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山西李家山三日游——自助游3

山西李家山三日游——自助游3

2010-08-30lvping.com
这本是山西部分的风光景点,但正好与前面自助游1、2一路之行,故一起放在陕西部分了,权当给山西做个广告了。从临汾起沿铁路线北上,一路上山西的风光景点众多,王家大院、绵山、张壁古堡、平遥、乔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大院等都值得一看,这些景点的游览有很多的攻略、指导,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非常伤心,本来这些文字也都敲好了,准备提交,提交前上传照片失败,把写好的文字全给冲了 。。。。。。只能重新慢慢再来了。。。。。出门前准备行程时,偶尔看到山西碛口的李家山非常特别,古老、原味、纯朴的山村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由此决定去李家山感受一下山村的自然风光。据介绍,李家山是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近十年来逐步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游客,也吸引了各类院校的艺术、建筑、美术、摄影等专业的老师、学生的目光,每年都会有一批批的师生来这里写生、摄影实践。尽管碛口也是黄河边的一个古镇,但很多外国朋友来到碛口,都是特别慕名直奔李家山,感受这里较为原汁原味的山区小村的纯朴生活。李家山地处偏僻,去李家山先要到碛口,从陕西和山西的一个大城市比如西安、太原直接到碛口的班车极少,一般一天只有一班车,碛口到太原每天有一班车来回,每天5:30从碛口发车,12:30从太原返回,车程大约5小时,车票67元。如想比较灵活去碛口,不受这少数定时班车约束,可从离石(吕梁市)转车到碛口。去离石的车很多,西安、汾阳、临汾、介休、平遥、太原西客站都有车,太原早晨6点到晚上8点每半小时有一班,汾阳和介休每天都有半小时和一小时一班,其他基本都是一天一班或两班。由于我们已经预购好太原回程的车票,所以不需再去太原坐车了,直接从平遥坐车去离石。平遥汽车站在平遥古城北门外不远,从古城中心步行过去大约半小时不到,也可以坐城内的电动车去,5元车费。平遥坐车去离石早上7点发车,票价36元,车程约3个小时,不需要预购车票,直接去车站上车购票即可。我们稍微提前一点,6点离开住宿的民居,慢慢步行过去,路上吃点早餐。7点钟,车子准时出发,一路过去都是山西西北山乡的风光美景,经过了一段泥泞不堪、高低不平的较为难走的路段,司机说是为了兜近路必须走的,一个小时后开始走上高速路,路上不断遇到陕西的超重超大的运煤车,最多一次遇上一个百辆以上的运煤车队,队伍甚为壮观,在高速路上着实是一道风景线。10点左右到达离石,本想直接坐公交至离石西客站,那里有去碛口的班车,一打听说是现在那里的班车都全部归到我们下车的客运站了,因此就在这车站等车了。其实,这临时变更一下的决定差点让我们白等了,事后碛口老乡告诉我们在离石纪念碑,大概就是所说的离石西客站那里,有到碛口的不定时班车的,不过这里可能黑车较多,你若包车走自己小心点就是了,大多车主还是很实在的(我们从碛口到离石就是坐的这样的车,为何说黑车?因为给我们的车票是没盖章的票,但价格还正常)。去售票处购票时被告知需等碛口车到站后在售票,这其实说明这车是很不守时的,在那左等右等也不见车到站,售票跟班车联系多次也没音讯,已经等到下午1点多了还不见车子过来,让等车的人心急如焚,再等下去到碛口就要天黑了。我们等车的三队人马六个人,一对是西安工作的碛口人回老家接老岳母回家,一对是两个外国年轻朋友,跟我们正好一路,也去碛口李家山游览。六人经过沟通、商量,决定包车前往碛口,小面的正好容纳六人,包车费谈好为150元,每人25元,比长途车票17元贵8元,还不算很贵。一个来小时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路上一路闲聊,了解碛口的一些地方特色,途中还在路边老人处5元钱买了3斤半沙果,看上去就像是小苹果,口感清脆酸甜,碛口夫妇付的钱说是请我们外地的,也表示对外国朋友的友好。车到碛口又加了10元车费把我们两对送到碛口镇西边的李家山村山脚下,与碛口的夫妇挥手作别。只当这辈子就这么偶遇了,没想两天后在离石车站等车时又遇上了他们,只是多了一位他们的老岳母,人生就是这么巧,不经意间就会遇上一些想不到的凑巧事。下车后,我们联系了李家山上的李建新家(电话网上很好找,原先一直用无线电话的,我们到时正好在安装有线电话,还没通,但已经有电话号码,以后就可以用此段话联系了,需要的话可联系我),李家是李家山上最早接受游客食宿的民居。两位外籍朋友按外文旅游书上介绍的是找一家四合院的民居,因等半天也没见他们来接人,故跟着我们一起去了李建新家。李家来接我们的是他们的女儿,叫李梅,胖乎乎的一个小姑娘,一脸的笑容,很淳朴、善良。跟着她一路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小山路慢慢爬上去,第一次去感觉这路很远,带着行李,天气正好又很热,还是有点累的。后来走熟了,这点路其实还好,不近也不很远,就当是每天锻炼身体,在那不长的几天里我们上下山了好几次。现在去,这路已经算是比较好走了,我看两年前的介绍、图片,那时的山路都还是土路,现在政府已经适当改善了这里的道路环境了,前后山都有一条两米不到开阔的水泥路,我一路上去都可以拉着行李走到李建新家。李家山村离碛口说是有3公里,从碛口步行过去大概一小时山路。李家山其实就在碛口西北面黄河边上的一个两百多米高的小山上,我测了一下,碛口镇海拔大概六百多米,李家山海拔是八百多米,弯弯曲曲走半天山路还可以看到黄河的影子。我们跟着李梅一路爬到小山的差不多最高处,那里现在就是他们家的食宿接待处,一个古朴的山村窑洞,第一次入住窑洞,甚是好奇,大大的火炕,当然这大热天的肯定不会烧火的,尽管不像城市房屋那样宽敞、通亮、通风,但这窑洞据说是夏凉冬暖的,我们在这住的两晚也还垫着个棉毯,好像也没觉得很热,可回家后这大热天要是再垫个棉毯,那可不是要捂出毛病来了么?安顿好住宿后,就是跟李家的嫂子瞎聊,聊聊我们是怎么找到他们这的,李家嫂子也跟我们聊起他们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的,以及这村子里的一些变迁和故事,我倒也是很想了解了解这原始山村里的这些民风民俗的奇趣闲事 。。。首先让我们感到吃惊和震撼的就是,这几十年来,小山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户造过新房子(窑新洞),只是在最近一两年开始才安排山上的居民移到山下公路边建造新居所,李家的居所还没建好,明年网友再去的话,可能可以在山下接待你们了。山村的民居除了少数几处看上去新一点、整洁一点的,大多都是多年失修,看着很破落的,还有很多经不起岁月的折腾,都在慢慢坍塌。在这么个原始、幽静、古老的世外桃源中,看着这些古旧的建筑让人有点心疼,它完全不像安徽的西递宏村那样,因保存修理得那么完好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许是地处偏僻,也许是经济落后,也许是其他原因,这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至少不该再让那些不断塌落的房屋、道路再任其自然地消失下去,村里古旧的房屋和道路根本就经不起大自然的折腾,我们到的当天晚上就是一场暴雨,第二天就听说又倒了一些房屋,部分道路也陷落,第二天白天到的游客中有个小孩还不小心掉到了断路下面,即使那些新修的水泥小路,也不是非常稳固、扎实的,暴雨过后,路面都与边上的黄土分离了,这路也就是简易的,既没有路基,也没有防水、导水的渠道,暴雨一冲真个就脱壳了一样。这个小山村现住的村户已经不是很多,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很少看到有年轻人了,我们去时正好有一位小伙今年刚考上山西的一所大学,很是高兴。说其闭塞落后,除了上面说的房屋、道路年久失修,不断坍塌、倒落外,就是人员稀少,大多都离开了山村,还有就是山村的生存条件较为艰苦,到现在为止大多人家用水都还需要每天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以前游客过去要用水,需要花2元钱让住户去较远的取水地挑一担水。这些年稍有发展,几个接待游客的民居都接上了水泵,从几百米外的山井抽水过来,每次抽水都要先跑到井边开泵,等几个小时抽完水后再去关上开关,尽管还比较麻烦,但已经算较为先进了。李家大嫂告诉我们,这里以前很落后,经济条件可以说极差,他们现在这样可以接待游客,也是在各地朋友的帮助下才做起来的,他们家女儿从小学开始读书的学费都是去旅游的各地朋友资助的,现在使用的抽水设备也是在一位大学教授的督促下才按上的,现在去李家山用水问题已经不用担心,但也得节省着用哦。当然,如果可以有更好点的卫生设施和住宿条件,也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体验一下。但是,要这样改变后,这李家山可能就不是李家山了,也许就没人愿意再去看经过人为修饰和改观后的新型李家山了。所以,要想了解李家山的原貌,你就不能计较那里的吃住和其他的生活条件,纯粹抱着欣赏与感受的心态去完成那种原味的体验。趁着现在还是原汁原味的李家山,早点去感受一下吧,不然再过若干年,不是因旅游开发大大改变山村原始、古朴的美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就是因无力保固、整修而逐渐自然消失的李家山了,用村民的话说不出十年这李家山可能就没了,这点我从一场暴雨后的结果就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可别小看这个地处僻壤的小山村,想当初二三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这里也是富商集聚之地。你很难想象,当时的山西富商有财力在这静瑟的山里建造这些错落有致、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当时,碛口镇是商业较为繁荣的镇区,李家山相当于是那些富商的“别墅”后院,与我们现在城市里那些高档别墅区没什么区别。现在从那里留下的古老宅基所显示的气派,就能知道他们的主人肯定都不是一般的富商,是比较有钱的商人,村里人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东财主的,那里原来是西财主的,这些财主家的窑洞建造的也是非常讲究的,基本都是整齐的石块垒成的,有的还带有雕刻,远比现在用钢筋水泥砌成的代价要高,一户财主家一般有好多孔窑洞,被专家称为“四合院窑洞”,有的还带有“楼院”的窑洞,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解放后大概这些富户家的窑洞都分给了普通村民了,村民告诉我们,以前这里一户中住有很多人家,基本都是一孔窑洞一户人家,就像是城市中一个大院户。大概是改革开放后,很多有点关系或是有点本事的人都到山外面去了,窑洞就逐渐都空出来了,到现在只留下很少的村民留守。留下的好一点的院户、窑洞就被用来作为旅游接待点。村里现在有旅游接待民居三个,我们住的李建新家是最早接待游客的,几年下来他们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他们的儿子李栋告诉我们,今年争取把移居山下的住处建好,以后接待游客也方便点,明年准备再购一辆小面的,也方便接送客人。李家山原本就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发现的,所以在画家眼里可能是更加具有美的诱惑力。这弯弯曲曲的山村小路,这层层叠叠的村户窑洞,还有那些石板与黄土小路沿着山村盘旋上下,远处黄河涛声隐约可闻,近处目光所及种满枣树的黄土梯田为山村增添了不少风光,山村的选址着实是好,或者说“风水”极好。我们去时真好有一批广东一个大学去的野外写生团队,学建筑的,在那准备实习写生一周。我们所到之处,看到有好多各地各大学各文化团体所挂的实习基地的牌子,让我们看到这山村对这些外来者的魅力。长期居于此地的村民很多不以为然,大多来过这里的游人都会惊叹其人文地理及建筑之美,诚如央视一位记者说的,这里的人是守着金饭碗讨吃,太遗憾了!原本计划碛口、李家山四天的游程(包括来去路上的时间),准备游览碛口古镇、西湾村、冯家会土林及李家山。冯家会土林离得较远,实际就是一小片风烛残年的土柱,网上照片也就是那么几张,想看的话也可以去一下,我们后来就没准备去了;西湾村是因为遇上一些刚去过的游客的影响不想去了,说那里有的村民态度不很好,对去游览的客人很不耐烦,有的就想收钱,慢慢变得“钱”味很重了;同时也了解到,国外游客大多只看李家山,他们去碛口旅游就是奔着李家山去的,跟我们同路的两个外国游客就是如此,这些因素让我们决定就在李家山上好好休闲两三天。三天的安排如下:D1:平遥——离石——碛口——李家山下午4点多到达李家山,安顿好住处后,就先在住处周围逛了一圈,山村住户主要在一条山沟的两边,下午的话正好是我们住的这边看过去有阳光,画画、摄影正好有正面光线,学生都在对着对面画画。我们一到,李家大嫂就给我们做饭填肚子,本以为就是晚饭了,没想等我们出去逛完回来又问我们要不要吃晚饭了,哈!原来忘了,这西部的日落要比东部晚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很晚才吃晚饭的。吃的基本就是小米、玉米、面条等北方特色的家常主食,菜一般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包菜炒肉片等,大多都是他们自家地里的,有些则是去碛口镇上采购的,食物他们一般都储存在院里的地窖内。我们8月份去的时候还不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枣子都还没熟,不然还可以尽情地品尝这些北方的特色硕果。山村的夜晚真是安静,除了极少数几处可以看到微弱的灯光,基本是漆黑一片,所以幸庆没白带一个强光手电,你晚上出去串门、瞎转、甚至上茅房就可以借光了。晚上,基本是整夜的暴雨,为第二天的行走带来了不便,我们因为累了似乎没大感觉这雨夜的不平凡。D2:李家山——古商道——碛口——李家山第二天一清早起来,雨还在下,无法照相,也无法出门,吃完早饭后,只能跟店主一家随意聊天。呆在山上的几天,除了我们到的那天气候炎热、光线充足,其余两天都是阴漫漫的少有阳光,因而出来的照片也是阴阴的,缺少强力的对比度与锐利感,当然个人技术、相机质量等的限制,也阻碍了照片质量。上午9点多,雨稍微小了点,李家儿子李栋主动说陪我们出去转转,我们就一路跟着他,慢慢转到古商道、麒麟滩等黄河边的一些地方闲逛。一路上都是暴雨后坍塌的黄土、泥水,很多路段的地面水泥与黄土都脱空了,水泥路就像建在毫无附着力的地方,实在很不牢固。李家山靠北沿着黄河边,原来也是一条土路,现在已修成一条不很大的公路,大概属于乡道,路面上也都是冲下的山泥。慢慢地,再一路沿黄河往南就会与前面柳林县孟门镇的470乡道接通,直达吴堡黄河大桥(青银高速大桥)。不远处的山上还在建高速,以后到碛口路就要好走多了。由于造路,古商道处现在已经遭到一定的破坏,在公路上可以看到下面黄河边上一小段石板小路的痕迹,由于下雨泥滑危险,我们就没下去看了。这段古商道沿山沟往上通到李家山,往下则到另一个村庄小垣则。据说商道沿路的很多石碑、石刻上都记载着修桥、铺路的情况及捐款明细,到民国时期还有修建的记录。古商道回头沿着黄河乡道我们来到黄河拐弯处的一大片滩涂,这就是麒麟滩了,大概是因为黄河拐弯将黄沙冲积而成的,真担心再冲积下去是否会把黄河给堵塞了。沿着小路我们可一直走到河边的泥沙滩,亲吻一下黄河之水。滩上满是枣树、苹果树,但我们到的不是时候,只能看到青涩的枣子和小小的苹果,再过段时间来就可以看到一片红红的枣子林和硕大的苹果园了。有时间你还可以在这滩涂上寻找你喜欢的黄河鹅卵石或其他有特征的黄河古石,我们捡了一些带到了李家山上,最终还是觉得负担太重没带回家,实在有点遗憾。回到山上,李大嫂已给我们做好了午饭。饭后看着天气还可以,我们就出发沿东面的小路下山到碛口镇去游览,天阴了一上午,路上的黄土泥也很快收干了,西北的土就是这样,留不住水,雨一冲就垮,雨一停就干。一路下山正好可以看到云层遮盖下的黄河及碛口镇一隐一现的,飒是好看。碛口没走多少地方,沿着黄河一路过去就是碛口客站、黄河宾馆等网上著名的驴友歇脚地,这里因为还是毛泽东东渡黄河过路之地,很多电影都在这里拍实景。古镇往里面一点就是一条古老的碛口古街,一路很多的古玩店,还有很多故商家门店,还有张树元老人的古镇说唱,看介绍老人的说唱应该是很有韵味与历史感的,可惜没时间领略了。碛口镇全貌可以爬到黑龙庙上去观览,碛口的建筑也是很特别的,各式房屋彰显了繁荣时期的热闹与建造者的智慧。我们去碛口的时候,游客不是很多,倒是有很多的导游缠着问你需不需要导游,去什么地方等。游完碛口回到李家山,半天时间足足有余,你若抓紧点可以到西湾村去看一下,西湾离碛口不是很远,基本是平地。D3:李家山——碛口——离石——太原一大清早,我们沿着小山路走到后山的沟底,再走过沟底的小桥,慢慢爬上山村对面的山坡,从这里可以看到山村的全貌。早晨太阳出来正好洒在静瑟的村落里,如是摄影这时应是合适的时机。李家山村摄影,最好早晨到这个山坡,对面村庄正好被阳光正面照射,山村一侧早晨、上午则是则逆光或逆光,傍晚在山村这边摄影,对面山上则是阳光充足。整个早晨我们都在对面小山头上看景、照相。上午山村里来了一大群学生,后来知道也是来实习的,他们中有些胆子大的,没走小山路,直接下到山沟底下,再爬到对面的山坡上去了,还是年轻人有胆啊。山坡尽管不是太陡峭,但还是有点危险的,尽量还是不要太冒险了。回到山村后,我们又绕着村子转了一圈,总觉得有留不完的美景,尽管村落破旧,但从各个角度都可以透出山村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的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让人回味无穷。回到住处,快要中午了,李家大嫂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其实基本已经是午餐了)以及带着路上吃的玉米和包子。11点左右步行下山,慢慢走走看看大约1小时多一点,到碛口桥头坐去离石的中巴,车票17元/人,估计是“黑车”,给的车票没盖章的,但票价不黑,秩序也可以,能正常到站就行了。下午坐离石至太原的大巴,车票60元/人。本想再回平遥继续游览的,但离石至平遥只有中午12点一班车,我们离开李家山晚了,就没赶上。也好,自由自在各处游览,不受任何约束,比跟旅游团要自在多了。有机会,也许还会再到李家山,再去看看那远离城市喧闹的古村风貌,感受那清新、养人的黄土气息。李家山1—小村中一个主要建筑群落李家山1李家山2—小山村层层叠叠的窑洞李家山2李家山3—陡峭的山村小路李家山3李家山4—山村中几条完好的石板路之一李家山4李家山5—路边的几处故旧的风光小屋李家山5李家山6—留守着的高龄卖西瓜老人李家山6李家山7—山村三个民居旅宿点之一,较为完好的四合院李家山7李家山8—写生的学生,错落有致的破旧的院落李家山8李家山9—最高处的另一食宿民居李家山9李家山10—二层窑洞近景李家山10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7-r1306335-journals.html2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