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土与火的传奇,青花的前世今生】 |
[游记]【土与火的传奇,青花的前世今生】 |
2010-05-11ctrip.com |
在了解景德镇之前,我不知道哪怕是手里的一只瓷碗,在从前都是要经过那么纷杂的程序:先拿来泥土做骨,手工围成器形,修整之后画坯、上釉,再一个个送进窑里,烧造成瓷。更不用提在众多的博物馆里,还珍藏着或轻薄如纸,或花纹繁复的瓷器珍品们,它们传递千年百年,为的是告诉后人,曾经有一门技艺,一门艺术,在中国达到了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 烧造陶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为陶器上釉,让它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是中国瓷器的一大贡献,并且中国独有的高岭土能耐1700度高温,瓷器得以更加细腻和精美。制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超、熟练的技艺,每一个环节也都孕育出很多的能工巧匠。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条分工明确且非常高效的作业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要烧造出一件绝世精品,要有好的瓷胎和器形,画坯师傅不能出一点错,上釉师傅要尽量均匀,把桩师傅要拿出看家的本领,才能让这一满窑的瓷器中,烧出一两件精品。 说说容易,亲自上手就知道其中曲折。在青花主题宾馆里,我跟朋友体验了下拉坯:你的手要保持合适的弧形,距离不可太紧,会损坏器形,太远则掌握不了形状,泥土太干转不起来,加些水可以润滑,但过多,又让泥土变成浆——这活计中颇有些中国式的智慧,讲究拿捏与分寸。半小时下来,手指早已被浸泡出褶皱,还不知那些常年从事这番工作的人又该如何? 拉坯只是制造瓷器的第一步,后面的工序一个比一个更讲求技术含量。在景德镇古窑博览园里,亲见一些技师,可以在脆硬的瓷胎上雕刻花纹,谓之“玲珑瓷”;也有技师可以在瓷器上画出细腻工整的图案,拿放大镜看,纤毫必现,谓之“粉彩”;另有一种通过调节釉料之中微量元素含量,来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的颜色釉,其著名瓷器“三羊开泰”,价值不菲,因为往往烧一两千件,方有一件成器。 玲珑、粉彩和颜色釉,与青花并称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然而纵使曾经或者如今的技艺,可以让瓷器更为精巧,更加华丽,但唯有看上去最朴素的青花,从古至今都备受宠爱。 除去一些历史经历和价值上的因素,比如元代青花,就是因为器形大、年代久、纹饰多豪迈,而成为瓷器收藏中的佼佼者。大部分人热爱青花,是因为它骨子里的那股雅致与不凡,幻化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变繁为简地正应了国人的审美观。 这或许有些类似于歌唱比赛里,评委对选手的评语:你可以秀高音,秀技艺,但你必须投入地唱,歌声才会打动人。 青花瓷的魅力来自于画坯,先使用青料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虽然“青花”之名和“白底蓝花”之形让我们有了很深刻的感官认识,但是大多数人却不清楚,初画在瓷胎上的青料,其实是一种淡淡的灰色。 技师会事先在瓷胎上打下花纹草稿,然后用青料慢慢填充,在灰色与米黄色的世界里,它描摹出青花瓷成形后的魅力。 并不会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浪漫,“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上青料的过程是个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潇洒的随意勾勒几笔并不能让它成为直抒胸襟的写意派,要让纹饰微妙、细致仿佛如一个迷宫一般,才会引人赏玩、探究。 在景德镇的人民广场以南,有个瓷器一条街,也称国贸,这里有数不清的瓷器店。我和朋友在店内随意观看,并对这器物逐一指指点点,当问及一件直径差不多一米的圆形瓷缸时,店员说:这件比较贵,因为是柴窑烧造的,不信你们看它的花纹。 我们于是细细分辨,果然这个大缸上的花纹,略糊,比较其他一些同样大小的器物,上面的青花纹饰工整、纤细,仿佛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整齐而无趣。 店员告诉我们,柴窑使用的是松木,松木燃烧时出油,会让青花纹饰有一种自然的难以复制的韵味。 后来在景德镇古窑博览园中,我们看到了本已关闭,但在2009年又重新复烧的镇窑,门口堆着高高的松木,窑内如我在纪录片看到的那样,阴暗、凉爽,窑口留一人宽窄的缝,待把瓷器全部放入之后,以砖和泥糊墙,只留一口点火(所以窑内放置木柴大有讲究,火传递不到的地方,瓷器会因为受热不够,而达不到需要的成品效果)。把桩师傅在估计时间差不多时,从窑顶吐口水,观察烧造情况,然后再决定几时开窑。有时高温会让装瓷器的容器开裂,所以我们看到专门有修补师傅修补这些裂缝,使他们完好如初。 虽然如今工业化的发展,已经让这种手工操作几乎成为历史,镇窑几乎是景德镇唯一的柴窑,并且一年也只开窑数次,并不频繁。但是遐想一下瓷器诞生的过程,真的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汗水和运气,是他们让土与火衍生成为传奇,让前世朴素的瓷胎,成为这一世曼妙的青花。 此行除了在景德镇停留,也去了瑶里,那里不但是瓷器的发源地,也是高岭土的故乡,绕南古瓷作坊记录着那里长久的制瓷历史,瑶河里除了有鱼,还有瓷器碎片,不知当时有多少瓷器,通过瑶河,被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出去。 住在瑶里的一家小旅馆里,休息的时候注意到电视里播放着一条新闻:2010年5月1日,南澳一号出水文物中包含有大量青花瓷器,经鉴定,它们属于明朝民窑烧造的器物。 有关瓷器和青花的传奇和故事,将不断被发现、发掘,然后将被世代传递和传诵。 (1) (2) (3) (4) (5)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05-r1288159-journals.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