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火热黔东南(七) |
火热黔东南(七) |
2010-09-10lvping.com |
清晨6点刚过,我便醒了,洗漱完毕,就半坐在床上,看着窗外发呆,天色是鱼肚白,太阳还没露脸,苗寨里也是一片的宁静,与夜晚的热闹相差甚远。时针轻巧地划向7点,太阳不紧不慢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洒下万道金光。苗寨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苗家妇女开始做饭、打扫,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8点,几个同事的房间静悄悄的,估计都还在睡,我和LG出门,趁着太阳还不大,逛苗寨去也。与白天的喧闹不同,早晨的苗寨格外的清静。走过风雨桥,见到几个早起的游人在卖小吃的摊档前好玩地试着做糍粑。昨天人头涌动的诺大表演广场,也只有三五个游客在拍照。我们也就趁着无人,赶紧拍上几张留影。再往前走,居然看到有卖稀饭油条的摊档,我们立即坐了下来,要了两旺稀饭两根油条,呵呵,让自己的肠胃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用完早餐,我们先是走到了苗寨的门口,迎着晨曦,沿着田间小路,走到了碧油油的稻田中央,呼吸着含有稻田和泥土味的空气。 在稻田里停留了一会,我们沿着青石小路向山顶进发。一路小道曲曲折折、岔路很多,很多木屋外都挂着防火的警示牌。确实,都是木房子生火做饭,且一座紧挨着一座,一旦失火可就是火烧连营了。眼前这些3、4层楼的苗寨,少说也要4、50万呢。沿途房屋交错、炊烟交替、小路交汇。绿油油梯田、褐幽幽的房屋,拿着家什经过的妇女和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们,一幅和谐温馨的生活画卷。在一处民宿客栈的门口,看到挂着一块苗绣参观学习基地的牌子,我们便好奇地走了进去。此前曾看了中央台一辑有关黔东南地区苗族刺绣的节目,对苗绣艳丽的色彩,生动夸张的图案和繁杂的工艺很是印象深刻。一个苗家阿婆正起身换线,墙上、桌子上布满了各种绣品。虽然有点心动,但想想真买回去了也没地方挂,更用不上,终究作罢。不过,那次的电视节目里也说,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破纱绣、锡绣、辫绣等,一些比较复杂的传统工艺已濒临失传,年轻人大都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学刺绣,而选择出外打工挣钱去了。不知道再过个几十年,我们是否还能看到这些精美绝伦如工艺品的苗绣了。 走到半山腰,已经有些累,坐在凉亭上休息了一会,同事打来电话,太阳太大,不想到外面逛了。于是我们便往回走,准备提前返回贵阳。走回苗寨的主干道上,街上的店铺基本都开了,来往的人流也明显多了起来。LG买了点当地的特产,我们回到客栈,收拾完行李,告别来去匆匆的苗寨,踏上归途。 快到苗寨大门前,我们看到前面很多苗女排成一个方阵,苗族少女和老妇列队两旁,个个头上顶着项上戴着银晃晃亮灿灿的饰品,苗家老大爷则是摇头晃脑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我们不由地面面相觑,莫非昨天没来得及迎接我们,今天欢送我们来了?一边YY着,一边快速掏出相机拍照留念。想来必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此地莅临指导,所以有这么大的阵仗吧。站在第一排的一个苗女被我们一致推为苗花,不过有个眼尖的同事就指着她的鞋说这个苗女是山寨版的,我们都不解。他说其他苗女穿的都是绣花鞋,就只有这个最漂亮的穿着皮鞋,可能是哪里请来撑场面的礼仪小姐吧。我们先是夸他观察仔细,又立即打趣他怎么知道穿皮鞋的苗女就一定是山寨,莫非有经验了?就在我们的嬉笑打闹中,苗寨,渐渐远离了我们。更多精彩请至:http://blog.sina.com.cn/itravel2009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491-r1307305-journals.html1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