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喀纳斯湖畔 巴图之惑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九) |
喀纳斯湖畔 巴图之惑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九) |
2010-08-18lvping.com |
星汉灿烂,月华如水。穿过阿尔泰山麓墨绿的云杉林,走近喀纳斯湖静谧的河湾,踏着满地金黄色的落叶,凉爽的风掠过面颊。长夜未央,睡意却早已消逝。柔软的吉他声依然萦绕在耳畔,20岁出头、圆脸长发、肩膀宽阔的巴图兄弟,先用地道汉语演唱了一首朴树的歌,接着又用纯熟的俄语唱了一首苏联时代的老军歌。他(他们)还能说蒙古语、哈萨克语;他(他们)住的尖顶原木房子充满欧洲风味,在野外放牧时仍然住蒙古包。他(他们)家里都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却不认为自己是蒙族人;他(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既过蒙族人的敖包节,也过汉族人的春节。。。。。他们的名字叫图瓦人,约有两千五百人,主要分布在喀那斯湖畔的白哈巴村、禾木村和喀纳斯村。 童话般的秋夜,谜一样的小伙子,一个林雾中的民族。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们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回首纷繁的往事,那泥泞的归途小路上,是否“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在长达800年的欧亚大陆沉积层中小心采撷文明的碎片、还原历史的真相时,所有的线索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人的名字,指向那场震撼世界的血与火的征服。闪回一:牛刀初试1206年。斡难河铁木真在蒙古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成立,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美国著名蒙元史家杰克 • 威泽弗德写道,“这或许是草原历史上曾经召开过的最大和最重要的会议。附近放牧的好几万头牲畜,为盛宴提供牛奶和肉食。数列营帐从铁木真营地的四周向外延伸出好几英里远,营帐的中央竖立起马鬃旗--"苏勒德",这面精神之旗把铁木真引领到这一大事件上来。数天隆重而又庄严的大典礼与数天的庆典、运动比赛及吹拉弹唱,轮流登场。夜空中充斥着令人迷惑的嗡嗡声,这是种独特的由蒙古人的喉咙所发出的歌声,或谓泛音歌声,这种声音由男人的腹腔发出,可以同时带出两种和声。就如每次重大的政治活动一样,年轻人都要进行摔跤、赛马及射箭比赛,蒙古的传统游戏被称为"那达慕"。 铁木真(当时)控制的广阔领土几乎与现代欧洲的大小相当,但在他的统治下,仅有大约一百万来自不同游牧部落的人口,和大概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头的牲畜。他不仅作为塔塔儿人、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的可汗,统治着他们,也是所有"毡墙之民"的统治者,对于这个新帝国而言,他还从源于自己部落的名称中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头衔。他称其民众为"大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统一了所有民众之后,在所有的世系、氏族和部落中,铁木真废除了世袭贵族的权利。所有官职都属于国家,而不属于个人或家族,并且他的民众要按新统治者的意志来进行分配。对铁木真本人来说,他不接受如"古儿汗"或"塔阳汗"这样的古老部落头衔,而是选择了自己部众可能已经称呼过他的头衔--ChinggisKhan,这个后来在西方世界闻名的名字。。。蒙古语chin的意思是强壮、坚硬、不可动摇及无畏,并且它还接近于蒙古语中的"狼",即chino,也就是他们所声称的祖先。”这头苍狼的初试啼声,是经20多年的残酷野蛮的征战,扫平了蒙古高原上多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塔塔儿、篾儿乞、克烈部、乃蛮部等,“蒙古毡帐百姓”尽入大汗囊中。(旁白一)在新统治者君临天下的的盛宴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刚刚归顺不久的,来自叶尼塞河上游萨颜岭与临近的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秃巴思”(图瓦)的部落头人举杯饮酒时略显拘谨的面容,我们暂且叫他“巴图一世”吧。不久,“巴图一世” 们被可汗的大军纳入了不断向西扩张的兀良哈部落,进入了帝国隆隆作响的战争机器加速运行的轨道。 闪回二:铁骑追风1211年。野狐岭是年秋,成吉思汗挥师10万,与金朝皇帝完颜永济45万大军,在河北万全附近的野狐岭展开了一场豪赌国运的大决战。当时,金朝人口近5000万,比蒙古多40余倍;军队在百万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因此当时有人曾说:“金国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一掬细沙”填平了“大海”。金军主力大败,后军溃逃,伏尸百里,“死者蔽野塞川”。正如一位史家所说:“此战也,金朝百年兵力销折溃散殆尽,其国遂衰。”(旁白二)大将木华黎,在野狐岭之战中亲率敢死队冲击敌阵,在这些高举弯刀、强弩的壮士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图一世” 们强悍的身影。18年后,另一位大将拖雷率军绕道宋境攻金,遭遇完颜哈达统帅的金军主力 30多万,拖雷且战且走,在河南三峰山适遇暴风雪,金军披甲胄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椽。蒙古军则利用时机充分休息,然后全线进击,金军被蒙古军包围,损失惨重。最后,俘杀完颜哈达,金朝精锐尽失,灭亡遂成定局。(旁白三)在漫天风雪中有如魅影般冲杀的骑士,应该是更加年轻气盛的“巴图二世”们吧。他们美丽的蒙古族妻子,此时正在为他们的平安祝福祈祷吧。 闪回三:上帝之鞭1219年。额尔齐斯河契丹贵族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驻军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上游,也就是今天图瓦人的游牧草原一带。“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这就是耶律楚材笔下当时在额尔齐斯河畔目睹西征大军威武壮观的写照。蒙古人的高悬惩罚之鞭是一派怎样的气势?耶律楚材在诗中描绘:“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南方的巨人金国轰然倒下,标志着成吉思汗祖孙三代征服天下的雄图伟业的开始。从蒙古高原流出的暴风骤雨般的铁骑,调头向西,先后灭掉西夏、西辽国、花剌子模、波斯、斡罗斯、阿拔斯、康里等西方大国,一直打过多瑙河到达欧洲境内,教皇格里高历惊呼他们为上帝的“罚罪之鞭”。中国学者刘乐土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1238年,蒙古铁骑攻破基辅,以伏尔加河为中心,建立了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汉国,俄罗斯王公贵族在金帐前战栗听命,达数百年之久。“高度中央集权的兵营式统治,为俄罗斯打下深深的东方专制烙印”。(王康)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对成吉思汗的性格有很经典的刻画:成吉思汗曾问不儿古赤(《元史》称博尔术),人生何者最乐?不儿古赤以春日走马飞鹰出猎为最乐作答。成吉思汗则说,不然,“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穆斯林地理学家雅古特·哈马维,在一封写于刚经入侵之后的信中,描写了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上美丽而又奢华的宫殿的遭遇:蒙古人“清除掉这些宫殿,就像是从纸上抹去一行行的笔迹那样,那些住所成为猫头鹰和大乌鸦的住处;叫枭在那些地方应答彼此的呜咽,而在那些大堂里,则是厉风呼啸。”同样,一位英国史家圣奥尔本斯,马修·帕里斯修立在其编年史中这样记叙道:这些来自东方的骑士“象成群的煌虫扑向地面,他们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经过萨拉森人的国度后,他们铲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垒、拔掉蔓藤、捣毁公园、屠杀市民和农民。”(旁白四)在西征军的大本营------额尔齐斯河上游,也就是今日的喀那斯湖一带的水草丰美的原野上,已经年迈的“巴图一世” 们和家眷亲友此刻找到了新的家园。“ 巴图二世” 们此刻也许在正在金帐汉国驻守。而更加勇武有力的“ 巴图三世”们是否后来参加了1258年惨烈无情的伊拉克的巴格达(报达)攻城战,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从阿拉伯史家的记载中看到,“蒙古军入城后,肆行焚掠、屠杀十余日,报达军民在蒙古军攻城和城陷后的烧杀中,死难者达八十万人。” 闪回四:崖山射日1259年。钓鱼城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地跨欧亚大陆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时,拔剑四顾,大蒙古国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把侵掠的烈火投入东方文明最大也是最后的堡垒——南宋朝廷。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以一柱支半壁”,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但是且慢举杯庆贺,经过半个世纪漫长的血腥的如绞肉机般的较量,儒家文明------这种精致高级、发育成熟的农耕文明已经耗尽她最后的一点量能,再也不能前进一步。她此时所能做的无非是苟延残喘,等待那压垮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20年后,在今日广东新会至深圳赤湾的海面上,南宋残军与元军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宋军全军覆没,君臣相继蹈海,海上浮尸10万,大宋王朝的太阳最终沉没在伶仃洋上,伴随它沉沦的还有中国的国运和儒家文明。(旁白五)从遥远的底格里斯河畔奉调回到中原的“巴图四世”们,也许有机会参与这场世纪末日般的血战,他或许已经厌倦这种无休止的杀人游戏,想往那”澄澄春水一池平”的喀纳斯湖老家;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南下,而是早就跟随护送蒙哥大汗灵柩的队伍回到唐努乌梁海草原,继续他“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快乐游牧生活。 (画外音之一)崖山之后,已无中华这是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出处已无法查询。但是,从此中华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古代儒家文明所能企及的最高点飘然逝去,中华民族丧失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发展机遇,已是不争的事实。(画外音之二)崖山之后,文明重塑蒙古的四处征战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重创了两个文明,唤醒了一个文明。古代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遭受重创。古代中华文明从此变得封闭而怯懦,伊斯兰文明变得封闭而充满仇恨。在蒙古崛起之前,华夏文明是地球上最为发达,并且发展最快的文明,阿拉伯、印度、波斯也都拥有极其灿烂的文明,而欧洲则是相对最为落后封闭并且停滞不前的地区,并且正处于最为黑暗的中世纪。而蒙古崛起改变了这一力量对比,通过摧毁华夏和阿拉伯文明,并且非常凑巧的唤醒却又没有伤及欧洲文明,使得世界上的发达文明急剧倒退,欧洲文明则趁机一跃而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其相对地位保持至今。148O年,俄罗斯也取得了推翻蒙古统治的胜利,但长久的创伤依然存在。这个国家已拒绝西方吹来的清新之风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因此,蒙古人的思想和习俗已为后来种种形式的专制主义铺平了道路。(画外音之三)民族乃至个人的命运,已被800年前所规定小到巴图们家世的考证,大到今日几大文明对峙格局的形成,冥冥中世界还在800年前那个巨人的足迹中徘徊。我们为以下的慧眼独到的结论所折服-------《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一书提出,“几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边境、政治、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音乐——都留有成吉思汗和他所创立的王国的印记。”一头卤莽的大象闯进瓷器店,打碎了一个精致的金碗、一个漂亮的银碗、一个简陋的铜碗。800年后,铜碗早已变身为金碗,而当年的金碗银碗们还在苦苦修补昔日的残渣败屑。 是搅局者的错误,还是碗匠们的无能? |
转自:http://www.lvping.com/journals/AllSingleJournals.aspx?Writing=1305024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