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塞上江南——宁夏

塞上江南——宁夏

2010-08-28lvping.com
壹宁夏内接中原,北抵大漠,本应是黄沙漫漫、人烟稀少的地方。孰料上天独厚这片土地,让黄河深入茫茫大漠,灌溉出千顷沃土、万亩良田,灌溉出鱼米之乡、塞上江南。自古说:天下黄河富宁夏。生活在珠江三角洲的我们,对这里充满无限向往。于是在八月中旬,我们自助游宁夏,去看看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彼处的“江南”。早上从白云机场出发,我们的飞机在午后1:00到达银川上空。当飞机缓缓下降穿过云层后,一幅壮观的图景展现在眼前:远处,重叠的沙丘像滚滚波涛向天际流淌,黄色的海岸线与天相吻接;近处,格子状的田野连绵不断,鱼塘星罗棋布。放眼而望就只有蓝、黄、绿三色,简约而自然、壮观而和谐。飞机再下降时,眼前就只有绿油油的田野了,它们平整得像一块绿色的地毯。田间的小道和田埂上的防风林在绿色的地毯上分割出整齐的方格子。一条黄色的绸带缠绕其间。啊,这不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正在陶醉和惊叹之中的我们,不觉飞机已经平稳降落在银川机场。我们乘坐机场快线进入银川市区。虽然城市大都是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但在其中的细微之处总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特色。和广州相比,银川的现代化的气息不是很浓,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行人的装扮很朴素。市中心的马路不是很宽阔,只有四车道,但路两旁的树木却相当茂盛,绿荫完全遮盖了马路,因此在中午也没有在广州的那种热辣辣的感觉。而最具特色的则是那些点缀在城市之间的高大古朴的城楼和充满伊斯兰文化风情的广场了。银川古时候是西夏王朝的都城,那时的老城墙已荡然无存,幸而这留下来的几座古城楼依然联系着过去与今天。其代表为有着“小天安门”之称的南薰门。南薰门为银川古城六大城门之一,是至今保存下来的唯一最完整的城门楼,相传为1020年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都城从灵州迁至怀远,大起宫室,扩建城池时建造的。遥望南薰门,我感到有着历史的苍凉与厚重。银川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因其地处交通东西方的主干道上而有着多元的文化。其中瑰丽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孕育了浓郁的的穆斯林风情。新月广场便是伊斯兰文化风情的美丽展现。白色的廊柱、三角形拱门、精美的装饰花纹等元素构成了典雅的伊斯兰文化长廊。长廊外那镶嵌在黄河浪花底座上的铜汤瓶,似乎要为到来的我们倒上一碗浓汤,让我们细细品尝。广场的一侧是独特的中阿合璧式的清真寺建筑。伊斯兰建筑独特的白色的墙壁和黛绿的圆屋顶使我心中对它又多增几分神秘感。当天下午,我们打车来到海宝塔寺游览。之前我们得知,登上54米高的海宝塔寺可以眺望黄河和贺兰山,并一览银川市的全貌。到了那里才知道由于塔年代久远,中间木梯不坚固,故不能登塔。虽如此,但海宝塔苍凉古朴的外观仍是值得一看。它通体以青砖建筑,高九层,每一层都有12个门洞,而且方正处都棱角分明,圆弧处均平滑流畅,确实是众多古塔中的奇作。从海宝塔寺出来时太阳已偏西,我们回到了市中心。一路上我们找了很多饭店,大都是吃火锅而没有点菜的。我们最终还是在酒店的自助火锅餐厅坐下,决定学着当地人吃一顿火锅。现在没到7:00,餐厅里面基本上是座无虚席,许多人一落座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抢上三盘涮羊肉,然后大饱一餐。在8月份的炎炎夏天吃自助火锅和涮羊肉?这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我们也是到第二天才弄明白——因为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大陆性气候使这里的空气十分干燥,即使你保持不活动、不说话的静状态,过不了一刻钟你就会感到口干舌燥。除了大量喝水之外,吃羊肉则能调动体内的水分上升,滋润口舌,故能缓解口渴。所以这里的人一年四季吃羊肉是平常得不过的事。我想这就是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诠释了。贰第二天一早,我们在酒店外包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送我们去游览银川周边的景点——西夏王陵、拜寺口双塔、贺兰山岩画和镇北堡西部影城。谈妥价钱后我们便上路了。车很快出了市区驶上了高速。和第一天在飞机上俯瞰相比,这里又有另一番别致的景观:远处是呈灰黑色的贺兰山,山上草木不生,犹如刀削斧砍而成。然而自山脚下却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翻滚汹涌地冲到我们车前。细看,那些竟是差不多有一个人高的向日葵。可能因为葵瓜子成熟了,沉甸甸地使花盘只能微微抬起头,半隐在绿叶间。再有就是长得挺拔的玉米,像是穿着绿衣裳,戴着小黄帽的舞者在欢快起舞。长得喜人的农作物证实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车一转弯,四个漆金大字赫然入目——用西夏文字书写的“西夏王陵”。入景区后先坐电瓶车,经过神道来到西夏博物馆。这里主要介绍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王陵的构造和出土文物。记得以前我们初中的历史课在讲西夏这个时期的历史时偏重讲位于南方的宋朝,我对西夏历史是知之甚少。恰好从博物馆这里,我填补了这片知识空白——公元1038年,李元昊创建了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建都兴庆府(今银川)。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生活在今天青海东南部的黄河曲一带。自唐末,经五代到北宋一直统辖着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祖父)和李德明(元昊父)两代人的惨淡经营和艰苦奋斗,党项族向西开拓了大片土地,控制了河西走廊,把握了东西交通要道,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031年,李元昊继李德明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准备建国称帝。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的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南接萧关,北抵大漠,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受宋朝官僚制度的影响,西夏的中央行政机构同样设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党项族本以经营畜牧业和狩猎为生,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西夏建国后,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带动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发展,国势鼎盛一时。 公元1227年,盛极而衰的西夏最终抵挡不住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兵的强悍进攻而最终覆灭。根据成吉思汗临终遗嘱,蒙古军占领西夏后大肆屠杀,党项人被灭族。西夏前后共有12个帝王,除3个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外,其余的9个都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李元昊葬在今天的三号陵中。接下来我们去参观艺术馆。这里以一个个立体的场景讲述了西夏王朝的兴衰故事和展现了勤劳勇敢的党项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里塑造的人像生动逼真,我们一边看场景,一边听解说,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最后,我们步行前往三号陵,一路上林木茂盛。不过走不多远,树木没有了,露出一大片开阔的沙石地。两个巨大的土墩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陵园。陵园被黄色的土墙环绕,曾经的红墙绿瓦、宝石琉璃早被战争的烟火吞噬,只残存着断壁残垣。陵墓也只是剩下一个土包子了,虽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却仍巍峨挺拔,彰显着当年王朝的繁荣强盛,诉说着王朝光辉的历史,证明着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显赫地位。我们接下来去拜寺口双塔。原来拜寺口双塔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兵荒马乱,山泉枯竭,民不聊生。有一天晚上,在紫石山前拜寺庙里的老和尚依稀听到有人在半空中说话:“此地不可久留”。老和尚出庙观看,只见拜寺庙东西两侧各约50来步远的地方不知何处飞来了两座亭亭玉立的佛塔。老和尚心想,天长日久难耐孤寂,只有钟声为伴,若有这两座塔相陪那该多好!决不能让它们再飞走。于是他心生一计,点着一把火烧伤了东边一塔,西边一塔也就留下来了。因而得名“飞来的”拜寺双塔。此后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拜寺口双塔东西相对,背靠贺兰山东麓,如同两个孪生姊妹守卫在山口两旁。以贺兰山为背景,拜寺口双塔显得庄严肃穆。明代安塞王朱秩炅有《拜寺口》诗赞双塔:风前临眺豁吟眸,万马腾骧势转悠。戈甲气销山色在,绮罗人去辇痕留。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紫塞正怜同罨画,可堪回首暮云稠。离开双塔,下一站就是贺兰山岩画。未看贺兰山岩画,它在我们的心目中不过是些刻在石壁上的图案,说得好听是原始先民的生活写照,说得不好听是顽皮小孩的涂鸦。但去到那里才感叹此行不虚。首先,承载这些岩画的贺兰山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跟许多其它的山不同,它是石头山,上面草木都极难生长。因此能在这石头上落脚的顽强草木不会大片覆盖山石,而是一簇簇地生长。在山脚下抬头仰望,你能清楚地看到突兀嶙峋的怪石和摇摇欲坠的悬石。险峻的山势让你心生畏惧,不敢多停留一步。其次让你难以想象的是在这石头里竟会垂下一段洁白的尺练。水流顺山势而下,形成溪流,千百年来在高山之间冲出了一条宽阔的河道。我蹲在溪边掬一手溪水,竟如冰一样寒冷,泼在脸上马上祛走了连日的暑气,顿觉神清气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堆砌了峥嵘刚强的山外,也不忘伴之以恬静温柔的溪水啊。更让人兴奋的是,在不经意地抬头时,你会发现在峻峭的山上会出现几只岩羊。有时穿行在草木间,有时在山石上蹦跳自如,有时驻足痴痴地与你对视,有时伙伴之间嬉戏玩耍。可爱的精灵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无忧无虑地生活。最后就该说说这里的主角——岩画了。这里的岩画记录的是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场景,还有羊、牛、马、驼、虎、豹等动物图案,大都是比较写实的。它们反映了先民们的生殖崇拜,自然崇拜,神崇拜,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太阳神。岩画都刻在沿路的山石上,我们看到的有狩猎图、男女人面像、鹿群等。看着这些古老的岩画穿越了历史,在宁静的山谷中等待我们的到来,与我们见面,我们不禁心生感激,发起思古悠情。最后一站,我们到达镇北堡西部影城。镇北堡是两座立在一片空旷荒野上的古代城堡,是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入侵而设置的驻军要塞。著名作家张贤亮看中了这两座古朴苍凉的古堡,把它们改造成影视城,赋予了古老镇北堡鲜活的生命力。这里拍出了近百部影片,这里走出了近百个电影明星。我们先进清城,这里面的每一处拍摄场地无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在戏台上大摆pose,在告子亭前拉黄包车,穿过金光闪闪的铜镜长廊,在科考场装模作样地考试,在土坯房中做饭、饮酒,在场院里推独轮车、打水、烤玉米……尽情感受古代人民的生活,享受古时生活的乐趣。出了清城,从一大片向日葵地边走过,再过刀客桥,便是明城。一入门便看见一块大照壁,上书“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好豪迈的语气。的确,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拿来拍电影的好材料,中国古代西部民间原始粗犷的生活和民俗风情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大话西游》、《龙门客栈》、《关中刀客》、《黄河绝恋》中的凄清冷月、漫漫黄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镜头早已深深印在老一辈人的脑海里了。之前看过《越光宝盒》的朋友定清除记得赵云怀抱中的少主阿斗在街市上尿退曹兵的搞笑场景。而现在我们就站在当时拍那个场景的街上。这是一条典型的古代北方小城镇的街市,黄土路两边摊位林立,商铺云集——米铺、布铺、肉铺、茶叶铺,卖刀具的、卖弓弩的、卖工艺品的、卖瓜果禽肉的,茶楼酒肆,写字打卦,林林总总,一派繁华。走在这条街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消逝的过去,寻找民族的回忆。走出长坂坡街道,就完全是看荒凉的地方了。站在月亮门前,当时的感觉就是:首先荒野中吹来带着沙子的劲风,空气中弥漫着黄土的气息,然后感到全身似乎在接受这种粗犷古朴氛围的洗礼,洗去城市的现代化气味,最后心胸变得特别开朗,整个人返璞归真!总之,老人在这里可以勾起尘封多年的回忆,小孩在这里可以领略古人的生活,城里人在这里可以荡涤身心。两座古城,民族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百部影片,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叁昨儿跑了四个景点,虽大饱眼福,也挺辛苦的。于是今天我们选择去离银川较近的沙湖。沙湖真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因为在一片荒芜干涸的沙漠中藏着一片广阔青绿的水域,就如同你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人身上找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更奇特的是面积为22.42平方千米的沙湖水面却并不空荡——湖面上或成排或成片或零星地生长着翠绿的芦苇,芦苇尖上的芦花已经黄了。那成排的芦苇整齐地排成一线,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那成片的芦苇一圈圈地围绕,形成一块绿岛,不知名的鸟儿在岛上扑腾着翅膀,时隐时现;那零星的芦苇一簇簇地露出水面,就好像开在水面的绿焰火。青绿的湖水倒映着碧绿的芦苇,这是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游船穿过绿色的世界,便进入了一片黄色的天地。前面是一个很高的沙丘。我们踩着别人的脚印往沙丘上走。中午的艳阳和灼热的空气丝毫不减我们和沙子亲近的兴奋之情。我忍不住俯身抓了一把沙子,跟我今年初去海南亚龙湾所摸过的沙子一样,细腻而洁白,热乎乎的,感觉很好。登上了沙丘顶,在这一边我第一次看到了沙漠。宽广、荒芜是沙漠给我真实的第一印象。在这难得的时刻,我们留下了第一张以沙漠为背景的合影。在沙丘上可以玩滑沙,即乘坐滑板从高高的沙山顶自然下滑。当时我买了票,工作人员让我坐在滑沙板上,两手撑在板壁上,双脚蹬住前沿,身体微向前倾,然后从我身后一推,我便冲下了沙丘。刚开始速度比较慢,不料越往下速度越快。我感到心都悬了,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眼前只有漫漫黄沙,滑板又不能减速,真有点身处险境却难以脱身的无助感觉。不过,一阵子的惊恐之后我已经到达了坡底。有惊无险,心情倍爽!沙子除了能带给我乐趣外,在经过加工和精雕细琢后,就成了带给我艺术享受的沙雕。在国际沙雕园里,千古一帝秦始皇、上海世博会、贺兰山岩画等一系列沙雕,精巧细腻、生动活泼,可谓巧夺天工。沙、苇、湖在沙湖奏响了和谐的交响曲!肆集西北之雄奇与江南之秀美的沙坡头是宁夏旅游的必到之处。在沙坡头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乘坐羊皮筏在黄河上漂流。羊皮筏可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新鲜——这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载工具,由14个囫囵羊皮(当地叫“浑脱”)并排绷在木杆架下面做成的小木筏。“浑脱”的制法是将羊杀死以后从屁股上开口,掏出内脏,然后从开口处按自后而前直到头部像脱衣裳一样把囫囵羊皮剥下来,割去头蹄,扎好开口,灌入盐水和香油,待熟制、发酵并有油浸出时再加以鞣制,注入新的油液,扎口充气,就成了浑圆气鼓的“浑脱”。“浑脱”上面用绳索与经纬交织的木架相绷,这样就做成了羊皮筏。羊皮筏很轻,浮力极好,筏工只用一只小小的木桨就能拨得它在水里转动。若是顺水而下,就如在箭上。现在,我们坐上羊皮筏出港了。今天风有点大,黄河水微微起着波澜,筏子也随着水流轻轻摇晃。一辈子和黄河打交道的老筏工轻轻摇着木桨把着方向,轻车熟路,惬意非常。水面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我便向别处看去。看南岸,是黑褐色的山峦。山河相依,虽不是青山绿水,却又别有一番情调。看北岸,是一个很高的沙山,上面的游人和驼铃都成了一个个小黑点了。沙河相印,不用说也是相当壮观的。下了筏子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骑骆驼。骆驼是很温顺的动物。我们去到驼场的这会儿,它们正伏在沙上悠闲地沐浴着阳光。它们也不怕生,我往它背上一跨它也毫不在意。等凑齐6个人之后,领驼队的牵起了栓第一只骆驼的绳子,第一只骆驼就站起了身,然后第二只、第三只……非常有秩序地站起来。到我骑的那只时,它不慌不忙地先扶起右边的腿,然后再站直左边的腿,却害得我在上面左摇右晃地差点掉下来。然后驮队就上路了。6只骆驼沿着沙路往上走。它们的脚掌非常宽大,踏出去的每一步都稳稳当当的,不像我们在沙上走的时候走一步退半步,真不愧被称为“沙漠之舟”。本次旅行最难忘的经历当属玩黄河飞索。号称“天下黄河第一索”的索道全长820米,高低落差54米,往返飞越黄河两次,是勇敢者的项目。我不是勇敢者,当我作为旁观者从沙坡顶向下看这条索道和正在上面滑索的游客时,那是看在眼里,寒在心里。本想着不去玩的,但又不甘心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经过3分钟的思想斗争,还是强烈的好奇心最终战胜了一时的恐惧。于是我充满自信地去到滑索的起点。工作人员帮我系上安全带,把安全带的一端挂在两个滑轮之间的铁杆上,把滑轮架在两根铁索上,然后打开跳台的门。我一往下看就感到有点受不住,好高啊!可容不得我再多想什么,更容不得我退缩,我就被人从后一推就下去了。我都不清楚我以多大的速度往下滑,只觉今天原不是很大的风现在从我两颊猛力刮过。胸口觉得压力很大,倒没有离心的感觉。一会儿,我觉得速度慢下来了,我听到滑轮和铁索之间金属摩擦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刚才的风声。再往下一看,黄色的河水就在我身下流过,一艘快艇在我身下疾驰。而我就在黄河的上空。方才的恐惧一挥而去,现在的我只有激动和自豪——激动的是我正在飞跃黄河,自豪的是黄河见证了我挑战她的勇气!快意于黄河飞索后,我们静下心来欣赏南区的美丽风光。站在王维观景台,站在沙山之巅,天下黄河第一弯尽收眼底。我感叹:奔腾不息的黄河翻越崇山峻岭,横跨戈壁荒漠,进入宁夏,在这里展示她的身姿——绕了一个优美的月牙弯。站在巍巍沙巅,望着奔腾黄河,怎能不大抒豪情?王维诗人在这里笔蘸浓墨,挥洒而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来沙坡头要看真正的沙漠——腾格里沙漠。在北区,我们可以站在沙漠的边缘去领略沙漠的雄浑与壮美。在这里,才知道沙漠是会变戏法的。在一分钟前看一座沙丘是一个形状,一分钟过后,就变了一个形状。在这里,才知道沙漠的浩瀚。登高而望,沙丘起而沙谷伏,一高一低地奔腾翻滚到蔚蓝的天空。我们就如驾一叶扁舟,在广袤的沙海中随波逐流。在这里,才知道人类的渺小。人就像大漠中的一粒沙子,沧海一粟。人无论形体、声音还是力量与沙漠都是相形见绌。因此,静静站在大漠前,我们可以收起狂热和骄傲,寻回内心本质的宁静和理性。伍5天的旅程结束了,真舍不得宁夏热情如火的太阳,舍不得银川宽广富饶的土地,更舍不得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舍不得漫漫无际的腾格里大漠!美丽的宁夏,我们还会再来的!海宝塔西夏王陵拜寺口双塔贺兰山岩画镇北堡西部影城沙湖芦苇沙湖荷香羊皮筏漂流天下黄河第一弯腾格里驼铃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889-r1306113-journals.html1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