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哥五日行(三) |
[游记]吴哥五日行(三) |
2010-07-05ctrip.com |
更多详情和照片请至: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5083230_3_1.html清晨8点半,和突突车司机如约在客栈门口碰头。我们的司机是典型的柬埔寨男人形象,黑黑、瘦瘦,英语流利,口音巨重。此后三天,陪伴我们旅程的,就将是他,和他的突突车。 不知道东南亚的旅游城市是不是都这样(也许奢华的海岛除外?),公交系统极不发达,约等于无,代步的全靠出租车,以及这种十分有特色的摩托拖车。“突突”,这名字一定来源于它们发动时候响亮的声音,而它们花花绿绿的鲜亮颜色也装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与泰国的二人突突略有不同,柬埔寨突突更加宽大,可以乘坐四人,也装饰得更加漂亮一些,颜色更多样一些。 乘着突突出发,感觉果然跟昨天我们自己冒着烈日骑车大不一样,微风刷刷地掠过耳畔,好不快意。今天的行程是“外圈”:高布斯滨、女王宫、班迭色玛和比粒寺。高布斯滨最为遥远,距离暹粒大约50公里,突突车得跑上一整个小时。不过道路相当平整,跑起来也很平稳,虽然一小时的车程比较无聊,不过权当是顺道打望沿途的柬埔寨乡村景象吧。如同很多东南亚乡村风光一样,柬埔寨人也是将房屋建在高高的木桩上,像是我们湘西的吊脚楼那种模样,然后以棕榈叶或是茅草覆盖屋顶,用软竹条编织的席子作地板,人们进出需要脱鞋;沿途也看到一些大概是富裕人家吧,用木头甚至水泥修房子,用某种亮亮的金属皮盖房顶(不知道是铁皮还是铝片),但无论什么材质,房屋的“高脚”样式还是没变。最有意思的是,高脚下的阴凉处,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至少一张吊床,孩子们在吊床上自得其乐,而大人们也会闲坐上面乘凉、午休,看起来好不惬意哦。柬埔寨这个国家,其实刚刚才从严酷统治以及内战的创伤中缓过劲儿来,还有太多的伤害没有痊愈,不过像我们这样坐着突突一路跑马观花,乡村的景象看来还是相当安详平和的。除了偶而会看到柬埔寨人民党的竞选标语,一切都仿佛和曾经纷繁复杂的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高布斯滨(Kbal Spean)——缺水的千林伽河·(**) 高布斯滨是我们的行程中唯一有山有水的地方,山是不知名的山,水是千林伽河。林伽是印度教的一种神,千林伽河则是说,这条河床上雕刻了上千的林伽神像。 要见到千林伽,首先需要先攀登一条2公里长的山路。说是路,其实约等于没有路,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各种奇形怪状的巨石间跳跃,但是并不难爬,因为随处有许多大树的藤蔓可以施以援手,要是富有想象力的话,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正在前往古墓探险的劳拉。沿途的地上爬满了巨大的像蟒蛇一样的树根,这使得一路的攀爬变得十分有趣,——甚至是高布斯滨最有趣的地方。 因为千林伽河让我们失望了。雕刻是有的,但是很少,没有看到想像中上千林伽的壮观景象,又或者这些雕刻在河床上的林伽已经被经年累月的河水冲刷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小圆包。不过在这里,我们遇上了两个来自中国、现在新加坡读书的男生,利用暑假前来柬埔寨旅行,然后又遇上了几个本地人,其中有老人有小孩,还有一个会说流利英文的女生,暂时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徒步队伍,一起向千林伽河下游的一处瀑布进发。并不意外的,瀑布小得可怜,倒是正适合人们冲到水流下面,洗一个酣畅淋漓的夏日露天浴。其实我们来的季节不合适,按照LP上的说法,高布斯滨最合适的时节应该是7月以后的雨季,不知道届时的千林伽河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女王宫(Banteay Srei)——女人才能奉献如此精美的雕刻?·(****) 女王宫比高布斯滨更近一些,距离暹粒大约30公里。我们到达的时候,又是恰逢正午,空无一人的女王宫在烈日下显得十分寂静。 作为吴哥寺群中最精美的庙宇,女王宫一向十分热门。与其他神庙主的黑褐色不同,女王宫是一种略显妩媚的独特的红褐色;同时它的雕刻确实非常之繁复精致,可以说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装饰着精细入微的雕饰,有些雕刻甚至呈现出三维形态,的的确确是古典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这两个特点,倒是印证了一个说法,即女王宫实际上是一个女人修建,因为如此细腻的手法,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男人的手笔。 另外,女王宫似乎是唯一出现了猴神形象的神庙,这些猴神镇守着豪华的中央塔,传说孙悟空的原型就是来源于《罗摩衍那》里的这种猴神。这大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印度教和佛教都源出印度。 大约正午刚过一会儿,女王宫里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据我观察,成群结队的日本人的确比较多,他们一般都会认真地听导游讲解,可惜,没碰上什么中国团,想要蹭听一下都听不懂。除了是最精美的庙宇,女王宫也是吴哥窟里最小的一处景点,游人一多就有一点抹不开身的感觉,因此旅行团进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出来的时间。出得门来,照例一群柬埔寨孩子立马跟了上来,男孩子卖书籍和影碟,其中还有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名著《吴哥之美》,可惜盗版的质量实在太差,而女孩子则主要贩卖各色头巾,纱的1刀,棉的2刀。柬埔寨的孩子特别多,全国50%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下,我猜想,这或许跟最近十几年终于结束了大国瓜分和血腥内战有关吧。enyaya看中了一条桃红色的棉质头巾,经过我们试探性地讨价还价和女孩子锲而不舍地努力,最终以5000瑞尔成交(1.2刀),其他女孩子大概看我们两个只买了一条,于是大有向我们围攻而来继续奋战的架势,我俩连忙一边说着“No,thank you”,一边落荒而逃。午后,从女王宫返回暹粒城,路上转去班迭色玛。 ·班迭色玛——寂寞空庭微雨·(*****) 吴哥窟是如此广大的一片寺庙群,其中有一些名气不大的神庙,不见得有吴哥寺的恢弘、巴戎寺的神秘微笑、女王宫的精美雕刻,相比这些热门的景点,游人的罕至可能恰恰是它们最值得去体味的特质。班迭色玛就是这样一个令我难忘的去处。 到达班迭色玛的时候,正是下午游览的黄金时间,可是神庙内除了间或现身一下的守护人员,多数时间空无一人。此时一直紧随我们的烈日不见了踪影,忽而起风了,紧接着纷纷扬扬的雨丝飘洒下来,润泽着墙角壁沿的青苔,一种淡淡的安静的寂寞弥漫在这淡黑色的神庙间。风吹拂着我们的桃红色头巾,给这静寂的空间唯一的色彩和动感。抬头仰望浅墨色的阴云轻覆下的天穹,于此情景中,好像第一次能够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沧桑与茫然。微雨初停,时间已近黄昏,我们离开班迭色玛,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比粒寺。 ·比粒寺——等待一个没有落日的黄昏·(****) 巴肯山落日,是吴哥窟旅行中不可不看的美景。然而随着世界性名声而来的,是犹如观看露天热门电影一样拥挤的人群。希望能够更宁静地享受吴哥日落之美的人们,开始四处寻找着另一个“巴肯山”。于是,比粒寺渐渐成为驴友们新的“秘密”。 比粒寺拥有高高的地势和宽广的视野,这是观看日出日落的必备条件。这座寺庙是一座高三层的金字塔形建筑,身处底层,仰望塔顶,有一点高山仰止的意味,而最高一层塔的四面均雕塑着一对石狮子,虽然有些儿残败了,那种仰天长啸的威势却依然傲人,仿佛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正在热切期待着传说中无比壮美的吴哥落日。 登上最高的塔层,俯瞰脚下的大地,满目的广阔稻田和丛林,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在导游的指点下,极目远望,远方的丛林里隐隐露出一些神庙和寺塔的檐顶,让人不觉猜想,在那丛林深处或许还有什么至今没有被人们发现的奇迹。 5点半以后,比粒寺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所有人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可惜的是,此时西边的天空又开始渐渐堆积了墨色的阴云,如同之前两天一样,夏日傍晚的夜雨似乎又要卷土重来...... 最终,落日还是被阴云遮住了身影,莫非吴哥的落日真的与我们无缘?傍晚6点,天光已墨,等不到落日而满怀遗憾的我们,只好悻悻离开了黄昏中的比粒寺。回到暹粒,老城的灯火已经次第亮起。今晚我们决定去离投宿客栈不远的一家餐厅Viroth‘s吃晚餐。这是一间半露天和半水畔的餐馆,用LP的话来说,是“柬埔寨菜式和巴厘岛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其实就是在水池边,搭建了一座硕大的棕榈叶大棚,幽暗的灯光在夜色中确实有一股迷离的诱人氛围。(所有照片请至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j6ms.html )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599-r1299931-journals.html1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