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我的“庐山之恋” |
我的“庐山之恋” |
2010-08-31lvping.com |
题记一一生好入名山游。心底最爱恋者,乃庐山也。题记二四十年间,五上庐山。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五上庐山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人生,也折射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题记三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打开携程网,进入其游记广场,篇篇美文,吸引你的眼球哦。娓娓的文字,五彩的照片,把你带到一个个世界的景点,带到一处处祖国的名胜。 徜徉其间,案牍劳顿一扫,山野之风拂来。神清气爽,思绪飞扬。 你没有去过的地方,游记的一字字,一行行,瞬间点亮灵感 -- 何不也去一游? 你已经到过的地方,游记的一句句,一段段,忽然开启心闸 -- 踏上重游之旅! 2010年8月24日,浏览携程游记广场,读到了“路边的风”发表的一篇游记攻略,题目是《别庐山,说感想》,我便踏上了重游庐山之旅。 第一次:1966年10月。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红卫兵,文革大幕自此拉开。 “革命大串连”,一个亘古未有的怪事,始现全国。所谓“革命大串连”,即凭着大中学生的学生证,你就能到全国各地去串连,或曰革命。免费乘车坐船,甚至免费吃饭,没钱了,还可以打一张借条,借上三元五元的。在北京火车站的出口处,挂着一条红色横幅,上书:热烈欢迎毛主席请来的客人。见之,多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少人举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检阅之后,搭乘京广线南下,到了武汉,离开武汉,本打算从武汉直接回沪。可是,在去火车站途中,忽然想到:何不去船码头,乘船到九江,然后登庐山呢?那儿有毛主席描述的“仙人洞”,那儿有毛主席描述的“险峰”。 船到九江,已近中午。 先在九江市内乘坐公交车,到庐山脚下的一个小站。登山开始。虽然不能乘车走盘山公路上山,尝一尝“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滋味,但并无遗憾。年纪轻,腿力好。过了“好汉坡”,渐入佳境,山泉奔腾,鸟雀啁啾,秋叶染红,野花幽香。我沉醉其间。 山顶小镇,叫“牯岭”。在复旦,一位英语教授在课堂上曾经说到过:庐山的“牯岭”,名字有点怪,如果你知道它是cooling(“清凉”的意思)的英译,知道庐山的别墅群的最初开发人是一位外国人,那就见怪不怪了。 秋天,天暗得早。等我凭学生证免费入住“庐山宾馆”。吃了免费的晚餐,就去逛cooling,秋风拂来,带着寒意。暮色中的cooling,简直就是一座热闹的小城。邮局、商店、浴室、学校、书店、医院,甚至影院,一应俱全! 独上庐山,独游庐山。 最走红的是“仙人洞”,那儿,“红卫兵”最多; 最失望的也是“仙人洞”。这不是想象中的“洞”呀!-- 我想。 -- “无限风光”在哪儿? -- “险峰”呢?洞外,几个红卫兵你问我,我问你。山上一周,走遍了龙首崖、五老峰、大天池、小天池、花径、如琴湖、含鄱口、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等,饱览了庐山秋色,在翻越两座山岭时,差点儿迷路山中,曾经采野栗充饥......。 一日清晨,我漫步花径,为眼前的秋色所动,居然,出口朗诵我喜爱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啥玩意儿!封资修的一套!(不远处一个红卫兵,操北京口音,恶狠狠地朝我说了一句)李白五十岁时归隐庐山,写了《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几番打听“香炉峰”,皆无果。庐山一周,难忘最是“庐山人民剧院”。在那儿,遇见剧院的守门老人,白发苍苍,精神矍铄。-- 1959年中央在这里开庐山会议的时候,我是服务员。毛主席和彭德怀就是走过这座小桥,进入剧院开会的,有说有笑。(老人指着剧院右侧的小桥说)-- 你真幸福。-- 会议开始不久,形势不对了。彭老总老是绷紧了脸,独来独往,无人搭理。当时,我就听说毛主席批了彭德怀,还牵进了几个人,说是他们成立了反党军事俱乐部;-- 冤啊,人家给党主席写信,算什么阴谋诡计呢?......断断续续地,老人低沉地叙说;战战兢兢地,我洗耳恭听。文革伊始,风声最紧。老人的这番话,不折不扣,是“反党言论”呀。 昂首天外 -- 吾兄1966年匡庐留影【摄于庐山“石松”(即“纵览云飞”)。当年,吾与吾兄,先后上庐山。吾兄有此留影。】![]() ![]() ![]() ![]() ![]() ![]() ![]() ![]() ![]() ![]()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0-r1306367-journals.html1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