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跟团去印度、尼泊尔 |
[游记]跟团去印度、尼泊尔 |
2010-02-28ctrip.com |
(泰姬陵) 看泰姬陵去 寒假开始了,和几个朋友相约在一起,去印度看泰姬马哈陵,这是件很开心的事。 一想到前边有那样壮丽的建筑和神奇的故事等在那儿,旅途的疲惫和折腾就全不在话下了。 2月3号凌晨,大巴拉着我们从漆黑的德里机场直奔阿格拉,因为路况差,200多公里路程要走上5小时。车喇叭不断发出唢呐一般尖锐的鸣叫,那节奏长短是司机手控的,忽长忽短的陌生而又奇怪。 2月初的德里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依旧充满寒意,我失算的把棉服打进箱子,被冻得裹着老往的大披肩,扯开一条破被子龟缩在车尾。 颠,坐不稳,也躺不住,被摇得前仰后合,一会功夫屁股就木了,食水和肠胃一块儿往下蹲,腹部以上却越来越空虚,很久没走这么破的公路了。 扛不住车后的晃悠劲儿,扭来扭去的蹦迪加摇摆舞,我只好放弃了破被子又倒回了前座,期盼着着太阳早能点出来温暖大地和我。 天总算亮了,气温立刻有了改善。我们这时才看清了光天下的印度。可怕什么来什么,刚接去夜幕的乡村大地又被朦朦的雾气罩了起来,让我们紧张不已。听说雾浓时,能把泰姬陵遮蔽到看不见的程度,大老远赶来要是全靠手摸就太过分了!可地陪萨杜却视而不见地说,这哪算雾,这叫没雾,没有关系。 原野里的油菜花在时浓时淡的雾霭里朦胧飘渺,多了几分春天的柔媚和含蓄,稀疏的农家宅院大都低矮简陋,不成样。公路上最显眼的是花里胡哨的大小卡车,此起彼伏,呜哩哇啦地抢着叫,让人听着特别扭,萨杜说他们能从卡车涂鸦上看出司机种族来。 乡间的空气是凉爽清新的。朝阳下,雾真的渐渐散开了。途中我们停车看了一座漂亮的清真寺和一家工艺品店,身处异乡的感觉越发清晰起来。 关于印度,我一直觉得它太复杂。宗教,人种,习俗,历史甚至姓名,看了都搞不清,记不住。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英国作家写的“月亮宝石”,我好像是从那开始知道了印度。那三个追宝石的印度婆罗门神秘的不得了,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邪性变着戏法儿,反正童年关于这边的有限想象是离奇,曲折还带着恐惧,岁月这是不留情面,转眼,我竟是圆梦的老者了。 我们的游程简单说就是印北的新德里和阿格拉、斋浦尔,俗称金三角。无论就距离还是从历史角度看,只是印度极小的一点点,就世界级遗产近三十处的印度而言,我们的见识还差得太远呢。 第一天先去泰姬陵,接下来是阿格拉红堡。这都是莫卧尔帝国的遗存。 在蒙古帝国衰亡后十四世纪兴起了三个伊斯兰帝国:奥斯曼 土耳其帝国,萨非维德 波斯帝国和莫卧尔帝国。 莫卧尔帝国据说他们是有突厥族血统的蒙古人后裔入侵印度建立的。也有人说他们的前身是帖木儿汗国,是反蒙古人起家的中亚人。它控制印度从1526年直到被英国人击败于1858年。莫卧尔帝国前6位君王是“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沙汗吉,沙贾汗和奥郎则布。 要说他们把文化和政权带给了印度,有其为后人留下了无数伟大的艺术建筑和传说为证吧。特别是阿克巴,13岁称帝,19岁扩张领土,但与其祖父精通文字,热爱诗歌的开国君主巴布尔,还有酷爱读书的父亲胡马雍不同,他居然不识字,可这不耽误他征战治国,也没影响他支持发展艺术和建筑。他打败拉贾斯坦人,阿富汗人,征服克什米尔、孟加拉,占领了广袤的领土,实施集权,建立新经济体制,开展对外贸易,成就了帝国的巅峰时期。 到了帝国的第四代君主沙汗吉(尔)---他的名气最大,显然不是他可以幸运地躺在父王铺好的路上吃老本,可能更是因为他建筑了举世无双的泰姬陵,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丰碑而让他“名垂青史”吧。泰姬陵1631年起建,(同期约为我国明末清初)这位痴情帝王的爱情传奇当然也更便于后人关注,比起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治国韬略这更通俗,用一个简单的主题扣住了无数凡夫俗子们的心,特别吸引女人的眼球,引发了后来的文人墨客道不尽的感慨激动,包括泰戈尔。 萨杜断断续续地给我们讲述着这几位君王的故事,“胡马雍之死的迷团”,“ 阿克巴求子还愿”就连沙汗吉建泰陵也还有别样的说法,都挺有意思的,写起来很累,就在让他们先在记忆里暂存吧。 太复杂的历史我们无力辨别真伪,就算专业史家也背不住到头来研究的成果是谬误,词典上的一个词条可以掩盖数不清的真实,不同的学者会有截然相反的论述,算了吧。看得越多,听得越多,就越糊涂,清楚的是自己的渺小,还有老得太快! 看到那走过350多年还光洁如新的大理石,就知道我们自己多么微不足道了,我们的生命巨短,转瞬即逝,甚至什么都不配计较。无论是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历史都只记载英雄,在这宏伟的建筑上只有他们是有名子的。 终于亲眼看到久仰大名的泰姬陵了,在湛蓝明丽的天空下,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她,那种超凡的壮丽,脱俗的大气和华美中的肃穆是我没见过的,当即折服在她散发出的气场里不能自拔。 在花草之间,我们沿着甬道水池前行,那里有印度姑娘身上飘逸的彩色纱丽,粼粼光影中有白云和高塔,飞翔的鹭鸶,以及喷泉吐出的无数晶莹闪光的小雾珠,它们水灵灵地托起泰陵宏伟的身躯和圣洁的大穹顶,虚实梦幻,自然和人类古今,融合得让人迷醉。 我们由远及近,踏上陵墓宽展的底座,大理石面光可鉴人。那彩色宝石镶嵌的纹饰细节,门窗内饰和内外造型,甚至门钉都做到了极致。陵内不仅有自然光线,窗棂还四面通风。我从不同位置,角度仰视,感受着她,伸手触摸着她的墙身闭着眼睛晒了一会太阳,心里有种安宁的感觉。 语言瑰宝怎么这样乏力?泰姬陵让我的语汇拮据,哑然失声。此刻,还是无声胜有声吧。更不可思议的是,大凡陵墓都得钻地道,在埃及胡夫金字塔,我们弓着腰在黑暗中摸索了100多米,在长陵、定陵、东陵。。。。,然而此刻,没有封闭,没有压抑,没有黑暗,我们似乎和逝者在这样明媚的光天下,一起感受着风、绿色、太阳和今天! 人们常说女人的年龄是最容易过期,而我们谁也没见过的泰姬也就是陵墓主人---阿姬曼芭奴,却永远停在死于难产的那个39岁,而不会过期了吧。 我们借助于这宏伟富丽的建筑来想象这位有波斯血统的沙吉汗的宠妃不仅是绝世美女,还是集温和的性情,诗书琴画造诣于一身的非凡女人?因为,什么样的女人才配得起这么美得建筑呢? 其实我们知道她同样经历了寂寞、孤独和遗憾,有遭到骨肉背叛的痛苦,人鬼情未了的无奈,有被时代遗弃的的悲凉。曾几何时,人们甚至撬掉那些宝石,拔去银质的门钉,这里也杂草萋萋如华丽却又过气的荒冢。 到底什么是地狱?哪里有天堂?什么样的女人堪称仪态万千又荣辱不惊呢? 走过金字塔、殷墟、秦皇陵、长城、斗兽场,还有我现在置身之中的泰姬陵,让我能近距离确认了人们常说的奇迹,那是“引无数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权力,谁能铸就永恒,永恒就是答案。 一尘不染的泰姬陵完美无瑕,实在养眼。见识了人类建筑的如此精品杰作,真是怕自此眼光高了,以后看什么都嫌丑。 晚上,我在极度困累之中挣扎着去看了以这段爱情素材演绎的印度舞剧,剧场环境很好,那是很美的灯光服饰和音乐舞蹈的组合,有中文翻译。剧终时台上缓缓升起一座泰姬马哈陵的模型,掌声群起,为了永恒的爱情和生死相伴。。。也是我阿格拉游程的完美落幕吧。 俗话说,眼见为实。有机会的话,去看看泰姬陵吧,去领略一幢非凡的建筑,这是laonian在公元2010年春天给朋友们的建议。 (整理于2010、2) 跟团去印度尼泊尔9日游行程:2010、2、2---2、10,东航, 北京—上海—新德里 新德里—阿格拉—斋浦尔---新德里---加德满都---那加阔特---新德里 新德里---上海----北京 团费10200,地陪小费50刀,印度自费有看演出,是团友要求的,另我们自己加了胡马雍陵15刀。安排购物三次。 (从泰姬陵上看下去) (过了这道门,所有人的眼睛都会亮。) (陵区远景) (游程第一天随拍)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026-r1275908-journals.html4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