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10(八蒙水寨看水书) |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10(八蒙水寨看水书) |
2010-03-22ctrip.com |
临走时,老板的弟弟告诉我们,今年的11月,是他们这里的古藏节。 如果有兴趣,有时间要过来看看的话,提前一个月和他们联系。 他们好做安排。 后来我回来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贵州东南地区,民风古朴,生态原始,被国际旅游组织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之地。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流传着史诗般的神话传说与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生活着一个性格象大山一样刚强的古老民族—苗族。 在遥远的蛮荒时代,苗族人民多居住在高山密林,幽谷深处,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人们为了增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共同战胜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保证族群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细胞—家族。家族由“古藏头”统一领导。 “古藏头”亦称“牯藏头”或“鼓藏头”(苗语:Gaib nief或Fud nie ),是族人对家族长房及家族首领—族长的敬称。“古藏头”实行世袭制,由家族长房及长房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负责掌管家族重大事务。 每当风调雨顺,喜获丰收,“古藏头”即组织族人举行隆重的宗社祭祀仪式,并开展斗牛比赛、吹芦笙、敲木鼓等庆祝活动,全族男女老少参加,邀请三边两寨亲朋好友同贺,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这一活动后来逐步演变,固定下来,成为了苗族人民每十三年一次的传统佳节——“古藏节”(苗语:Nongx fud nief)。 十三年,才有一次的机会。 不过,人在社会,身不由已。 过了大半年时间,就要故地重游。 看起来,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大,基本上等同于零。 老板的老婆,小姑娘的妈, 拿来一大包的杨梅,硬塞给我们, 说是我们这地方,也没什么好东西。 杨梅是我们自己种的,很甜,带在路上吃吧。 萍水相逢,很是让人感动。 小唐把包里所有的巧克力还有棒棒糖都找出留下。 这次出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 这些,留给你女儿慢慢吃吧。 陆姐很是喜欢她的女儿。 快要走了,再次把小姑娘抱抱亲亲。 我们在一边说笑, 干脆你把她带回上海得了。 留了老板,还有他弟弟的联系电话。 说是回到上海, 再给小姑娘寄些蜡笔之类的文具。 小姑娘今年三岁半, 这些东西,她用得上。 当然,没忘记问问从这里出发,如何去八蒙水寨的渡口。 很好找,你们刚下车的地方, 一直很前走,就可以看到了。 走走就到了。 走走就到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随便走走,就能到得了的。 走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 一时高兴,忘了在黔东南找当地人问路的潜规则。 他们所说的时间,是按照他们的脚力来计算的, 换算到我们,至少还要乘以1.5。 出了兴华,行走在国道边上。 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少,很是热闹。 路的左侧就是都柳江, 水碧绿碧绿,很是养眼。 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枯水期, 如果有哪位一时想不开, 要跳都柳江自我了断, 估计不是被淹死, 而是一头撞死的。 走了很久,都没有看到路边有缺口可以下到江边。 杨梅倒是吃掉了一大半。 的确很甜,很好吃。 八蒙水寨的渡口是大是小,是方是圆,心里一点没底。 很是担心,吃着杨梅,看着都柳江美景, 就这样走着逛着, 兴许都已经错过了。 前面总算看到有人群聚集了。 路的右边,有间杂货铺,店门大开。 可以进去打听一下。 老板在店内正在神游会周公。 本还想进去问路, 被小唐劝阻。 算了,不要打扰人家,我们再找别家问问。 我们说话的声音不算很轻, 老板依旧没有任何清醒的迹象, 真不知是被人打晕,还是睡得非常香甜? 要在大城市, 店内的东西,估计都要被人席卷一空了。 依旧往前直行, 看到前面有人在店外打扑克, 可以问问路。 没想到走在最前的陆姐, 回身朝我们大声说, 我们已经到了。 说话的同时,手朝上指指。 抬头往前上方看, 这也太夸张了吧。 一个八蒙水寨的渡口,用得上这么大块的指示牌吗? 就是高速公路上用的那种。 还是中英文对照。 来之前认为来的人少,来的驴子也不多, 看来,到这里游览的老外,不是一点点的少。 之前依稀看到时,还以为是哪个财大气粗的企业设的广告牌呢。 到渡口,左转之后,还要穿过一片庄稼地。 远远看见一叶小舟已经离开渡口。 还没等我们挥手招呼, 船已经划回来了, 艄公的眼力,还是不错的。 看前行驴友的攻略,说是进八蒙水寨,必须要用到摆渡船, 因为要过都柳江, 八蒙水寨在都柳江的另一侧。 等船靠岸, 一看,乐了。 还真是摆渡“船”, 我们四人上船,最多还能再上一到两位。 再多人上的话,船还没离岸,估计就要翻了。 真够小的。 一人一元, 短短五分钟左右时间, 钱要的不算多, 但从价格上来看,还是有点小贵, 估计看我们是外乡人, 收费标准不一样。 都柳江的水,这两天真是少得可怜。 下船和上船一样, 都是实打实脚踩鹅卵石, 离真正的岸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走多了,时间一长,都有些硌脚了。 过桥进水寨, 心急的陆姐看到一户人家在外忙碌, 这人好象在做木匠活。 直接上前就来了一句, 你好师傅,请问你们这里哪里可以看到水书? 来之前,我已经了解整个八蒙, 能看懂水书,目前仅有两位老人。 水书,是八蒙水寨的特色, 不过,目前,也算是稀罕之物。 陆姐问话的神态语气, 不象是在打听一件神秘尊贵的物品。 倒象是走进新华书店, 问一边的工作人员, 她要买的图书,一时找不到。 让他们找找,看看放在哪里了? 结果是可想而知。 回答陆姐的话无非就是这几句, 水书啊,我这里没有。 或是,要看水书啊,我不很清楚,你找村长去问问,兴许他知道。 可是没想到的是, 那人听到我们的问话, 手边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 擦擦手,朝我们笑笑。 水书啊? 我们家就有, 你们等会,我拿给你们看看。 要说黔东南的人,生性就是纯朴。 不过,我倒也感觉奇怪, 这水书,到底算不算是稀罕之物? 也许,今天我们运气好得邪门, 正好他们家有, 而我们不偏不倚,直接撞枪口了。 拿来的水书,厚厚一大本。 和以前绍兴师爷手拿的帐本,有几分相似。 这个是我们家里人从水书上抄下来的。 你们慢慢看看吧。 说完,大叔,又去忙他自己的事了。 搞了半天,这个还是手抄本。 其实,就算是真本,哪怕是孤本, 又能哪样呢? 趁人不注意,拿着就跑? 这里人生地不熟, 外加还有条都柳江横着, 能跑到哪去? 手里拿的水书是什么版本, 这点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重要。 来来回回翻了几遍, 发现大部分的文字,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除了那些长得有点象象形文字, 还能大致猜出大概意思外, 其他的,看得我们是一头雾水。 这位大叔,不好意思,你能给我们讲讲,这都说的是什么呀? 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在我们这里,只有部分老人, 才能说出点门道。 我知道的,就是我们水寨踫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比方说婚丧嫁娶,才会用到的。 就好比你们平时用的黄历那样, 他这样一说,我们倒有几分明白了。 他提及有部分老人,能看懂水书。 让我想起前行驴子提及过有两位老人,还有名有姓, 说要了解这神秘文化,进了八蒙,可找他们聊聊。 之前只想着打听哪里能看到水书, 差点忘了这茬了。 问了问大叔,知不知道这两位老人住在哪里。 你们说的这两人,我只听说过其中一个, 不过,今天他不在寨子里,外出走亲戚了。 另一个,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你们要不找村支书问问吧。 有困难,找村长,找不到村长,找支书。 这是驴圈里亘古不变的真理。 问了问村支书家具体是在哪里, 谢过之后,继续启程。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村支书家大概在哪里,就可以了。 一般而讲,总是在整个村落或是整个寨子的最高处,就是了。 沿台阶而上,走到眼前没路时, 发现右手边,有一户人家。 不过,从外观上来看,怎么看怎么感觉,就不象是村支书的家。 也许之前我们走了岔路,自己都没感觉到。 事到如今,也只有先到这户人家去问问。 家里人还不少。 其中一人听到我们的询问, 抬头笑笑, 这里就是你们要找的村支书家。 恩,就是这里? 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宽敞,明亮。 之前在门口,看到的外观破落,也许只是一种错觉。 眼睛扫了一圈后,发现我们要找的主角,好象并不在家里。 请问村支书呢? 他呀,去田里干农活了,你们先坐会,他马上就回来了。 果真是马上。 没多久,我们就和他搭上话了。 听说我们要找的这两人,他的说词,倒是和之前问起过的大叔是一致的。 至于我们提出要想看看水书, 他说这个他家没有。 小唐换了话题,和村支书拉起了家常。 听听这位姓王的支书说说家里的情况,谈谈兴华的现状。 也算小有斩获, 弥补了没见水书,没见到懂水书人的遗憾。 不知不觉,聊了有将近一小时的时间。 支书的家人,喊他去吃中饭。 他笑笑,说不好意思,就聊到这里吧,最近农忙,吃完饭,我还去田里呢。 其实说不好意思的是我们, 我们又不是兴华来的大官, 他本就没有义务,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和我们坐在一起, 陪我们山南海北得侃大山。 临走时,王支书的家人拿来了一大袋杨梅,还有一些粽子。 我们这个寨子比较穷,也没什么东西。 这些是我们自己种的杨梅,还有自己包的粽子, 你们就拿在路上吃吧。 没想到泡在人家家里打扰了那么长时间, 最后走时还有东西送我们。 忙说这哪好意思,我们不能收的。 推辞了半天,看看支书一副不拿走这些东西, 就是看不起我们的样子, 说那我们就带这些粽子走吧。 至于杨梅,就不拿了。 之前在兴华,我们已经吃过,尝过味道了。 真的不和你们客气了。 粽子共有五个, 支书的家人还真想得周到, 怕我一男孩子, 万一到时吃不饱, 还特意给我准备了两个。 不过看看粽子的大小, 说实话,两个粽子,看看,已经有点小饱了。 只是很好奇水族的粽子,里面包的是什么? 希望是肉的吧, 至少不要是花生馅的, 黎平那边买到的花生一口粽, 和我们平时吃的白米粽,没多大区别。 回到一开始给我们看水书的大叔家, 我们不方便携带的大包,走时寄放在他这里, 现在要取回走人。 突然想起刚才走时,只记得拿走相机,手机,钱包之类的贵重物品。 大包的内夹层里,还有一个信封忘记取走。 这次驴行,具体的记帐,还有公共资金管理是我一手负责。 信封里放的就是大家统一交纳,方便支出的真金白银。 赶紧打开看看, 还好,还好,一分没少。 真的把我吓出一身冷汗。 乘船过都柳江。 还是刚才那条摆渡船。 还是刚才那位女艄公。 还是要问我们钱。 价格,还是刚才的,1元。 1人1元。 看到不远处,有当地居民,挽起裤脚, 或是背着小孩,或是提着东西, 直接涉江而过。 今天都柳江的水位,要想涉江而过, 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就不清楚他们这样的渡法, 是为了省钱,还是的确回家方便? 八蒙水寨,还算没有白来。 看到了水书,顺便还免费拿到了当地人自己包的粽子。 只是没有找到能懂水书的老人, 给我们说道说道。 这也算是此行唯一的小小遗憾吧。 在摆渡船上,看到艄公身旁放着粽子,还有一碗菜汤。 艄公能听懂普通话,但要让她说两句普通话, 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通过肢体语言交流,我们也知道了, 这粽子,还有这菜汤,就是她今天的中饭。 现在,看来,我们也能体验一下当地普通人中午吃的东西了, 缺少的就是那碗菜汤。 回到指示牌附近, 看看附近哪里有坐的地方, 可以把包放下,享用我们的粽子大餐。 路边不合适,来往的车子一多, 估计吃粽子,还有免费灰沙赠送。 左瞧右看,马路斜对面这家不错, 就这里了, 兴华派出所。 大门敞开, 走进去看看,一共两个楼面。 不过,怎么每个办公室都没有人? 汉族端午,放假三天,今天还在放假期内。 水族也过汉人端午节? 那也不对啊, 大门敞开, 里面一个值班人员都没有, 玩空城计啊? 再转了一圈,还是没见到一个值班人员。 算了,那就在人家大门口台阶上坐坐吧。 兴许工作人员有事走开了, 等他们回来,再说吧。 开吃粽子。 剥了四个, 看看其他三人,再看看自己手里的, 搞了半天,馅不是肉的, 也不是花生馅, 而是赤豆的, 每个人手里都一样。 恩,这时,如果能来点白糖,那味道就更加好的。 赤豆粽,也没什么特别。 不过事后,小唐说, 她吃过后,感觉水族的糯米比起我们平时吃的更糯更香甜。 这个,应该是心理作用吧。 如果汉族水族两个赤豆粽同时放在她面前, 而不告诉她,哪个是哪个, 她能吃得出来,才怪。 你们几个有什么事吗? 恩,谁啊? 回头一看,一个高高大大的警察。 之前办公室都没人, 从哪冒出来的? 难不成刚才去上厕所了? 这么巧的事,也能让我们踫上。 看着他很是怀疑的眼神, 赶紧起身告诉他,我们是从上海来的,到这里来,是旅行的。 现在在等车,等去三都的车。 顺手指了指一旁的大包。 警察询问,一定要说说清楚。 要是说不清楚,接下来哪都不用去了。 晚上也不用想着去三都了。 保不准要在派出所过夜了。 那就不要坐门口了。 进来坐会吧。 边说边打开不远处报案室的大门。 恩,谢谢啦。 这房间真不错, 屋内有椅子,有饮用水。 最关键,正对马路有窗户,有车从远处开过,我们也能看到。 左等右等,就是没车经过。 警察忙完自己的事情, 闲时,也出门去张望张望。 看起来,他还真是个热心肠的警察。 小唐等得有些无聊, 上前和警察调侃几句, 你这应该有警车吧? 能不能送我们一程? 本就是玩笑的话, 警察的反应,无非就是笑笑,听过算数的。 没想到他的答复,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警车现在在你们来时的兴华那边。 我这边只有警用摩托。 否则,如果没事的话,倒真的可以送你们一程。 没想到警察还把我们的玩笑话当真了, 不过,想想真要是用警车把我们送到三都, 一路兴许还能拉着警笛, 直冲三都汽车站, 哇塞,那真是拉风拉到家了。 就在等车等得失望外加绝望的时候, 车总算来了。 看看手表,已经是下午2点15分。 三都往荔波的末班车,据说是下午4点左右。 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现在,是能走一段算一段了。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91-r1279067-journals.html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