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记 |
[游记]西行记 |
2010-07-03ctrip.com |
在这闷热难耐的夏天,我多么渴望消失,像水蒸气一样,倏忽不见踪影。于是我消失,飞去梦里反复出现的地方,那地方指向西北。第一站,是敦煌。那不过是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一处弹丸之地,在我的辞典里,却镶着金边闪着烁烁光彩,是梦想中的梦想。“敦,大也;煌,盛也,”东汉应劭如是说。古时敦煌位重,是因为丝绸之路,这茫茫大漠上的一片绿洲,是联结中原和西域的咽喉。今时敦煌名重,是因为有敦煌石窟,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既是艺术,亦是历史,全世界震撼且垂涎。石窟里规矩多,不许拍照,四壁围上玻璃防护,每洞窟外还上了锁。我们跟在导游身后,看她缓缓拿出钥匙,打开通往过去的门。第一个窟豁然敞开,我从极亮的阳光里走进极暗的石窟,小步小步,有些个踌躇,好像头回迈进校门的小学生。渐渐看清楚墙上模糊的壁画,我的心猝然被什么人攥紧了,觉得疼,只想流泪。他喜欢雕塑,流连于佛祖的慈悲和菩萨的温婉。而我更爱壁画。每一个窟,我只有那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只能用眼睛深深地看,希望永远不忘记。那些飘曳的飞天,衣带飞扬,四壁生风,多么自由高妙。最好的仍然是唐朝的飞天,寥寥几笔,飘带翻卷起,身体舒缓轻扬,佛陀见了亦为之微笑,凡夫俗子的我们仰头望见,只觉得幸福。正迷恍间,只听导游说,这个窟的地砖是西夏时原物。我一低头,脚下踩的是一朵莲花。在佛国里,莲花是净土,我身在净土,不敢有丝毫懈怠,整颗心里满满地都是谦卑郑重。敦煌石窟里,莫高窟的名声最盛,盛到一百多年前全世界的探险家就蜂拥而至。现在许多珍贵的经书和壁画散落在哈佛大学的赛克勒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处,莫高窟里留下无数伤痕、空白和复制品。有人说,流到海外对那些真迹来说或是幸事。可是,来到莫高窟,站在被人用特殊胶带粘走的大幅壁画的空壁前,我只得承认自己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此时此刻,我们只愿做一对雌雄大盗,闯进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博物馆里去。莫高窟陈列馆里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陈寅恪的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可敦煌并不是伤心地,她整个沐浴在阳光下,光华灿烂。傍晚六、七点钟,鸣沙山仍滚烫滚烫。鸣沙山大风,刮得我睁不开眼,可那沙漠却齐整,永远是完美的S型。我头一回骑骆驼,就爱上它。爱它的沉默与温厚,更爱它的隐忍与善意。只有这样的生命,可以与之共同穿过沙漠。旅行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a6ab301000a6t.html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8-r1299716-journals.html1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