人曾世世代代在土楼里守护并营造着自己的朝代和自己的时代! (土楼)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21-r1273086-journals.html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