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梦西安

[游记]故梦西安

2010-05-22ctrip.com

第一天:曲江新区

千年之前,长安就已不再是长安,但这并不妨碍今天的人们在这座大城里做一场盛世繁华的故梦。

咸阳机场的大巴载着前来寻梦的游人们驶向西安,沿路看到那些曾经在历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成为城市的路标,阿房、华清、长乐、未央......虽然不至于生发穿越的迷思,倒也念来颇觉口角噙香。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对我来说,靠近西安就有一种走近历史的心潮暗涌。

我们选择下榻的酒店,大唐博相府酒店,位于机场4号线终点:曲江新区雁塔广场东南角。雕梁画栋的三重唐式院落,安静地立于大雁塔下;中院里吴道子塑像,好一幅吴带当风的潇洒飘逸模样;正午的院落里,阳光斑驳,中式的房间里,却是清凉宜人。住在这样一座以“大唐”为名的中式庭院中,大概谁都会做上一场“菊花古剑、梦回唐朝”的旧梦吧。

(酒店)

“相府”正门外,即是曲江新区最繁华的所在。广场中心屹立着西安的标志,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唐代大雁塔,塔前有玄奘和尚的雕像,塔后有大慈恩寺遗址。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就如同西安的众多古迹一样,每一个都娓娓道来一桩桩长安故事。大雁塔究竟是玄奘为翻译佛经而建,还是唐高宗为怀念母亲长孙文德皇后而建,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庆幸的是,拙朴内敛的大雁塔,至今仍旧在这里慈祥地俯瞰着世间的芸芸众生。这是五一小长假第二天的雁塔广场,人潮如织,繁花似锦。虽然平日里老是觉得“复兴梦”的概念有点骄狂之嫌,但眼前这歌舞升平的模样还真是不能不让人生出几分“盛世”的感叹。

唐朝乐队唱过,“......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男耕女织丝路繁忙,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纸香墨飞辞赋满江,今宵杯中映着明月豪杰英气大千锦亮......”盛世大唐的气象,不知道令多少今人神往。打造于2002年的大唐芙蓉园,正是这场大梦的典型产物。据说建于唐代芙蓉苑旧址之上、号称再现盛唐风貌的“皇家园林”,门票巨贵,园内的唐诗峡跟杜甫草堂的诗歌大道创意相似,但园林整体还是比较平庸,并没有期望中的惊艳。只是在夜色渐浓以后,隔着墨黑而泛光的湖面,看华灯次第亮起,紫云楼璀璨闪耀,听笙箫鼓乐拂柳分花远远传来,才依稀仿佛有了几分“走入迷思梦里回到唐朝”的意韵。

与商业味较浓的大唐芙蓉园相比,陕西省博物馆则洋溢着浓烈的历史氛围,以及一种来源于皇天后土和千百年岁月沧桑所赋予的神秘感。午后的陕博前,顶着烈日排了长长的队伍,想起前年在首都博物馆,看“中华瑰宝-五千年文物展”,也是观者如云,据说并不爱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如今对自身历史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吧。陕博的常展,虽然比不上中华瑰宝展那么惊心动魄,倒也是蔚为大观。毕竟秦、汉、唐三个十分重要的朝代都定都于这方宝地,长安回望绣成堆,虽有众多帝王陵寝尚未开发,现有的考古挖掘仍然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比如吕雉的“皇后之玺”,比如汉武帝赐予平阳公主和卫青婚礼的金制九龙灯台,比如骠骑将军的虎符......看到这些传说中的物什,真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当然,深埋于陵寝中的,除了光鲜的宝物,也有历史的血泪相和而流。第二展厅唐代馆中,大量文物来自唐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规格之高令人侧目。然而你若以为这是两个受宠的皇家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两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仅仅因为一时不忿,私下议论了张氏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就被亲祖母武则天杖毙而亡,所谓太子、所谓公主,不过是他们心怀愧疚的父亲中宗李显在即位以后追封而已。真相直让人叹息“为何生在帝王家”。

第二天:进城

十多年以后重游故都,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在那条著名的四车道宽的城墙上骑骑车,绕这城市跑上一圈,然后晒晒城墙上的太阳,想象中一定很惬意而且浪漫。然而,当这座大城乍然展现于我的眼前时,第一感觉居然是有点点震撼,有点点穿越。这一刻,真的想起了我儿时梦里的古代城池,那种杨家将镇守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雄关。虽然此时它的城门洞开,现代化的铁马川流不息,但那壁立千仞的城墙,巍峨的城楼,就那么高高在上、俯瞰着我们,仍然使我有了时空错乱的瞬间眩惑。

当然,这是千年后的西安,不是什么边陲三关,城头上也没有匹马金戈、寒衣重甲,如今的大城里,有的是活色生香,有的是幸福生活。

(狮子)

穿过正南门,进入内城,右手边就是这座千年故都里最风雅的去处:碑林博物馆。多年前在西安,尚且还年幼的我们,就对那处炎炎夏日中凉爽宜人而又带着神秘魅力的所在,充满了好奇心和好印象。今天要去碑林,需得先穿过长长的热闹的书院街。狭窄的街巷两侧,长满青苔与衰草的老旧的二层木楼,琳琅满目全都是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的世界,小小的店铺前可能蹲踞着一对呲牙咧嘴的石狮子,也可能俏立着一位体态丰腴的唐代三彩仕女像,低矮的门楣后面,可能是深深的黑黝黝的夹巷,探头看去,尽头的照壁上一个大大的“道”字潇洒飘逸,左边有关中书院,右边有于右任故居,在这之间,可能有一位老艺人埋着头,旁若无人正在给手工制作的埙上色。当地的老人们和外来的游客一起在这里寻寻觅觅,其乐陶陶,好一派闲适的意象。虽然不可摆脱旅游观光地固有的商业气息,但相比成都文殊坊那种刻意打造,西安的书院街仍然充盈着真正的书卷气息。

(书院街)

将热闹的书院街抛于身后,魁星楼下的碑林博物馆依然是夏日里一片清净之地。跨过棂星门,走在苍翠绿槐夹道的青石径上,心自然平静下来,及至步入成百上千如云树立的碑林陈列室中,则更是油然一味古风古意扑面而来。这座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的书法石刻艺术宝库,可谓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小时候,私塾出身的外祖父家里曾经挂满了字画,他有时会把我抱在膝头,给我把玩他的黑色折扇,教我认那扇面上很好看但是很难认的字......后来的日子,离书法越来越远了,到今天,可能连毛笔也不会握了吧,很遗憾呢。但这并不妨碍我和enyaya面对历代书法大家们的作品时大言不惭地评头论足,比如我不喜欢颜真卿过于饱满的正楷,也不太喜欢张旭怀素行为艺术般的狂草,最喜欢的一块竟然是集王羲之行书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据说是众多集王羲之书法碑刻中最成功也最著名的一块,如此看来,我的眼光也不差嘛,哈哈。就我的观感,行书的品格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当真是“飘若游云,矫如惊龙”。另外一种我喜欢的字体则是秦代李斯的隶书,感觉特别古意盎然。

有趣的一点则是,碑林中来自皇帝的作品很多,尤以唐、清两代帝王为最,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李隆基手书《石台孝经》,表明了儒家社会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是碑林的开山之作。而刚才提到的《圣教序》也是唐太宗所作,然后由唐书法家怀仁花了二十年时间集王羲之书法而来,因为李世民最喜欢的书法家就是王羲之,传说就是他老人家把《兰亭集序》带进了自己的陵墓,使得书圣神作真迹从此绝迹于人间。而以我相当有限的眼光来看,这些皇帝老子们的书法还真是写得相当不错哈。不过最有名的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却只有小小一幅,悄然立在展厅最角落里。

最后一个展厅处有现场拓片供出售,拓印艺术我是一窍不通,不知道如果一块碑被日复一日地拓印,会不会终有一天就被磨花乃至磨灭了呢?就像这书法艺术,渐渐地湮没于岁月的洪流。

(碑林)

品完书香纸香墨香,下一站,该尝尝西安小吃的香味儿了。回民街,几乎出现在每一篇关于西安美食的游记攻略里。这条位于鼓楼背后回坊的美食街,熙熙攘攘,热闹非常。两侧全是各色食肆,档次大概仅属于传说中的“苍蝇馆子”,谈不上什么环境、卫生、服务等等,独以口味取胜;而食肆门前一字排开的大排档,贩卖各式小点小吃,现做现卖,一口口大锅里炖着牛羊肉,香浓肉烂,使得回坊的空气中都浸润了热腾腾的味道和欲望。西安小吃,以面食为主,例如著名的牛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面、贾三灌汤包等,但我最喜欢的却是一份看似普普通通的炒饭,红红酸菜炒米,其实就是炒饭,不知道为什么叫炒米,但是真的很好吃,油浸透了颗颗饱满丰腴的大米粒,酸酸辣辣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开。

终于把肚子塞得饱饱的,我们一路闲逛着,来到号称西安小资街的德福巷。这条短短的小路,自然汇聚了不少酒吧和咖啡馆,不过却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格调店面,说实话,有点失望哦。泡上一壶茶,小坐一会儿,时钟就走到了下午5点钟,赶紧起身,南城门关闭城门的表演仪式就要开始啦......

在城市越来越面目雷同的今天,这座全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城墙,使西安独留了一份属于千年长安的旧梦魅力,只要看到这城墙,就可以骄傲地说,没错,这里就是西安。城墙上果然如传说中一样,足有四车道之宽,当然墙上并不能行汽车,但是可以骑车,喜欢骑单车时自由“飞翔”感觉的我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件在西安你不能不做的事儿。在南门租好两辆单车,我们逆时针骑行,打算绕西安城转上一圈。租车价格在100分钟内每车20元,超时加价,后来我们发现,这100分钟的设置原来自有道理,恰恰是我这样体力普通的女生,绕城墙骑行一圈所需的时长。城墙上铺着青砖,凹凸不平,骑来有点跳脱的感觉,一圈下来直把手臂震得发麻。然而,这一圈确实值得,骑行在这城市的半空,时而俯瞰城内的活色生香,时而在角楼远眺新城的花花世界,时而仰望头顶灰扑扑的黯沉苍穹,仿佛行走于时间与空间的某条交界线上,感觉颇为奇妙。

在“古城第一门”的北门,回望我们出发的南门,长长的长长的中轴线连接着这城池的南北两端,中心的钟楼巍然矗立。唐诗里描绘长安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如今的西安古城当然已经不如长安那般规规矩矩,但是,只要城墙还在,整个老城区就还是一个圆满的整体。古时,城墙守卫着帝国子民的凡俗生活,今天,这仅存的四方城墙,是否也正守卫着我们悠长故梦最后的余韵?

(角楼)

第三天:地下

俗话说“北京的官多,上海的钱多,西安的坟多”,除了博物馆中近观文物,到已经开发的陵墓当中去体会地下神秘,那也是游西安的必备项目。多年前参观过兵马俑,此次我们选择了2008年新开发的汉阳陵。与热门的秦陵兵马俑相比,汉阳陵冷门许多,发车很少,占地面积很广的陵园内亦是人烟稀少,然而却恰恰流露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苍茫之感。地宫是汉阳陵最值得参观的展馆,黑洞洞的地宫里,观众或站在钢架玻璃的地面上,俯瞰脚下近在咫尺的陪葬坑,或走在幽冷的深巷中,看两侧厚厚黄土中的人俑列阵,略带神秘气息的氛围里,感觉颇有几分刺激。

钻出地宫,阳光明媚,四下里静悄悄,轻呼着旷野清新的空气,回望地宫的入口,想着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如今都在这寂静的黄土下,倒真应了老毛那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吧。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7-r1290573-journals.html3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