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去列车的窗口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一) |
[游记]西去列车的窗口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一) |
2010-07-28ctrip.com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喀那斯湖的枫叶黄了、那拉提草原的野花开了-----在天府之国的成都火车站,我们看到一队又一队有钱有闲的中产准中产们背起行囊、穿上冲锋衣,迫不及待地挤满红色的快客卧铺车的各节舒适的车厢,去新疆寻找都市里匮乏的田园风光;阿克苏的长绒棉白了、库尔勒的原油黑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就在同一个夜晚,从四川、从陕西、从河南,总数达上百万之多的流动拾花工们也登上了涂着绿色外漆的拥挤不堪的普通客车,去新疆放飞新的财富梦想;按照朱学勤先生的划分,中国可以被看做三个层面:沿海中国---内陆中国--边疆中国。对曾经在前两个中国各生活了大致各半时间的笔者说来,今次的新疆行可以算做沿海中国和内陆中国对边疆中国的一次短暂的拜会和探访吧。这是中秋节前12天的傍晚,从成都出发、经秦岭、嘉峪关、吐鲁番等地直达乌鲁木齐的K452快车正准备上路。人生许多美好的记忆,往往是从明月开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生在西域的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塞下曲》、一首《关山月》,是多少唐宋边塞诗歌英雄主义的滥觞!又曾使多少男儿少年时对新疆产生奇妙的幻想!古往今来,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总是和许多诗人、诗歌、和中华民族的林林种种的英雄主义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此时此刻,我又想起在半个世纪前曾经脍炙人口的长诗《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的确很像一出舞台剧,半个世纪过去,场景未变,人物全非。从第一次读此诗到现在,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日从西去列车的窗口外望,早已抛弃了单向度思维的我们应该也能够看到和读懂比前人更多、更深刻的东西,这才是社会已经进步而且继续在进步的根本标志,也是新疆行除风景和财富机会以外更为宝贵的收益。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35-r1302415-journals.html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