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在黔东南碧水青山间(二)-从江

[游记]行走在黔东南碧水青山间(二)-从江

2010-05-20ctrip.com

游程、美食和购物

11月19日 从江

感受:孤声一人,访苗家和侗寨

早上六点起床,刚出宾馆门,宾馆服务员就帮我拦住开往从江的车,乌漆摸黑中我就上车了,连从江汽车站都没进去。本想给大家找点信息,没办法,提供不了啦!车离开三江后,一路沿着都柳江走。天慢慢亮了,碧绿如翠,飘流如带的秀丽风景,一点点呈现在眼前,不逊于喀纳斯,更似儿时的四川,像十多年前的青依江。路上的经历就不重复提了,在前面交通一节已经描述过了。当我吃过午饭在路边包下一辆面包车时,已是十二点,天有些阴,时而细雨飘落,所幸不大。

先去巴(读为BIA)沙苗寨,被称为最后一个持枪部落。进寨门时,只看见几个当地人在锯木头,没有其它游客也没有人收门票(30元),自然也就没有进寨的仪礼,没有酒喝,什么都省了!

一个人研究了寨门口的地图,沿着路向山上走,天太冷,路上无人,只好闯入一家住户询问,看有人愿意给我做导游。有位漂亮女子带着孩子站起来,带我往山顶走,去看全寨风光。正好遇到表演队撤场,没赶上表演,真是遗憾呀!

苗家女带我去了山顶,拍了全寨风貌。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巴沙苗寨分为四个组,我所在的地方只是一个组而已。听她介绍,才知道粗大的木头原来是用来晒玉米。她还带我去看村里女子做的衣服。原来11月26日是巴沙苗寨的苗年,女子们都聚在一起做新衣服,向我介绍“亮布”的做法,我还亲手捏了捏看了看。这里的服饰确实与凤凰的苗族不一样,与贵州西江的苗族也不同。女子都裹腿,用梳子简式盘头,穿亮布做的衣服。男子则头顶留一点头发,持枪。在这里了解了亮布的做法,到了侗寨就派上用场了。所谓“亮布”,就是自已家织的土布,用锤子锤松后,用鸡蛋清浆过,晒干后反复如此加工,最后上色,通常染为深棕色或黑色。因为是鸡蛋清浆过的布,布显得特别硬,并有一种特别的光泽。关于亮布,我只在从江和肇兴的苗侗寨看见,到了西江雷山一带,服饰就与这里完全不同了,就没看见有人穿了。

在巴沙苗寨呆了一个多小时后,继续前往小黄侗寨。路正在修,所以不好走。路上不时经过一些侗寨。如何知道哪里是侗寨呢?只要看看村里子有没有鼓楼,有没有风雨桥就清楚了。路上没停车,也经过一、两个较大的侗寨,大半个小时后到达小黄侗寨。

感谢天冷,小黄侗寨收门票的人都给冻跑了!30元门票费算是省了!因为天冷游客太少,收门票的人呆在屋子里冻得实在难受,一天也没几个人,还要受罪,干脆休息了吧!沿着公路进入寨子,首先是风雨桥,然后是座漂亮的鼓楼。整个寨子里正在大修土木,好几个地方都在拆旧楼盖新楼,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木制房屋的全部构造和骨架。

小黄侗寨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旅游景区开发初期。小黄的资本是什么?那就是小黄侗寨的大歌。所谓“大歌”,是多人合唱,全寨男男女女都会唱,唱得很好很动听,最关键地是小黄大歌是无伴奏的合唱,多声部合声引人入迷。2009年侗歌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黄绝对是侗歌的杰出代表。有人评说,侗族大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在曲式上紧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合唱中自由和谐地出现多音部。包车的司机也是侗族人,他说并非侗族人都会唱歌,小黄是其中少有的全寨会唱歌的侗寨。唱歌的侗族小姑娘说,她们会说话时就开始学唱歌,进了小学后老师就给他们分声部,根据每人不同音质来唱不同的声部,这样大家就开始一起唱合声了。一般都是嗓音亮的,来负责起调。因为是侗族大歌,唱得人越多越好听,合声和分声部演唱的感觉才能体现出来。

小黄侗寨的服饰跟巴沙苗寨比较像,我觉得地缘关系冲淡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人们由于气候条件、生活条件而有了类似的装扮。因为小黄侗寨在11月底马上要过大歌节了,每家每户都在晾“亮布”,长长的亮布装饰着小黄侗寨。

在小黄转了半个多小时,没遇到寨子里的表演队,当然也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旅行团,仿佛寨子里只有我一个游客,孤独在寨子里行走。那时候,第一次觉得旅行社是很重要的!虽然我独自旅行过,但这么孤独还是第一次,看来以前没有去过这样的地方旅行过。到了小黄不听大歌就走,如同没来一样。不行,我得努力一下!于是走进一家小商店,询问老板娘哪里能找到唱歌的表演队。没想到老板娘说,只要你愿意听,我马上给你找。出乎意料,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半小时后,在小商店对面的民居家,我听了八个侗族小姑娘如同“天籁之音”的歌声。

因为天太冷,小姑娘们跟我商量能不能不换成侗族传统衣服。于是就着普通衣服,八个五年级的小女孩围着火塘站成一个弧形,开始了唱歌。当第一个音符飘进我的耳朵时,“天籁之音”的感受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完美的合声,多声部合鸣时的冲击让我一下子就着迷了。虽然听不懂她们所唱的歌词,但一点也不妨碍对音乐的理解,如同听不懂英文歌但却可以沉迷于其音乐一般,一个小时的歌声仿佛绕梁三日不绝,时隔多日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八个小姑娘的歌声一点也不输给成人,长期地训练让她们的配合默契,微微点头大家就知道下一首是什么曲子。经常担当起调的小姑娘叫潘迎香,她的姐姐是2007年温家宝访日时九个小姑娘之一,看来唱歌也得有家传功底才行。一个小时歌声结束,按事先约定,每人10元钱,结束音乐之旅。

在从江,似乎没有什么美食,在旅馆边上的小饭店吃了两顿,味道一般。不过很高兴地是吃到了久违的“豌豆尖”,很新鲜很美味。

(巴沙苗寨)

(小黄风雨桥和鼓楼)

(小黄鼓楼织布机和唱大歌的小姑娘)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91-r1290172-journals.html1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